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同步检测试卷 2套(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同步检测试卷1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后期,各诸侯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管理的主要办法。这说明( )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B.小农经济在各诸侯国普遍确立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2.商鞅变法规定,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这一规定( )A.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B.抑制了土地兼并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D.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3.宋朝时期,奴婢、部曲等“贱民”和佃农都进入国家户籍管理,成为国家法律意义上平等的编户齐民,整个社会朝向“等齐化”发展。这一转变( )A.不利于封建国家赋税的征收B.反映了国家对民众的控制减弱C.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的消除D.促进了契约普遍化趋势的出现4.唐太宗登基时户数损失严重,政府没有到乡村挨户搜查以增户籍,而是认了这笔糊涂账,并用律文限制子女分家,规定父母在,子女分家就要受处罚。唐太宗这样做是基于( )A.让利于民,藏富于民B.唐朝百废待兴,无力清理户口C.贞观之治,国富民强第20页共20页D.隋朝国贫民穷,江山短暂5.据《汉书·食货志上》记载: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上书汉宣帝“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下列对这一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 )A.政府重商意识浓厚 B.限制土地兼并C.防止危及农民利益D.增加政府财政收入6.宋朝实行“侍丁”制度,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政府可减免其税收与徭役。宋朝政府还设置了“安济坊”“福田院”“居养院”“孤老院”等养老机构。这说明宋朝( )A.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C.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D.重视用孝道治理国家7.明清时期的族田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征收地租专供家族祭祖开支的祀田,一种是由族内乡绅捐置用以济贫、恤寡和资读的义田。政府对盗卖族田者予以治罪甚至发边充军。政府对族田的保护旨在( )A.增加政府的土地税收B.维护宗法关系以稳固秩序C.弘扬耕读传家的观念D.以经济立法打击地方豪族8.13世纪的庄园法庭规定: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佃户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可见,庄园法庭( )A.维护领主的利益B.限制领主的特权C.依据习惯法判案D.开庭地点不固定第20页共20页9.在中古时期的西欧,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必须获得教会的许可。这反映了( )A.教会在西欧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B.教权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C.教会统治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D.教会拥有一切司法审判权10.从10世纪开始,西欧的城市逐步发展复兴。城市市民通过斗争或赎买政策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权,甚至有的城市成为城市共和国。这一现象的出现( )A.说明城市市民已经转化为资产阶级B.为西欧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使农村的封建经济开始大规模解体D.为西欧社会逐步转型提供了条件11.古代雅典曾经规定: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正式以村社名字相称呼,而不用祖上名字相称呼,以免新近获得公民权的公民引人注意。于是雅典人在私生活中,也开始以村社名字作为姓氏。古代雅典的这一改革( )A.增强了公民城邦意识和责任感B.是思想解放运动发展的结果C.打破了雅典贵族对政权的垄断D.扩大了统治基础12.下表反映了英国1951年和1982年政府福利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单位:亿英镑)。由此可见英国( )年份福利支出国民生产总值1951年20.74145.081982年685.103166.98A.经济增长与货币扩张有关 B.缩小了各阶层贫富差距第20页共20页C.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加强 D.财政出现了严重困难13.对下面漫画中西方福利国家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福利国家培养懒汉A.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B.减少了国家财政赤字C.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社会消费D.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14.1979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当选首相,随后大规模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同时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和削减福利开支。这一政策( )A.有利于英国摆脱经济“滞胀”B.使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C.导致了英国财政不堪重负D.有利于保障底层民众的生活15.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对此话的正确理解是( )A.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破产B.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成本太高C.社会保障政策不利于经济发展D.社会保障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1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5分)第20页共20页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秦国确立了“使民无得擅徙”等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西汉时期随着口赋、算赋等的征收,家庭资产也成为户籍登记内容。《唐律疏议》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元朝的户籍制度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各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朝户分军、民、匠三等,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者外出,出门须持有路引(通行证)。随着清朝“摊丁入亩”的实行,人口统计遂与“保甲编户”正式结合起来,以弭盗安民为要任的保甲法也从此为清查户口所倚重。