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11廉颇蔺相如列传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1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时2)1.阅读课文14〜16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其①后秦伐赵,拔②石城(①代词,________。②动词,________)(2)明年复攻赵(古今异义词,古义为________,今义为今年的下一年)(3)与王诀①曰:“王行,度②道里会遇之礼毕……”(①动词,________。②动词,________)(4)三十日不还,则请①立太子为王,以②绝③秦望(①动词,________。②连词,表目的,________。③动词,________)(5)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________)(6)蔺相如前①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②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③相娱乐。”(①名词作动词,________。②动词,________。③连词,表目的,________)(7)于是相如前进①缶,因②跪请秦王(①古今异义词,古义为________,今义为向前行进。②副词,________)(8)左右欲刃①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②(①名词作动词,________。②动词,________)(9)请以①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②(①介词,________。②动词,________)(10)秦王竟酒,终不能加①胜②于赵(①动词,________。②名词,________)2.阅读课文14〜16段,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会于西河外渑池。(状语后置句“会”的状语“于西河外渑池”后置)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课文17〜21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而①蔺相如徒②以③口舌④为劳(①连词,表转折,___________。②副词,___________。③介词,________。④名词,________)(2)且相如素①贱人②,吾羞③,不忍为之下(①________。②古今异义词,古义为________;今义为不自重,下贱的人。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_______)16(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今异义词,古义为________,今义为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4)不欲与廉颇争列(名词,________)(5)相如引车避匿(动词,________)(6)臣所以①去亲戚②而事君者,徒③慕君之高义④也(①___________。②古今异义词,古义为___________,今义为与自己家庭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③副词,___________。④名词,___________)(7)且庸人尚羞之(形容词意动用法,________)(8)臣等不肖,请辞去(古今异义词,古义为________,今义为品行不好)(9)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助词,________)(10)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名词作状语,________)(1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副词,________)(12)顾①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②以③吾两人在也(①副词,___________。②副词,________。③介词,________)(13)吾所以为此者,以①先②国家之急而后③私仇也(①连词,___________。②形容词意动用法,________。③形容词意动用法,________)(14)肉袒负①荆,因②宾客至蔺相如门谢③罪(①动词,_____________。②介词,___________。③动词,________)(15)鄙贱①之人,不知将军宽之②至此也(①形容词,________。②代词,________)4.阅读课文17〜21段,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独畏廉将军哉?(固定句式,“独……哉”译为“难道……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动句,“见”表被动)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句,“者”,定语后置的标志)16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今君乃亡赵走燕。(省略句,“亡”“走”后各省略一个“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臣窃以为其人勇士。(判断句,宾语“其人勇士”是个判断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于是王召见。(省略句,省略宾语“他”)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固定句式,“岂……邪”表示一种反问语气)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拜送书于庭。(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庭”后置于“拜送书”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1)我为赵将。(判断句,“为”表判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相如闻,不肯与会。(省略句,“闻”后省略“之”,“与”后省略“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判断句,“……者……也”的判断形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3.(1)①可是②只,不过③凭借④言语(2)①向来,本来②出身卑微、地位低下的人③以……为羞(3)扬言(4)位次(5)掉转(6)①……的原因②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亲外戚③只是④高尚的品德(7)以……为羞(8)不才(9)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0)在朝堂(11)难道(12)①只是,不过②只是③因为(13)①因为②以……为先③以……为后(14)①背着②通过、经由③道歉(15)①见识短浅,地位低下②我4.(1)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2)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6.(1)我是赵国的大将。(2)相如听到(这些话),不肯跟(他)见面。(3)强暴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施加武力,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4)大王不去,就显得赵国弱小而胆怯。1.“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一句暗写廉颇。赵国在外交上的取胜是以军事力量做后盾的,点出了廉颇的作用。为后文写“将相和”做了背景铺垫。2.“负荆请罪”这则故事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绘人物形象?