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主题班会
学校用文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上册
>
古诗词诵读
>
本节综合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8
2
/38
剩余3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
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专项练习题汇编一.选择题(共2小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B.张若虚在唐开元初与贺知章、张九龄、包融号称“吴中四士”。C.《春江花月夜》一诗中“青枫浦上不胜愁”一句化用了“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和“送美人兮南浦”几句诗。D.《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2.下列各句对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轻人的称呼。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二.诗歌阅读(共5小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1)下列对本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主旨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B.这首诗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豪放只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内核。C.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D.诗的开头四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赋的手法,渲染了一种阔大的意境,读来很有声势,又富有慷慨悲壮的韵味。(2)下列对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第38页共38页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黄河水一去不复返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的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应尽情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空对天上明月。正因为人的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人海那样一去不复返,所以应及时行乐,莫辜负光阴。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表现,流露出了他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仕的积极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注]邀往城外寻春苏轼屋上山禽苦唤人,槛前冰沼忽生鳞。老来厌逐红裙醉,病起空惊白发新。卧听使君鸣鼓角,试呼稚子整冠巾。曲栏幽榭终寒窘,一看郊原浩荡春。[注]述古:杭州知州陈襄,字述古。(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上山禽苦唤,槛前冰沼生鳞,描绘出早春时节鸟儿清脆啼鸣、池塘冰消水动的画面。B.诗中“红裙”一词所用手法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红巾翠袖”相同。C.“惊”写出诗人发现新增白发的震惊,“空”写出诗人面对年华老去的无力和无奈。D.虽仍卧病在床,但听到友人邀约寻春的鼓角声便毅然起身,可见诗人对友情的珍视。(2)诗歌的尾联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赏析。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宋】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注】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长淮:即淮河。颍:颍水,淮河支流。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1)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空听潺潺清颍咽”,写词人泛游颍河的见闻感受,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第38页共38页 B.“佳人犹唱醉翁词”,写欧公当年所做诗词仍被传唱,其为文、为政、为人从中可见一斑。C.“草头秋露流珠滑”,与曹操的《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有异曲同工之妙。D.“三五盈盈还二八”,表达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自我安慰和旷达胸襟。(2)词的最后两句看似平易淡泊,实则意蕴丰富。请稍加分析。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捣衣诗柳恽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木叶下”化用《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地。(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边塞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B.前两句中一“滞”一“淹”,透出游子外出时间之久与思妇长期盼归之切,而前者重在表现客观条件所造成的阻碍,后者重在表达思妇内心的感受。C.五六句写眼前近景,在深秋萧瑟凄寒的园圃中,晚归的鸟儿聚集栖宿,在思妇的窗户下,唧唧的秋虫在断续悲鸣。D.最后两句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感慨来年春天,游子应该穿上轻薄的春服,哪里能见到我寄去的冬衣呢?表现了南北两地相隔遥远,透露出思妇的思念、体贴和关切之情。(2)“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其妙处。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江城子[1]苏轼前瞻马耳九仙山[2].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3],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4].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5]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第38页共38页 注释:【1】词人有自注云“丙辰十月,晚登超然台望月作”。当时苏轼已在密州为官两年,即将离官别任。【2】马耳九仙山:马耳、九仙山均为山名。【3】高台:超然台,旧称北台。【4】联拳:(鸥鹭)群聚的样子。【5】使君:此作者自指。(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头“前瞻”三句描写的是眼中实景,写作者登台远望,马耳山、九仙山连绵起伏,耸入云间。B.本词下片“小溪”三句写了这样的场景:溪畔鸥鹭安静地聚在一起,偶或翩翩飞离,犹如点点轻烟。C.词的结尾“垂柳下,矮槐前”两句描写的是作者曾经娱乐歌笑之处,含蓄地表达了虚度光阴的懊恼。D.本词抒发了作者在即将离官别任时对密州山水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融入了些许人世沧桑的喟叹感慨。(2)下列词句中“回首”的含义与本词中“回首便他年”不相同的一项是 A.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B.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C.无因转还泛,回首眷前贤。(鲍泉《江上望月》)D.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3)本词下片表现手法多样。请任选其一,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三.默写(共4小题)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花月夜》中,形容月光照耀着江面,随波闪动的阔大景观的两句诗是: , 。(2)《春江花月夜》中,诗人仰望明月,遐思冥想,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进行探索的两句诗是: ? ?(3)《春江花月夜》中,合写离人怨妇,总领下文的两句诗是: , (4)《春江花月夜》中,表现游子梦中神游故乡无着无落的离情的两句诗是: , 。(5)《春江花月夜》中,能体现“月华摇晃,树影婆娑,人心起伏,月摇,树摇,人心亦在摇”意境的两句诗是: , 。9.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1)《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的句子是“ , ”。(2)《无衣》中表现战士们修整铠甲和兵器,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句子是“ , ”。(3)《无衣》的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 ”,“ ”和“修我甲兵”第38页共38页 使人想象到战士们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壮烈场面。