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测试卷 2套汇编(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测试卷1(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1·山西太原高一期末)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由此可见,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B.加强君主专制C.改革中枢机构D.借鉴历代经验2.(2021·福建南平高一期末)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内阁权势如日中天,“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这一变化表明(  )A.内阁是皇帝内侍机构B.内阁首辅的权力失控C.内阁完全取代了六部D.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3.(2021·江苏无锡高一期末)永乐三年,奉成祖命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由苏州刘家港出发,泛海经福建,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国。该历史事件指(  )A.戚继光抗倭 B.鉴真东渡日本C.郑和下西洋 D.马可·波罗回国4.(2021·山东聊城高二期末)汉代开始直至元朝是丝绸之路的1.0时代,这一时期,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拓展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2.0时代的开端。促成这种转变的因素主要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第22页共22页B.明朝对外政策开明C.航海技术的进步D.商品经济的发展5.一位日本史学家在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提出,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岸居民。材料中的论述(  )A.较为正确地描述了明朝倭患的状况B.为倭寇的活动进行辩护C.说明了明朝海禁政策的落后性D.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完全在政府6.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等地,明朝在藏族地区设置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清朝设置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这些机构的设置(  )A.推动了边疆地区对外开放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C.旨在防御西方列强的侵略D.促成了各民族风俗趋同7.(2022·浙江高一期中)一位日本学者认为:雍正帝虽深居大内,而于各地官僚之作为、政治、经济及社会动态,无不了如指掌……可称之为奏折政治。这主要说明了奏折制度(  )A.使皇帝能够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B.有利于皇帝完全控制官僚队伍C.使享有民主权利的官员数量增加 D.能够提高决策效率8.(2021·北京昌平高一期末)雍正以后,形成了以军机处辅佐皇帝办理机要大政,以内阁协助皇帝处理例行庶务的政治体制。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由此可知,军机处(  )第22页共22页A.掌握军事决策权B.与内阁同为宰辅机构C.统领地方官员D.尊崇皇命上传下达9.(2021·浙江嘉兴高一期末)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以下关于清朝对西藏地区管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设置西域都护府B.设立伊犁将军C.册封达赖和班禅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0.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许多原先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逐渐形成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多元统一体。材料认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主要得益于(  )A.中央集权制度的连续不断B.多民族的交融与统一C.历代政府合宜的民族政策D.复杂地理环境的影响11.(2022·安徽高一期末)明清时期,农业(尤其是江南农业)商业色彩日益浓厚,这增加了全国各地的商业联系,也引起了农业各部门及其与手工业相关部门间的连锁反应和产生相互依赖关系。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农产品商品化的影响C.土地兼并造成的影响D.封建小农经济的解体第22页共22页12.(2022·河北邯郸高一期末)明朝中后期的安徽徽州地区,男子结婚几个月以后,就会外出经商,有可能十几年不回家一次,以至于有父子途中见面而互相不认识的情况发生。反之,男子成年婚配后,经年累月在家中劳作者,常被亲友耻笑。这体现了该区域(  )A.小农经济解体B.长途贸易兴起C.经商之风盛行D.人伦亲情淡薄13.(2021·北京丰台高一期末)明清之际,有一位思想家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是(  )A.王守仁B.顾炎武C.黄宗羲D.王夫之14.(2021·湖北天门高一期末)据粗略统计,在“三言”“二拍”上百篇作品里,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近七十篇。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商品经济发展B.文学世俗化明显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D.四民界限逐渐淡化15.(2021·安徽池州高一期末)有学者指出,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意在说明(  )A.清代的戏曲艺术已经臻于成熟B.京剧是全国最流行的剧种C.京剧是戏曲融合与创新的结果D.清代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16.