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主题班会
学校用文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上册
>
第二单元
>
大学之道/《礼记》
>
选择性必修上册学案:第5课 篇目(二) 大学之道 Word版含解析
选择性必修上册学案:第5课 篇目(二) 大学之道 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7
2
/17
剩余1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
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篇目(二)大学之道课文导入素养任务 《大学之道》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联系。3.理解《大学之道》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思想。4.结合《大学之道》中的相关论述,理解治学修身与实现人生目标之间的关系。[资讯概览]一、作者介绍戴圣,字次君,生卒年不详,祖籍梁国甾县(今安徽省砀山县),后定居于魏郡斥丘(今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北乡义镇)。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著作有《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五经”之一。二、思想情怀《礼记》名言集锦(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2)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4)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5)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17(6)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背景介绍]《礼记》的产生《礼》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但是文古义奥,不易通读,因而多作解读以辅助理解,六经中的“《礼》”,主要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诸礼的“礼法”,受体例限制,几乎不涉及仪式背后的“礼义”。不了解礼义,仪式就成了毫无价值的虚礼。所以,七十二弟子在习礼的过程中,撰写了大量阐发经义的论文,总称之为“记”。西汉能见到的用先秦古文撰写的“记”依然不少,到了东汉,社会上出现了两种选辑本,一是戴德的八十五篇本,习称“大戴礼记”;二是戴德的侄子戴圣的四十九篇本,习称“小戴礼记”。《小戴礼记》则由于郑玄为之作了出色的注,而畅行于世,故后人径称为《礼记》。一、文学常识1.《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2.《大学》《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始把它看作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章句集注》。二、文化常识1.致知在格物致知:即“获得知识”,达到完善的理解。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尊重科学规律。17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周代族居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的,称为“国人”。国人中的上层为卿、大夫、士,下层为庶人。大部分庶人居于城郊,耕种贵族分给的土地,享有贵族给予的政治军事权力。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史籍中常见夺官的官吏及削籍的宗室被免为“庶人”的记载。唐以后,“庶人”一词使用渐少,逐渐为“民”“百姓”“黎庶”“庶民”等所取代。[情境活动]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了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勤奋求实 励志明德(华东理工大学)明德、厚学、求是、创新(华中科技大学)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厦门大学)明德格物 (香港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中国政法大学)上面展示的是部分一流名牌高校的校训,在本文的学习中,思考一下这些校训与儒家经典《大学》有什么关系。答: 参考答案:源自或部分源自《大学》,体现了这些高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对高校的办学和学生的培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白对译]17[文言积累]一、古今异义(请解释下列古今异义中的古义)1.先齐其家古义: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宗族。17今义:家庭。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古义:至,到。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二、词类活用(根据提示解释词义)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彰明(2)在亲民亲近、爱抚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先正其心使……端正(2)先齐其家使……整齐有序辨析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是词类活用之一。指在古汉语实际使用中,形容词临时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可分为四种:(1)形容词用作及物动词。如《史记·项羽本纪》“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用作及物动词,意为“交好”。(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形容词不但活用为动词,而且具有使动的意义,即不是形容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去支配宾语,而是使得宾语发生该形容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如《荀子·天论》“强本节用,则天不能贫”中的“贫”用作使动,意为“使(之)贫穷”。(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即形容词不但活用为动词,而且具有意动的意义,即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虽然带有宾语,但是并不支配宾语,而是主观上认为宾语具备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如《韩非子·说难》“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中的“智”用作意动,意为“认为(其子)聪明”。(4)形容词的为动用法,即形容词不但活用为动词,而且表示为宾语或者向宾语产生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如《荀子·大略》“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中的“骄”用作为动,意为“向(我)显示骄傲”。三、重点实虚词(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修17(1)先修其身 修养(2)修守战之具(《过秦论》)修理(3)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修建(4)茂林修竹(《兰亭集序》)高,长(5)其修士不能以货赂事人(《韩非子》)善,美好2.致(1)致知在格物获得(2)事君能致其身(《论语·学而》)献出,尽(3)致士民,聚万货(《盐铁论》)招引,引来(4)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到,到达(5)兴致勃勃(成语)意态,情趣3.壹(1)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一概,一律(2)好而壹之神以成(《荀子》)专一(3)治国者贵民壹(《商君书》)统一,一致(4)太后乃说,为帝加壹餐(《史记·梁孝王世家》)同“一”,数词4.本(1)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根本(2)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草木的根或茎干(3)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礼记》)根源,来源(4)本末倒置(成语)根本、基础的东西(5)变本加厉(成语)本来的,原来的5.