(4)《无衣》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燃了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 ”“与子同泽”“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2)《将进酒》中表达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的诗句是:“ ,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情形与“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相近的两句是:“ , 。”11.阅读理解默写题。①《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 ”这三个长短句,把现实与梦幻混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 , 。”③《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既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词人诉说。④《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梦会亡妻,妻临窗而作,对镜梳妆,“ , ”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景。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词人从梦中醒来,仍然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之中,“ , , ”写清冷的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表达出对亡妻永不能忘怀的浓郁情思。四.语言文字应用(共3小题)12.请围绕“本次珠峰高程测量工作实现的技术创新和突破”,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第38页共38页 5月27日上午11时整,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全部成功登顶珠峰并开展各项测量工作。该项工作完全依托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测量登山队员在峰顶竖立起测量觇标,使用GNSS接收机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使用雪深雷达探测仪进行了深度测量,并使用重力仪进行了重力测量。上述高精度测量仪器均由我国自主研发。同时也是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这将有利于大地水准面优化,提高珠峰高程精度,并获取宝贵的科学数据。当觇标竖立在峰顶后,在珠峰周边海拔5200米至6000米的6个交会点,测量队员开始同步开展峰顶交会测量和GNSS联测,获取珠峰高程测量数据。登顶测量和交会测量的成功完成,为本次珠峰测量任务的外业测量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峰顶测量完成后,将对观测数据进行联合处理,才能获得珠峰高程最终数据。13.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2020年9月12日,①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上线。②本源量子公司董事长孔伟成博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③量子计算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机。④简单来说,量子计算机就是使用量子器件制造,量子的叠加与纠缠特性,运行量子算法与量子软件的新型计算设备。⑤量子计算是人类下一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突破方向。⑥半导体芯片的制程目前已经达到了5纳米的尺度。⑦5纳米大小只相当于40个硅原子大小,如果硅基半导体器件继续缩小5倍至1纳米级,⑧那就意味着我们已经从‘经典物理学’深入到了‘量子物理学’领域。⑨在本源量子云上运行体验典型量子应用,能够让用户更好地使用、理解本源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夜市,萌芽于殷周,成型于汉代,即便是夜禁制严苛的唐朝,夜市也曾昙花一现,有过片刻的辉煌,到了宋朝,夜市更是发展得如火如荼,蔚为大观。而步入现代社会,夜晚的休闲娱乐已经成为常态化生活的一部分,60%的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并产生了一个热词﹣﹣“夜经济”。夜经济,过去是衡量城市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①。在“人流、物流、资金流”这组表述经济发展的词语中,人流即人气。人流大、人气旺,创造力和竞争力就强,一座城市的马路晚上八九点钟就人烟稀少,那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损失,②。精神文化消费是夜经济的重要消费类型。偏重偏旧的产业结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而文化“潜力股”则是经济发展的“创意股”。夜经济离不开夜文化,经过文化这支色彩瑰丽的画笔点染,城市的夜经济名片会更有意蕴。(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量子速读法称可让人5分钟读完一本10万字的书籍,并能完整复述﹣﹣全是骗术。B.人文科学研究的最大缺点是不确定性﹣﹣无法进行定性研究,一切只能靠自己理解。C.在坪乡黄沙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过程非常艰辛曲折。D.我叫他来见你罢,他就在楼上,只是﹣﹣他很大了,并且以为他母亲是早就死了的。(2)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夜文化完全离不开夜经济,经过文化熏陶,城市的夜经济会更有意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请在文中①②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第38页共38页 五.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材料二: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第38页共38页 材料三: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焘在《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他有《醉江月》“题群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绰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梨。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廓。”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牵”,为“一世之雄”,可称是东坡的“异代知己”。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野村篁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磎有次韵苏轼的《劝金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汴京怀古》。这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满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摘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高野竹隐的《水龙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采橙去,招手海边鸥。”森川竹磎的《水调歌头•琵琶湖上赋》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干。”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顷,月照山河一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垂)中“千顷,都镜净”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自出机抒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垒晚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第38页共38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阅读经典。B.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之后。C.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D.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人格和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称苏轼的“异代知己”。(2)根据材料,下列对苏轼诗词成就及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与其作品丰产的数量有很大关系。B.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C.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广为传播。D.苏轼的诗词作品,在词调、用韵、词意等方面部备受青睐,成为日本词人学习效仿的重要方面。(3)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A.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胸襟。B.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慢慢适应现实的残酷,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消极懈怠。C.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月夜孤鸿自喻来托物寓怀,表达孤高心境。D.