(2021·山东滨州高一期末)《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这两个典型形象,他们蔑视功名富贵、权势利禄,希望过自由的生活以及得到情投意合的爱情。作者意在(  )第22页共22页A.抒发浪漫主义的情怀B.表达个性解放的要求C.迎合贵族的文化需求D.凸显儒家的思想理念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21·青海高一阶段练习)在中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过程中,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的权限成了历代政治制度设计中的重要事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中书省起草诏书后,呈送皇帝,(皇帝若同意)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加以复核。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则将原诏书批注送还中书省重拟,若诏敕获得门下省同意,则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仅有执行命令之权。——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明清时期,为消除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各种因素,使国家机器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就需要在皇权的控制之下建立相互制约、权力平衡的行政体制以及权力执行的机构,这个权力系统就形成了政府。但是政府是皇帝的政府,在皇权专制体制下,皇权在政府权力的分配与运行中占有重要地位和绝对优势,但是绝对专制仅仅是理论上存在,在实际的权力运作过程中,皇权只有在其他权力的配合下,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集权。——摘编自李俊《中国古代政府权力制衡体制初探——皇权与相权的平衡》(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代宰相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6分)第22页共22页18.(2021·山东五莲高一期中)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是境内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前秦苻坚执意伐东晋,苻融劝阻说:“国家本戎狄也,正朔会不归人。江东虽微弱仅存,然中华正统,天意必不绝之。”《魏书》中记载,韩显宗给孝文帝的上书中谴责南朝汉族统治者说:“自南伪相承,窃有淮北,欲擅中华之称。”材料二 清朝康、雍、乾时期绘制疆域图简况康熙时期1708年,康熙“谕传教西士分赴内蒙各部、中国各省,遍览山水城廓,用西学量法,绘画地图”,最终绘成了《皇舆全览图》雍正时期沿用为康熙朝测绘地图的西方传教士,对于尚不能进行精确测量的西域地区,仍在地图上以虚线标注乾隆时期测绘工作以大清技术人员为主,修改西藏部分错误后绘成的更完整、详细的全国地图《乾隆内府舆图》,达到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最高水平(1)根据材料一,指出苻融和韩显宗对于本朝政权的不同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乾隆时期进一步绘制清朝疆域图的原因。(6分)19.(2022·河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明代至清中叶,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快速发展,超越过往朝代,堪称中国古代史上的“盛世”之一。在这几百年中,中国出现了多种新现象,在经济作物的区域化生产之下,吴江盛泽镇、震泽镇以丝织业闻名全国;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随后成为流行的主要货币;大帆船贸易开启了中国与墨西哥、亚洲与美洲间的贸易之路,中国正不自觉地参与到早期全球化进程中。第22页共22页——摘编自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材料二 传统中国的结构就像一个庞大的“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一块面包称为官僚阶级,下面一块面包称为农民,一个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主要的治理手段是以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意识形态代替法律的支撑。间架性结构之下,几百万小自耕农,一经产生而固定化,他们无法大规模地调整生产。明清时期,中国始终没有迈入近代社会,主要是因为中国没有同英国一样实现“数目字管理”,即经济组织上的分工合作,法律体系上的权利义务分割,道德观念上的私人财产不可侵犯。——摘编自黄仁宇《万历十五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盛世局面呈现的典型经济特征,并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盛世之下社会危机的表现,并说明其原因。(6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 中国古代某个历史时期AB重要文化成就1.贾思勰《齐民要术》1.黄宗羲《明夷待访录》2.顾恺之《洛神赋图》2.曹雪芹《红楼梦》3.洛阳龙门石窟3.徐光启《农政全书》4.范缜《神灭论》4.李时珍《本草纲目》5.民歌《木兰诗》5.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6.陶渊明《桃花源记》6.京剧形成…………第22页共22页(1)根据材料,指出A、B分别是中国古代哪两个历史时期,并说明A时期的阶段特征。(4分)(2)根据材料试举三例,分别说明B时期文化方面的时代特征。