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那么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绝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材料二 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第18页共18页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材料三 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焘在《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他有《酹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绰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槊。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廓。”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荦”,为“一世之雄”,可称是东坡的“异代知己”。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野村篁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磎有次韵苏轼的《劝金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汴京怀古》。这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满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高野竹隐的《水龙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乘槎去,招手海边鸥。”森川竹磎的《水调歌头·琵琶湖上赋》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干。”(“醉”,有的版本作“醒”)第18页共18页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顷,月照山河一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垂)中“一千顷,都镜净”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自出机杼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阅读经典。B.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之后。C.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D.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人格和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称苏轼的“异代知己”。2.根据材料,下列对苏轼诗词成就及影响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苏轼词作的数量之多已然突破了前人。B.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C.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广为传播。D.森槐南等日本词人在模仿苏词时,经常撷取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相同情怀,足见苏轼对其影响之深。3.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3分)A.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胸襟。B.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慢慢适应现实的残酷,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消极懈怠。第18页共18页C.《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借月夜孤鸿自喻,托物寓怀,表达孤高心境。D.《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词句强化了全词的主题。4.材料三在论证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苏轼作为“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范家门的“妆容”王剑冰第18页共18页出郑州一直往南,中岳嵯峨向碧空,千峰万仞走苍龙,龙眼上一个小村子,是远近闻名的范家门。进了范家门,像进到一个特色独具的山寨,奇峰险壁飞瀑溅雪,野树杂花绿草如茵。上去一个高崖,顺脚一条滑道,弯转腾挪,林幽壑深,只闻长啸声,不见长啸人。下来一片竹林,林边涧水激荡,荡出一汪清潭。往上有空中栈道,更有高峡断谷,隔开了杏花岭与凤凰岭。谷间一座300米长玻璃桥,个别胆大的人走上去,到半途却吓得趴在上面爬行。对面怕不能回,就有溜索等你,斜刺里一条“过江龙”,闭眼时已到人间。回头再看,就只见云遮雾障的峻极峰。且不算完,村中还藏有一宝,倒三角的小洞口,怎么都不会想到里面是一方神府洞天,可真是怪石嶙峋,鬼斧神工,诉不尽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嵩山被称为“自然地理博物馆”,这古洞或是其中一个展厅。眼前一片油菜黄花闹嚷,接着见山间群鸟纷飞。杏花桃花先后登场,而后槐花扑棱,柳絮喧腾。站在一个崖口,满谷树花忽白忽青,仔细看了,却是栗树叶子随风。远处的桐花氲成紫烟,紫烟下雾海迷蒙。范家门是嵩山海拔最高的小村,常常下面是云雾,上面出太阳。