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全册综合检测试卷 2套(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全册综合检测试卷1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汉朝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烦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汉朝设置中朝有利于( )A.制约丞相权力 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 D.监察三公九卿2.明初设置巡抚,京官监视巡查地方,深受君主信赖,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往往事半功倍,可以得到更多的授权,更好地统领地方。所以巡抚自设立起便注定了向地方官嬗变的“命运”,专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这体现了( )A.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要求 B.巡抚的设置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C.明朝仍然实行行省制度D.明朝对地方权力没有实行分割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4.1702年某国国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国王厌恶占多数席位的某党派,于是解除了该党派首领的行政要职,代之以另一党派。这种情况发生在( )A.英国 B.法国第25页共25页C.德国 D.美国5.1848年,英国漫画家威廉·纽曼在《庞奇》杂志上发表了一首题为“脏兮兮的泰晤士老爹”的配图诗。“泰晤士老爹”被拟人化地描绘成一副流浪汉的模样(见右图)。该图客观上说明( )A.工业化必然带来环境问题B.政府有必要增强自身的社会职能C.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D.社会底层民众成为环境治理的主力6.据《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05年9月,政府决定在下一年废除科举制……此后,新式学堂毕业生在政府中占据重要职位……在学堂的礼堂和教室中,贴有雍正皇帝的《圣谕广训》,每月初一由大家齐声朗诵,并被用作课文。上述材料说明( )A.传统教育改由新式学堂负责 B.新式教育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C.清政府在大力推行教育改革D.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文化7.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乡吏的宣讲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 )A.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B.诸侯割据的局面出现C.分封制中孕育了中央集权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8.新教伦理赋予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天主教的思想却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上述材料体现了( )第25页共25页A.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是宗教改革的本质所在B.只有合理安排伦理生活才能发展资本主义C.天主教的宗教思想缺乏伦理道德教化功能D.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精神动力9.下图为1954年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该作品反映了( )A.农民土地改革之后的喜悦B.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就C.扫盲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 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变革10.戎氏原是生活在西域的少数民族,南朝时期开始进入中原地区。学者在对其家族墓志的研究中发现,第四代戎琼(卒于公元655年)的墓志,将其籍贯从“上游西域人”改为“恒州灵寿人”。这一改动说明唐朝( )A.宗法观念影响广泛 B.统治区域扩大C.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D.北方人口南迁11.“国际法即国际公法,旧称万国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即以国家之间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这说明国际法的主体是( )A.自然法人 B.国际组织C.主权国家 D.联合国12.有学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经历了立国外交、建国外交与强国外交三个阶段。其中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这一时期外交的主要任务是捍卫政权自立、主权自尊、国家自存。据此判断,立国外交出现在( )第25页共25页A.1949—1978年B.1966—1976年C.1978—2012年D.2013—2020年13.下图反映的是1965—1972年纽约市场每盎司黄金价格走势。图中变化说明( )A.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 B.美国民众的购买力提升C.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增强 D.原有货币体系不断完善14.下面内容是对某一历史时期经济现象的描述。该历史时期是( )编户齐民现象出现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农耕水利技术发展多种货币流通,手工业发达,大城市兴起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15.下表反映了英国福利津贴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单位:英镑)。据此可知,当时英国的福利津贴( )家庭类型Ⅰ类Ⅱ类Ⅲ类月收入5080200儿童津贴13.013.013.0其他津贴50.110实际收入108.6108.0151.2第25页共25页A.客观上扩大了贫富差距B.有助于保障儿童的权益C.还停留在单纯救济层面D.造成了政府的财政赤字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第16题11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材料二 宋初鉴于唐末藩镇割据,道名存实亡,“藩臣擅有财权,不归王府”之大弊,乃仿唐道制划分地方为路,属一级行政区。路的设置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不设单一行政首长,分别由漕司掌行政财赋、宪司掌刑狱、帅司掌兵事、仓司掌常平茶盐。宋初,路的区域划分大体以交通路线(河流流域)为主干,如沅水流域在唐朝分属两个不同行政区,到宋朝时则将沅水和澧水流域隶属于同一路。宋徽宗崇宁年间,全国共设24路,其中南方15路共1118万余户,北方9路共538万余户。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朝官兼任,属于差遣性质,所谓“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替”。——摘编自曹尔琴《宋代行政区划的设置与分布》等材料三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第25页共25页元朝同宋朝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朝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而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概括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中两种模式。(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地方一级行政区调整的特点。简析宋朝地方行政区调整的原因。(3分)(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4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下表是汉朝中央政府为经略边疆而设立的不同机构。机构管理范围职能郡县北疆、东北疆、西南地区以及南部边疆地区管理民政、防务和屯田属国脱离本民族主体而迁徙到内地的边疆民族置属国都尉管理,但其内部事务仍然由该内徙民族的酋长负责西域都护府、护乌桓校尉、匈奴中郎将、度辽将军等不具备设置郡县进行管理的边疆地区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管理戍守的军队、屯田的士卒材料二 汉王朝在广阔的边疆地区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针对边疆地区分布的众多民族,汉王朝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如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第25页共25页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采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以密切关系、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政策和措施;对南方诸族则采取的是郡县制和羁縻统治并行,“毋赋税”的政策。从边疆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的角度看,西汉王朝的边疆政策是较为成功的。——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汉朝经略边疆的特点。(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朝经略边疆的意义。