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可以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性格更加鲜明突出。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隘,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这时,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斗争,反衬蔺相如的见识卓尔不凡、超人一等。3.课文表现了廉颇怎样的思想性格?请简要分析。(1)勇猛善战。作为赵国的大将军,廉颇战功赫赫,以勇武过人闻名于各诸侯国。(2)有智谋。为顾全赵国的荣誉,力劝赵王赴渑池之会,以免被其他国家嘲笑赵国怯懦;在送别赵王之时,他又和赵王商量应变对策,若赵王三十日不归,就拥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的念头;此外,他又部署重兵以防备秦兵的入侵,秦兵最终不敢有所行动。(3)性格坦率、勇于改错。廉颇对于蔺相如在自己之上感到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相如,这表现了他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的缺点,但他在听到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话之后,大为感动,也很是惭愧,立即负荆请罪。4.文章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来写蔺相如,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点?16描写角度描写内容性格特点侧面描写缪贤荐贤机智秦王求璧,赵国君臣拿不出主意一言以决的胆识正面描写廷叱秦王,秦王设九宾礼仪隆重召见,完璧归赵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的机智和勇敢渑池会上,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粉碎秦王的阴谋反应敏捷,不畏强暴,维护国家的尊严面对廉颇的苦苦相逼,相如处处忍让识大体,顾大局,忍让为国5.文章写的是合传,两个人物一生事迹很多,在纷繁庞杂的素材中,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的?作者紧紧围绕主旨,从廉蔺二人一生纷繁的材料中,从不同的侧面选取了既分别突出两人功绩又与两人相互关联的三件事。这三件事既有独立性,又有连贯性,情节相当完整,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最具代表性。前两件反映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后一件反映国内矛盾,人物性格就在矛盾的发展中得以体现。选材是相当典型的。6.为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作者是如何选取材料的?作者只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件进行集中叙述,并重视详略主次的安排,集中写蔺相如,其间穿插对廉颇的描述。对能表现人物性格的事件,不惜花费笔墨详细描写,对其他一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则惜墨如金,一笔带过。故事与故事之间内在联系紧密,紧紧围绕矛盾展开。7.作者对于已选材料又是怎样精当剪裁,使得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作者根据主旨的需要,对于已选材料,分别采取了明写、暗写、详写、略写的方法。明写者详,暗写者略。表现在人物描写上,作者以蔺相如为主,详写、明写;以廉颇为辅,略写、暗写。但文中都能做到各尽其妙,使廉、蔺二人的性格同样鲜明、突出。“完璧归赵”完全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和智勇双全的品质。“渑池相会”详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的机智果敢;略写廉颇,表现他参与决策,勇而有谋,以军事力量支持蔺相如外交斗争的爱国行动。“将相交欢”合写两人,还是以蔺相如为主,通过蔺相如的先国后私,廉颇的勇于改过,把两人的思想统一到爱国这一基本点和共同点上。在事件经过的叙述上也有详略之分。如“完璧归赵”部分,对秦决策写得详,入秦经过写得略;对秦斗争写得详,斗争结果写得略。8.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手段。(1)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明确:以蔺相如为例,作者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段刻画人物形象。①侧面描写。如缪贤推荐蔺相如,从他的推荐中,可见蔺相如的胆识与智谋。②16正面描写。如直接描写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表情和神态。在正面描写时,有时集中笔力写一个人;有时同时写两个人,通过对照,表现蔺相如;有时用环境气氛烘托,如蔺相如献璧时,秦王“传以示美人及其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显示了秦廷的威严气氛,烘托出蔺相如不为威势所慑的机智勇敢的性格。③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以“完璧归赵”为例,出使秦国之前,摆在赵国面前的是“予璧”和“勿予”的矛盾。在赵国君臣一筹莫展、久计不决的情况下,蔺相如一番诚恳有礼的分析点醒了赵王,表现了蔺相如处事果断机智的性格特征。出使秦国后,强秦和弱赵之间“夺璧”和“保璧”,“杀蔺”和“保蔺”的矛盾更加尖锐突出。在秦廷之上,蔺相如审时度势,巧设妙计保住和氏璧。并能慷慨陈词,怒斥秦国君臣不守信用。在这场斗智斗勇的较量中,蔺相如最终以他有礼有节,机智勇敢的个性魅力征服了秦王。在这一个又一个以弱对强、困难重重、险象环生的矛盾冲突中,蔺相如机智勇敢的个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2)个性化的对话描写。在三个事件的描述中,大段对话占了很大篇幅,有的情节干脆由对话来表达,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先说蔺相如,他在秦廷上的慷慨陈词,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雄辩折人;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暗示对方;有时怒不可遏,咄咄逼人。总之,词锋犀利,刚柔兼施,而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了他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智有勇,长于辞令的外交家。再说廉颇,在将相交欢事件中,他先前说的这一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非常符合武将廉颇的性格特点,后来写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时说:“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语言不多,坦诚直率,可敬可爱。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肉袒(tǎn)礼节甚倨(jū)见臣列观(guàn)B.汤镬(huò)相视而嘻(xī)左右皆靡(mí)C.不怪(yì)相如虽驽(nú)间至赵矣(jiàn)D.衣褐(yì)不肖(xiāo)怒发冲冠(guān)2.下列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今君乃亡赵走燕(逃跑,逃离)伐齐,大破之(攻克,打败)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婉言道歉)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权衡,比较)C.