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学案:第1单元 第1课 庖丁解牛 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教师用书独具)庖丁(名为“丁”的厨师。一说即厨师,“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接触的地方),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踩),膝之所踦(抵住,指宰牛之时用膝盖抵住牛),砉然向然(砉砉作响。砉,拟声词,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向,同“响”),奏刀然(进刀时发出“”的声音。奏,进。,拟声词,插刀裂物的声音),莫不中音(合乎音律)。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经首》,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乃,又。会,节奏)。请概括层意:第一部分(第1段),描绘庖丁解牛的情境。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同“盍”,何、怎么)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天道,自然的规律)也,进乎技矣(超过技术了。进,超过。技,具体的操作技术)。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没有不是(完整的)牛的。意思是跟一般人所见的一样];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未曾看到完整的牛了。这是说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解的东西)。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遇,接触),官知止而神欲行(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意思是,解牛时可以不用感觉器官,而只靠精神活动来行事。神欲,精神活动)。依乎天理(这里指牛体的自然结构),批大郤[击入大的(筋骨连接处的)缝隙。批,击。郤,同“隙”,空隙],导大窾[引刀进入(骨节之间的)空处。导,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窾,空隙],因其固然(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技经肯綮之未尝(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意思是,用刀的技术高超,从不经过容易使刀口钝折的地方。技,应是“枝”字,指支脉。经,指经脉。肯,附在骨上的肉。綮,筋骨结合处),而况大,·)(大骨)乎!良庖岁更(更换)刀,割(割肉)也;族庖(一般的厨师。族,众)11,月更刀,折(断,指用刀砍断骨头)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硎,磨刀石)。彼节者有间(那牛骨节间有空隙。间,空隙),而刀刃者无厚(没有厚度。这里形容刀口薄);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宽绰的样子)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吾见其难为,怵然(戒惧的样子)为戒,视为止,行为迟[眼睛因为(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慢下来],动刀甚微(轻)。謋(拟声词,迅速裂开的声音。这里形容骨与肉分开的声音)然已解,如土委(散落,卸落)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善(这里指揩拭)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指养生之道)焉。”请概括层意:第二部分(第2~4段),记述梁惠王与庖丁的对话,以解牛之道暗示养生之道。11,11,一、读准字音庖丁(páo) 膝之所踦(yǐ)砉然(xū)中音(zhònɡ)大郤(xì)大窾(kuǎn)肯綮(qìnɡ)新发于硎(xínɡ)怵然(chù)謋然(huò)二、辨识通假(1)砉然向然(     )(2)技盖至此乎(     )(3)批大郤(     )[答案] (1)“向”同“响” (2)“盖”同“盍”,何、怎么 (3)“郤”同“隙”,空隙三、一词多义(1)解(2)道(3)然(4)族(5)盖(6)矣(7)哉11,[答案] (1)动词,剖开,分割 动词,溶解,溶化 动词,解释,解答 (2)名词,天道,自然的规律 名词,道义,正义 (3)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代词,这样 形容词,是的,对的 (4)形容词,众,一般的 名词,指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5)疑问词,同“盍”,何、怎么 副词,表推测性判断语气,大概 名词,车盖 (6)用于陈述句,表陈述语气,了 用于感叹句,表感叹语气,啊 用于陈述句,表陈述语气,了 (7)助词,表感叹 助词,表疑问 助词,表疑问四、词类活用(1)以无厚入有间(     )(2)良庖岁更刀,割也(     )(3)族庖月更刀,折也(     )[答案] (1)形容词作名词,厚度 (2)名词作状语,每年 (3)名词作状语,每月五、古今异义(1)所见无非牛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只;不外乎。(2)依乎天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天然的道理。(3)虽然,每至于族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视为止,行为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5)吾见其难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使人为难。(6)因其固然11,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答案] (1)没有不是。(2)牛体的自然结构。(3)虽然这样。(4)动作,因此。(5)很难做。(6)本来的结构。六、文言句式(1)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臣之所好者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技经肯綮之未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土委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判断句 技术好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一月(就得)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砍骨头。(2)判断句 我所追求的是(事物的)自然规律。(3)宾语前置句 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容易使刀刃钝折),不曾拿刀去尝试。(4)省略句 就像泥土一样散落在地上。(5)省略句 就戒惧地提高警惕,眼睛因为(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慢下来。逍遥无恃,南华真人——庄子11,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战乱迁至宋国蒙地,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其著作保存在《庄子》(亦称《南华经》)一书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原意是讲养生之道。