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7课兼爱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7课兼爱一、夯实双基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A.B.C.D.【解析】 两个“劝”都当“鼓励”讲。A.①治疗,②攻打;B.①爱护,②吝惜,舍不得;C.①强盗,②动词,劫夺。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B.C.D.【解析】 两个“以”都是介词,当“把”讲。B.①连词,于是,②兼词,于之,译为“向他”;C.①连词,即使,②连词,虽然。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例: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A.兄之不慈弟B.故亏兄而自利C.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D.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解析】 例句的“亏”字是使动用法,当“使……亏损”讲,C.是使动用法,当“使……整齐有序”讲。A.形容词作动词用,慈爱;B.名词作动词用,谋求利益;D.名词作动词用,侍奉。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第三段运用假设论证和反问的修辞手法,阐明了“兼爱”的意义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B.第四段总结全文,得出“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结论。C.本文语言质朴,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但有的句子重复出现,显得拖沓冗长。D.本文逻辑严密,首先提出治天下当知“乱之所自起”,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再通过对比指出“兼相爱”“则天下治”,最后得出结论。【解析】 “但有的句子重复出现,显得拖沓冗长”7\n理解错误。文章不避繁复,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将意思说得清楚明白,气势非凡。二、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鲁问(节选)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杀其父,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其牛马粟米货财,则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今贱人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亦书之竹帛,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其可乎?”鲁阳文君曰:“然。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子墨子为鲁阳文君曰:“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是故世俗之君子知小物而不知大物者,此若言之谓也。”鲁阳文君语子墨子曰:“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桥,其国之长子生,则鲜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节选自《墨子》)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B.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C.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D.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解析】 在理解整体句意的基础上根据句式特点和标志词进行断句。前面的“7\n世俗之君子”是主语,“知”“不知”是谓语,“小物”“大物”相对;后面“今有人”是主语,“窃”是谓语,“一犬一彘”“一国一都”相对。句意为:世俗的君子,都知道小事却不知道大事。现在这里有一个人,(假如)偷了人家的一只狗一只猪,就被称作不仁;如果窃取了一个国家一个都城,就被称作义。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豕,甲骨文字形,象猪形,长吻,大腹,带蹄,有尾。本义是猪。除此之外,猪在古代还有“豚”“豭”“豨”等称呼。B.笞,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拷打犯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是对犯有轻微过错的人所使用的惩罚手段,“笞”在奴隶社会已广泛使用。C.钟鼎,钟和鼎。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上面多铭刻记事表功的文字。击钟列鼎而食,用以形容古代贵族的豪华排场。D.豆,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本用来盛黍稷,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文中借指食物,“席豆”即大摆筵席。【解析】 “文中借指食物,‘席豆’即大摆筵席”错误,“席豆”在文中指席子、食器。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A.本篇记载了墨子与鲁阳文君的一些谈话,多处申明了其“兼爱”“非攻”的主张;体现出墨子向往天下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B.