材料二 清政府在参考欧美等国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1912年《临时约法》明文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年,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新的户籍法律使农民摆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1908—194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及其成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早期我国户籍制度的新特点并分析其影响。(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材料二 2000年,城市社区建设在全国推行。社区制的特征在于:其管理理念是以民为本,从原来的管理居民转变为服务居民,强调服务意识;其管理形式是去行政色彩,在社区(居委会)内再组建自治组织进行自治,强调居民参与治理,发挥居民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其管理目标是通过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协作,既减轻政府负担,又发动社区力量,达到社区善治。第20页共20页——摘编自景跃进等《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城市治理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意义。(5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在贫困救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礼记·礼运篇》所谓“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中国传统社会救济理念的一种经典表述。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在两宋,社会互助观念业已产生。社会互助始于宗族,这是以范仲淹的义庄为滥觞。清朝汪志伊在《荒政辑要》中将贫困者分为极贫、次贫,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摘编自岳宗福、杨树标《近代中国社会救济的理念嬗变与立法诉求》材料二 (宋朝)救荒之法不一,而大致有五:常平以赈粜(卖出),义仓以赈济,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又遏籴(买入)有禁,抑价有禁。——(宋)董煟《救荒活民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特点,并分析实行社会救济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朝社会救济的内容。(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 人民福利也是各大国竞争的一个领域。俾斯麦时期的德国,以国家为主导的各项社会保险和福利政策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法国强调民间互济,政府为辅;美国罗斯福“新政”时确立了美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国”之为“大国”,其国民的基本权利和生存条件也须得到保障,并一般优于同时期的他国。当然,这种社会创新并非都出自统治集团的自觉,劳动者有组织的斗争、大众媒体的批判和监督、各种改良和革命理论形成推动改革的综合力量。第20页共20页——摘编自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提炼材料的核心观点,并对此进行简要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2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 欧洲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中古时期教会负责本教区内的慈善事业16世纪30年代法国世俗政府控制公共福利设施和资金募集渠道1601年英国政府制定济贫法,建立“贫民习艺所”,强迫贫民劳动1883—1889年德意志帝国议会相继通过有关法令,批准由国家建立健康保险计划(1883年)、工伤事故保险计划(1884年)和退休金保险计划(1889年)1870—1908年英国通过了《失业工人法》,后又相继制定了《教育法》《退休金法》等1911年英国通过《国民保险法》,包括工人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20世纪法国通过立法,规定为低收入者提供补贴和援助第20页共20页30年代1945—1947年法国连续通过有关社会保障的立法,最终形成了包括个体劳动者和农业劳动者在内的全民社会保障网1946年英国通过《国民保险法》,囊括失业、疾病、生育、死亡、孤寡、退休等方面的保障,几乎每个公民都可享有保障1948年英国宣布成为第一个“福利国家”——摘编自周弘《欧洲社会保障的历史演变》依据上表内容,围绕“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一个问题,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问题须具体明确,解释须史论结合)(12分)1答案:B解析: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反映了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的基本特点,故B项正确。2答案:D第20页共20页3答案:D解析:奴婢、部曲等“贱民”和佃农都进入国家户籍管理,具有法律地位,促进了契约普遍化趋势的出现,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税收,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控制百姓,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排除。4答案:A5答案:C解析: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粮食产量增多,导致粮价下跌,危及农民利益;而在灾荒年间,粮食产量减少,政府就需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基于以上情况,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故选C项。6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中宋朝采取的尊老、养老措施,反映出其重视用孝道治理国家,故选D项。7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明清时期的族田主要有两种用途,一是家族祭祀,二是家族救济,因此政府对族田的保护有利于维护宗法关系以稳固乡村统治秩序,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族田与政府税收的关系,故A项错误;“弘扬耕读传家的观念”只能反映题干部分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政府对族田的保护是为了打击盗卖族田者,并非针对地方豪族,故D项错误。8答案:A9答案:A10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市民是资产阶级的前身,他们“通过斗争或赎买政策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权,甚至有的城市成为城市共和国”,为西欧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提供了条件,故选D项。推动城市自治的是市民,是资产阶级的前身,但还不是资产阶级,排除A项;城市自治与西欧统一市场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农村的封建经济解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城市自治的结果,排除C项。