《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强化了全词的主题。(4)对于材料三在论证结构上的特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材料三首先提出观点“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B.材料三提出观点后,分别从词调、用韵、词意三方面举例论述,证明苏轼词在日本的影响。C.从整体上看,材料三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D.从论证过程看,材料三主要采用递进式结构,层层递进,深化论点。(5)苏轼作为“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六.作文(共1小题)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第38页共38页 材料一:“民以食为天”“俭,德之共也”,敬畏食物、珍惜粮食、勤俭节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绵延至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材料二:在一些喜宴、聚餐上浪费现象依然存在,宴席剩下的饭菜很少有人打包。食物浪费问题愈发凸出。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93克每人每餐,浪费率为11.7%。2015年至201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材料三: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接受采访时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预估,在现有饥饿人口基础上,2020年会新增8300万到1.3亿人口出现缺粮情况。”作为复兴中学的一名高一学生,请你综合以上材料,为“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第38页共38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小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B.张若虚在唐开元初与贺知章、张九龄、包融号称“吴中四士”。C.《春江花月夜》一诗中“青枫浦上不胜愁”一句化用了“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和“送美人兮南浦”几句诗。D.《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要认真分析句子中的语言。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平时多积累。【解答】B.张九龄错,应为张旭。故选:B。【点评】解答文学常识题的技巧:积累法。所谓积累法就是要平时积累大量的文化常识,这需要学生平时学习时多用心,也需要老师老师多提醒多总结,更主要的需要学生平时读书时要多留心。平时学习时多刷题,形成大量知识积累。到考试时,调动平时积累的大量文化常识,对试题中涉及的文化常识初步做出正误判断。联想法。当试题中的文化常识自己平时没有见过时,可以采用联想法。回忆课本中学过的相关内容,回忆自己读多的相关书中是怎样说的。回忆看过的电影,旅游参观时导游的相关讲解,以及古代的风俗习惯等进行联想从而做出相应的辅助的正误判断。语境法。有些文化常识生疏,但既然出自这篇文章中,与文章的语境应该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把所给文化重新放到语境中,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所给的所发是否符合语境即是否前后文意思贯通,与全文所讲的意思有无互相矛盾的地方。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2.下列各句对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轻人的称呼。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分析】第38页共38页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文学常识识记能力,高考能力层级为A.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正确。B.将(qiāng)进酒:请饮酒。乐府古题,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C.正确。D.正确。故选:B。【点评】多读、多看、多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重要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二.诗歌阅读(共5小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1)下列对本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的主旨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B.这首诗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豪放只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内核。C.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D.诗的开头四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赋的手法,渲染了一种阔大的意境,读来很有声势,又富有慷慨悲壮的韵味。(2)下列对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C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黄河水一去不复返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的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应尽情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空对天上明月。正因为人的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人海那样一去不复返,所以应及时行乐,莫辜负光阴。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第38页共38页 ,这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表现,流露出了他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仕的积极的思想感情。【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包括词句含义的理解、诗句内容的把握和诗歌语言、手法的分析。此类题要求学生全面理解诗歌,即多方提取信息把握诗歌的情感,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主要手法。同时要清楚各选项的设题角度及常见的设错点。仔细比对,确定正误。【解答】(1)D.“古代民歌中赋的手法”有误,前面几句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应该是排比、夸张。(2)C.“表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理解有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这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此时郁郁不得志。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答案:(1)D(2)C参考译文:你没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年轻时候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莫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和丹丘生啊!快喝吧!别停下杯子。我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都来侧耳倾听:钟鸣馔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长驻醉乡不再清醒。自古以来圣贤这两种酒是寂寞的,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乐平关你可知道,斗酒万钱也豪饮宾主尽情欢乐。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你只管端出酒来让我喝。五花千里马,千金狐皮裘,快叫那侍儿拿去换美酒,我和你们共同消解这万古愁!第38页共38页 赏析: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第38页共38页 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第38页共38页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义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注]邀往城外寻春苏轼屋上山禽苦唤人,槛前冰沼忽生鳞。老来厌逐红裙醉,病起空惊白发新。卧听使君鸣鼓角,试呼稚子整冠巾。第38页共38页 曲栏幽榭终寒窘,一看郊原浩荡春。[注]述古:杭州知州陈襄,字述古。(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屋上山禽苦唤,槛前冰沼生鳞,描绘出早春时节鸟儿清脆啼鸣、池塘冰消水动的画面。B.诗中“红裙”一词所用手法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红巾翠袖”相同。C.“惊”写出诗人发现新增白发的震惊,“空”写出诗人面对年华老去的无力和无奈。D.虽仍卧病在床,但听到友人邀约寻春的鼓角声便毅然起身,可见诗人对友情的珍视。(2)诗歌的尾联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赏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题是尾联,注意从结尾的作用分析。