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一章有理数1.3有理数的加减法1.3.2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让学生了解转化思想.【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应用价值.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条件,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教学难点】1.通过实例引人有理数减法的法则;\n2.转化过程中两类符号的改变.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直尺、温度计等。学生:三角尺、练习本、铅笔、圆珠笔或钢笔。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已知一景区某日测得山下温度为4℃,山上温度为–4℃,你能列式表示出山上温度与山下温度的温差吗?(出示课件2) (二)探索新知1.师生互动,探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师问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用到有理数的加法,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需要用减法的呢?学生讨论后回答:小明同学前段时间就碰到过这样一个问题:某地一天的气温是-5~5℃,求这天的温差,可是他不会算,同学们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回答:“我知道-5~5℃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度,但我不知道5-(-5)该怎么算.”教师问2: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5℃比-5℃高多少摄氏度吗?(出示课件4)学生观察温度计后回答:10℃.\n教师问3:上面的问题如何用式子表示呢?学生回答:5-(-5)=10教师问4:如何计算5-(-5)呢?在回答之前,我们想一想: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呢?学生回答:被减数-减数=差.教师问5:再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我们可以得到:差、减数和被减数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差+减数=被减数.教师讲解:要计算5-(-5)就是求一个数“x”,使x与-5相加等于5.请同学们列出算式是?学生回答:X+(-5)=5.教师问6:解方程:X+(-5)=5.学生回答:因为10+(-5)=5,所以5-(-5)=10,所以x=10教师问7:刚才,我们用多种方法得出了5-(-5)=10,可是,如果每次进行减法运算都要这样做的话,太麻烦了;看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找到更简洁的方法.请同学们想一想,5+?=10?学生回答:5+(+5)=10.教师问8:用彩色粉笔在5-(-5)与5+(+5)处画出着重号.请同学们观察5+(+5)=10与5-(-5)=10,你得到什么呢?学生回答:5-(-5)=5+(+5).教师问9:用上面的方法考虑:(出示课件5)  0–(–3)=___,0+(+3)=___;\n  1–(–3)=___,1+(+3)=____;  –5–(–3)=___,–5+(+3)=___. 学生回答:3,3,4,4,-2,-2教师问10:你发现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0–(–3)=0+(+3);  1–(–3)=1+(+3);  –5–(–3)=–5+(+3).教师问11:计算下列各题,你发现了什么: 9–8=___;9+(–8)=____; 15–7=___;15+(–7)=____.学生回答:9–8=9+(–8); 15–7=15+(–7).教师问12:如果把上边的数字改为字母,例如a-(-b)与a+b,这两个式子的结果相等吗?学生回答:相等,即a-(-b)=a+b教师问13:上边的式子你能语言描述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减去一个数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是相等的.总结点拨:(出示课件6)通过上面的探究可得结论\n例1:计算:(出示课件7)(1)(–3)–(–5);(2)0–7;(3)7.2–(–4.8).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1)(–3)–(–5)=(–3)+5=2(2)0–7=0+(–7)=–7 (3)7.2–(–4.8)=7.2+4.8=12 总结点拨:(出示课件8)1.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步骤:①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减法运算变为加法运算;②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律计算出结果。 2.有理数的减法是有理数加法的逆运算,在转化过程中,应注意“两变一不变”,即减法变加法、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被减数不变. 3.有理数减法运算的四种情况:(出示课件9) (1)任意一个数减去一个正数等于加上一个负数,如a-b=a+(-b); (2)任意一个数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一个正数,如a-(-b)=a+b; (3)任何一个数减去0仍得这个数,如a-0=a; (4)0减去一个数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如0-a=-a. \n例2:已知│a│=5,│b│=3,且a>0,b<0,则a–b=_______________.(出示课件11)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析:由│a│=5,│b│=3,得a=±5,b=±3. 又因为a>0,b<0,所以a=5,b=–3. 所以a–b=5–(–3)=5+3=8. 