11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正式以村社名字相称呼……雅典人在私生活中,也开始以村社名字作为姓氏”可以得出雅典的这一改革增强了公民城邦意识和责任感,故A项正确;这一改革与思想解放运动无关,故B项错误;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和扩大了雅典国家的统治基础不符合题意,故C、D两项错误。第20页共20页12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未涉及“货币扩张”,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出社会贫富差距缩小,故B项错误;“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加强”与题干材料中1982年的数据相符,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出英国出现财政困难,故D项错误。13答案:D解析:福利国家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题干中的漫画没有反映这一信息,故A项错误;福利国家制度会增加国家的财政赤字,故B项错误;福利国家制度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社会消费,故C项错误;福利国家制度的消极影响是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容易助长懒惰行为,故D项正确。14答案:A解析: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各国立即进行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缩减国有企业,减少福利开支,故A项正确。15答案:D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给这些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题干中联邦德国总理科尔的话表明政府不堪重负,决定进行调整。故选D项。16参考答案:(1)功能:保障赋役征派;进行社会教化;限制人口流动;明确身份等级;维护社会治安。成因:小农经济的内在要求;专制集权的强力维持;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2)新特点:借鉴西方经验;加强法治建设;彰显公民权利。影响:解除人身束缚,推动社会阶层流动;有利于民族工业和近代城市的发展;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推动我国户籍制度近代化。17参考答案:(1)促进了英国城市自治的进程;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益;巩固了英国的民主政治;维护了社会稳定;有助于缓和阶级矛盾。(2)促进了基层民主自治;保障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8参考答案:(1)特点:以养为主;政府主导;具有救苦济贫理念;民间宗族与国家相配合;差别救济;经验丰富。原因: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小农经济条件下,民众容易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古代仁政思想的体现。(2)内容:赈灾和救助。第20页共20页19参考答案:观点:人民福利是大国竞争的重要体现(或国家崛起要保证人民福利)。论述:历史上的大国普遍建立了先进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的创新是多种力量推动的结果。20参考答案:示例问题:现代欧洲发达国家为何能在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释:19世纪以来,欧洲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条件。经济方面,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社会日益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社会矛盾加剧,这也迫使资产阶级要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来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政治方面,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加之工人运动的兴起,都推动了资产阶级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社会保障法案。思想方面,自由、平等、人权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使全社会日益关注个人的权利和幸福,这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社会文化基础。总之,社会保障体系能在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的欧洲建立,正是此时欧洲社会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发生变化的结果。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同步检测试卷2第20页共20页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朝前期的户籍内容十分详细,不仅记载了人们的年龄、户等、是否课役,还记载了占有的土地数量和土地位置,人们被束缚在土地上。唐朝中后期,户籍内容趋于简化、松弛,人们可以自由流动于各地。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伦理对统治者影响增强B.土地兼并受到抑制C.安史之乱后人口大量减少D.商品经济得到发展2.南朝时期,政府推行“土断”制度,即清查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口,把他们编入国家户籍。这一制度( )A.造成了国家户籍制度的混乱B.使得均田制得到进一步推广C.使政府脱离了对门阀的依赖D.瓦解了士族门阀的经济力量3.据载,“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唐律定为徙罪,明律改为杖罪,明中叶之后实际流于形式”。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出( )A.社会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法律的调节作用日趋弱化C.国家对人身控制的不断加强D.个性解放思潮的逐步发展4.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朝以后佃农编入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第20页共20页C.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D.身份和地位没有变化5.宋朝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奴婢、部曲、工乐户等贱民阶层。宋朝时,这种贱民的数量显著减少。这( )A.主要得益于选官制度的完善B.体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C.反映了户籍等级制度的废除D.导致了小农经济的加速破产6.明朝初年,政府修建了济养院(免费养老院)、惠民药局(免费医院)和漏泽园(免费公墓)。明太祖还命令在南京试点,于郊外修筑公房,并安排无家可归者居住。由此推知,明朝初年( )A.社会保障体系健全B.政治逐渐走向民主C.中央集权得到发展D.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7.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如果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等,有权力处罚这些侵犯领主利益行为的机构是( )A.国家法院 B.庄园法庭C.元老院 D.公民大会8.