(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由于英国政府管理的混乱、低效率,给军队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1870年6月4日,英国政府又颁布了关于改革文官制度的第二项枢密院令。命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委员会资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从此以后,一切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事务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杜丽《英国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历史与贡献》材料二 在撒切尔执政时期,英国政府开始改革文官队伍,力求使得文官的知识体系更好地与现实需求契合。通过对文官的“通才”选拔中可能存在“专业缺位”的问题进行改革,英国要求文官在具备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于是“专业性”逐渐成为了对文官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吴俊桥《关于英国公务员制度的探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公务员制度的作用。(6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现代英国公务员选拔标准的变化及原因。(6分)第25页共25页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乡村治理。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乡村治理模式屡经变迁,经历了几个较为明显的历史阶段。秦汉时期的乡里制度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到唐宋时期政府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到清朝,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摘编自唐鸣、赵鲲鹏、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材料二 随着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演变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国家基层治理制度发展的原因。(4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一 1943年7月,美英两国发表了各自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方案,美国的“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情况认缴一定的份额,各国投票权的数额取决于认缴份额的多寡……1945年12月27日,《布雷顿森林协定》在美国国务院内举行签字仪式。——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25页共25页材料二 20世纪50—70年代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年份1950年1960年1970年1973年与日本的贸易+2.4+2.0-15.9-19.4与西欧国家的贸易+2.0+10.7-5.8-17.8注:+为顺差,-为逆差。——摘编自曹宏苓《当代世界经济概论》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在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出现了一批急需金融援助的发展中国家。但要从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WB(世界银行)获得紧急贷款或其他信贷就必须进行特别的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贷款”。所谓改革,即实施“结构性调整计划”——放开市场、消除投资管制、由世界市场来决定利息和利率、缩小公共部门的规模、取消补贴等。——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货币崛起:金融如何影响世界历史》有学者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不同类型的参与国都产生了双重影响。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小论文论证这一观点。(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楚;280字左右)(12分)第25页共25页1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汉朝设立中朝的原因是三公九卿“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烦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为提高行政效率,汉朝设置中朝,故选B项;中朝的设立有利于制约丞相权力,但与题干材料中设立中朝的原因无关,排除A项;中朝的设立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排除C项;中朝不属于监察机构,与监察三公九卿无关,排除D项。2答案:A解析:明初的巡抚是监察地方的官吏,后来逐渐演化成地方的军政长官。为加强君主专制,皇帝另派监察地方的官吏,这些都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要求,故A项正确;巡抚成为地方官吏之后,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B项错误;明朝废除了行省制度,C项错误;明朝在地方设立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对地方权力进行分割,D项错误。3答案:C解析:“资本家”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将其排除在外,这是没有正确分析国情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脱离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C项正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在1931年通过,此时国民革命已经失败,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核心是反帝反封建,题干中的规定体现了反封建,但未体现反帝,故不能说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B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革命仍未摆脱俄国革命的影响,D项错误。4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中“国王即位”说明该国实行君主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说明该国实行两党制,18世纪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符合题意,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5答案:B解析:“泰晤士老爹”被拟人化地描绘成一副流浪汉的模样,说明泰晤士河污染严重。这说明英国政府应该承担起治理污染的社会责任,故B项正确。6答案:B第25页共25页解析:题干材料表明新式学堂依旧服务于清政府的统治,这说明教育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属性并未改变,B项正确。7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表明中央的法律通过地方官员传达到民众之中,这表明西周分封制中孕育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春秋时期私学的出现使文化出现下移的趋势,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提及诸侯割据的局面,故B项错误;西周分封制下,诸侯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周王室不能直接控制地方,故D项错误。8答案:D解析:新教鼓励人们发财致富,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D项正确。9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54年”“《一辈子第一回》”“选民证”,可知该作品体现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人民选举人大代表的史实,说明人民有了选举权,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就,故选B项。10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唐朝戎氏墓志中籍贯的变化反映了其由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的变化,这是民族交融的表现,C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了宗法观念,但“影响广泛”没有体现,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唐朝的统治区域,B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西域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D项错误。11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说明国际法实际上是国家之间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其主体是主权国家,不同于国内法,C项正确。12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游离于国际体系之外,故A项正确。