(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第22页共22页明太祖认为,自秦以来设立宰相制度,宰相往往擅专威福,威胁到君主的统治,由此可知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故选B项;提高行政效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改革中枢机构是明太祖加强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不是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借鉴历代经验只是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借口,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2.D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权力来源于皇帝,因此内阁权力的强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故选D项;材料强调内阁权力很大,而非强调内阁的性质,排除A项;内阁首辅权力受到司礼监牵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内阁地位高于六部,但并非强调内阁可以取代六部,排除C项。3.C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年间开始的海上远航活动,故选C项;戚继光抗倭针对的主要是海盗和倭寇,排除A项;鉴真东渡日本是在唐朝,排除B项;马可·波罗回国是在元朝,排除D项。4.A材料主旨是丝绸之路由以陆路为主转到以水路为主,由以北方为主转到以南方为主,丝绸之路的变化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关,故选A项。5.A材料虽然是日本学者的观点,但是,该学者并未袒护日本商人兼海盗的现实,观点基本正确,A项正确。6.B元明清时期对边疆地区设置管理机构,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故选B项;题干体现了对边疆的管理,不能体现对外开放,排除A项;这些机构的设置是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不是防范西方列强的侵略,排除C项;宣政院、行都指挥使司和理藩院是不同性质的机构,不能促成风俗的趋同,排除D项。7.A奏折是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便于监视和探听民情,通过奏折皇帝能够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故选A项;奏折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完全控制”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奏折制度是皇权专制强化的体现,排除C项;奏折制度不参与决策,排除D项。8.D材料反映军机大臣的职能是承旨下达,完全听命于皇帝,故选D项;军机处没有决策权,它的形成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A项;内阁和军机处都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不是宰辅机构,排除B项;军机处为加强专制皇权而设立,不能统领地方官员,排除C项。9.C清朝册封达赖与班禅,尊重了藏族的宗教信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故选C项;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排除A项;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排除B项;清朝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排除D项。第22页共22页10.B从材料可以得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主要得益于多民族的交融与统一,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政府的政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地理环境的影响,排除D项。11.B材料体现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土地兼并,排除C项;封建小农经济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以后,排除D项。12.C材料反映了明朝徽商的经商情况。当地民众对于外出经商普遍认可,说明当地经商之风盛行,C项正确;小农经济解体是在晚清时期,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长途贸易是否在此时期兴起,排除B项;D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3.B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故选B项。14.A文学现象属于思想意识范畴,受经济的影响,故选A项;材料说明文学世俗化,但这只是现象而不是原因,排除B项;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是封建国家基本的经济政策,排除C项;材料与四民界限的淡化无关,排除D项。15.C京剧是戏曲融合与创新的结果,故选C项;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排除A项;材料中未提及广大民众对京剧艺术的态度,排除B项;清代大兴文字狱,禁锢了思想,排除D项。16.B根据材料可知,作者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的典型人物形象,表达了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故选B项;《红楼梦》属于现实主义作品,排除A项;作者主要迎合市民阶层的需求,排除C项;作者是对儒家理念的反叛,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1)特点: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相互牵制和监督。作用: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2)措施明朝:明太祖废宰相,权分六部,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政事的顾问机构。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3)特点: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皇权逐渐加强直至达到顶峰;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削弱。第22页共22页18.(1)看法:苻融认为前秦仍为“戎狄”;韩显宗认为北魏是中华正统。原因:前秦虽受汉族文化和典章制度影响,但民族交融尚不充分;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2)原因:清朝在西北及西部地区疆域版图得到了进一步开拓;出于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进行有效管理的需要;此前绘制的疆域地图存在诸多不准确之处;当时地图测绘技术有了更大的进步等。