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一定,肯定)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D.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16今君与廉颇同列(位次,爵位)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拜送书于庭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C.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D.召有司案图4.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即患秦兵之来均之二策B.故燕王欲结于君归璧于赵C.以勇气闻于诸侯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D.相如因持璧却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舍相如广成传B.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C.而相如廷叱之D.左右欲刃相如6.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②乃使其从者衣褐③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④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⑤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⑥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⑦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⑧毕礼而归之A.①②④/⑤⑦/⑥⑧/③B.①⑧/②③⑦/④/⑤⑥C.①④/②⑥⑦/③/⑤⑧D.①⑧/②⑥⑦/③⑤/④7.对下列句式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③君何以知燕王16④而君幸于赵王⑤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⑦会于西河外渑池⑧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A.①⑤⑧/②④/③/⑥⑦B.①⑤/②③/④⑥/⑦⑧C.①/②④⑤⑥/③⑧/⑦D.①⑤/②④⑥/③/⑦/⑧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理中,敏锐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略施小计,把璧收回。趁势持璧而立,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B.蔺相如将赵王“修敬”与秦王“甚倨”进行对比,面责秦王无理无信,并用自己与璧同归于尽的决心来威胁对方,秦王想采取其他方法巧取豪夺,便假意同意“十五都予赵”。C.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便提出“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暂使缓兵之计,以获得回旋余地,然后采取断然措施,派人暗中把璧送回赵国。D.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秦一贯背信弃义,告诉秦王,璧已送回赵国,并表示个人生死已置之度外。至此,秦王实在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事实,蔺相如取得“完璧归赵”的胜利。9.学校将邀请北京京剧团演出京剧《将相和》选段。虽然大多数学生对京剧不太熟悉,但对“将相和”的情节却不陌生,因为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就是这个故事。请你根据以上内容,为本次活动写一句广告语。要求:①内容明确,特色突出;②语言通顺,有感召力;③不超过24个字。(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16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1.下列语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攻下。B.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窃:私下。C.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靡:退却。D.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竟:竟然。2.下列语句中能表明蔺相如“不畏强秦,有胆识”的一项是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②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③秦王怒,不许④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⑤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⑥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④⑥D.①③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秦王提出秦赵两国修好后,赵王慑于秦王的威势,不敢前往。此时,廉颇和蔺相如建议赵王赴会,是为了维护赵国的尊严。B.廉颇的保驾护行使秦王想在渑池会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阴谋没有得逞,蔺相如的胆识和勇敢又展示了赵国不甘臣服的精神。C.在渑池会上,秦御史书曰“令赵王鼓瑟”的“令”字别有深意,这个“令”字,充分显示了秦王的威势和秦国的强大,以及赵王的胆怯和赵国的弱小。D.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的胆识慑服了秦王,他表现得不卑不亢,反击得有理有节;他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背后有赵国的"盛兵"和廉颇的支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16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璧于赵,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摘自明朝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召有司案图(案:拿出)B.引赵使者蔺相如(引:引导,带领)C.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曲:委屈)D.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亡:失去)2.下列内容能分别体现蔺相如的“智”和“勇”的一项是A.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B.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C.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D.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使舍人怀而逃之163.结合两组文字内容,下列表述有错的一项是A.蔺相如知道秦王是不可能拿十五座城市和赵国交换和氏璧的,于是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对蔺相如的这一做法,王世贞持否定态度。B.