13答案:A第25页共25页解析:题干信息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黄金价格上扬,A项正确;黄金价格上涨,反映了美元的贬值,说明美国民众购买力降低,B项错误;题干信息反映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削弱,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原有货币体系瓦解,D项错误。14答案:B解析: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诸侯国的货币不统一,各种货币流通。故B项正确。15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三类家庭的儿童津贴一致,这有助于保障儿童的权益,故选B项;福利制度客观上缩小了贫富差距,排除A项;根据题干材料“1983—1984年”,可知英国的福利津贴已经成为一种制度被固定下来,排除C项;仅凭题干材料信息,不能判断其是否造成财政赤字,排除D项。16参考答案:(1)两种模式:宰相相互牵制、监督;在正式行政机构外设非正式机构。说明: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相互牵制、监督;宋朝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特点:创设新的地方行政机构——路;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地方一级行政区;路的区划突出自然地理因素;分化地方事权,削弱地方权力;顺应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原因:鉴于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对经济重心之地的控制,巩固其统治。(3)创新: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历史作用: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17参考答案:(1)特点: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管理机构;设立完善的边疆防御体系;因俗而治,根据不同的边疆民族制定不同的政策;多措并举,采取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2)意义: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推动了民族交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18参考答案:(1)作用:政府管理得到改善;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政府行政效率;为其他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提供借鉴。(2)变化:由注重公务员的“通才”转向“专业化”和“知识化”。原因:旧的选拔标准不适应时代需要;社会分工复杂要求政府管理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度的专业化水平。19参考答案:(1)主要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转变;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原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与巩固;中央集权逐步加强;维护小农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需要。第25页共25页(2)原因: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各国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制度保障,政策法规的引领等)。20参考答案:论点: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不同类型的参与国都产生了双重影响。论据:(1)对美国,由于掌握金融霸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但固定汇率制使美元不断贬值,黄金大量外流;对日本和西欧的贸易逆差也使美国的经济受到严重打击。(2)对日本和西欧,由于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但因为用美元结算的方式,它们在经济上长期受制于美国(或在外交上也不得不依靠美国)。(3)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得到世界银行的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受到诸多贷款条件的限制,它们的经济发展越来越慢(或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综上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不同类型的参与国都产生了双重影响。第25页共25页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全册综合检测试卷2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期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度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礼仪与政治完全分离B.国家管理制度化C.从人治到法治D.为民主政治奠基2.某同学在研究元朝的某一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无论是作为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抑或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事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浓厚。”该同学研究的政治制度( )A.拥有大权,不受中央节制B.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C.使得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使得君主专制空前强化3.论及古代雅典城邦制度时,有学者认为,雅典“无法扩张自己……如果它扩张,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但如果不扩张,当强大的君主政体联合起来,它就会成为受害者”,这说明古代雅典城邦制度存在明显缺陷。下列选项中能够正确反映这一认识的是( )A.城邦制度仅适用于小国寡民B.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C.公民权建立在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D.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享有很大的权力第25页共25页4.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天赋人权 B.民主共和C.君主立宪D.权力制衡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该规定的进步意义在于(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宣扬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C.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D.一定程度上限制总统专制独裁6.有学者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对总统制,追求“超议会制”的所谓民权主义制宪目标,忽视了在宪政制度框架中仍然握有实权的总统角色;而且立法与行政机关,“万一发生争执,双方都没有合法的手段来制约对方”。该学者旨在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B.赋予议会过大权力C.有利于防止专制维护共和D.政体构建本身存在缺陷7.1941年5月1日公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这一规定( )A.体现国共合作的诚意 B.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C.违背了民主革命纲领D.保证了抗日战争胜利第25页共25页8.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说:“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最大限度地消弭了士大夫离心离德的可能。”这一制度应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9.1870年,英国枢密院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B.适应了政府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的需要C.推动英国建立内阁制D.标志着英国过渡到近代工业社会10.《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其中的《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外国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这一规定反映出唐律( )A.维护封建等级制度B.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属人原则和属地原则相结合D.法律至上和因地制宜原则相结合11.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和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一切臣民在需要时都得作效忠至尊的宣誓,承认亨利的宗教领导地位,而否定教皇的宗教领导地位。英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本民族的教会B.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C.加强世俗统治权力D.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第25页共25页12.习近平同志说:“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这旨在强调( )A.