19.(1)特征: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形成区域化生产;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洲际贸易发达。背景:政治稳定;农耕文明发展程度高;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表现:官僚阶层管理僵化;小农经济的顽固落后;民主法治观念淡薄。原因:缺少社会分工的推动;缺乏上层建筑的保障;儒家传统观念的制约。20.(1)A时期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时期为明清时期。A时期阶段特征为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交融时期。(2)李时珍《本草纲目》(或徐光启《农政全书》)反映明清时期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反映明清时期西方科技传入中国(或出现西学东渐的趋势);曹雪芹《红楼梦》(或京剧形成)反映明清时期市民文学(艺术)的发展。第22页共22页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测试卷2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明太祖认为“主荒臣专,威福下移”“委任权臣,上下蒙蔽”导致元朝灭亡,故明初虽设中书省,但宰相多不满员,僚属也比元朝大为削减。洪武十一年(1378年)命诸司奏事不必关白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做法()A.为废除丞相制度创造条件B.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C.意在总结元朝灭亡的教训D.表明丞相削弱了皇权2.明代科举考试分为三卷:南卷,包括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北卷,包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地;中卷,包括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地。三卷的划分有利于()A.平衡各地的政治力量B.缩小各地区之间的文化差距C.保证教育质量的均衡D.扩大专制政权的统治基础第22页共22页3.胡椒,原产地为印度,郑和下西洋后,被引种至南洋地区,并被大量贩运到中国,首次成为大众消费品,甚至还被政府用来支付官员和士兵的薪水。这一现象()A.使得明政府垄断了南洋的胡椒生产B.直接冲击了明朝闭关锁国的政策C.推动了明朝和南洋地区贸易的发展D.给明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4.明朝福建巡抚许孚远认为,“彼其贸易往来,籴谷他处以有余济不足,皆小民生养所需,不可因刖而废屦者也。不若明开市舶之禁,收其权而归之上,有所予而有所夺,则民之冒死越贩者,固将不禁而自止”。由此可知,他主张()A.合理引导来华外商的行为B.支持和发展私人海外贸易C.设官方机构管理对外贸易D.开海贸易以促进国计民生5.明朝大力发展茶马贸易,在河州设置茶马司,其贸易“控西夷数万里,跨昆仑,通天竺,西南距川,入于南海”,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茶叶疆域。明代学者解缙认为茶有着“夷夏之交,义利之辨,寅宾尚忠信而笃敬,河州故唐虞三代之邦也”的作用。这体现了茶马贸易()A.扩大了明朝的疆域范围B.巩固了传统的宗藩秩序C.增强了中华民族认同感D.促成了西学东渐的局面6.奏折是清朝官员向皇帝上呈的机密文书,不经内阁等机构直达御前。皇帝特许一些官员通过奏折呈报机密事宜。奏折内容涉及政务利弊、吏治勤惰、官员及同僚品行、百姓生计等各方面事务,且不必完全核实,即可“风闻”上报。以上现象()A.取消了内阁机构处理公文的职能B.助长了官员弄虚作假的风气C.造成了地方官员干预朝政的局面D.强化了君主独断专行的权力7.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乾隆帝继位后,罢军机处;乾隆二年(1737年)重新恢复军机处,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其权力。这一演变主要反映了()第22页共22页A.清朝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加强B.军机处成为清廷强化君权的工具C.中央权力机构的进一步完善D.军机处是清朝最高中枢权力机关8.如图是明清时期的权力空间布局示意图,明朝内阁距皇帝寝宫乾清宫1000米,清朝军机处距皇帝寝宫养心殿50米,几乎形成一条直线,同时也暗含了一条隐秘的政治轴线。这条“隐秘的政治轴线”是指()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行政中心逐渐北移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官员地位不断提升9.康熙帝时理藩院从礼部独立出来,由中枢机构、直属机构、附属机构和派出机构组成,主要职责是管理蒙古、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以及处理与沙俄的关系。这反映出当时()A.蒙古新疆等地区的叛乱频繁B.理藩院基本承袭元朝宣政院职能C.清朝依靠少数民族加强统治D.清朝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10.清朝统一全国后,划明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在东北、外蒙和新疆设立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等;在云贵地区则推行土司制度。这些措施()A.打破旧行政区划以加强中央集权B.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发挥重要作用C.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D.体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11.传统观点认为,明清严格执行“闭关自守”或“闭关锁国”的政策;后有学者指出,从“海禁”“一口通商”和其他限制性政策及政策效果来看,即使官方政策也不是长期的“闭关锁国”。据此可知,关于明清“闭关锁国”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观点正确合理B.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理性第22页共22页C.缺乏相关史料数据的支撑D.