CC课件
首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过关练习(附参考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过关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陋室铭一、文学常识刘禹锡(772-842),字(),洛阳人,()文学家。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有《()》。 二、重点字词、句子翻译【原文】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名:()灵:()斯:()惟:()馨:()【译文】 【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上:()白丁:()调素琴:()丝竹()劳:()形:()【原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之,()【译文】 三、问题归纳1.《陋室铭》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为全文的什么句?有什么作用?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两句话有什么作用?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5.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4 爱莲说一、文学常识周敦颐(1017-1073),字(),号(),世称“()”,()著名哲学家。()开创者之一。有《()》行世。 二、重点字词、句子翻译【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之:()蕃:()自:()李唐:()【译文】【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独:()之:()濯:()清涟:()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益:()植:()亵玩:()亵:()焉:()【译文】 【原文】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谓:()隐逸:()君子:()噫:()菊之爱:()鲜:()宜:()【译文】 三、问题归纳1.“晋陶渊明独爱菊”,句中的“独”字有什么作用?2.作者眼中的“莲”具有哪些君子品质?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3.叹词“噫”有何深刻含义?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四、用原文回答问题⑴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⑵全文的中心句是:()⑶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⑷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⑸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⑹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⑺同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同一句是:()⑻人们甚爱牡丹的原因是:()4 附:参考答案陋室铭一、文学常识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有《刘宾客文集》。 二、重点字词、句子翻译【原文】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名:名词作动词,出名,著名。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异的。斯:这。   惟:只。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上:动词,长到。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原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问题归纳1.《陋室铭》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开头两句运用比兴手法,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喻陋室,由虚到实,十分自然地引出陋室。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为全文的什么句?有什么作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全文的主旨句,“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两句话有什么作用?运用对偶写交往人物,以交往人物的才高德美来衬托室主人的德才兼备,从而证明陋室不陋。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写室中生活,以室主人的情趣之雅证明“陋室”不陋。前一句正面实写,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后一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的羁绊。虚实结合,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5.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何陋之有”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爱莲说一、文学常识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开创者之一。有《周元公集》行世。 二、重点字词、句子翻译【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之:的。蕃:(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自:自从。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译文】水上、陆地上草本的、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天下的人们大多喜爱牡丹。【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我。独:只,仅仅。4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濯:洗。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香。益:更加。植:立。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助词。【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香,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但不可以贴近玩弄。 【原文】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谓:认为。隐逸:指隐居的人。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噫:叹词,这里表示叹息。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鲜:少。宜:应当。【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人了。 三、问题归纳1.“晋陶渊明独爱菊”,句中的“独”字有什么作用?作者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衬托“予独爱莲”,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2.作者眼中的“莲”具有哪些君子品质?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不随世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可……焉”总括莲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 3.叹词“噫”有何深刻含义?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噫”是叹词,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鲜”,“鲜”不仅有“少”之意,更有“难得”之意;二叹爱莲者少,用反问句,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 四、用原文回答问题⑴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⑵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⑶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⑷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⑸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⑹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⑺同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同一句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⑻人们甚爱牡丹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5-09 09:00:02 页数:4
价格:¥3 大小:22.19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