小路长满了草,草向两边歪,边上有酸枣棵子。沿着摇曳小路走过簸箕泉和木吊桥,会看到芬芳中宁静的老屋。老屋被阳光涂抹着,一些陷入暗影,一些从暗影中移出,如打开的书,写着山村的几多春秋。斜燕似书签,夹进熟读的页面。看到了大缸大盆、鸡窝鸭舍、带辘轳的老井,还有石桌石凳、石磨石臼,春联红在门边,有的门上着锁,有的却能轻轻推开,敞给你一个丰富内涵。一些老屋在向阳的沟里,沟中有云气团上来,团上来的还有悠扬婉转的豫剧老腔: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碰到一位满面风霜的老者,出口竟是:回来啦?问起年岁,九十挂零。一群鸡在屋前咯哒,老人在闹嚷间走上崖来,崖上一个土制蜂箱,蜜蜂们正忙。听说,天心洼那里有好多八九十岁的老人。看到蓬勃了百年的皂角树,硬性了千年的核桃王。皂角曾是山里人洗头浆布的工具,核桃熟了,也会大家同享。这片被山野包裹的地方,让人找到从前的感觉,或许就是老家的感觉。看那些来自八方的游人,进进出出,不时发出大呼小叫,还有人在墙根听老人讲二郎担山赶太阳的传说,有人推着碾子大喘气,有人说要住下不走。尘嚣中待久了,到这里都随了性子。是啊,第18页共18页范家门不一样的气质,让你玩起来自由,沉下来安静。你后来想明白,你就是一个回家的孩子,你来过,或者从未离开。看到一堵由沟底高垒的石墙,上面是一块地,地并不大,往上还是墙。层层叠叠的田和老屋,构成层层叠叠的生活气场。现在地里长满蒿草和野树,现出一种天然版画的效果。多少年,太阳一次次地升起又落下,山里的日子稀稀稠稠过不完。多少年后,你会发现那些生活中的平常与微小,竟泛着高贵的金光。村民说,比起过去,像再生了一回。以前村子可称得上是荒山秃岭,所有山石、树木都成了赚钱的工具,哪怕不高的荆条,也割下来编了荆篱。因为失去才有苦痛,知道好赖才会奋争。亏得领头人,亏得人心齐,让这荒山沟子有了今天。范家门给自己铺了一条通往幸福的路。山上的土地、房屋,都进入合作社,土地不仅退耕还林,还种植经济作物,所有项目年终决算分红。现在,那些个懒懒散散的时光不见了,凡有景点的地方,都可见到热情的年轻人,他们不再往外跑,而是带着满足与自豪,在家门口为自己打工。谁说不是上天的眷顾?范家门人不再乱采滥伐,而是保山护水,植树种林,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旅游,并且发现藏在山中的宝贝:开始只是一个小洞口,里面也不大,试着挖挖看,想不到越挖越深,先是几个人干,后来变成几十人,再后来男女老少都来了,日夜轮换不停气儿,越挖越来劲,越挖越惊喜,最后竟然挖出来一个超级大溶洞,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现在的范家门可是坐在青山绿水的福窝里,而且认识到,尽管有的老屋不再用于居住,但历史会赋予它们文物与文化价值。范家门既打造了现代,又保留了传统,二者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得天独厚的范家门。当地的朋友向我展示着山村的未来。我看到航拍影像中的范家门像只腾飞的大鸟,鸟身上层层叠叠的红,那是范家门秋天的妆容。(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笔下的范家门独具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幽林深壑,滑道溜索,奇峰险壁,高峡断谷相映成趣。所有一切如同人间仙境。B.文章倾向于对视觉景观的描写。油菜黄花闹嚷,山间群鸟纷飞,杏花桃花登场,槐花柳絮喧腾,又把栗叶误当树花。所有的一切呈现出花团锦簇的形象。第18页共18页C.文章写范家门的重生,从乱采滥伐到发展旅游,走上了一条幸福路,又落笔村里挖掘出溶洞,从而与第3段所写的古洞展厅珠联璧合。D.文章写老屋的丰富内涵,听随着云气团上来的豫剧老腔,老人一声“回来啦”,让人找回老家的感觉,充满了融入乡愁的人文气息。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为一篇“写景散文”,本文突破写景状物的传统,用浓墨重彩叙述村中生活和开发场景,更用鞭辟入里的议论为文本注入丰富内涵。B.第3段以“且不算完”来承接上文写特色的内容,旨在引出下文写村中的一个倒三角小洞口,寥寥数语就揭示出其在自然地理上的广博优势。C.文中写“多少年,太阳一次次地升起又落下”,由实入虚,从原生态的生活气场发散,透视出生活中的不变与变,使感性与理性完美融合。D.文章以《范家门的“妆容”》为题,巧妙地把范家门比作一位美丽的女子,全篇围绕外在景象,思考其内在底蕴,行文自如,不拘一格。8.本文的语言描写颇具艺术特色,请举例加以说明。(4分)9.作者行文缘情入理、理中含情,以“情思”与“理趣”的巧妙融合贯串全文,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第18页共18页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世美堂后记[明]归有光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注]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扁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有删改)注魏公:王旦,他长期在相位,参与军国重事,很受倚重,死后封魏国公。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第18页共18页B.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C.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D.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父,祖父或外祖父。《韩非子·五蠹》中有“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文中的王致谦即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B.大理寺卿,为大理寺的官职名。大理寺是我国古代的司法审判机关,主管刑狱案件审理和与外国往来之事。C.落第,古代科举考试放榜,榜上无名称为“落第”,文中指作者参加会试落选。