答案:8例3: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是8848.86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出示课件13)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8848.86–(–155)=8848.86+155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大连最高气温2 ℃3 ℃3 ℃12 ℃6 ℃最低气温–12 ℃–10 ℃–8 ℃2 ℃–2 ℃=9003.86(米) 答:两处高度相差9003.86米. 例4:某日哈尔滨、长春等五个城市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记录如下表. \n哪个城市的温差最大?哪个城市的温差最小?(出示课件15)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16)分析:温差即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首先要根据题意列式,利用法则求解,最后比较大小. 解:哈尔滨的温差为2–(–12)=2+(+12)=14(℃), 长春的温差为3–(–10)=3+(+10)=13(℃), 沈阳的温差为3–(–8)=3+(+8)=11(℃), 北京的温差为12–2=10(℃), 大连的温差为6–(–2)=6+(+2)=8(℃). 答:五个城市中哈尔滨的温差最大,为14℃;大连的温差最小,为8℃. (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18-23)1.–3–(–2)的值是(  ) A.–1B.1C.5D.–5 2.比–1小2的数是(  ) A.3B.1C.–2D.–3 3.计算: (1)(+7)–(–4); (2)(–0.45)–(–0.55); (3)0–(–9); (4)(–4)–0; (5)(–5)–(+3). \n4.填空: (1)温度4℃比–6℃高________℃;  (2)温度–7℃比–2℃低_________℃;  (3)海拔高度–13m比–200m高_______m;  (4)从海拔20m到–40m,下降了______m. 5.判断并说明理由. (1)在有理数的加法中,两数的和一定比加数大.() (2)两个数相减,被减数一定比减数大.() (3)两数之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4)0减去任何数,差都为负数.() (5)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差一定是正数.() 6.某次法律知识竞赛中规定:抢答题答对一题得20分,答错一题扣10分,问答对一题与答错一题得分相差多少分? 7.已知|x|=3,|y|=5,且|x–y|=|x|+|y|,求x+y和x–y的值.参考答案:1.A解析:–3–(–2)=–3+2=–1.2.D解析:–1–2=–3. 3.答案:(1)11;(2)0.1;(3)9;(4)–4;(5)–8. 4.(1)10,(2)5,(3)187,(4)60. 5.(1)×也可能小于加数或等于加数,例如–2+(–3)=–5,–3+0=–3. (2)×也可能小于减数或相等,例如–4–10;6–6.\n(3)×也可能大于被减数或相等,例如–4–(–10)=6;6–0=6. (4)×也可能是正数或0,例如0–0=0,0–(–2)=2. (5)√6.解:20–(–10)=20+10=30(分) 答:答对一题与答错一题相差30分. 7.解:∵|x–y|=|x|+|y|, ∴x与y异号或x,y中至少有一个为0, 又|x|=3,|y|=5, ∴x=3时,y=–5;x=–3时,y=5. 当x=3,y=–5时,x+y=3+(–5)=–2,x–y=3–(–5)=8; 当x=–3,y=5时,x+y=–3+5=2,x–y=–3–5=–8.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引进负数后,任意两个有理数都可以求出它们的差,结果可能为正数(大数减去小数),也可能为负数(小数减去大数),还可能为0(相等的两数相减),学习有理数减法,关键在于处理好两个“变”字;(1)改变运算符号──即把减法转化为加法.(2)改变减数的符号──即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这两个“变”要同时进行,而被减数不变.(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1.3.2)23页到24页的相关内容。知道知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会算式的读法.\n七、课后作业1、教材23页练习1,22、已知有理数a<0,b<0,且|a|>|b|,试判定a-b的符号.八、板书设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九、教学反思:1.本节在引入有理数减法时花了较多的时间,目的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与时间进行探索,法则的得出,是在经历从实际例子(温度计上的温差)到抽象的过程中形成种,减法法则的归纳得出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了师生的交流对话,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也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伙伴的新型师生关系.2.在教学设计中,除了考虑学生探索新知的需要,还考虑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是建立在一定量的练习基础之上的,因此,在例题中增加了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间题过程中培养运算能力.另外教师引导(提倡)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意在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系统性.在反思的基础上又让学生(或教师启发引导)去寻找一些(如减正数即加负数;减负数即加正数)规律,目的是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法则,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n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数学
发布时间:2022-09-05 09:01:00 页数:11
价格:¥3 大小:543.03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