受到阶级立场差异的影响12.万历初年,北京市场上,除了鸡、鹅、羊、猪之外,鱼是一种稀罕之物。20年后,北京市场上的鱼、蟹反而比江南便宜,而且蛤蜊、银鱼之类也非常丰富。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商业繁荣后南北货物广泛流通B.饮食的地域性差异逐渐消除C.北方市场的水产品供应量充足D.南方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北方13.庄票形成于清朝前期,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上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负责兑现。庄票分为即期和远期两种,即期庄票见票即可支付,远期庄票须到期才能支付。庄票都不记名,不论何人持有,凭票即付,不得挂失和止付。庄票的出现()A.适应了商业发展的需求B.说明了重农抑商的松动C.体现了清朝的开放包容D.反映了商人地位的提升14.王阳明曾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他还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其言论的主要意义在于()A.鼓励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B.掀起了明清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C.隐含了王阳明的平等和叛逆色彩D.挑战了孔子、朱子等儒学的权威15.法国学者谢和耐指出:“在1600年左右,欧洲的世界观和科学基本内容仍是中世纪的。利玛窦在其中国合作者的帮助下,试图在中国传播的是天文学、几何学、托勒密的博物学等……如果我们转向历史观和人文方面,利玛窦等耶稣会士都大大落后于中国人的观念。”谢和耐意在说明()A.明清传统文化的优势明显B.中国固守天朝上国的思想C.中西方思想文化交融增强D.西学东渐对欧洲影响深远第22页共22页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计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神宗实录》卷十二:(万历年间)京城内外盗贼生发,各该巡捕兵备官,虽不系本管地方,有能协力捕获者,纪录擢用。《明宣宗实录》卷十三:(宣德年间)严京城捕盗之禁。时京城多盗,都御史刘观等议于五城兵马司各增官军一百人与同捕捉,每五十家置巡更铺一,遇夜以十人守之,有盗贼及违夜禁者皆听捕以闻。上从其议,命英国公张辅同五军都督府按地方遣军助之。《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九十七:(天顺年间)以京师内外多强盗,命都察院出榜申谕诸人擒捕,若得实其原捕及首告人,赏钞二千贯仍给贼眦,官旗、军校升一级,民匠加赏银十两。《明孝宗实录》卷一百零九:(弘治年间)先是,京师奸民马纪,夜聚诸恶少马聪等,持刀入民妇家,逼而淫之,劫其财复,抱持以出,诸恶少递淫于通衢。至晓,舁入酒肆,不纳,弃而去之,为逻者所获。(1)根据材料,概括诏书所反映的明朝京城治安状况,并据此分析当时统治者所面临的政治问题。(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明朝为解决上述政治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理由。第22页共22页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宋等汉地王朝治理边疆,实行的都是羁摩政策。边疆部落首领既接受朝廷的州县官爵印信,又保持原有的称号、辖境和权力,自理内部事务。蒙元王朝在边疆范围内设置的政区主要是:宣政院、行省、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如在岭北、东北和西北,行省及宣慰司是直接治理边疆的主要官府形式。在西南,除云南设行省和宣政院主管吐蕃外,主要是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土官”设置。明清两代大抵沿袭此项重要政策。——摘编自李治安《元代政区地理的变迁轨迹及特色新探》材料二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羁縻政策”,在新疆表现得尤为明显。1762年,乾隆皇帝在统一了天山南北路以后,设伊犁将军,统辖全疆。在行政体制方面,清政府在新疆东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实行州县制,其行政、司法、税收等制度均同于内地各省。在蒙古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中,实行“札萨克制”“伯克制”,册封或任命各族首领,由他们对本地区本民族人民直接进行统治,各项制度仍按旧俗。清朝在统一全国后,不断改进对边疆的治理方式,适时加大治理力度。清政府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立法主要采取三种形式:皇帝谕旨、臣工条奏及则例、条款。时人称“立法因地因情、断狱从俗从直”“罪名项目较多、刑罚种类较少”“人命案”“罚服”完事,抢劫案斩绞了结”“对士官同罪异罚,按等级从重论处”“禁止对外通婚,维护封建夫权”“军律占一定比重、官兵民都受其约束”……近代边疆危机迫使清政府对其边疆治理政策进行调整,1884年11月,清廷正式批准新疆建省。新疆实行与内地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1885年,孤悬东海的台湾继之建省,1907年,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改设行省。——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明清时期边疆治理的特点。第22页共22页(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边疆治理制度调整的时代意义。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中期起,徽州商人在江南经营棉布业极为突出。正德、嘉靖时,徽商程楷兄弟,东贾吴,北贾鲁,“乃吴、鲁人皆乐与少君兄弟游”。嘉靖时,歙县程氏、潘汀州和潘仕等皆曾在苏州经营布业。嘉靖、隆庆时人潘次君者,在江淮业盐,南京业典当,浙江业粮食,而在吴地经营棉布。又如吴良儒,即在吴淞江一带,“以泉布起”,经商的同时,时时奉母起居,“捆载相及,月计者月至,岁计者岁输”,以尽孝道。——范金民《明清时代的徽商与江南棉布业》材料二:明清两朝全国录取进士51681人,其中明代为24866人,清代为26815人。江南共考取进士7877人,占全国15.24%,其中明代为3864人,占全国的15.54%,清代为4013人,占全国14.95%。总体而言,明清两代每7个进士,就有1个多出自江南。江南进士不但数量多,而且名次前,最为显赫,明代状元近四分之一和清代状元半数以上出自江南,三鼎甲往往为江南人囊括。