【解答】(1)D.“仍卧病在床”不正确,由“病后”“病起”可知应是病愈之后;“可见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不准确,颈联主要表现诗人对寻春的兴奋和喜悦之情。(2)“曲栏幽榭终寒窘,一看郊原浩荡春”,描绘了一幅郊野初春美景图,结合标题“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分析,这是寻春的结果,蓬勃的春天已入眼帘,便觉眼前生意满满,顿生胸襟阔大之感,一扫老病之悲。照应标题内容。结合“老来厌逐红裙醉,病起空惊白发新”分析,写出诗人发现新增白发的震惊,面对年华老去的无力和无奈。但是尾联寻春的结果,春回大地,东风鼓荡,把这一切的不如意都扫去,写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答案:(1)D(2)①尾联写寻春的结果,呼应诗歌标题。②表明诗人的心境已由对老病的伤感转为开朗豁达。③用城内“曲栏幽榭”的“寒窘”反衬城外春光的蓬勃浩荡,抒发出诗人对郊外原野春色的喜爱之情。赏析:第38页共38页 这首诗歌情真意切,诗意盎然,含蓄蕴藉。苏轼在杭州三年所写的诗,题材很丰富,描摹杭州毓秀山水,吟咏亭阁,品题字画,渴望隐居退世,思念故土,怀念子由,宴饮酬唱,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既是杭州栩栩如生的写真画,又是苏轼内心百转千折的心情手卷。好山水把苏轼变成了一个完全的诗人,而苏轼也把好山水带入了文化史。【点评】读懂诗歌的技巧(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宋】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注】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长淮:即淮河。颍:颍水,淮河支流。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1)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空听潺潺清颍咽”,写词人泛游颍河的见闻感受,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B.“佳人犹唱醉翁词”,写欧公当年所做诗词仍被传唱,其为文、为政、为人从中可见一斑。C.“草头秋露流珠滑”,与曹操的《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有异曲同工之妙。D.“三五盈盈还二八”,表达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第38页共38页 的自我安慰和旷达胸襟。(2)词的最后两句看似平易淡泊,实则意蕴丰富。请稍加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来把握诗歌情感的基本能力。先解释诗句,再分析诗句是否用了表达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为何是这样的手法,再点明表达效果与传达的感情。【解答】(1)D.“自我安慰和旷达胸襟”错误,光阴流转如电,草露倏忽而逝,十五月圆十六即缺,都是感叹生命无常,短促易逝。(2)这两句流露出对恩师的怀念之情,写得较为伤感,说和“我”一样认识您的现存者只有那西湖波底的月亮了。结尾写“西湖波底月”,以景结情,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答案:(1)D(2)作者直抒感慨,当年识翁之人,今存者只有自己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末句以景结情,借凄清秋月传递对恩师的深切怀念和叹惋;同时表达了时序更替、生命无常的悲凉和物是人非、知音难觅的孤独。译文:秋霜降后,长淮失去了往日壮阔的气势。只听见颍水潺潺,像是在代我哭泣伤逝。河上传来歌声悠扬,佳人还唱着醉翁的曲词。四十三年匆匆流去,如同飞电一闪即驰。生命像草上秋露晶莹圆润,遗落消失却不过一瞬。十五的月轮多么皓洁完满,第二天就会渐渐缺损。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如今还剩有几人?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赏析:《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下片写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全词委婉深沉,清丽凄恻,情深意长,表达了对恩师的怀念之情。“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上阕起首两句描写了作者泛游颍河所见到的景致。颍州有颍河汝水,最终汇于淮河之中。“霜馀”第38页共38页 两字交代作者到颍州时正值深秋,秋高天旱、草木枯萎,颍河也失去了春夏时期波澜壮阔的气势,温婉细流涓涓而下。水声潺潺,在作者听来,如怨如慕,恰恰吻合他此时思念恩师的心情。将河水拟人化的写法,更显得情真意切。“佳人尤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通过写颍州人对于欧阳修的怀念,表达了词人自己深切的思念。其中有人生如梭的慨叹,时间如同闪电一样快速逝去,只有像欧阳修那样为人、为政、为文,才能够长久地被人们铭记。欧阳修在颍州期间,颇有政声,建树多多,深得当地父老的敬重与爱戴。颍州父老为了纪念这位文坛巨匠作出的贡献,不但世代传唱他在颍州创作的诗词,还立祠以表怀思。四十三年转瞬飞逝,而恩师也已驾鹤多年,作者不由得慨叹时光无情,对先师的怀念有增无减,令人动容。 下阕体例与上阕基本一致,均为由景及情,前面两句写颍河的晚景。“草头秋露流珠滑”,深秋的晚上,已经开始降下露水,露珠晶莹剔透且圆润光滑,但却不能长存。“三五盈盈还二八”点明月亮阴晴圆缺的状态。南朝鲍照有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南朝萧统《文选》为其作注释日:“二八,十六日也。”在这首《木兰花令》里,词人以露珠的流逝与月亮的圆缺慨叹时光飞逝、人生无常,也是对前文“四十三年如电抹”的诠释。“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作者全词结尾处将主旨进一步明朗化。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能记得醉翁的人还剩下几个。恐怕只有作者与这倒影在西湖水底的明月。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写西湖月能“识翁”,含蓄写出欧阳修在颍州时常常夜游西湖,用西湖见证醉翁在颍州的所有功绩。 苏轼少年求学京城,得到欧阳修的赏识与提携。后来两人又政见相同,诗文相和,成为忘年之交。在苏轼的人生中,欧阳修对其行文、为政、处事,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正因如此,作者的慨叹与思念才显得情意绵绵、动人肺腑。而此词更出彩的一点,在于词人将内心的真情揉碎于水光月色之中,缠绵悱恻,娓娓道来,氤氲进人的内心深处。【点评】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得比较全面,基本涉及诗歌鉴赏的所有方面,在判断错误选项的过程中,应当一字不漏地找出各个选项涉及的各方面的信息,然后从选择题设置易错点的角度进行判断即可。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捣衣诗柳恽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木叶下”化用《湘夫人》第38页共38页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地。(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这是一首边塞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B.前两句中一“滞”一“淹”,透出游子外出时间之久与思妇长期盼归之切,而前者重在表现客观条件所造成的阻碍,后者重在表达思妇内心的感受。C.五六句写眼前近景,在深秋萧瑟凄寒的园圃中,晚归的鸟儿聚集栖宿,在思妇的窗户下,唧唧的秋虫在断续悲鸣。D.最后两句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感慨来年春天,游子应该穿上轻薄的春服,哪里能见到我寄去的冬衣呢?表现了南北两地相隔遥远,透露出思妇的思念、体贴和关切之情。(2)“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其妙处。【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句子的能力,注意从手法、效果分析。【解答】(1)D.对尾联的理解错误,尾联的理解应该为:眼下已是深秋,等到裁好冬衣,寄往塞北,已是春天,游子应该已经穿上春装了,哪里能见到我寄去的冬衣呢?表现了南北两地相隔遥远,透露出思妇的思念、体贴和关切之情。(2)这两句写深秋景色。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亭皋,水边平地,暗切思妇所在的江南。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是秋云飘飞的时节了,想象中含有无限思念与体贴。两句一南一北,一女方一男方广,一实景一悬想,不但对仗工整,形象鲜明,而且由于意象富于蕴涵,能引发多方面的联想。表面上看,似单纯写景,而思妇悲秋叹逝、怀念远人的感情即寓其中,意绪虽略带悲凉,而意境疏朗阔远。答案:(1)D(2)①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②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用“木叶下”“秋风起”等具有悲秋色彩的一项,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第38页共38页 赏析:柳恽以《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之句闻名后世。他的这首同赋闺怨的少年成名作《捣衣诗》中“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一联,也是不可多得的佳句。古人在裁制寒衣前,要将纨素一类衣料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捶捣,使其平整柔软。捣衣的劳动,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感情,因此捣衣诗往往就是闺怨诗的异名。