鲁阳文君攻打郑国的行为如同在其境内大家伐其小家一样,但仍然打着顺应天意的旗号,表现出当时的诸侯们对扩张战争的狂热。C.鲁阳文君对楚国南部夷人杀长子而食的丑恶习俗十分不解而且深恶痛绝,墨子也赞同鲁阳文君的观点,认为夷人的独特做法是不懂仁义造成的。D.窃物者“不仁”为盗贼,窃国者反而为“义”为诸侯,墨子通过形象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通俗易懂而且是非分明。【解析】 墨子并不赞同鲁阳文君的看法,他认为中原的风俗和夷人的风俗一样丑恶,鲁阳文君如果不施行仁义,就没有资格批评夷人的恶俗。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译文:_现在您发动军队将要攻打郑国,上天的惩罚难道不会到来吗?__(2)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译文:_我用您的言论观察,那么天下人所说的可以的事,就不一定正确了。__【解析】 (1)举,发动;其……乎,反问句式,难道……(2)所谓,所说的;然,正确。9.墨子阻止鲁阳文君攻打郑国的理由是什么?【答案】 _(1)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2)鲁阳文君再攻打郑国就有悖常理;(3)窃取一个国家一个都城是不义的行为。__7\n【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原文墨子与鲁阳文君关于攻打郑国的对话主要集中在第一段中,分析墨子的语言,从中找出他阻止鲁阳文君攻打郑国的理由即可。【参考译文】鲁阳文君将要攻打郑国,墨子听说了就阻止他,对鲁阳文君说:“现在让鲁国四境之内的大都攻打小都,大封地攻打小封地,杀害他的人民,掠取牛、马、狗、猪、布、帛、米、粟、货、财,那怎么办?”鲁阳文君说:“鲁国四境之内都是我的臣民。现在大都攻打小都,大封地攻打小封地,掠夺他们的货物财产,那么我将重重惩罚攻打的人。”墨子说:“上天兼有天下,也就像您有鲁国四境之内一样。现在您发动军队将要攻打郑国,上天的惩罚难道不会到来吗?”鲁阳文君说:“先生为什么阻止我进攻郑国呢?我进攻郑国,顺应了上天的意志。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降给他们惩罚,使他们三年不顺利。我将要帮助上天加以惩罚。”墨子说:“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使他们三年不顺利。上天的惩罚已经够了,现在您又举兵,将要攻打郑国,说:‘我进攻郑国,顺应了上天的意志。’好比这里有一个人,他的儿子凶暴强横不成器,所以他父亲鞭打他。邻居家的父亲也举起木棒击打他,说:‘我打他,顺应了他父亲的意志。’这难道还不荒谬吗?”墨子对鲁阳文君说:“进攻邻国,杀害他的人民,掠取他的牛、马、粟、米、货、财,把这些事书写在竹、帛上,镂刻在金、石上,在钟、鼎上作为铭文,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现在下贱的人,也进攻他的邻家,杀害邻家的人口,掠取邻家的狗、猪、食、粮、衣服、被子,也书写在竹、帛上,在席子、食器上作为铭文,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难道可以吗?”鲁阳文君说:“对。我用您的言论观察,那么天下人所说的可以的事,就不一定正确了。”墨子对鲁阳文君说:“世俗的君子,都知道小事却不知道大事。现在这里有一个人,(假如)偷了人家的一只狗一只猪,就被称作不仁;如果窃取了一个国家一个都城,就被称作义。这就如同看一小点白说是白,看一大片白则说是黑。因此,世俗的君子知道小事却不知道大事的情况,如同这句话所讲的。”鲁阳文君对墨子说:“楚国的南面有一个吃人的国家,叫桥,在这个国家里,长子出生了,就被杀死吃掉,叫作宜弟。味美,就献给国君,国君喜欢了就奖赏他的父亲。这难道不是恶俗吗?”墨子说:“即使中原的风俗也像这样。父亲因攻战而死,就奖赏他的儿子,这与吃掉儿子奖赏他的父亲有什么不同呢?如果不施行仁义,凭什么去指责夷人吃他们的儿子呢?”三、高考最新题型10.下面是小明本次活动演讲稿提纲,请你帮他把后面的三则材料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字母)7\n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B.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徐祯稷《耻言》)C.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曾国藩《与鲍春霆》)【答案】 ①_C__ ②_B__ ③_A__11.仿照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利用所给材料续写3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画线部分相同。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国人民,辛勤智慧。5000多年的岁月里,我国产生了孔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创作 建设 发明长城 火药 诗经 楚辞 造纸术 都江堰 印刷术 大运河 指南针 唐诗宋词 布达拉宫 明清小说影响世界 历久弥新 气势恢宏【答案】 _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影响世界的伟大科技成果;创作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历久弥新的伟大文艺作品;建设了长城、都江堰、大运河、布达拉宫等气势恢宏的伟大建设工程。__12.下面是公益类平台“拾柴计划”的标识,请写出文字以外的图形部分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答案】 _图形以抽象的“心形”构成,又巧妙结合人物造型设计。如两人相拥;又如两只手掌托举着火焰,紧密相连为一个爱心。寓意为众人齐心,共助公益爱心事业,使其星火燎原,温暖人间。__四、写作创新1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n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兴起,乡村山野面貌变化很大。