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之死为薨。天子死曰崩,大夫死曰卒,士人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致谦出身名门,为人洒脱不凡,与社会名流有交往,他建成世美堂之后,杨守阯为他写了《世美堂记》。B.归有光喜欢读书,一旦家里的藏书散失,妻子就让人四处寻找,最后他家里的藏书竟然多达数千卷。C.归有光的妻子孝顺又做事周到,无论稻子成熟还是两麦丰收,她都让长辈们先尝,对待亲友,甚至是四方往来的读书人也很友好。D.文章从“世美堂”写起,写到了世美堂的兴衰,特别是其中蕴含的夫妻情深,更让读者为之动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岁苦旱而独收。(5分)第18页共18页(2)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3分)14.从文中看,归有光创作《世美堂后记》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鹧鸪天·楼宇沉沉翠几重刘仲尹楼宇沉沉翠几重,辘轳亭下落梧桐。川光①带晚虹垂雨,树影涵秋鹊唤风。  人不见,思何穷②,断肠今古夕阳中。碧云犹作山头恨,一片西飞一片东。注①川光:波光水色。②何穷:无穷。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篇“沉楼重翠”明写女主人公居住环境的幽深空寂,实际上是突出主人公孤独寂寞之愁。B.“落梧桐”句,写主人公倚楼凝望,所见之景不仅没有排解她的寂寞之愁,更把她的愁加上“伤秋”一层。第18页共18页C.“川光带晚”句,写到主人公把目光投向远方,看到“虹垂雨”的萧瑟之景,进一步触发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愁苦。D.“树影涵秋”句写主人公目光落在近处,看到巢中鸟儿呼唤未归的同伴,更衬托她形单影只的孤独。16.本词主要表现什么样的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作内容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密的《陈情表》中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的两句是“          ,          ”。 (2)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用叠词描摹事物,如用“         ”描写庭院台阶的景象,用“         ”描写了枇杷树生长的情况。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诗人归心似箭。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振衰微于亡国灭种之际,救万民于①      之中,建共和于革故鼎新之时,兴百业于②      之上,倡改革于曲折前行之途,成小康于砥砺奋进之中,煌煌然成复兴之大气象……”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堪称伟大。 第18页共18页一个又一个英雄为了民族复兴的理想、共同的信仰和这些至高无上的价值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瘅精瘁力以成之。谁说历史无言?英雄的事迹就是历史最好的叙述。谁说时间有界?精神的力量总是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从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求索者,到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正因为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中国共产党人才有了冲锋陷阵的勇气、改天换地的志气和决胜未来的底气。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用滚烫热血染红了党旗国旗,用牺牲奉献铸就了党魂国魂,把伟大精神化作一往无前的伟大进军,化作一个古老民族③      的浴火重生。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在雅典阿果拉广场上,孔子与苏格拉底跨越千年,在此形神相遇。两尊青铜雕像分立东西,面向彼此,向世人讲述中国和希腊之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删诗书、定礼乐、赞易象、修春秋、授弟子。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全人类共同的圣哲,第18页共18页都生活于社会剧变之际。在历史巨轮的轰然转向中,孔子和苏格拉底心怀崇高的使命意识,①                ,一位漫步街头揭示真谛。他们在周游或漫步中言传身教,知行合一;他们终生恪守自己的原则,践行自己的思想,在不同的环境下开出了自己的济世良方。孔子用“仁”的原则,使共同体成员看到了秩序生活的理想和希望;②                ,鼓舞共同体成员为不断获得完好的生活而净化心灵。“仁”和“德性”的提出,突破了狭隘的等级观念和相对主义,洞悉了人类命运一体性之应然与必然,不仅影响了当世,更影响了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方向。 21.下列句子中的“他”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既然他听不进劝告,那就算了。B.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C.回村后该盖他三五间瓦房过日子。D.他日我必定亲自登门拜访。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我们住在空气污浊、极其拥挤的城里,写些不必要的公文,老是玩‘文特’,这岂不也是一种套子?至于我们在懒汉、无端兴讼的家伙和愚蠢而闲散的女人当中消磨我们的一生,自己说,也听人家说各式各样的废话,这岂不也是一种套子?”