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至少有150个到170个村社。村社的职能之一是登记本村社的公民,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谱,许多失去氏族族谱的外来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权。村社职能的扩大( )A.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B.完善了雅典的权力运行机制C.意在保护雅典平民阶层的利益第20页共20页D.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9.“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里所说“城市”早期的基本居民主要是( )A.农奴和庄园领主B.雇佣工人和资本家C.王室和新贵族D.手工业者和商人10.10—11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为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是政治权利的获得。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A.土地所有权 B.投票选举权C.城市自治权D.自由贸易权11.19世纪中后期,巴黎人口增加了约3倍,房价和房租不断攀升。政府借旧城改造招商引资,将城郊一些土地收归国有并修建住房租赁给无房市民。此外,还立法规定免除贫困房客的房屋税。巴黎政府此举旨在( )A.构建社会保障体系B.通过国有化促进经济增长C.彻底解决住房问题D.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求12.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即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它规定,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这些规定反映了英国( )A.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B.社会矛盾尖锐激化C.建成了“福利国家”D.救济观念走向人道主义第20页共20页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目的是( )A.刺激社会消费B.改善劳资关系C.缓和社会矛盾D.重塑政府形象14.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C.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15.据统计,美国收入在一万美元以下的家庭在1982—1985年大约少得联邦津贴470美元,收入在一万至两万美元的损失360美元,而收入超过八万美元的家庭则只损失170美元。这是因为( )A.社会福利发展明显不均B.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税收C.缩小了社会福利的规模D.没有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1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它们来稳固统治。唐宋推行的科举考试制造了一个拥有特权却居于乡间的士绅阶层。宋朝以后,随着识字率的激增和文化的相对普及,中央的秩序、教化逐步延伸到基层。——摘编自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材料二 宋真宗年间,将城市坊郭户列为正式户种,包括商贾、手工业者等城市居民,按其资产分为十等,承担不同的赋税和科配。为便于管理和征榷,宋朝还设有专门户籍,譬如从事手工业的匠户、从事纺织的机户、从事采茶的园户、从事制盐的灶户等。第20页共20页——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乡村治理形成的历史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户籍制度变革的积极作用。(4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优秀的法治、教化传统。清朝的法典基本沿袭《大明律》,在传统礼法秩序、尊卑亲疏的原则上,强调“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并据此制定了《大清律例》。对于基层教化,也大多延续明朝的乡约模式。不遵守乡约的百姓要受族规、乡约的处罚,甚至被递解官府治罪。清朝乡约的内容变成了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原本由宋朝以来儒学人士发起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摘编自朱勇主编《中华法系》材料二 1902年4月,慈禧懿旨“着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8月28日,《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画押:“中国深欲整顿本国律例,以期与各西国律例改同一律。”此后,《大清律例》停止,师法欧美取代中华法系成为中国法的新传统。民国时期,由于政局不稳,法治艰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别于1954年、1982年颁布了新宪法。同时,对于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分子进行广泛宣传,推动道德风尚的新发展。——摘编自李贵连《1902:中国法的转型》(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902年前后清朝社会治理方面的不同。(4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2年清朝进行法治改革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社会治理方面有哪些新发展。(3分)第20页共20页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11年,晚清政府在考察欧美各国之后,认识到“宪政之进行无不以户籍为依据”,在参考东西各国之良规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法规。该法规突出了户籍管理机构的地位;区分了人籍和户籍;规定了民众有呈报户籍之义务,也规定了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提起诉讼抗告的权利。晚清政府户籍制度实际上仍沿袭了清中、后期的保甲制度的一些做法,将人户“编牌入甲”。不过,与保甲制度不同的是,清末编查人户的机构是警察机关。1905年,清政府设立了巡警部作为全国警察管理机构,其职能之一便是“掌审稽查户口章程,管理各省地方户籍,报户口统计,凡各省寺院僧道人数、教民人数,外国人入籍皆隶之”。——摘编自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中国户籍法律史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户籍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5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 美国独立后,各大城市的市议会开始选举市长,但市长无权否决市议会的决定,许多行政部门的首长不对市长而是对议会负责;同时,城市权力还受到州议会的掣肘,造成城市管理的极大混乱。城市化进程的扩大,带来了城市功能和财政支出的扩张。改革派倡导了一系列的选举制度改革,如选民登记、全市大选等,以削弱老板集团城市中的职业政治家对市政的控制与渗透。改革派还改革市政机构,按照商业管理原则运行政府,任用专家治理城市。然而,城市治理毕竟不是企业管理,为了效率而不顾政策的社会效果,危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美国市政改革运动的背景及影响。