于(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介词,不译,引出对象17(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介词,从;介词,比(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介词,在(4)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被6.其(1)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代词,自己、自己的(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代词,他(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表示祈使语气,还是(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表反问语气,难道;表推测语气,大概四、文言句式(请根据提示翻译下面的句子)状语后置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于天下”为状语)译文:古代想要把自己的光明之德推广于天下的人。五、典型名句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4.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5.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7[NO.1文本初读]阅读课文,填写框图空缺处,整体感知文意。(可用原文语句填空)答: 参考答案:①明明德 ②亲民 ③止于至善 ④外治[NO.2文本精读]任务驱动一 文段理解和分析(一)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 道:风尚B.在明明德明:彰明C.定而后能静静:心不妄动D.虑而后能得得:处事合宜解析:选A 道:宗旨。2.下列对本部分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句中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构成了《大学》的基本思想和“纲领”。B.一个人知道了自己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不心浮气躁,凡事思虑周详,从而有所收获。C.“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这句话说明,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根本和细枝末梢,都有其发端和终结。17D.“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一句阐明,一个人认清了事物本末始终的道理,就真正明白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解析:选D “就真正明白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言过其实,“近道”是指接近穷理、匠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3.儒家提倡治学的最初目标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答: 参考答案:最初目标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即形成美德并使之彰显出来,通过言传身教使人们也修成美德,使自身和社会都达到至善的境界。也就是修身和教化。(二)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齐其家齐:达到同样的高度B.致知在格物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C.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庶人:平民百姓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根本解析:选A 齐:使……整齐有序。5.下列对本部分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物致知”就是要通过对事物的研究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为下一步正心、诚意奠定基础。B.“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C.所谓“正心”,就是防止个人感情的偏向。D.“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步骤依次做到,就可以达到修身的目的了。解析:选A “诚意”“正心”顺序颠倒。6.儒家提倡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如何评价儒家的这种治学主张?答: 17 参考答案:①终极目标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即管理好家庭家族,治理好国家,平定天下。②这种治学主张反映了儒家积极入世、干预世事的人生态度;治学目标一旦实现,人生目标也就实现,人生也就有了意义和价值。任务驱动二 综合理解和分析7.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B.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C.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D.根据文意,修身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步骤。它追求的是人的人格建构的圆满。解析:选B 诚意、正心、修身的顺序颠倒。8.“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者的关系如何?答: 参考答案:“修身”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个人修养的最高要求,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9.试表述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关系。答: 17 参考答案:“格物致知”是知识修养,“诚意正心”是思想修养,这些是“修身”的全部内容;“修身”又是后三者的前提和基础,后三者是修身的表现和结果。10.(素养提升)钱理群先生曾提出,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即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个人利益。针对此类社会现象,有人认为这是道德修养缺失所致,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本课所学加以阐释。答: 参考答案:认同。《大学之道》开宗明义,提出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认为教育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道德高尚的人。之后,又具体阐明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以及在生活中的具体实践。这“八目”,由推究事物的原理依次扩展,到处理家族关系,最终到“平天下”,即承担社会责任,以天下为己任。反观当下一些学校的教育,急功近利,过度重视对知识的灌输和对技能的培养,而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放到了次要的地位,所以才出现了清华学子向狗熊泼硫酸、复旦学子给室友投毒这些由极度自私引发的令人发指的案件。而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归根结底还是缺少责任意识、缺失家国情怀。学校应把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培养人的最终目的是令其承担社会责任。这对当下一些过度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而轻视道德培养的学校来说,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鼓励青年学生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能构建他们的道德自律,同时能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引导他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而不是只以个人利益为唯一的考量。