自顺治十五年到康熙三十三年的14个状元,清一色是江南人。连中三元者,清代全国仅2人,苏州有其一(即钱棨),“三元坊高竖学宫道左”,天下荣之。人称“国朝文运之盛,江苏为最,他省皆不及也”。不仅如此,江南还出现了父子鼎甲、兄弟鼎甲、祖孙状元、叔侄状元等自古稀见的科第盛况。——范金民《江南地域文化的魅力》第22页共22页注:材料中的江南地区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范围内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五个市,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三市,还有上海市,也就是江浙的8个省辖市加上海这1个直辖市的范围,面积大约为40000平方公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中反映的明清经济现象。(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明清江南科举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明朝政治制度。材料中明太祖认为元朝灭亡和“臣专”、权臣“上下蒙蔽”有关,故极力削弱中书省的权力,A项符合题意。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针对地方建立有效管理,排除B项。总结教训只是表象,不是目的,排除C项。D项混淆了丞相和中书省,故排除。第22页共22页2.答案:A解析:明代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有差异,分榜制度的出现是为了平衡各地区录取名额,这样有助于消弭地区间政治力量的矛盾,平衡各地政治力量,A项正确。分榜制度并不能缩小各地区文化差距,排除B项;分榜制度是国家干预手段,不能导致教育质量均衡,排除C项;分榜制度是对既定名额的划分,并未增加录取名额,因此不会扩大统治基础,排除D项。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胡椒,原产地为印度,郑和下西洋后,被引种至南洋地区,并被大量贩运到中国,首次成为大众消费品,甚至还被政府用来支付官员和士兵的薪水”并结合所学可知,胡椒在中国是大众消费品,甚至还被政府用来支付官员和士兵的薪水,但是胡椒在南洋大量种植,这必然推动明朝和南洋地区贸易的发展,C项正确;A项错在“垄断”,排除A项;明朝并非闭关锁国政策,排除B项;胡椒用来支付官员和士兵的薪水,有助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排除D项。故选:C。4.答案:D解析:根据“彼其贸易往来,籴谷他处以有余济不足,皆小民生养所需,不可因刖而废屦者也。不若明开市舶之禁,收其权而归之上,有所予而有所夺,则民之冒死越贩者,固将不禁而自止"可得出材料强调开海有利于沿海居民的生活,而海禁则会让民众违法走私,因此他主张开海贸易以促进国计民生,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商,排除A项;他并不是主张支持,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可知,明代茶马贸易扩大了明朝的文化影响力,形成了一条无形的文化疆域,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C项正确;题干只是说茶马贸易“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茶叶疆域”,并不是扩大了明朝的疆域范围,A项排除;B、D两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第22页共22页6.答案:D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军机处。无论是雍正设立军机处,还是乾隆对军机处的先废后立,其出发点都是加强皇权,可见军机处成为清廷强化皇权的工具,故选B项;军机处的立或废属于中央机构的变化,与皇权的加强密切相关,材料没有体现清代中央对地方统治力度的加强,排除A项;军机处自身的立或废不能说明中央权力机构的进一步完善,故C项排除;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但是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排除D项。8.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表现;据此依据材料“清朝军机处距皇帝寝宫养心殿50米,几乎形成一条直线,同时也暗含了一条隐秘的政治轴线”等可知C正确。9.答案:D解析:题干反映出理藩院独立设置,负责处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与对俄关系等,这表明清朝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D项正确;题干未体现当时蒙古、新疆等地区是否叛乱频繁,A项排除;元代宣政院主要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与理藩院职能不同,B项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0.B11.B12.A13.A14.A15.A16.(1)状况:盗贼四起,治安状况混乱。问题: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社会治理呈现混乱状态。(2第22页共22页)措施:通过厂卫等特务机构,加强对社会的控制。理由:厂卫特务机关既可以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保障皇权的绝对权威;也能够有效地实现对民众的控制,维护京城统治秩序。17.(1)特点:具有继承性;,因俗因地而治,形式多样;不断发展完善;逐渐纳入地方管理体系,(边疆与内地划一治理);强化中央集权;(2)时代意义:有利于抵御列强对我国边疆的侵略;有利于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18.(1)现象:徽州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商帮)——徽商;工商业发达地区,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2)特点:科举中第的进士多,名次前;江南地区盛产状元。原因:江南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人才辈出;江南地区家族读书治学传统浓厚。第22页共22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0 19:58:03 页数:22
价格:¥8.88 大小:73.09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