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主题班会
学校用文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粤教版
>
选修1
>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
14.苏轼词二首
>
【学案导学设计】2022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4课 苏轼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学案导学设计】2022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4课 苏轼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6
2
/6
剩余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
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14课 苏轼词二首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人生际遇。2.认识苏轼遭贬后的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3.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4.初步体会苏轼豪放的语言风格和雄奇奔放的文气。浣溪沙苏 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注 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诗意解读 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上片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下片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却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名句识记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考点演示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答案 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词体现了乐观向上的精神。一、作者简介6\n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中,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曾任河南府福昌县主簿、凤翔府签判,入朝任监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因政见与王安石不合,出为杭州通判。后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1079),被政敌以谤讪新政的罪名治罪,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祐元年(1086),苏轼被召回京,官至起居舍人、翰林学士等职。这时,由于他对旧党不计得失、尽废新法有所不满,便请外调,先后做过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知州。其间曾两度还朝,任吏、兵、礼部尚书及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绍圣元年(1094),新党再度上台,又被贬到惠州、琼州。直到建中靖国元年(1101),徽宗即位,才遇赦北归。病死于常州。卒谥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诗、词、书、画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在文学思想上,他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反对华贵而浅实的文风。在他的不同形式的文学创作中,都充分体现了这种文艺观点。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最多,有2700多首。其题材十分广泛,内容丰富多彩。不少作品表现了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社会黑暗、贫富悬殊的不平和愤懑。写景诗与理趣诗成就最高。他还善于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摹写农村景色和田园风光。他对古体诗、近体诗均驾轻就熟,尤其擅长七言绝句,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朱自清称其诗云:“子瞻诗气象宏阔,铺叙婉转,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他的词突破了五代以来香软的樊篱,使北宋词坛出现了一批风貌一新的词章。在他的词中,更多地注入了自我,真挚地表现了个性,抒写了博大的胸襟,直抒胸臆,英气勃勃。许多作品富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成为不朽的千古绝唱。在内容上对前代是一个大发展,风格上又在婉约派的一统天地外别开豪放与旷达两派,对词的发展贡献很大。他的论说文论证精辟,纵横驰骋,波澜层出;抒情散文又如行云流水,充满诗情画意。苏轼的文艺观,除继承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重道”的理论外,还特别重视文学本身的美学价值,注重求新求变、生活与艺术的结合,以平淡自然、萧散简远为最高境界。苏轼因其词慷慨激昂,豪迈清新,雄健峻拔而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书画也自成一体,工书法,为“宋四家”之一,绘画主张“神化”,为一代大师。著有《东坡乐府》、《苏东坡集》。二、写作背景《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心境与张怀民相同。他对张所建小亭很是欣赏,经常去观光游赏,而且钦佩张的为人和气度,因而为其取名“快哉亭”,并于元丰六年(1083)赋词相赠。其后,苏辙又写《黄州快哉亭记》,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快哉亭”周围的山光水影,并把张怀民的处世精神,予以表述。因而,苏辙的这篇散文,便成为苏轼这首词的姊妹篇。《定风波》6\n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此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居黄州。三月七日,他走在沙湖道中,遇到了大雨,不巧的是雨具被人先带走了,同行的人都被雨淋得狼狈不堪,叫苦不迭,惟独作者浑然不觉,毫无落魄之感。不久,天气转晴,苏轼有感而发,由写景转入抒情议论,由记事抒情转对人生境界的思索,对人生际遇的应对,发人深省,耐人回味。1.填空。(1)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2)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5)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2.理解下面词句的意思。(1)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译文:一阵大风,江面忽然变化,波涛汹涌,一个老渔翁驾着小舟,在狂风大浪中出没。(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译文:回头看刚才那狂风大作的情形,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风雨和晴朗都是无所谓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定风波》《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当时苏轼与张怀民同被贬到黄州,张怀民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作者不但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且更加钦佩张的气度。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并作此词。此词通篇将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身处逆境而泰然面对的达观情怀和博大的胸襟,凛然的正气充满全篇。6\n《定风波》这首词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第三个春天,他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样一件小事,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属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骤然遇雨镇定自若,竹杖芒鞋而自得其乐。表达了他旷达超脱的胸怀,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1.虚实结合。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代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是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的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的侧面描写。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濛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他又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2.动静结合。“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忽然”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合,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搏击。至此,作者的描写突起,由静境忽变动境,从而自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3.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这首词的特点与一般写景、抒情词截然不同,它表现了以散文入词、以议论入词的特点。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在其中贯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定风波》1.显与隐、实与虚、明与暗的艺术结构。词中的“风雨”、“竹杖芒鞋”、“斜照”6\n等词语,既是眼前景物的实写,又不乏比兴象征的意味,是词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的外化。如“轻胜马”的“轻”,表面上看来是轻巧轻便之意,然而细究一下,分明含有“无官一身轻”的深意。“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也不是写的沙湖道中雨,乃是江湖上烟波浩渺、风片雨丝的景象。2.以小见大。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当时内心的感受。即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词的上片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下片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不但表现了一种不怕眼前风雨、超然旷达的乐观精神,而且表达了期望超脱政治风雨、退避政治、退避社会、退隐江湖、归隐田园的出世思想。总之,途中遇雨,作者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1.苏轼贬官黄州是他政治生涯中第一次遭受到的沉重打击,从《水调歌头》词中可以看出他面对政治祸难的态度。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并谈谈你对他的这种态度的看法。答案 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第四年。全词通过描写快哉亭壮阔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从中看出他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达观态度。写景传达出了他亭前览胜的欣喜自得之情及不受仕途干扰、超然物外的坦荡气度和浩然之气。下片中塑造了一位奋力搏击风浪的白头翁形象,其实他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渔翁的处世态度,不惧风浪的精神实则是苏轼所具有的。在他看来,宋公子对风的划分十分可笑,他赞成庄子所言,天籁本身无贵贱之风,关键在于人的控制。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正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泰然处之,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苏轼这种在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气度,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这种处世原则不卑不亢,不偏不倚,很好地指引了人生航向,很有效地让人生精彩,让生命常青。2.你认为《定风波》一词中“一蓑烟雨任平生”体现了苏轼怎样的生活态度?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案 “一蓑烟雨任平生”体现了词人不追求仕途腾达,不需要豪华的物质享受,只以超然、达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哪怕过隐士一样的贫困生活。“莫听”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何妨”写出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表现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3.以轻松的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严肃的人生主题,是苏轼词的一大特色。细读《定风波》,说说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答案 “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6\n,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必放在心上。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置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综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6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2第三单元: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五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四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三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六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二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人教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二单元过知识课件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期中测试.docx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期末测试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 哦,香雪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知识点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32:18
页数:6
价格:¥3
大小:124.07 KB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友情链接
CC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