有人批判这是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侵袭,感叹村庄“失血”,乡村正在消逝;有人赞美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认为现在的农村越来越富裕,生活越来越美好。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审题指导】 首先审读材料。材料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现象,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兴起,乡村山野面貌变化很大”;第二部分是人们的态度,态度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批判,批判者认为这是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侵袭,在这种侵袭下,乡村在消逝,乡村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也渐渐远离我们;一种是赞美,赞美者认为,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村越来越富裕,生活越来越美好。这两种观点各有其道理,前者看到的是这种进程对传统文化、乡野文明的冲击,考虑的是精神、思想层面,后者看到的是这种进程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考虑的是经济生活层面。考生可以从前者角度入手,指出这种进程的弊端,分析乡村文化的价值,也可以从后者入手,分析这种进程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肯定其价值,还可以结合二者辩证分析。接着就要分析文体,材料要求写作论述类文章,即议论文,这就要求文章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有充足的论据。【参考立意】 保护乡土文化,留住我们的精神家园;城镇与乡村,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城乡一体化,处处好家园;生活顺应时代,时代选择生活。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亮丽的标题——《城市的繁华成就田园的风光》,点明文章观点。其次以辩证分析的方式开篇。正文主体部分从历史、从因果、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城市与乡村各自的优长与遗憾以及城乡的相互依存与共荣。结尾部分收束全篇,发出号召。【优秀例文】 城市的繁华成就田园的风光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愈来愈多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向往着乡间生活,之所以希望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放飞自我,是因为城市高强度的发展迫使人们加快生活的步伐,从而拥有更大的压力,但如果城市中的人们放弃对高科技的研发,停止对网络数据的编辑,那么整个社会将会停滞不前,乡村的田园也不会像如今一般方便、美好。鲁迅先生曾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城市也如此,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体系并未建立之初,并无农村与城市之分,随处可见的田地,随手可喝的泉水,都是以前人们共享的。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领导者特意想要提升某区域的经济,从而使其他地方仿效其经济模式,因此先行富裕繁荣的农村集市才逐渐地成为所谓的“城市”。现在城市中的人们羡慕农村有广阔的土地、有翠林竹山、有清新的空气,却不知在实现“村村通”之前,农民一心一意地想要走进城市的“朋友圈”7\n。四通八达的交通,便利的购物途径,养身健体的场所无一不是农民渴望的事情,而正是城市飞跃的进步,为乡村进一步的发展提供资金与技术,倘若几十年前人们都留在乡村,得过且过地生活,那么还会有当今便利的乡村生活吗?还会有支持“村村通”在政策实施科研技术吗?农村现在所用的4G网络,所取的自来水,甚至是保证夜晚光明的电力,都是先等城市普及之后,再传入农村,再例如种植技术,各种农工具,也都是从城市中的实验室里研制而成,再惠及到全国农民。城市的存在本身就为了制造更多便民的实物,来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纪伯伦曾说过:“我们不能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农村的生活越来越迷人,但我们不能都放下城市中每个工作的责任,而跑去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若每个人都只想享受,而不是奉献,那么这个社会将变得自私自利。农村的生活也并非我们都能适应。他们的确能食用有机肥种植的蔬菜,呼吸清新的空气,行走在一片绿色的油菜花丛中,但你可想过他们为此付出了多少汗水吗?每天闻鸡鸣而起,顶着烈日,勤勤恳恳地在田地里耕种;用肩膀扛起一担又一担的石子,铺好通往城市的路……而这些都是我们难以承受的“压力”。农民也并不是一味的种植,他们也坚守着保护祖国绿水青山的责任,面对木材的高额利润,他们也毅然拒绝,这份在利益面前不低头的清廉是城市居民所缺失的。只有城市中的人才越多、资金越充沛,那么国家的科研技术才会日新月异,并且只有城市引导国家快速地发展的基础,乡村的风光才会愈发迷人,所以,让我们在该奋斗的时光里,共同留在繁华的城市,为国家发展作出一丝贡献。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14 15:00:15 页数:7
价格:¥3 大小:279.50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