六朝这类诗甚多,谢惠连的《捣衣诗》就曾受到钟嵘的称赞,其中有句云:“檐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额)。”可见古代捣衣的具体情景。【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江城子[1]苏轼前瞻马耳九仙山[2].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3],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4].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5]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注释:【1】词人有自注云“丙辰十月,晚登超然台望月作”第38页共38页 。当时苏轼已在密州为官两年,即将离官别任。【2】马耳九仙山:马耳、九仙山均为山名。【3】高台:超然台,旧称北台。【4】联拳:(鸥鹭)群聚的样子。【5】使君:此作者自指。(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本词开头“前瞻”三句描写的是眼中实景,写作者登台远望,马耳山、九仙山连绵起伏,耸入云间。B.本词下片“小溪”三句写了这样的场景:溪畔鸥鹭安静地聚在一起,偶或翩翩飞离,犹如点点轻烟。C.词的结尾“垂柳下,矮槐前”两句描写的是作者曾经娱乐歌笑之处,含蓄地表达了虚度光阴的懊恼。D.本词抒发了作者在即将离官别任时对密州山水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融入了些许人世沧桑的喟叹感慨。(2)下列词句中“回首”的含义与本词中“回首便他年”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B.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C.无因转还泛,回首眷前贤。(鲍泉《江上望月》)D.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3)本词下片表现手法多样。请任选其一,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含义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细致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3)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解答】(1)C.“含蓄地表达了虚度光阴的懊恼”错误,突出的是一种留恋眷恋的情愫。(2)“回首便他年”的“回首”是一回头的意思。A.“蓦然回首”的“回首”是不经意的转头,故选A。(3)上片开头“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三句是实有之景,中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二句是由景所生之情,最后三句是虚拟之景;下片“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三句是实有之景,中间“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二句是作者感慨的直接表白,末尾三句是虚拟之景。答案:第38页共38页 (1)C(2)A(3)下片开头巧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静谧美好的画面。首先,苏轼化用杜甫名句“沙头宿鹭联拳静”,形象描写了鸥鹭小溪聚集栖息的静谧画面;接着又以动衬静,写鸥鹭偶或翩翩飞离,犹如点点轻烟。尤其是鸥鹭的翩然飞离,似乎又暗喻作者的即将离去,含蓄地抒写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整个画面动静结合,极富有诗情画意。译文往前可以瞻望马耳、九仙二山,只见碧山与天相连,晚云悠闲地飘荡。站在城上高高的超然台,真的有超然之感。不要让云彩匆匆地消散,今夜里会有美好的月光。小溪上鸥鹭静静地蜷缩在一起,一会儿就翩翩离去,扬起点点轻烟。人间世事凄凉沧桑,一回头就成为过去。不要忘了使君唱歌取乐的地方,就在垂柳下矮槐前。赏析:这首《江城子》词中抒发了作者对密州的一片深情。词中景与情、虚与实交替着笔。上下片都是先写实景,再抒情,后写虚拟之景。上片开头“前瞻”三句是实有之景;中间“城上”二句是由景所生之情,亦起点题作用;最后“莫使”三句是虚拟之景,借写超然台昼夜美景和登临之际的超然之感,以表达对密州的留恋之情。下片为词作主体。换头“小溪”三句同样是实有之景,惟鸥鹭翩然而去又暗喻自己之离去;末尾“莫忘”三句同样是虚拟之景,惟虚拟之景中添入嘱托之语,希望故友不忘旧人;中间“人事”二句则是作者感慨的直接表白。寓居密州的时光,以至于既往半生的时光,尽于此二句中囊括之,尽于吟诵此二句时浮现之。同时又自然寓有今日登台,追忆往昔,今日亦将转瞬成为往昔之意,所谓“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岂不痛哉!”(王羲之《兰亭集序》)清黄子云《野鸿诗的》说:“诗不外乎情事景物,情事景物要不离乎真实无伪。一日有一日之情,有一日之景,作诗者若能随境兴怀,因题著句,则固景无不真,情无不诚矣。”“景无不真,情无不诚”八字,似为此词而发。【点评】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第38页共38页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三.默写(共4小题)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花月夜》中,形容月光照耀着江面,随波闪动的阔大景观的两句诗是: 滟滟随波千万里 , 何处春江无月明 。(2)《春江花月夜》中,诗人仰望明月,遐思冥想,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进行探索的两句诗是: 江畔何人初见月 ? 江月何年初照人 ?(3)《春江花月夜》中,合写离人怨妇,总领下文的两句诗是: 白云一片去悠悠 , 青枫浦上不胜愁 (4)《春江花月夜》中,表现游子梦中神游故乡无着无落的离情的两句诗是: 昨夜闲潭梦落花 , 可怜春半不还家 。(5)《春江花月夜》中,能体现“月华摇晃,树影婆娑,人心起伏,月摇,树摇,人心亦在摇”意境的两句诗是: 不知乘月几人归 , 落月摇情满江树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重点字:滟)(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重点字:畔)(3)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重点字:悠、枫)(4)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重点字:潭、怜)(5)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重点字:摇)【点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9.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1)《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的句子是“ 修我戈矛 , 与子同仇 ”。第38页共38页 (2)《无衣》中表现战士们修整铠甲和兵器,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句子是“ 修我甲兵 , 与子偕行 ”。(3)《无衣》的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 修我戈矛 ”,“ 修我矛戟 ”和“修我甲兵”使人想象到战士们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壮烈场面。(4)《无衣》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燃了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 与子同袍 ”“与子同泽”“ 与子同裳 ”。【分析】该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解答】故答案为:(1)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重点字:修)(2)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重点字:偕)(3)修我戈矛 修我矛戟(重点字:戟)(4)与子同袍 与子同裳(重点字:裳)【点评】《诗经》名句积累: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花月夜》中“ 滟滟随波千万里 , 何处春江无月明 ”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2)《将进酒》中表达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的诗句是:“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朝如青丝暮成雪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情形与“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相近的两句是:“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重点字:滟)(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重点字:悲、暮)第38页共38页 (3)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重点字:顾、惟)【点评】《将进酒》名句辑录:(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4)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11.阅读理解默写题。①《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纵使相逢应不识 , 尘满面 , 鬓如霜 ”这三个长短句,把现实与梦幻混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 。”③《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千里孤坟 , 无处话凄凉 ”既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词人诉说。