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br /> <br />2020-2021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mdash;文言文实词 <br />一、必备知识 <br />[试题特点] <br />《考试大纲》要求考生&ldquo;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rdquo;,自 2015年起,全国新课标卷没有单独设<br />题考查此考点,但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题,从阅读到理解到答题,自始至终都涉及对常见文言实词词<br />义的理解。特别是文言文翻译,更是与理解实词含义密切相关。 <br />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江苏卷和浙江卷都有考查实词的释义,以选择题的形式出题。除此外,上<br />海卷文言文阅读第一题设置的是加点字词的直接释义,两小题两分。 <br />《考试大纲》中规定了考生要掌握的 120 个文言实词。一定要在牢牢掌握这 120 个实词的基础上,领<br />悟理解实词含义的一般方法,以求收到闻一知十的奇效。翻译文言句子往往将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设置为<br />得分点,其中重点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 <br />[解题指津 1]通假字:据音悟义 <br />通假字是指本当用甲字,却借用与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甲字的一种语言现象。甲字叫本字,乙<br />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ldquo;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rdquo;(《鸿门宴》),句中本该用&ldquo;早&rdquo;字,却用音同的<br />&ldquo;蚤&rdquo;替代。 <br />还有一种情形,一个汉字(古字)原本有好几个意义,后为了区别不同义项,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br />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如&ldquo;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rdquo;(苏轼《石钟山记》),&ldquo;莫&rdquo;是<br />会意字,从字形结构分析,就是&ldquo;太阳坠入草丛中&rdquo;,后来为了区别其他义项,才又造了一个&ldquo;暮&rdquo;字专<br />门表示&ldquo;太阳落山的时刻,即傍晚&rdquo;这个意思。因此,这两个字的关系,&ldquo;莫&rdquo;是古字,&ldquo;暮&rdquo;是今字。<br />中学教学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 <br />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甚至完全不同。如<br />&ldquo;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rdquo;中的&ldquo;生&rdquo;通&ldquo;性&rdquo;,其声母、韵母、声调都不相同,这类字在平时就应着重<br />识记。 <br />因为通假字和本字多没有意义上的必然联系,所以在阅读时如遇到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都解<br />释不通的字时,就要考虑这个字是不是某个字的通假字。 <br />[解题指津 2]一词多义:据境断义 <br />文言实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在词典中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而这些义项,<br />又可以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等等。而文中的实词,确切的含义只有一个。阅读时,应根据<br />该词的特定语境来断定其特定的含义。 <br /> <br /> <br /> <br />(1)参照上下文意 <br />根据上下文意,看时间、地点、什么人说、为什么说、对谁说、怎么说等语言环境。不但要看该词的<br />含义在句中能否讲通,而且要看其与全段乃至全篇表达的思想内容是否协调,前后是否一致。如: <br />①夫子曰:&ldquo;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rdquo;(《礼记&middot;檀弓下》) <br />②因笑谓迈曰:&ldquo;汝识.之乎?&rdquo;(苏轼《石钟山记》) <br />句①说的是孔子路过泰山脚下,听到有妇人哭于墓前,一家三代被老虎吃掉,却又不肯离开这&ldquo;无苛<br />政&rdquo;之地,于是便发出感叹,且用命令语气教育自己的学生应该记住这句话,&ldquo;识&rdquo;在此处的含义应是&ldquo;记<br />住&rdquo;。句②说的是苏轼月夜泛舟游石钟山的切身体会,游到兴起便笑着问儿子苏迈:&ldquo;你明白吗?&rdquo;&ldquo;识&rdquo;<br />在此处应当作&ldquo;明白&rdquo;&ldquo;懂得&rdquo;来理解。 <br />(2)依据语法结构 <br />借助语法结构,看它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和什么词语搭配,构成什么语法关系。如: <br />①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史记》) <br />②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元年,号令一.出太后。(《史记》) <br />按句法结构,句①中&ldquo;莫之能一&rdquo;,用现代汉语语序排列是&ldquo;莫能一之&rdquo;,&ldquo;一&rdquo;前面有副词和能愿<br />动词修饰,说明&ldquo;一&rdquo;在句中不是数词而是动词,是&ldquo;统一&rdquo;的意思,&ldquo;之&rdquo;是它的宾语。句②中&ldquo;号令<br />一出太后&rdquo;,实际是&ldquo;号令一出于太后&rdquo;,&ldquo;出&rdquo;是动词,&ldquo;一&rdquo;在动词前便是作为副词修饰动词&ldquo;出&rdquo;,<br />是&ldquo;完全,一概&rdquo;之义。 <br />(3)利用互文辨义 <br />所谓互文,是指两个相同的语言结构互相阐发、互相补充。互文句子中位置相对应的词,含义往往<br />相近、相同或互为补充。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文的这一特点来推断词义。如: <br />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五蠧》) <br />句中前后两句为互文,&ldquo;去...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10-01 19:54:02 页数:7
价格:¥5 大小:522.26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