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课件(部编八下语文)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0

2/40

3/40

4/40

剩余3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n1.了解古诗词的有关知识,背诵古诗词。(重点)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主旨,学会鉴赏古诗词。(难点)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素养)学习目标\n题破山寺后禅院\n常建,唐代诗人。开元进士,与王昌龄同榜。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兴旨幽远。有《常建集》。作者简介知识备查\n背景资料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四(中华书局1960年版)。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禅院,寺院。江苏常熟虞山是苏南风景名胜,现已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虞山北麓的兴福寺是佛教寺院,景致迷人。由于诗人仕途失意,所以寄情于山水,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从而写下了这首诗。知识备查\n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整体感知\n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译文】清晨,我走进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高的山林。初升的太阳。首联交代了诗人来到破山寺的时间及所见。精读细研\n颔联写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译文】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深处,僧人禅房掩映于花木之间。僧人住的房舍。弯曲的小路。精读细研\n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译文】山中景色使鸟儿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颈联紧承颔联,进一步渲染禅房周围清幽的环境:山光、鸟、潭影,让人感觉心境空灵。指山中美丽的景色。使……怡然自得。指山光和天色倒映在潭里的清澈秀丽的影子。人的世俗之心。精读细研\n【译文】各种声响此刻全都沉寂,只有钟磬声在空中回荡。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尾联两句以声衬静,营造出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而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悟也随着这钟声磬音起伏飘扬,袅袅不绝。与王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指各种声响。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只。精读细研\n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悦”和“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悦”字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字既写出了后禅院景色之幽静,也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不矛盾。这里采用以声衬静(或以动衬静、以动写静、衬托)的表现手法。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袅袅的钟磬音,和作者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相吻合。2.尾联中“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合作探究\n概括主题这首诗抒写清晨游破山寺后禅院的观感,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之情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课堂小结\n送友人\n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诗风多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充满丰富的幻想。诗中多用夸张和神话,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有《李太白集》。《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诗,皆为人传诵。知识备查作者简介\n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整体感知\n【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河水围绕着城东缓缓流过。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景色,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这里有山的青绿,有水的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精读细研\n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译文】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分别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颔联抒情,感叹今此一别,友人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关心。精读细研\n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译文】浮云漂浮不定,就像游子行踪不定,落日缓缓而下,似乎有所留恋,正如我们难舍的情谊。颈联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喻游子之心;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比喻难舍之情。比喻游子行踪不定。精读细研\n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译文】我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从此离去。那两匹马却像不忍分别似的在长鸣。尾联李白化用古典诗句,借马鸣之声来抒离别之声,表达了感伤、惜别的心情。此。马嘶叫声。离群的马。精读细研\n《送友人》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合作探究\n《送友人》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马”这些物象来表现“游子意”的?请简要分析。“飞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何处落脚,写出游子旅途漫漫,前途未定;“浮云”飘忽不定,写出游子行踪不定;“班马”为离群之马,分手之际,萧萧长鸣,写出游子离别友人的孤独和惆怅。合作探究\n概括主题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课堂小结\n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n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知识备查作者简介\n背景资料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反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逮捕入狱,入狱一百多天,而且案件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中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慧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此词苏轼以“幽人”自称,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这种处境与傲岸不羁、又孤寂无助的鸿雁何其相似!知识备查\n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整体感知\n【译文】一弯残月挂在枝叶稀疏的桐树上,夜深人声已静。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往来?仿佛那孤雁的缥缈身影。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幽居之人。指深夜。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深夜壶水渐少,很难听到滴漏声音了,所以说“漏断”。枝叶稀疏的桐树。上片:写深夜院中所见景色。指孤单的鸿雁,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在古诗词里,文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精读细研反复朗读这首词,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n【译文】孤雁惊飞却又回过头来,心里有幽恨却无人知道。它挑遍了寒枝不肯栖息,宁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凉。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知晓。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下片:词人与“孤鸿”合二为一。精读细研\n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月”“疏桐”“人”“孤鸿”几个词写出了词人怎样的心境?上片主要通过对缺月、疏桐、人、孤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写出了词人孤独、凄苦、伤感的心境。合作探究\n“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了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寒冷的夜晚。在此作者托物抒怀,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句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作简要赏析。合作探究\n概括主题这首诗借月夜孤鸿的形象,托物抒怀,反映了作者因政治失意而自伤,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生活态度。课堂小结\n卜算子·咏梅\n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均为世人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另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知识备查作者简介\n背景资料陆游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一贯主张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知识备查\n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整体感知\n【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孤单冷清。无人过问。遭受。上片:写梅花孤独开放的恶劣环境。精读细研反复朗读这首词,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n【译文】梅花本不想和百花争春斗艳,任凭百花妒忌。即使凋零了,化作泥,又碾作尘,梅花一如既往散发出缕缕清香。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任凭。香气像从前一样。苦苦,极力。凋谢。下片:写梅花坚贞而高洁的优秀品质。精读细研\n在上片中,梅花处在一个怎样的恶劣环境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的生长环境?梅花生长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桥边(梅花开在人迹罕至、寂寥荒寒的郊外),凄风苦雨(寒风冷雨)的黄昏。表现了梅花不畏困境的顽强精神。合作探究\n“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以花喻人,表现了词人的什么品格?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排挤打击)、坚贞自守的傲骨(孤高气节)。词人笔下的梅花形象,其实是词人自己的化身,这首词明写梅花,暗写抱负。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托物言志合作探究\n概括主题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表现自己虽屡遭不幸却不趋炎附势、坚守节操的高洁品格。课堂小结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5-31 17:26:29 页数:40
价格:¥3 大小:5.97 M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