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2022年统编本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及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统编本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精读,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怀。2.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3.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核心素养】1.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2.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重难点】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评价任务】通过短文阅读领悟小说的思想内涵。【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问题,再次回顾本单元重点内容:(1)《黄河颂》课文文字层面的理解难度并不大,但创作年代毕竟距离学生较远,很多学生未必能真切体会到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的主旨。(2)《老山界》按照顺叙的写作手法,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从第-天写到第二天,从山脚写到山顶,又从山顶写到山下。以时间和空间为序,叙述了与瑶民攀谈,半夜露宿登上山顶,顺利下上等主要情节,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全文的记叙,解释了红军不怕困难,处困不悲,处险不惊,乐观自信的革命品质。\n(3)《土地的誓言》这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土地的誓言誓:"我要回到她的...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4)《木兰诗》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了解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机敏活泼、不慕高官厚禄、热爱和平的任务形象。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1.矫正。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2.深化提高。阅读《失根的兰花》完成练习题。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1.本组课文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专题编排的,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2.谈谈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你在写作方法是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对复习情况予以鼓励,增强自信。五、评价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哽住(ɡěnɡ)镐头(ɡǎo)可汗(hán)B.哺育(bǔ)机杼(zhù)懊悔(ào)C.金柝(tuò)挚痛(zhì)污秽(huì)D.字帖(tiě)燕山(yān)澎湃(bài)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老山界》体现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和渺视困难、豪气干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B.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着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C.虽然蔡斌在比赛中出现重大失误,但队员们及时调整心态,力挽狂斓,最\n终夺得了男子团体项目的亚军。D.一身戒装的花木兰透出一股勃发的英雄气,宛如一位英姿飒爽的少年将军,而对镜理云鬓贴花黄的她,则又是一位楚楚动人的闺中女红妆。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B.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C.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D.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冼星海作词,光未然谱曲。B.《老山界》是陆定一的作品,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克服的最大的困难。C.《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该散文表达了作者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郭茂倩编纂而成,这首叙事诗写的是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教学反思】统编本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哽住(ɡěnɡ)镐头(ɡǎo)可汗(hán)B.哺育(bǔ)机杼(zhù)懊悔(ào)\nC.金柝(tuò)挚痛(zhì)污秽(huì)D.字帖(tiě)燕山(yān)澎湃(bài)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老山界》体现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和渺视困难、豪气干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B.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着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C.虽然蔡斌在比赛中出现重大失误,但队员们及时调整心态,力挽狂斓,最终夺得了男子团体项目的亚军。D.一身戒装的花木兰透出一股勃发的英雄气,宛如一位英姿飒爽的少年将军,而对镜理云鬓贴花黄的她,则又是一位楚楚动人的闺中女红妆。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B.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C.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D.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B.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儿,静一点儿……”\nC.田野里生长着高粱、玉米、大豆……等庄稼。D.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3分)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冼星海作词,光未然谱曲。B.《老山界》是陆定一的作品,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克服的最大的困难。C.《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该散文表达了作者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郭茂倩编纂而成,这首叙事诗写的是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7.综合性学习。(9分)“中国梦·正能量”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告诉我们: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社区准备开展“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请你参加。(1)【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梦娃醒,太阳笑,中国梦,多美妙。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请从中选取一种文明礼仪或传统美德写一句广告词。(3分)示例:节俭:节俭持家家业旺(2)【不畏艰难·奔梦】奔走路上,我们需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3分)写一句励志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书·劳动·圆梦】圆梦需要付出,请围绕“如何圆梦”补写上联。(3分)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劳动创造财富实现梦想二、阅读与鉴赏。(43分)(一)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回答各题。(13分)\n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8.选文从________、动作、________三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2分)9.“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何含义。(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加点词“忽然”表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起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7分)\n失根的兰花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来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n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把它点缀得美丽了。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自行枯萎了。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深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12.从文章的内容看,题目中的“根”和“兰花”分别比喻什么?整个题目应如何理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作者“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为什么“从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句话与前面哪句话相照应?它对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文章的结尾援引郑思肖画兰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请写出点明本文主旨的语句。(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木兰诗》选段,回答各题。(13分)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1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n(1)关山度若飞()(2)朔气传金柝()(3)万里赴戎机()(4)策勋十二转()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选文画线部分简略地描写了战争的过程,联系全诗,说说作者为什么略写战争。(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品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作与表达。(50分)21.(2017·辽宁沈阳)家是一只船,载满成长的故事;国是浩瀚的海,托起点点的帆。家,展露了国的文明与荣耀;国,汇集了家的幸福与期盼。请以“家与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5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参考答案:一、1.D2.B3.C4.C5.A6.C7.(1)示例一:勤劳:以勤为本本心牢示例二:善:以善作魂,善始善终。(2)示例:即使身体已经残疾,思想的火花也决不停止迸发。(张海迪)(3)示例:阅读启迪智慧放飞希望\n二、8.语言神态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监狱大门”指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指法国语言。全句的意思是掌握了祖国的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10.“忽然”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表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争分夺秒地教、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地学的情况下敲响了,是在师生们都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增强了悲凉的气氛。11.动作描写;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韩麦尔先生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言之成理即可)12.“根”比喻故土,“兰花”比喻人,“失根的兰花”比喻飘零异国的人极其悲凉的处境。13.因为在作者看来,只要未离开国土,“到处可以为家”,如同“蚕未离开那片桑叶”一样,“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14.与“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一句相照应,它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强化了题旨。15.解释题目含义,点明文章中心。16.“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17.(1)越过(2)北方(3)战事(4)记功18.(1)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2)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到故乡。19.因为全诗重点要表现的是木兰代父从军的精神,不是为了写战争本身。20.淡泊名利,热爱家乡。三、略。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5-23 08:40:35 页数:10
价格:¥9 大小:24.50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