④《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梦会亡妻,妻临窗而作,对镜梳妆,“ 小轩窗 , 正梳妆 ”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景。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词人从梦中醒来,仍然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之中,“ 料得年年肠断处 , 明月夜 , 短松冈 ”写清冷的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表达出对亡妻永不能忘怀的浓郁情思。【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解答】故答案为:①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重点字:鬓)②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重点字:惟)③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重点字:孤)④小轩窗 正梳妆(重点字:梳)⑤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重点字:冈)【点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名句辑录:1.“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是说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第38页共38页 2.“不思量,自难忘”两句,是说人虽亡故,而过去美好的情景一直记挂,不能消除。3.“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两句,是说想到爱妻华年早逝,远隔千里,我凄凉孤独无处诉说,此语格外沉痛。4.“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三句,把现实与梦幻混同起来,假设见面的情形,相爱的人,十年不见,一朝相逢,自己已是饱经风霜,两鬓斑白,妻子该要认不出来自己了。5.“夜来幽梦忽还乡”一句,才开始真正“记梦”,呼应标题。四.语言文字应用(共3小题)12.请围绕“本次珠峰高程测量工作实现的技术创新和突破”,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月27日上午11时整,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全部成功登顶珠峰并开展各项测量工作。该项工作完全依托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测量登山队员在峰顶竖立起测量觇标,使用GNSS接收机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使用雪深雷达探测仪进行了深度测量,并使用重力仪进行了重力测量。上述高精度测量仪器均由我国自主研发。同时也是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这将有利于大地水准面优化,提高珠峰高程精度,并获取宝贵的科学数据。当觇标竖立在峰顶后,在珠峰周边海拔5200米至6000米的6个交会点,测量队员开始同步开展峰顶交会测量和GNSS联测,获取珠峰高程测量数据。登顶测量和交会测量的成功完成,为本次珠峰测量任务的外业测量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峰顶测量完成后,将对观测数据进行联合处理,才能获得珠峰高程最终数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要把握文段语意,抓住关键词,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解答】和“本次珠峰高程测量工作实现的技术创新和突破”有关的内容为“该项工作完全依托我国自主研发的北头卫星”“使用GNSS接收机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使用雪深雷达探测仪进行了深度测量,并使用重力仪进行了重力测量”“在珠峰周边海拔5200米至6000米的6个交会点,测量队员开始同步开展峰顶交会测量和GNSS联测,获取珠峰高程测量数据”,另外,“上述高精度测量仪器均由我国自主研发”也是重要信息,不能漏掉。最后要加以整合,不超过65个字。答案:依托北斗卫星,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GNSS接收机、雪深雷达探测仪、重力仪,开展峰顶交会测量和GNSS联测。【点评】第38页共38页 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有: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13.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2020年9月12日,①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上线。②本源量子公司董事长孔伟成博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③量子计算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机。④简单来说,量子计算机就是使用量子器件制造,量子的叠加与纠缠特性,运行量子算法与量子软件的新型计算设备。⑤量子计算是人类下一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突破方向。⑥半导体芯片的制程目前已经达到了5纳米的尺度。⑦5纳米大小只相当于40个硅原子大小,如果硅基半导体器件继续缩小5倍至1纳米级,⑧那就意味着我们已经从‘经典物理学’深入到了‘量子物理学’领域。⑨在本源量子云上运行体验典型量子应用,能够让用户更好地使用、理解本源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分析】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答此类题,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六种常见病句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解答】③搭配不当,“量子计算是……新型计算机”将“计算机”改为“计算模式”。④成分残缺,“量子的叠加与纠缠特性”前缺少谓语,在“量子的叠加”前加“利用”。⑦不合逻辑,“缩小5倍”表意不合逻辑,将“5倍”改为“五分之一”或删去。⑨语序不当,“使用、理解”语序不当,改为“理解、使用”。答案:③将“计算机”改为“计算模式”。④“量子的叠加”前加“利用”。⑦将“5倍”改为“五分之一”或删去。⑨将“使用、理解”改为“理解、使用”。【点评】不合逻辑类语病“不合逻辑”是高考《考试说明》规定必须掌握的六种病句类型之一。所谓不合逻辑的语病,是指句子虽然在语法方面正确,但不符合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逻辑或事理逻辑,因而有较大的迷惑性。必须对造成“不合逻辑”的原因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对其进行正确辨析和修改。例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本句不合事理,试想谁会“不择手段”地“仿造伪劣产品”呢?应将“仿造”改为“制造”,或将“伪劣”改为“优质”。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第38页共38页 夜市,萌芽于殷周,成型于汉代,即便是夜禁制严苛的唐朝,夜市也曾昙花一现,有过片刻的辉煌,到了宋朝,夜市更是发展得如火如荼,蔚为大观。而步入现代社会,夜晚的休闲娱乐已经成为常态化生活的一部分,60%的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并产生了一个热词﹣﹣“夜经济”。夜经济,过去是衡量城市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①。在“人流、物流、资金流”这组表述经济发展的词语中,人流即人气。人流大、人气旺,创造力和竞争力就强,一座城市的马路晚上八九点钟就人烟稀少,那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损失,②。精神文化消费是夜经济的重要消费类型。偏重偏旧的产业结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而文化“潜力股”则是经济发展的“创意股”。夜经济离不开夜文化,经过文化这支色彩瑰丽的画笔点染,城市的夜经济名片会更有意蕴。(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量子速读法称可让人5分钟读完一本10万字的书籍,并能完整复述﹣﹣全是骗术。B.人文科学研究的最大缺点是不确定性﹣﹣无法进行定性研究,一切只能靠自己理解。C.在坪乡黄沙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过程非常艰辛曲折。D.我叫他来见你罢,他就在楼上,只是﹣﹣他很大了,并且以为他母亲是早就死了的。(2)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夜文化完全离不开夜经济,经过文化熏陶,城市的夜经济会更有意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请在文中①②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常考的标点符号有9种:问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括号、引号、书名号以及破折号。本题着重考查破折号,应了解破折号的用法并结合原文辨析。(2)本题考查比较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以从在句子的语言、句式特点、修辞、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等方面答题,要结合原文对原文句子赏析,注意语言表达。(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解答】(1)“热词﹣﹣‘夜经济’”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A.