[NO.3思维拓展]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材料一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17(《论语·里仁》)材料二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洪应明《菜根谭·概论》)孔子认为不仁者不可久处约,但洪应明认为在逆境中可以培养品行,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答: 参考答案:不矛盾。①孔子认为不具备仁德的人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这类人长期处于困境中就会迷失本性,违法乱纪,败坏风俗。②洪应明更强调逆境对人成长的磨砺作用。③但二者在论述环境对人的影响时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个人是否有仁德。唯有仁者,才不会因为环境而失去本心,改变操守。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够长久地安于穷困,也不能够长久地处于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安于仁(实行仁德便心安,不实行仁德便不心安),聪明的人利用仁(认识到仁对他有长远的利益而实行仁)。”材料二处在不顺利的环境中,就好比全身都扎着针、敷着药,在不知不觉中磨炼着意志,培养着高尚的品行。处在优越的环境中,就好比被各种兵器所包围,不知不觉就被掏空了身体,消磨了意志。[类文赏读]《礼记》是一部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散文,两千多年来,17其中的许多思想、观点、方法至今仍然闪耀着耀眼的精神火花。下面的几篇文章都与修身治国平天下有关,至今依然有启发意义。 一、古诗文经典赏析1.记问①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②乎!力不能问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见。[注释] ①记问:凭记忆力掌握知识。②听语:听取学生的问题并解答。[译文] 只凭记忆力掌握书本上的各种知识,这种人不够资格当教师。当教师的人,一定要善于听取学生的问题,并能够予以解答。若学生没有提问的能力时,老师再加以开导。如果老师开导了还是不懂,暂时放弃开导,也是可以的。[赏析] 所谓“记问之学”,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读死书,死读书。先贤认为,读死书的人不配当教师,这是先见之明。然而,不知从何年何月开始,一些自以为守传统的“学者”,把能背诵多少古人的文章当作“学问”,以此自居“权威”,从来没有在哪方面表现出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更谈不上创造性。历史真如大浪淘沙。经过大浪淘洗后能够留下来的东西,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读死书,不过像一只机械的口袋,用来盛装别人的东西,不管装进去的是些什么货色,也不管是否能为自己消化,是否能变作创造力的能源。如果这也值得炫耀的话,那么在另一只巨大无比的现代化“口袋”——电脑面前,读死书的人是不是会觉得有点无地自容呢?2.善学者,师逸而功倍①,又从而庸②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③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④,及其久也,相说⑤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⑥,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注释] ①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功:效果。②庸:功劳。③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④节:树的枝干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⑤说:同“悦”。⑥从容:同“舂容”,即撞钟。[译文]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这要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己的收获却很小,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而把节疤和纹理不顺处放在后面,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等钟声响起之后,让它的声音响完。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17[赏析] 应答如同敲钟,这是个很不错的比喻。敲钟者应当了解钟的特点和性能,然后以适当的方法去敲击。了解钟是前提,掌握敲钟的技巧次之。没有对钟的特点、性能的熟悉,技巧本身就无从谈起。因此,敲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老师回答学生的提问,同样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老师需要对学生的问题、心态等等有较准确的把握,解答问题才会说到点子上。从学生的角度说,也同敲钟一样,倘若是好钟,用不着重重地敲和反复地敲。常言道,响鼓不用重槌。这就要取决于钟、鼓本身的性能了。破钟、破鼓,共鸣不好的钟、鼓,无论怎么敲,声音都不会洪亮,不会声若雷鸣。就人而言,有两方面的因素影响到接受老师的指点。一是本身的悟性,一是已掌握的知识水平。这两个方面总是相互关联的。光有悟性,缺乏必要的知识作支撑,便找不到立足之处;只有满肚子书本知识而没有悟性,不能将它们融会贯通,知识就成了摆设和点缀。3.今之教者,呻其占毕①,多其讯言②,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③。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④,其求之也佛⑤。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⑥,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⑦之必速。教之不刑⑧,其此之由乎![注释] ①呻:诵读。占:同“苫”,竹简。毕:竹简。占毕:这里指课本。②讯:告知。多其讯言:一味灌输知识。③及:急于,追求。数:同“速”。安:适应。④悖:违背。⑤佛:同“拂”,违背。⑥隐:感到痛苦。疾:怨恨。⑦去:忘记,忘掉。⑧刑:成,成功。[译文] 如今教书的人,只知道念诵书本,一味进行知识灌输,急于追求快速进步,不顾学生能否适应。结果使学生学习没有诚意,教育的人也不能因材施教。对学生的教育违背了规律,达不到教育的要求。像这样,学生便对学习感到痛苦,并厌恶老师,对学习的困难感到畏惧,不懂得学习的好处。他们虽然勉强完成了学业但学到的东西很快就忘了。教育之所以不能成功,原因就在这里吧![赏析] 古人也有“厚古薄今”的毛病,总觉得过去好,现在不好,时常发出今不如昔的感叹。也许,这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心理吧。过去了的事情,不好的方面随着时间消逝而越来越淡化,好的方面却随着时间消逝而越来越突出,越来越被美化。每个时代的人都觉得自己的时代毛病百出、千疮百孔,过去的时代才是理想的社会。当然也有不变的。比如这里说到的教学当中的急于求成,照本宣科,不论对象、情况一律“填鸭”,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等情形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好或者变坏。从事教育的人,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改进教育方法。二、思辨阅读17《大学》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大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最权威的儒家经典典籍之一,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和中华文明的精神基础,它是先秦文化和思想的记录和总结。《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是曾子所作,它是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更是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们对社会、人生思索的结晶。那么,在古代何为“大学”呢?它本指大人之学,与“小学”是相对的概念。《汉书·艺文志》说:“古者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可见“小学”是“大学”的基础。古今“大学”和“小学”的概念是有差异的,古代是指学习内容范畴,“小学”以文字训诂为教授内容,因此“小学”也是文字学的别称。而“大学”以诗书礼乐为学习内容。但是现代的“大学”和“小学”不是指学习内容范畴,而是指学校的等级。“小学”是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大学”是指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但是,现代和古代的学习模式和轨道是相似的,现代人也是先读小学,再读中学,然后上大学,小学学习基础内容,如拼音、文字、词句等,而大学除了继续学习基础文化知识,更多的还要学习修身养性和礼仪等。