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同步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同步检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人将夏、商、周三代易姓受命的变革原因归结为“德”,认为夏、商亡于“不敬厥德”,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该做法( )A.解释了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B.反映出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C.有助于统治阶级的自我约束D.形成了亲疏有别的等级秩序2.“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由狱:断案),以长我王国。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尚书》中周公的这段话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A.慎重用刑 B.礼法并用C.为政以德D.法不阿贵3.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如果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将《诗》《书》《礼》《易》《春秋》等经义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这说明( )A.儒家经典著作中收录了大量法律文献B.儒家伦理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C.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D.汉朝司法审判充满了人文色彩4.唐朝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第11页共11页5.宋朝,在养亲法令的保障下,官员履行养亲义务拥有较多的选择,他们可以迎侍祖父母、父母,也可以申请闲职解决养亲问题,同时还可以致仕、辞官养亲。据此可知,宋朝统治者( )A.以养亲作为考核官员的主要标准B.重视官员的忠孝一体化C.弱化了血缘亲情对社会的影响力D.意在强调官员知行合一6.有学者指出:“当一个具有罗马法术语知识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法时,他会发现一切都不陌生。”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 )A.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B.罗马法产生的时间较早C.罗马有众多的法学家D.罗马法的内容较为丰富7.《法国民法典》体现了“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涉”的立法精神。这说明《法国民法典》( )A.建立在罗马法的基础上B.融入了启蒙思想的成果C.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D.强调保护私有财产8.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由贵族团体和由选举产生的代表平民的团体共同拥有,二者有各自的议会,各自的考虑,也有各自的见解和利益。这一思想渗透的核心政治理念是( )A.民主B.共和C.分权D.平等9.751年,法兰克宫相丕平遣使上书教皇:“您认为是徒有虚名的人做国王好,还是让真有实权的人当国王好呢?”教皇领会了丕平的意思,回答:“在我看来,让真有实权的人当国王要好些。”这说明当时( )A.王权与教权相互依存第11页共11页B.统一的民族国家已经建立C.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D.王权极度衰弱10.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存在着很多宗教法庭,主要是为了( )A.维持社会安定B.压制各国王权C.维护教会权威D.打击各种犯罪11.中古时期的欧洲有这样的说法:“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君主的权力好比月亮,月亮无非是反射太阳的光辉而已。”这反映了(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基督教会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C.基督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12.有学者认为,制宪权的具体行使在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它统一行使制宪权,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制宪机关。该学者意在说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A.体现全国人民的智慧B.仅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C.由各界代表投票通过D.是不完善的法律文件13.下表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颁布的三部法律文献。年份文献第11页共11页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上表中三部法律文献的制定( )A.表明我国法律体系完备B.确立了依法治国的理念C.宣告我国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历程D.推动了民主法治建设14.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上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的出台( )A.反映出新时期以宪法为核心的改革步伐加快B.反映出宪法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C.说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D.说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得到了法律保护15.“钉子精神”是雷锋精神的写照。1963年,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适应了( )A.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B.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C.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D.完成“一五”计划建设目标的需要第11页共11页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第16题11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0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宋朝至迟在北宋仁宗之后,民间善讼之风即初露端倪。民间“好讼”之风的兴起,使得一种专门教人打官司的学问与职业应运而生,这就是“讼学”与“讼师”。在宋朝统治者中,虽不乏明法之君,但其目的在于用法律的威慑力量来钳制百姓的思想和行为,并非是让百姓知法用法。于是,讼师始终处于地下活动,始终是官府打压的对象。他们游离于官方的体制之外,同时也不见容于士大夫阶层。种种迹象表明,宋朝也许给当时的讼师提供了一个转变为官府和民间都认可的“身份转型”,即由讼师变为具有正当性、合法性的律师的机会。但是,这一转型终究未能完成。(1)根据材料,概括法律在宋朝统治中的地位。(3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讼师未能完成向律师转型的原因。(8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自汉朝开始,祭祀先贤就被官员和士大夫们看作是教化黎民的大事。在宋朝的州县先贤祭祀中,出生于此地、仕宦于此地、寓居于此地的先贤是混同在一起的。1543年,明朝廷申严乡贤、名宦入祠资格,凡推举乡贤,其程序为先由当地乡约、保正公举呈文,经学校生员讨论、商议,对推举之人才德没有疑问,方由生员作呈文,详述此人行实,申报本县核实,然后上报提学。学官再考其行实,予以认可。能否列入乡贤,有赖于此人长期在地方县学读书、其道德文章得到本地生员和乡老的一致认可。这就需要官员及其家族在本地的长期经营,或为官清正,或淡泊自守,更要积极参与地方赈灾和公益活动,在当地树立威望。乡贤祠成为地方一些并非声名卓著的官员,死后享受地方祭祀的重要场所,其家族因之成为一地望族。——摘编自魏峰《从先贤祠到乡贤祠——从先贤祭祀看宋明地方认同》第11页共11页(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朝“乡贤”祭祀制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乡贤”祭祀制度较前代严格的历史作用。(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古时期,英国普通法法院拥有一种相对独立的地位,国王很少干涉法院的司法活动。但在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历任君主力图将之驯服为王权的政治工具。自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起,议会一直担当着推动法院司法权独立改革的主导力量。此后,法官的遴选与任职保障、固定高薪制和司法豁免权等制度相继建立,同时君主的法律特权受到严格限制。由此,普通法法院得以独立于王权。——摘编自邵政达《革命与司法:17世纪英国普通法法院的独立》材料二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但同时,英国又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英国司法改革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6分)第11页共11页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根据1954、1975和1978年三部宪法的规定,只有全国人大才享有制定法律的职权。1982年宪法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扩大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对二者的立法权限作了具体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布的各种重要的法规近两千件,其中经济法规占百分之七十左右。——摘编自杨泉明《论我国新时期的经济立法》材料二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1992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保障妇女的权益。