表总结上文;B.表解释说明,解释“不确定性”;C.表意思的转换转折;D.表停顿。故选B。(2)原句和改后的句子可以从修辞的角度比较,原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文化”比喻为“色彩瑰丽的画笔”,并运用“点染”这样的词语,生动地强调了夜经济与夜文化的密切关系。从内容看,原句“夜经济离不开夜文化”比改句“夜文化完全离不开夜经济”第38页共38页 表达上更有分寸感,说法不绝对化,更严谨;此段强调的是“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原句的逻辑顺序更合理。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3)第一空,注意分号,可知填写的句子与“夜经济,过去是衡量城市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意思相对,那么就应该写夜经济对现在的作用,据此填写:如今是城市活力的晴雨表。第二空,所填句子要与“那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损失”相对,既要注意关联词的衔接,还要注意内容上的递进,与“经济层面”相对的应当是“精神层面”,据此填写:也是精神层面的损失。答案:(1)B(2)原文“夜经济离不开夜文化”,说法不绝对化,更严谨,逻辑顺序更合理。原文用比喻的手法,更生动形象,强调了夜经济与夜文化的密切关系。(3)①如今是城市活力的晴雨表②也是精神层面的损失【点评】语意连贯要注意: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事理的逻辑性,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行文的照应性,既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分承的对应性,在几句话中,前后提出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并列成分,后面也必须按照前面的提到的次序,分别加以说明、描写或补充,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紧密衔接。风格的趋同性,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的语言的风格应该同一。组合的俗成性,有些并列词语,句子的先后顺序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音节的协调性,对音节数错落不同的短语的排序,需要将音节数少的短语排在前,音节数长的短语排在后。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要注意句子或短语格式的一致性。五.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第38页共38页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材料二: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材料三: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焘在《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他有《醉江月》“第38页共38页 题群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绰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梨。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廓。”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牵”,为“一世之雄”,可称是东坡的“异代知己”。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野村篁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磎有次韵苏轼的《劝金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汴京怀古》。这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满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摘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高野竹隐的《水龙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采橙去,招手海边鸥。”森川竹磎的《水调歌头•琵琶湖上赋》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干。”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顷,月照山河一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垂)中“千顷,都镜净”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自出机抒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垒晚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阅读经典。B.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之后。C.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D.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人格和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称苏轼的“异代知己”。(2)根据材料,下列对苏轼诗词成就及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38页共38页 A.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与其作品丰产的数量有很大关系。B.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C.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广为传播。D.苏轼的诗词作品,在词调、用韵、词意等方面部备受青睐,成为日本词人学习效仿的重要方面。(3)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C A.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胸襟。B.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慢慢适应现实的残酷,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消极懈怠。C.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月夜孤鸿自喻来托物寓怀,表达孤高心境。D.《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强化了全词的主题。(4)对于材料三在论证结构上的特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材料三首先提出观点“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B.材料三提出观点后,分别从词调、用韵、词意三方面举例论述,证明苏轼词在日本的影响。C.从整体上看,材料三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D.从论证过程看,材料三主要采用递进式结构,层层递进,深化论点。(5)苏轼作为“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及分析辨别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3)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明确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最后推断概括文章观点。(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注意应该从论证结构和论证的几类方法入手分析。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要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及提出个性化见解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第38页共38页 【解答】(1)C.“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强加因果,于文无据,材料三这是涉及这两个方面,并没有强调它们之间的关系。(2)B.“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表述的是苏轼的诗词风格,而不是“成就及影响”,“后期作品更趋成熟”也不合文意,材料二的表述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3)作答此题首先要确定材料二的核心观点: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A、B、D三项体现的都是苏轼乐观旷达的心境。C.《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所表达的“孤高心境”主要是孤独高傲,但并不是旷达,所以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二的核心观点。(4)D.“材料三主要采用递进式结构,层层递进,深化论点”说法错误。从材料三的内容看,第一段是提出观点“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后三段分别有各自的关键句“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由此可知,材料三采用了总分的论述结构;后三段之间是并列关系。