某种意义上,我们也都是“套中人”。对此,你有什么样的体验或思考?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第18页共18页参考答案1.C 解析强加因果,于文无据,材料三只是涉及这两个方面,并没有强调它们之间的关系。2.C 解析A项,“苏轼词作的数量之多已然突破了前人”错误,材料二原文说的是“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B项,“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于文无据,材料二原文是说“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D项,“撷取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相同情怀”错误,材料三原文是“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撷取”应为“撷取化用”,“相同”应为“相似”。3.C 解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所表达的“孤高心境”主要是孤独高傲,但不是旷达,所以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二的核心观点。4.从整体上看,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从论证过程看,主要采用并列式结构,依次从词调、用韵、词意三方面举例论述。5.青少年时期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父亲在文体和为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对苏轼大有裨益;家庭环境和宗教氛围,对他的成长和思想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政治上的挫败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创作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整个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使他的思想艺术境界达到极致。6.C 解析C项,“与第3段所写的古洞展厅珠联璧合”错误,“珠联璧合”意思是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的美好样子。这两处写的是同一景观,不能用“珠联璧合”形容,属于前后呼应。7.A 解析A项,“用浓墨重彩叙述村中生活和开发场景”错误。文中关于村中生活和开发场景的片段叙述,在文本中的比重并不大,算不上“浓墨重彩”。8.用词、句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角度。①语言风格,如“问起年岁,九十挂零。一群鸡在屋前咯哒”,用语浅近,自然平实。②整句与散句和谐组合。如“中岳嵯峨向碧空,千峰万仞走苍龙,龙眼上一个小村子,是远近闻名的范家门”对仗句与简洁明了的散句自然契合,读来颇有韵味。③穿插运用修辞手法。如“眼前一片油菜黄花闹嚷”运用拟人,“远处的桐花氲成紫烟”运用比喻,从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范家门的精致“妆容”。9.①情思:文章以“范家门的‘妆容’”为视角,移步换景,层层渲染,借以表达对这一方土地的热情礼赞。第18页共18页②理趣:通过对范家门的历史与现实的趣味性审美观照,揭示平常中的高贵、可持续性发展、文物与文化传统等事理。③情理交融,浑然天成。在看似散漫的笔触中,融情入理,抒情与议论巧妙结合在一起,不着痕迹地提示了改革给乡村带来翻天覆地变化这一潜在主旨。10.D 解析“余闻之”中“闻”的宾语是“之”,指妻子所说的话,主谓宾结构完整,故应在“之”后断开,排除B、C两项。“自爱”不是说自己爱惜自己,而是说自己爱世美堂的“闲靓”,故应在“闲靓”后断开,排除A项。选D项。11.B 解析“与外国往来之事”由礼部负责。12.B 解析“一旦家里的藏书散失”错,“故家有零落篇牍”指的是“旧时的书香人家有零散的书籍”。13.(1)我的妻子也从来不把情况告诉我;只是叫僮奴们去开垦荒地,在大旱之年,只有我家的地获得丰收。(2)那个时候芍药花正盛开,我的妻子准备了美酒来慰劳我。14.和妻子感情深厚,而如今室犹在,妻已亡,于是写了《世美堂后记》以纪念妻子,寄托哀思。参考译文我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宋朝丞相魏公王旦的后代。他们家从大名府搬迁到宛丘,后来又迁徙到了余姚。在元朝至顺年间,他们家出了一位在平江路做官的人,又因为他们家在昆山的南戴,因此,县里的人都称他们家为南戴王氏。王翁性情豪爽洒脱,奇异不凡,与吏部左侍郎叶盛、大理寺卿章格,都是当时德高望重的人。他们相互之间交情很好,并结成儿女亲家。到成化初年,王翁家在安亭江边建了上百间房子,厅堂十分宏伟宽敞,极尽幽静高雅的情趣;又在匾上提了“世美”二字。四明山的杨守阯太史为他写作了《世美堂记》。嘉靖年间,王翁的曾孙因为欠官府的税金,要把世美堂卖掉。我正在堂中读书,我妻子说:“只要有你在,就不能让人有家园毁坏的悲哀。”我听后,本来觉得很伤感,然而我自己也很喜欢那里环境的幽静、美好,可以避开尘世的喧嚣。于是,我想借钱买下世美堂;钱不够,就每年典押借贷。过了五六年,才把那些钱还完。安亭这个地方民风懒惰,土地贫瘠。开始时,县里的人都争着用这样做的害处来阻止我;我就说了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的典故给他们听,众人没有不笑的。我对于家中的财务,自己从来没有计算、核查过。我的妻子也从来不把情况告诉我;只是叫僮奴们去开垦荒地,在大旱之年,第18页共18页只有我家的地获得丰收。每年当稻子成熟的时候,(我的妻子)先用它们酿酒给我的父母品尝,然后自己才敢尝。当大小麦收获的时候,(我的妻子)先用它们做成美味的酱制品给公婆,然后自己才敢用它做饭。祖宗的祭祀,宾客的接待,子女的婚嫁,亲友间的礼尚往来,她没有做得不周到的,姐妹中孤苦无依的大都来投奔我,四方往来的读书人没有不提供吃的和住的。有时候碰到不顺心的忧愁事,她最后都默默接受没有怨言。