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B.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的对比C.中国努力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D.全球治理体系不应以综合实力为基础13.按照宋朝的户籍制度,客户直接编入户籍,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并承担某些国家赋役,而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地主与客户的关系主要是土地租佃关系,还有部分雇佣关系。由此可知当时( )A.土地租佃关系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B.户籍制度把客户进一步固着在土地上C.客户的人身自由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已经产生14.乔尔·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中说:“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躲在安全的城墙后面,他们享受到的独立性是东方居民所无法想象的。这里既没有皇帝、哈里发和苏丹限制私有财产权,也没有商人阶层的行业协会特权。”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是( )A.等级君主制形成的结果B.君主专制形成的结果C.地方割据的结果 D.城市自治斗争的结果15.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时期西周春秋战国东汉唐朝中期至清朝末年形式田邑实物实物与货币各半货币A.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反映了政治制度的变革第25页共25页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1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不差的”。——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政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政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用明清时期的典型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各举一项即可)(6分)(2)概括材料二中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政治权利”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为建立民主政治在政治领域进行的探索。(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东晋初年,为了抚慰远方的人士起见,州郡所举的孝廉秀才,都不试就用。后来实在弄得不堪了,于是要试之以经。秀才孝廉,就都不敢进京。到京的,也都装病不考。于是宽限五年,令其补习。材料二 无庸郡国选举,而令他怀牒自列于州县,州县加以考试,合格的再把他送进京去应考。材料三 唐制,取士之科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第25页共25页——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大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后来实在弄得不堪了”的含义,指出材料一反映的魏晋时期选官制度的弊端。(4分)(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结合史实说明这种现象出现的必然性。(4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唐朝科举制的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威斯特伐利亚公会(1643—1648年)承认了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为数众多的邦国成为独立主权国家,确立了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原则,标志近代国际法产生,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法发展有重大影响。法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提出的民族自决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等逐步为国际社会接受,成为国际法的原则。——摘编自王献枢《国际法》材料二 传统国际法认为,承认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针对某些西方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认为,承认不仅是法律行为,而且是一种政治行为,承认应该是相互承认,不仅仅是单方承认。在承认问题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坚持以下原则,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以此作为承认和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承认的理论和实践,完善了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摘编自王军敏《新中国外交对国际法的积极贡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近代以来形成的国际法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国际法承认的理论及实践有何意义。(6分)第25页共25页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此在秦汉完成之)。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此自西汉中叶以下,迄于东汉完成之)。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此在隋唐两代完成之)。……全国政事付之官吏,而官吏之选拔与任用,则一惟礼部之考试与吏部之铨选是问。此二者,皆有客观之法规,为公开的准绳。有皇帝(王室代表)所不能摇,宰相(政府首领)所不能动者。——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 我们看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对此需要做具体分析。如果没有这样的体制,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则无从谈起。中国的君主集权制度曾经对包括皇帝在内的统治者形成过一定的制约,更加重要的是,这种体制有利于维护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其中的科举选官制度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为中小地主和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第25页共25页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政治通道,特别是科举制度将教育制度与选官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上层官员队伍的知识水平,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古代有法制,缺少法治。君主把法制作为治民治吏的一种手段,自己则凌驾于法制之上。正因为如此,同一个制度体系,在不同的君主手里,可以有不同的效果;一治一乱,有天壤之别,反映出人治的弊端。——摘编自张岂之《从民族复兴的高度看中华文化前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与中华文明发展”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2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总统罗斯福针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剧烈社会动荡,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保障法》,这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摘编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并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摘编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一个理论研究视角》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相关原理分析社会福利制度。(11分)1答案:B解析:秦朝时期礼仪与政治没有完全分离,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郡县制、官僚制度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可知“现代化”的内涵是指秦朝国家管理制度化,故B项正确;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仍然属于人治,故C项错误;秦朝建立的制度是为专制统治服务的,故D项错误。第25页共25页2答案:C3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如果它扩张,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邦制度仅适用于小国寡民,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但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出人民的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没有体现出天赋人权,故A项错误。