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为妇女依法行使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摘编自杨一凡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新时期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权的意义。(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出台保障妇女权益相关法律的影响。(5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 1949—2008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简表年份法律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或者批准的法律共23件,包括政务院及所属各机构组织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等1954—1958年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此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共60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第11页共11页1959—1978年1966年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停止工作。除1975、1978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三部宪法外,全国人大共通过6部法律1979—1992年除3次宪法修改和1982年宪法外,共通过法律126部,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1993—2003年除宪法修改2次外,共通过法律153部,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等2003—2008年除宪法修改1次外,共通过法律72部,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摘编自陈斯喜《新中国立法60年回顾与展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某一时段或若干时段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10分)1答案:C第11页共11页解析:周人将夏商周改朝换代的原因归结为“德”,这有利于周朝德政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统治阶级的行为,故选C项。2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可知周公主张慎重用刑,故选A项。B、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3答案:B4答案:B解析:三教合流趋势的出现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说明统治者通过政治手段加强思想影响,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故C项错误;“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5答案:B解析:宋朝对官员养亲方式的多种选择是为了保证官员能够公私兼顾,既要对祖父母、父母尽孝,又要对国家尽忠,B项正确。官员考核的标准仍以政绩为主,A项错误。宋朝非常重视伦理道德,题干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强化血缘亲情对社会的影响力,C项错误。题干材料并不涉及“知行合一”的信息,D项错误。6答案:A7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涉”体现了《法国民法典》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B项正确。A、D两项虽然也是《法国民法典》的特点,但不能体现题干材料主旨,故排除。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分权制衡原则,排除C项。8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立法权由贵族团体和由选举产生的代表平民的团体共同拥有,二者有各自的议会,各自的考虑,也有各自的见解和利益”体现了分权思想,故C项正确。9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王权依靠教会巩固统治,教权依靠王权扩大影响,王权与教权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A项正确。10答案:C第11页共11页解析:宗教法庭的职责是审判并镇压“异端”,压制同教会说教不符的学说和思想,以维护教会权威。11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论述的是教皇与君主之间的关系,“月亮无非是反射太阳的光辉而已”的意思是王权要依附于教皇的权力,故选B项。12答案:B1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三部法律文献虽制定于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但它们的制定在当时都推动了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D项正确。14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内容都涉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得到了法律保护,D项正确。15答案:B解析:本题以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为切入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全面了解20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判断。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一五”计划建设目标的完成是在1957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所以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20世纪60年代我国正处于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雷锋的“钉子精神”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价值取向。故选B项。16参考答案:(1)法律是威慑和钳制百姓思想和行为的工具。(2)原因:在专制集权制度下,古代中国法律主要是为皇权而非国民服务的;讼师受官府打压,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重视道德修养,缺乏法律意识;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17参考答案:(1)明确将名宦和乡贤的祭祀区分开来;程序和标准较前代严格;强调乡贤的本地人属性;突出强调乡贤祠的教化功能。(2)历史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明清社会结构的长期稳定;进一步促进尚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古代吏治建设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推动了民间的移风易俗。第11页共11页18参考答案:(1)历史背景:中古时期,英国司法独立的历史传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议会主权的确立;君主立宪体制的逐渐确立与发展。(2)特点:政府高度重视(立法);监察制度完整、灵活;对政府及官员监察力度大、涉及面广。19参考答案:(1)意义:有利于建立多层次的立法体制;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2)影响:有利于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保障男女平等;有利于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20参考答案:示例一看法:我国宪法的制定与修改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说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对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1954年,为了从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体与政体,也指明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制定了1982年宪法,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人大又对宪法进行了多次修改,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使之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示例二看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说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国家立法工作全面展开。1982年宪法的颁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根本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刑事、民事、诉讼程序和国家机构等方面的一系列基本法律。1992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大为增加。一方面我国加强了经济立法,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针对立法、行政、司法等制定了相关法律,进一步健全并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而保障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第11页共11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