因为我喜爱读书,旧时的书香人家有零散的书籍,她就让邻里的老妇人查访寻求,于是购置的书籍大约有几千卷。庚戌年的时候,我到京城参加会试落榜,走了十天的路才到家。那个时候芍药花正盛开,我的妻子准备了美酒来慰劳我。我说:“难道没有遗憾吗?”她说:“我正想和你一起去鹿门山采药隐居,有什么好遗憾的呢?”长沙的张文隐先生去世的时候,我悲伤地痛哭,我的妻子也潸然泪下,说道:“这个世上再也没有了解你的人了!张公是有负于你的啊!”辛亥年五月末,我的妻子去世了,是在张文隐先生去世后的第二年。又过了三年,倭奴侵犯我国边境,在一天之中多次掠夺,但我的房子却没有毁坏,堂里的书也没有损毁。然而我居住在县城,一年才去两次而已。辛酉年的清明节,我带着儿子、儿媳前来祭扫,留下来把损坏的地方加以修葺,长住在这里没有离开。一天,我的父亲闲坐在厅堂里,悲痛地对我说:“房子还在,人却已经不在了,我想念你的妻子啊!”我退下后,十分哀伤,于是将这些记录下来,写了这篇《世美堂后记》。15.C 解析C项,“萧瑟之景”错误,“虹垂雨”写雨后彩虹,是优美之景,并非“萧瑟之景”,在写法上属于以乐景衬哀情。16.主要感情:闺中女子对远方之人(意中人、丈夫)的思念。表现感情的方式:①借景抒情,词的前四句主要描写女主人公登高所见之景,她对远方之人的思念都寄寓在景物之中;②直抒胸臆,词的第五、六、七句直接抒发了对远方之人无穷无尽的思念;③通过比喻抒情,词的最后两句写天上的碧云在山头上散作两处,来比喻情义相投的两人被迫分居两地的处境。17.(1)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2)而庭阶寂寂 今已亭亭如盖矣(3)问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18.示例①水深火热 ②一穷二白 ③凤凰涅槃19.参考答案为了民族复兴的理想,为了共同的信仰,为了这些至高无上的价值,一个又一个英雄,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瘅精瘁力以成之。第18页共18页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句子的主干部分是“英雄勇往奋进以赴之……”,“为了……”是句子的状语,可以把三个短语提取出来,分别独立成句。20.参考答案构成:问句是“谁说历史无言”“谁说时间有界”,答句是“英雄的事迹就是历史最好的叙述”“精神的力量总是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自问自答。效果:(1)突出强调红色基因的价值,引发读者思考,使文章行文活泼灵动;(2)承接上文,引起下文,顺应文脉,引起读者阅读兴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设问是先提出问题,之后做出回答。从文中来看,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两个设问句,先问“谁说历史无言”,之后做出回答“英雄的事迹就是历史最好的叙述”,接着又问“谁说时间有界”,紧跟着做出回答“精神的力量总是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提出问题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这段材料主要是谈论红色基因的传承、影响,这里使用两个设问句就体现了红色基因穿越时空的价值影响;从内容衔接来看,设问可以承接上文,本文这两个问句紧承第1段“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又引起下文,如“从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求索者,到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正因为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21.A 解析A项和画横线句子中的“他”都是人称代词,是特指。B项,指示代词,另外的、其他的。C项,人称代词,虚指(用在动词和数量词之间)。D项,指示代词,另外的、其他的。22.参考答案①一位周游列国传道解惑 ②苏格拉底以“德性”的观念解析第①处,由前面“孔子和苏格拉底”和后面“一位漫步街头揭示真谛”可知,此处可使用“一位……”句式,且所填句子对应的是“孔子”;再结合后面“他们在周游或漫步中言传身教”可知,此处可填“一位周游列国传道解惑”之类的内容。第②处,由分号可知,前后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由前面“孔子用‘仁’的原则”和后面“‘仁’和‘德性’”可知,此处可填“苏格拉底以‘德性’的观念”之类的内容。23.写作指导材料在围绕“套中人”进行论述,题目有意将套子的范围扩大了很多,不仅仅是别里科夫那样形式上的套子,更有束缚人们思想和生活的普式的枷锁。每个人都生活在形形色色的“套子”当中,拥挤、污浊的城市是人们栖息的“套子”;写不必要的公文、玩无聊的游戏是限定人们生存方式的“套子”;和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的平庸之人相处也是无法逃离的交际之套。第18页共18页“某种意义上,我们也都是‘套中人’”,考生可以思考,我们身边有哪些“套子”,这些“套子”有好的,也有坏的。那么,对于好的“套子”,我们自然应当把自己“套”进去,让自己适应这些“套子”,从而更好地发展。对于坏的“套子”,我们应当怎么做?那就要勇敢地打破这些“套子”,努力地钻出来,让自己也让更多的人获得自由。考生在议论分析中,可以将论述的重心放在如何打破无益的“套子”的限制上,不要空洞地仅去分析为什么要摆脱“套子”,而要把重心放在如何打破上,要能提出建设性的措施。作文要体现出理性的思辨色彩,比如,即便是有益的“套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时间久了也会成为发展的阻力。参考立意:①不要让陈旧的“套子”桎梏我们的心灵。②打破“套子”需要勇气和智慧。③有些“套子”是需要我们维护的。第18页共18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17 04:46:02 页数:18
价格:¥5 大小:69.38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