这一事件保留了世袭的君主,而共和制下国家元首是选举产生的,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表明世袭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体现君主立宪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出议会、法律对王权的单向限制,不符合双向的权力制衡,故D项错误。5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体现了责任内阁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总统专制独裁,故选D项。6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追求民权主义制宪目标,忽视了在宪政制度框架中仍然握有实权的总统角色,及立法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制约机制,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政体构建方面存在缺陷,D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的问题,排除A项。题干材料强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政体构建方面存在缺陷,没有涉及赋予议会过大权力,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并没有遏制住袁世凯的复辟帝制行为,排除C项。故选D项。7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中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按照“三三制”原则来进行政权建设,这体现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服从抗日大局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不仅强调国共两党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强调全民族抗战的统一战线,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的规定是为了满足反帝的需要,符合民主革命纲领,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8答案:D第25页共25页解析: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不是选官制度,排除A项;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220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但后来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排除C项;科举考试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与题干材料“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相符,D项符合题意。9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可知近代文官制度让官员的选拔有据可循,考试形式公开公正,有利于选拔出真才实学之人,适应了工业革命后政府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的需要,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英国内阁制开始形成于18世纪20年代,可知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标志着英国过渡到近代工业社会的是工业革命的完成,故D项错误。10答案:C解析:“诸化外人(外国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指的是根据自己国家法律来解决,反映的是属人原则;“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指的是依据唐朝法律及法律行为发生地的法律来解决,体现的是属地原则。故选C项。11答案:C解析: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英国《至尊法案》的内容,主要是英国国王取代了罗马教皇的地位,成为英国教会的首脑,因此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民族教会和民族国家,故A、B两项错误;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属于直接目的,故D项错误。12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可知习近平同志强调的是要由多数人和国家来确立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其旨在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的对比和全球治理体系不应以综合实力为基础,故A、B、D三项排除。13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地主与客户的关系主要是土地租佃关系,还有部分雇佣关系”,可知地主与客户的关系主要是租佃契约关系,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弱,故C项正确。第25页共25页14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中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争取到很大的独立性,不再受到封建主以及商业行会的压迫,这正是城市争取自治斗争的结果。故选D项。15答案:C16参考答案:(1)秦汉: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史实:明朝废除宰相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2)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迫。探索: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五四运动。17参考答案:(1)含义:地方举荐的官员素质下降,不适应封建政治的需要。弊端:举荐官员的权力操纵在地方手中,中央迁就地方,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按门第举荐官员,导致官员素质下降。(2)时期:隋朝。必然性:政治方面,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日益暴露;隋朝完成统一,迫切需要选拔大量官员,以加强中央集权;在统一过程中,士族地主遭受打击,势力下降,而庶族地主的力量在不断发展,他们迫切要求参与封建政治。经济方面,随着江南的开发和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大批庶族地主崛起,这为科举制的实行奠定了基础。(3)特点:以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考试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影响:进一步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缓和社会矛盾,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有利于促进封建教育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18参考答案:(1)特征:主要由西方国家确立;内容上强调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等原则,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观念的体现;使用范围上排斥非资本主义的其他国家和地区。(2)态度:基本承认国际法的主要原则,强调遵守各主权国家间建立在平等和独立基础上的各项原则和规则;并在对外关系中积极使用这些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推动本国外交发展;拒绝、排斥与否定传统国际法中维护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利益的原则和规则。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国际法承认的理论完善了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有利于维护我国国家主权的独立和领土完整;避免中华人民共和国被国际社会孤立,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事业的发展。19参考答案:示例第25页共25页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传承,但明清时期延缓了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官僚政治冲破了贵族血缘世袭,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科举制保证了上层官员队伍的知识水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人治弊端更加暴露,造成了体制僵化,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未能主动融入工业化潮流,使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20参考答案: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而进行的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具有双重性。社会福利制度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宽,项目设置比较齐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社会福利制度也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培养了人们的惰性思想,产品生产成本过高,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过度的社会福利也会增加政府的财政压力等。第25页共25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