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同步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同步检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住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封国是由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B.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周文化一致C.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D.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2.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功能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3.元朝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设立了不少行中书省,以代表中书省在地方行使职权。1287年,忽必烈在全国范围内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一级的行政机构。行省制的实质是继承和发展了(  )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4.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A.秦朝的三公    B.唐朝的三省长官C.明朝的内阁大学士     D.清朝的军机大臣第11页共11页\n5.凯撒(公元前100—前44年),古罗马共和国统帅,在与其他军事统帅争夺政权的斗争中取胜,建立独裁统治,集执政官、保民官、独裁官等大权于一身。这说明凯撒(  )A.正式建立了罗马帝国B.发展了罗马的民主政治C.其统治政策不得民心D.加速了罗马向帝制的过渡6.“教士是眼睛,给人指明道路;贵族是手臂,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王;平民是人体的下肢,支撑着政治机体的上层部分。”中古时期盛行此观念的地区是(  )A.西欧B.拉丁美洲C.中国D.阿拉伯7.17世纪末,当发动“光荣革命”的辉格党、托利党的领袖们制定《权利法案》的时候,国王拥有行政权和对外联盟权,但到了19世纪中期,国王终于沦为很少过问政府事务的国家象征。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内阁制度和政党政治的发展B.启蒙思想深刻影响了英国C.人民革命力量的不断推动D.工业革命对民主政治的推动8.“光荣革命”后,落实每三年一度例行化的议会是议会政治斗争的最大目标。1690年,英国托利派议员托马斯·克拉格斯爵士提出建议:“如果你给予(国王)以3年期限的关税收入的话,那么,就能确保议会的存在。”此建议的目的是(  )A.剥夺国王的行政权B.运用财政规制追求民主C.重新分配议会席位D.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思想9.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追求一种效率和安全之间的平衡,不唯人民的意志是瞻,对民主层层设防,充分利用民主,同时又对民主加以控制”。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对民主加以控制”的是(  )第11页共11页\nA.众议员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B.总统对国会议案有否决权C.参议员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D.最高法院大法官两届任期10.“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  )A.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B.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C.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D.都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11.二次革命是反对袁世凯专权的斗争,将其称为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从哪一方面而言的(  )A.领导力量B.革命任务C.革命性质D.斗争方式12.日记作为记录当事人生活经历的一种载体,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下面是写于1953年的一段日记:“今天是选举大会,张健、红旗、林阳都来了,大家围着红旗的新车子,议论纷纷……节日的标语到处张挂着,这是一个大喜日子,人民要选自己的代表。”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和挫折B.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C.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覆盖面广13.“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这反映出当时(  )A.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抛弃第11页共11页\n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度停止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再实行14.“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这句诗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生产力的发展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动荡变革15.甲午中日战争成为中国民主观念演进的分水岭,人们对儒学的意识形态产生了更加严重的动摇,进化论在中国知识界备受推崇并逐渐成为晚清思想界的主流观念,时人称之为“天演公理”。主要是因为当时(  )A.儒学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B.广大知识分子在变法中的偏激倾向C.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主题D.进化论思想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1分,第18题11分,第19题9分,第20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 唐帝国初期,执政者为了解决魏晋南北朝以来对地方治理的困境,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中央政府经常性地派出特使巡省天下,以便监察州县”。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唐中宗发布政令“分天下为二十四都督府,察刺史以下善恶”,这等于在州县之上另置一级机构,朝廷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最后以权重难制为理由取消上述改革,依然设置十道巡察使。“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改为按察采访处置使,至四年又罢,八年复置,十年又罢……这样置而旋罢、罢而复置的举措,充分说明了唐王朝既惧怕地方事权过重,又无力直接控制千百个郡县的矛盾心理”。——摘编自罗洪《集权与分权的相对平衡——陆贽治国理念研究》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治国方略,结合史实,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讨论。(12分)第11页共11页\n17.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示意图美国近代政治制度示意图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角度对英美的政治体制进行比较。(要求:选取某一角度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1分)第11页共11页\n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的国家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当然是自由,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孙中山材料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摘要第一章总纲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第二章政权机关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第四章经济政策第二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第11页共11页\n第六章民族政策第五十一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1)为了实现材料一中“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的国民志愿,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做了什么努力?