(5)材料一说“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说明苏轼青少年时期就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使之受益匪浅;“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说明父亲苏洵在文体和为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对苏轼影响很大;“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说明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浓厚的宗教氛围,对他的成长和思想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说明政治上的挫败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创作风格独特,题材广泛;“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第38页共38页 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说明整个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使他的思想艺术境界达到超然旷达的境界,营造出独特意境。答案:(1)C(2)B(3)C(4)D(5)①青少年时期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②父亲在文体和为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对苏轼大有裨益;③家庭环境和宗教氛围,对他的成长和思想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④政治上的挫败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创作题材广泛,风格独特;⑤整个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使他的思想艺术境界达到极致。【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六.作文(共1小题)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民以食为天”“俭,德之共也”,敬畏食物、珍惜粮食、勤俭节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绵延至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材料二:在一些喜宴、聚餐上浪费现象依然存在,宴席剩下的饭菜很少有人打包。食物浪费问题愈发凸出。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93克每人每餐,浪费率为11.7%。2015年至201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材料三: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接受采访时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预估,在现有饥饿人口基础上,2020年会新增8300万到1.3亿人口出现缺粮情况。”作为复兴中学的一名高一学生,请你综合以上材料,为“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第38页共38页 【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材料主要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粮食安全要有危机意识,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等。还指出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粮食的现象。并结合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的发言,指出因受疫情影响,世界缺粮情况加重。我们平时浪费粮食,也许并未意识到浪费,也许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仍然以为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总之,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节约”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已日渐忽视和淡忘了。发言过程中,可以呼吁同学们加入到节约的行列中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节约粮食做起,成为一个真正的节约小卫士。本题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有内容可写。参考立意:1.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从我做起;2.以节约为荣,弘扬勤俭节约的美德;3.树立爱粮节粮的新风尚。【解答】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节约粮食,杜绝浪费”。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业自然是我国的支柱产业,谈到农业,多数人会想到我国粮食问题。随着我国人口急速增加,粮食产量逐年下降的趋势来看,粮食问题早已不是个新话题了,“节约粮食”更是我们从小便熟知的字眼,从古人“锄禾日当午”,直到现在人们统计的精确数字,无一不表明粮食的来之不易。从播种至收割多少道程序,多少辛苦汗水,多少双饥饿的眼睛在渴望……再回头看看,又有多少不珍惜粮食的人,将热腾腾的白米饭倒入到垃圾袋,真是太浪费了!有的人以种粮食为生,当我们的粮食不足时,是从哪里获得粮食呢?我国人口己超过13亿,每年的净增长是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积正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递减。从1981至1995年间,全国共减少了耕地8100万亩,每年因此而减少粮食生产500亿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现实绝对不容乐观!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难道真的等到我们沦为饥饿贫困交加的弱国时,我们才会对随手扔掉的馒头米饭珍惜吗?节约粮食,不仅仅是一种口号,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和所有人的号召与呼吁,我们希望它是一种情结,熔铸在你与我的心中,从而自觉的作到节约粮食。第38页共38页 我们要让节约成为一种生活上的态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一段时间以来,节约不再被认为是美德,却被当成小气、抠门的意思。其实不是的,参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很多情况下,是通过培养良好的现代生活习惯实现的。马克思说过:“节约无异于增产。”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正是基于对中国国情和家底的清醒认识。无论从人均资源量或政府、企业、家庭的财政情况来看,我们手头其实都很紧。在我们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国家,能否在节约的问题上进入到人生更高的境界,事关社会和谐乃至中国社会的未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当节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内心需要的时候,我们才离真正的节约型社会不远了。从节约一粒粮食做起,做一位节约粮食的高尚人!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点评】作文题目“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紧扣材料,观点明确。开篇结合我国人口急速增加,粮食产量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节约粮食”的必要性。之后具体展开,分析我国农业不乐观的现实,批判不珍惜粮食的行为。接着呼吁让“节约粮食”成为一种情结、一种生活上的态度,成为内心的需要。最后再次强调:从节约一粒粮食做起,做一位节约粮食的高尚人!第38页共38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2第三单元: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五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四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三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六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二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人教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二单元过知识课件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期中测试.docx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期末测试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 哦,香雪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知识点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10-31 16:00:11
页数:38
价格:¥8
大小:141.00 KB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友情链接
CC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