而《大学》就是围绕修身养性和品德建设来阐述的,因此它对现代大学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大学》的首章就提出了儒家的“三纲八目”,“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大学》的纲领。“明明德”就是彰显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就是“新民”,使人民进步,“止于至善”就是不断进步,直到达到最好的境界。“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们是实现三条纲领的具体途径。其实,每一个条目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讨论“三纲”主要是探讨一条根本纲领“明明德”。《大学》将“明明德”放在第一位,作为实现“亲民”和“止于至善”的基础和起点,它起着主导作用。“亲民”和“止于至善”是“明明德”的具体落实,是达到“明明德”的一个实践过程。现代的新形势下,我们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应该赋予“明明德”新的含义,服务于新的社会。现代的“明明德”应当包含伦理、政治和社会三方面的要求。伦理要求包含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高尚的道德素质,以及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政治要求则是倡导当代人具有政治灵魂和广阔的胸怀,就像无数的知识分子,他们寻求人生的阶梯,不断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奉献,树立大局意识,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来包容万物。那么社会要求,则是指当代人要做好充分准备,认清社会的发展趋势,把握社会的发展规律,坚定科学发展观,通过自身的劳动和创造,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因此,“明明德”是践行《大学》之道的根本,是一个总的指引。17接下来再谈一谈“格物”和“致知”。“格物”就是研究事物,“致知”就是获得知识。这两者绝对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必然要经历学习和研究阶段,才能从过程中收获知识。而这两点又是“三纲八目”的基础。因此,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止于至善”其实也印证了这个观点,不达到最好的境界不能停止。那么,谁能说自己已经达到最好的境界了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不要认为大学是学习的终点站,它其实是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大学要求学习的知识更深刻、更专业,培养的是学习能力以及再学习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社会的舞台必然是留给有知识的人的。“诚意”和“正心”则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具体体现。“诚意”就是诚心诚信,待人真诚,不欺人不自欺;“正心”就是端正心思,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不存邪念。上文提到的“格物致知”固然重要,但是也需要意诚和心正来约束。比如,如今网络发展迅速,各种网络犯罪或所谓的高智商犯罪频发,难道这些人没有知识吗?当然不是,他们正是违背了基本的做人做事的诚意,没有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才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一直提倡的诚信,小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诚信,大到国家发展更需要诚信,一个人只有诚信才能在朋友圈中立足,而一个国家只有诚信才能在世界之林中强大。同时,“格物致知”又促进“诚意正心”的养成。一个人只有对人情事理的认知提高了,才能通过理性来克制情欲,情欲正了则心意不乱而正。这里先跳开“修身”,谈谈“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族家庭,“治国”就是管理好国家,而“平天下”是使天下太平。这是儒家思想中知识分子所尊崇的定律,小到家庭管理有序和睦,大到国家安定繁荣,天下自然就会太平。这条定律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到实现天下太平,这是无数仁人志士的最高理想。但是,毕竟能做到“仁人”的只是少数,于是孟子又提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口号。作为普通人,“兼善天下”暂且离我们比较远,但至少能做到“独善其身”。不断实现自我提升是为下一代的教育打好基础,是为管理好自己小家打好基础,也为家族的兴旺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当然,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道德,是“八目”的根本,它作为枢纽和桥梁联系着“外修”和“内治”。放在当下,“修身”的日常表现其实就是择善而从、约之以礼。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加强的过程。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修身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的。17《大学》的思想影响着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大学》的光辉仍然透过历史的迷雾折射出来,对当下有着不可磨灭的启示作用。《大学》是我国古代最重要、最权威的儒家典籍之一,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和中华文明的精神基础,是我国先秦文化的记录和总结。阅读本文后,思考一下如今《大学》的思想在个人、社会和国家层面有何重要价值。答: 参考答案:《大学》的思想影响着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的光辉仍然透过历史的迷雾而折射出来,对当下有着不可磨灭的启示作用。①个人层面:诚信、友善。一个人只有诚信友善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只有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高尚的道德素质,以及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②社会层面:平等、公正。一个人只有持公平公正之心,才能做到“齐家”“平天下”。管理好自己的小家打好基础,才能为家族的兴旺、社会的和谐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③国家层面:民主、和谐。民主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进而实现天下太平。17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2第三单元: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五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四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三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六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二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人教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二单元过知识课件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期中测试.docx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期末测试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 哦,香雪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知识点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10-16 09:00:10
页数:17
价格:¥4
大小:708.00 KB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友情链接
CC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