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 大学之道》课件(29张PPT)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9

2/29

3/29

4/29

剩余2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大学之道《礼记》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学习任务1.了解本课相关的文化常识。2.准确理解文本的意义。3.理解儒家关于治学目标,人生目标的主张。《礼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所编,又称,和、并称“三礼”。《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46篇,其主要内容:一是介绍先秦的礼制条文,二是阐述了周礼的意义。此外,个别篇目对《仪礼》进行了解释说明。《礼记》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行教养,对社会和谐建设起着重要的影响。《小戴礼记》《周礼》《仪礼》《大学》《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大学》提出的“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课题解读“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开篇的第一句。《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后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合称为“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之道”指的是:、、、的根本原则。穷理正心修身治人题解“大学之道”,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大学”,在古代的含义有两种:“博学”之态;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问。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关于“大学”周代的大人的学校,相对小学而言。小学为奴隶主子弟中幼童至少年接受教育的场所,大学为15岁以上奴隶主青年子弟接受教育的场所。由周代大学发展而来,成为汉代及以后各封建朝代的太学。古代指研究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学问,相对于小学。小学是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现在泛指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包括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综合性大学等。阅读课文·知晓文意合作学习要求:1.参照书下注释,翻译课文。2.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含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美德,在于亲近抚爱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1.明明德:彰显美好的德行。第一个“明”,彰明。2.亲民:亲近抚爱民众。3.止于至善: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译文: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够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够处事合宜。1.知止: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2.静:心不妄动。3.安:性情安和。4.虑:思虑精详。5.得:处事合宜。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译文: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本末(主次),每件事情都有终结有开始。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先后次序,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探究思考(一)第一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指出大学的宗旨,提出了大学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大学》对儒学作了一个高度概括,提出“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项,即宋代儒家们所说的大学“三纲领”。这一概括非常准确地揭示了儒学的基本精神,也道出了《大学》的主旨。(二)第一段的三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明确: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第二、三句承接上文对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为下文引出八条目做准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译文:推究事物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修养品性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到平民百姓,一概以修养品性作为根本。1.第二段:“八目”分别是什么?“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八目”之间的关系如何?其核心是什么?“八目”是逐一递进的关系,其核心是“修身”3.“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三纲”是总纲领、总目标。“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三纲”“八目”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宗旨步骤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三纲”“八目”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修)(知)(用)宗旨步骤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①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②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论证力强。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思辨探究钱理群先生曾提出,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即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个人利益。针对此类社会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传统读书人道德修养缺失所致,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本课所学加以阐释。认同观点。《大学之道》开宗明义,提出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认为教育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道德高尚的人。之后,又具体阐明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以及在生活中的具体实践。这“八目”,由推究事物的原理依次扩展,到处理家族关系,最终到“天下平”,即承担社会责任,以天下为己任。反观当下一些学校的教育,急功近利,过度重视对知识的灌输和对技能的培养,而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放到了次要的地位,所以才出现了清华学子刘海洋向狗熊泼硫酸、复旦研究生林森浩给室友投毒、北大学霸吴谢宇弑母这些令人发指的案件。而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归根结底还是缺少责任意识,缺失家国情怀。在《大学》这类传统典籍里,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培养人的最终目的是令其承担社会责任。这对当下一些过度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而轻视道德培养的学校来说,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鼓励青年学生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能构建他们的道德自律,同时能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引导他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而不是只以个人利益为唯一的考量。课堂小结《大学之道》通过“三纲”明确了为人修身的根本宗旨,并以“修身”为核心,指出具体步骤。进一步指出修身的步骤,即“八目”。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密切。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03 13:00:01 页数:29
价格:¥10 大小:2.47 M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