有何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5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吴晗《历史上的君权的限制》材料二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和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第11页共11页\n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中国古代君主政体的观点。(3分)(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民国政府从国外移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概括作者认为其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败绩,证明了自强运动有不足之处。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官员意识到这场运动的局限性,认为必须扩大现代化的纲领,把政治改革也包括进去。自信的思想家康有为和他著名的弟子梁启超,鼓动皇帝遵循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方式,实行维新变法。然而,即使在后期阶段,维新分子也并不倡导完全西化,而只是鼓吹建立一种融中西诸因素于一体的混合政体。……康有为改革方案的结果,是1898年的“百日维新”,但却突然地以失败而告终。——[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陈恭禄《中国近代史》(1)材料一中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建立的“混合政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6分)(2)指出材料二是从哪些方面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你认为影响变法成败的因素有哪些?(6分)第11页共11页\n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作用。题干材料强调夏商封国与西周封国的不同,即夏商封国是在原部族居住地就地册封,不打破原有的血缘氏族,而西周分封是把土地和人口交给由外迁入的受封者,这样原有的氏族宗族被打破,血缘族体走向瓦解,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受封地的氏族宗族关系,未涉及其他矛盾和文化现象,A、B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题干材料未涉及封国的统治政策,故C项不符合题意。2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中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发挥宰相和诸位大臣的聪明才智,全盘考虑,以防止决策的失误。故选A项。3答案:C4答案:C解析:由题干材料“本无相名”“票拟”“六部”可以推断出“这些大臣”应是明朝的内阁大学士。5答案:D6答案:A7答案:A解析:17世纪末,国王拥有行政权和对外联盟权。随着英国内阁制度以及政党政治的发展,国王的权力受到进一步的限制,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项正确。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对王权的制约。国王逐渐丧失行政权是在内阁制度形成后,与题干材料中“落实每三年一度例行化的议会是议会政治斗争的最大目标”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中建议用财政上的让步换得议会的存在,可知材料体现的是运用财政规制追求民主,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争取议会权利的斗争,没有涉及重新分配议会席位,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落实每三年一度例行化的议会是议会政治斗争的最大目标”,可知没有涉及推行重商主义,故D项错误。9答案:B第11页共11页\n10答案:D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启蒙思想中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思想,故D项正确。美国未经历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后成为一纸空文,故B项错误;1787年美国宪法不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故C项错误。11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确立共和制;二次革命的任务是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巩固共和制度,从革命任务上,两者一脉相承。故选B项。12答案:B13答案:A解析:由题干材料“‘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可知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14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到破坏,“礼乐散寒烟”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革。15答案:C16参考答案:示例观点: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古代统治者不断调整对地方的行政管理政策。论述:中国古代部分王朝因为地方权力过大,导致地方势力割据一方,最终演变为战争,如汉朝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因而历朝统治者大都非常重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他们通常通过设立新一级的行政机构或者监察机构来管理地方郡县,如:唐朝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两宋增设一级地方行政机构“路”;元朝设行省。这是古代政治家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解决管理幅度有限性与统治区域辽阔性之间的治理困境而长期探索的成果,体现出一定的必然性。(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符合设问且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17参考答案:可以从英美两国政治制度形成过程、运行机制和产生的影响等角度进行论述。示例从英美两国政治制度形成过程来看: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并以立法形式确立。第11页共11页\n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开始早,持续时间长,体现了渐进性的特点。从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至18世纪内阁制度逐渐形成,英国成为典型的代议制国家。工业革命后历经三次议会改革,君主立宪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美国是近代新兴国家,其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得益于1787年美国宪法的制定与实施。美国政治制度具有稳定性、持续性的特点。18参考答案:(1)努力:制定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和基本方针、政策。地位: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19参考答案:(1)明清之前,君权受到限制;明清时君主专制达到高峰。(2)民主共和制。政治制度没有与人事相配合。20参考答案:(1)“混合政体”:君主立宪制。特点:随着对西方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而逐步推进,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由初期模仿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教育制度等;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或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再到思想文化层次的递进过程)。(2)原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顽固派的抵制;缺乏社会力量的支持。因素:改革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改革的领导者是否拥有足够的智慧和力量;改革的策略是否得当;改革的内容是否得到贯彻实施;改革是否获得足够多的社会支持。第11页共11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14 22:16:20 页数:11
价格:¥5.55 大小:114.69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