庄子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回避矛盾,寻求解脱,就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庄子》《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鲁迅先生赞誉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其散文对后世影响很深。寓 言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大多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结构简单,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得以体现,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特点是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本文通过对庖丁解牛的过程和经历的叙述,揭示出养生的方法在于顺应自然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只有反复实践,逐步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部规律,11,然后遵循客观规律处理事务,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的道理。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答案] ①目无全牛 ②解牛得道任务探究一 摹形传神,千载如生——赏析人物形象[任务导引]本文语言平淡自然,丝毫没有斧凿痕迹,却含意深隽,刻画了一个深谙“道”的高人形象。在这位高人手中,本应血腥的宰牛场景却变成了一场舞蹈的盛宴。学习时,要注意赏析庖丁人物形象,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任务设计]1.庄子散文写人善于绘形传神,注重人物神态、心理情绪的惟妙惟肖的表现。《庖丁解牛》中是如何描写庖丁的“游刃有余”的状态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从庖丁的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描写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写其小心翼翼、高度警惕的专注态度。“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写出庖丁观察的谨慎细致,遇到难题时的从容淡定、一丝不苟。“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则从动刀之结果写出庖丁解牛的熟练、轻松。“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则刻画了庖丁解牛的驾轻就熟、怡然自得之神态。“善刀而藏之”则写出庖丁的收敛锋芒、低调做人的特点。这些描写是对上文说理部分的补充,正因为庖丁爱好的是研究解牛的规律,并且在实践中掌握了这一规律且能娴熟运用,所以才能有解牛之后的轻松、愉悦、自豪。这就突出了“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一中心。11,任务探究二 道家经典,回归自然——领悟圣贤的思想[任务导引]道家思想是中国本土先民创造的思想经典。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思想,成为中国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学习时,要注意探讨和分析庄子的思想精要。[任务设计]2.庖丁所谈的解牛之道包含了哪三重境界?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第一重境界: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不懂规律)。庖丁学解牛的头三年,心无旁骛,精力高度集中,达到对外物(除牛之外)无所感知的境界。第二重境界: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懂得规律)。庖丁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类似积木之类可以拼装、拆卸的东西。这说明他行将踏进自由王国的境界了。第三重境界: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运用规律)。十九年后,当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时,进入了一个异乎前两个境界的崭新境界:此时的庖丁依天理,因固然,完全靠精神活动批、导,避开技经肯綮与大,从容运刀,游刃有余。这种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通过长期的解牛实践,才能获得解牛之“道”。规律的洞悉、掌握和娴熟运用,全在于长期的专注与实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解牛之道与养生之道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任务探究三 明察规律,游刃有余——赏析圣贤说理艺术[任务导引]庄子讲哲学道理,很少作抽象的说教,而是借助形象的比喻、对比手法,运用神话和寓言故事来抒情说理,使文章充满了奇幻的浪漫主义色彩。学习时,要注意赏析庄子的说理艺术。[任务设计]4.从本文内容的表达来看,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善于寓言说理,巧于比喻。即把深刻抽象的道理寄托在生动具体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比喻来阐发。本文通过庖丁与文惠君的对话,通过庖丁对解牛之道的三重境界的阐述,通过良庖、族庖与庖丁在用刀方法上的不同的介绍,通过对庖丁解牛场面的描写和解牛之道的陈述正面表现庖丁技术的精湛,突出他对道的精通;通过文惠君的质疑与赞叹来侧面衬托庖丁解牛之道的出神入化;逐层深入,前后照应,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出“得养生焉”的主旨。5.庄子散文说理,不仅善用比喻,也常常运用对比的手法。本文将良庖、族庖和庖丁的用刀方法作了比较,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良庖岁更刀”——“割”;“族庖月更刀”——“折”;“臣之刀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解”。将良庖、族庖和庖丁不同的用刀方法进行比较,用前二者反衬庖丁。庖丁之刀用了十九年,而刀刃犹如刚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似的,其主要原因在于解牛时的“以无厚入有间”、避开“技经肯綮”和大的骨头、“每至于族”时不莽干。对比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割、折、解,意在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解牛要悟“道”、循“道”而行,切忌不懂规律地固执莽撞。(教师用书独具)1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09-09 22:54:43 页数:11
价格:¥3 大小:739.50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