(12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第20页共20页材料 传统英国乡村治理,其实质是以庄园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贵族阶层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将部分司法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中,以庄园法庭为载体,有效地维护着贵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庄园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历史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为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形成,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得英国政治变迁具有精英斗争的特征;庄园制度也衍生出了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摘编自朱可心《庄园制传统与英国乡村治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条有关传统英国乡村治理的主要做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2分)1答案:D2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中“清查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口,把他们编入国家户籍”的做法可以削弱士族门阀的经济力量,故选D项。3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的现象原来被法律禁止,而在明中叶之后实际流于形式,这说明明中叶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故选A项。4答案:C解析:宋朝以后佃农尽管不再是地主的私属,但因租种地主土地需要向地主交纳地租,因而佃农始终没有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故选C项。5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宋朝人身不完全自由的贱民阶层数量减少,这体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故B项正确。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初年政府实行了一些救济措施,且都是免费提供给民众的,这反映了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选D项。A、B两项说法错误,排除;题干材料反映了社会救济方面的措施,据此无法推知中央集权得到发展,排除C项。第20页共20页7答案:B8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做法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使更多的人获得公民权,扩大了雅典的民主范围,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故选D项。进行村社机构的登记扩大了民主范围,有利于扩大民主权利,故排除A项;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扩大民主范围会使公民大会的举行更加烦琐,不利于完善权力运行机制,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的规定无法体现其意在保护平民阶层的利益,故排除C项。9答案:D10答案:C解析:10—11世纪,西欧的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力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故选C项。11答案:D解析:题干信息只反映了巴黎政府想办法解决市民的住房问题,不等于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故A项错误;巴黎政府此举是解决住房困难的市民的问题,会增加财政负担,故B项错误;政府此举只能缓解而不能彻底解决住房问题,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时间信息“19世纪中后期”,可知此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为了适应工业化需求,政府必须想办法解决人民住房问题,故D项正确。12答案:A13答案:C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即缓和社会矛盾。故选C项。14答案:D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出现经济“滞胀”现象,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减少福利开支,这与“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等信息相吻合,故选D项。15答案:C解析:受制于“滞胀”困境,当时里根政府大幅度削减国家福利开支,致使各收入段家庭获得的联邦津贴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故选C项。第20页共20页16参考答案:(1)稳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科举制的推行,促使士绅阶层兴起;文化、教育的发展;儒学的发展和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乡村族权的发展;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行政管理面临人口增长的压力;国家赋役制度的调整。(2)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身控制,适应了商品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有利于保证政府收入,也兼顾了社会公平;对后世提供了借鉴等。17参考答案:(1)1902年前:强调礼法秩序;强调基层圣谕教化;法治、教化并举并合流。1902年后:效法西方法律;礼法之争激烈。(2)传统律制的弊端;慈禧的权力危机;列强扩大殖民利益的需求;新政的推行。(3)宪法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8参考答案:(1)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注重立法;突出户籍管理机构的地位;区分人籍和户籍;强化户籍的传统功能(统制、治安);增加保障个人权利的内容。(2)民族危机深重;国内矛盾尖锐;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的推行;西方文明的传播。19参考答案:背景:美国独立后,城市管理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市长无权否决市议会的决定,并受到州议会的掣肘;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功能和财政支出扩张;城市老板集团乘机弄权,效率低下,政治腐败。影响:扩大了城市的权力;减少了政治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市政服务质量;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推动了美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20参考答案:主要做法:处理好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说明: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英国近代政治具有精英政治的特征;使得英国形成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为近代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第20页共20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