蔺相如让秦王斋戒五日,并且在朝廷上设置九宾之礼,他以为秦王绝不会答应,没想到秦王竟然答应了。于是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C.王世贞认为,既然秦王已经“召有司案图”,而且也按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那他应该会把十五座城市送给赵国的。D.王世贞认为,为了得到一块璧,秦国如果失去十五座城市,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但如果不失去十五座城市,又会失信于天下。所以秦王实际上是处于两难的境地。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2)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3)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璧于赵,而归直于秦?【2022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16。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岁凶,横道伤杀凶:凶险B.闾里未尝让让:责备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讽:背诵D.游必择友,不好苟交苟:草率,随便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B.或以书丑得鞭勉以行操为基C.处逸乐而欲不放涂有饿莩而不知发D.俗材因其微过其孰能讥之乎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①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②礼敬具备,矜庄寂寥③以笔著文,亦如此焉④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⑤幽处独居,考论实虚⑥行苟离俗A.①②④B.①②⑥C.③④⑤D.③⑤⑥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B.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C.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D.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16C.王充做官时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D.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2)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3)淫读古文,甘闻异言。1.C【解析】A项,“倨”应读jù;B项,“靡”应读mǐ;D项,“肖”应读xiào。2.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必”意为“实在”。3.C【解析】A项,“庭”通“廷”;B项,“孰”通“熟”;D项,“案”通“按”。4.C【解析】A项,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指示代词,这。B项,介词,跟,同;介词,到。C项,均为介词,凭借。D项,副词,趁机;介词,通过、经由。5.C【解析】A、B、D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C项,名词作状语。6.B7.D【解析】①⑤是判断句,②④⑥是被动句,③是宾语前置句,⑦是状语后置句,⑧是定语后置句。8.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蔺相如是在最后才“面责秦王无理无信”。169.(示例)为国家,廉蔺尽释前嫌;看京剧,弘扬民族文化。【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广告语要简短易记,突出特点。本题要结合《将相和》的内容,结合广告语的特点来写。(一)1.D【解析】D项,“竟”应为“结束”“完毕”。2.B【解析】①是廉颇、蔺相如两人的言论。③是秦王的行为。⑥不是蔺相如的胆识。因此选B项。3.B【解析】B项,廉颇没有亲自到渑池,故“保驾”一说不正确。(二)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案:察看;B项,引:延请;C项,曲:理亏。2.A3.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于是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说法不当。4.(1)这时说秦国想要得到璧是实情,但不是要趁此机会窥伺赵国的呀。(2)而且秦国想要得到玉璧,赵国不给,双方都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3)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的人怀揣着璧逃回去赵国,把这有理的一方给了秦国呢?【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关键词:(1)情:真实的;窥:伺机图谋;(2)欲:想要得到;曲直:是非对错;(3)奈何:为什么;怀:怀揣;直:有理的一方。【参考译文】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们都称赞他。但我不敢认为这是可以令人信服的。16秦国拿了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骗赵国,并且用威胁的态度企图攫取它的和氏璧。这时说秦国想要得到璧是实情,但不是要趁此机会窥伺赵国的呀。赵国知道这个真实的情况就不给它,不知道这个真实的情况就给它;知道这个真实情况而惧怕秦国就给它,知道这个真实情况而不惧怕秦国就不给它。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的啊,为什么既惧怕它而又要去挑起它的怒火呢!况且说到秦国想要得到这块璧,赵国不肯给它,双方是无所谓是非曲直的。赵国送去了璧而秦国不交割城池,那错在秦国。秦国交出了城池而赵国反把璧拿回去了,这错在赵国。要想使这错在秦国,就不如舍弃这块璧;害怕丢掉这块璧,就不如不送去了。那秦王既然按照地图去交割城池,又准备九宾的隆重礼仪,斋戒沐浴了才来接受这块璧,照这形势已是不得不给城池的了。如果璧拿去了而不给城,相如就可以上前去恭敬地说:“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那璧不是赵国的璧吗?而十五座城池也是秦国的珍宝啊。如今使大王为了这块璧的缘故,而失去了十五座城池;那十五座城池的百姓,都会深深地怨恨大王把他们抛弃了如同草芥一般。大王不给城池,却骗取了赵国的璧,就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竟在天下人的面前失去信用,我请求就死在这里,来表明大王的失信。”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璧。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的人怀揣着璧逃回去,把这有理的一方给了秦国呢!那时秦国的意思还不打算和赵国断绝关系啊。假如秦王发怒而在大街上杀掉相如,派武安君统领十万大军兵临邯郸,责问那块璧的去向以及为何失信,秦一次胜仗就可以使相如灭族,再次胜仗那块璧就终于送到秦国了。1.A【解析】此项中的“凶”是年岁不好、遭遇灾年之意。2.C3.A【解析】回答此题,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明白题中6个句子的意思,考查它们是不是表现了王充的美好品德;然后紧扣题干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这个要求,运用排谬法在四个选项寻找正确答案。4.C【解析】此题的断句标志,可主要根据句式的对偶关系来考虑:“才高”相对“口辩”,“苟作”相对“谈对”,于是可知“苟作”和“谈对”之后都应断句。再根据动词来判断:动词“非”的宾语“其人”后应断句。5.B【解析】题中,B项错误在于,该项“他追求好名声”的说法同文本中“不好徼名于世”的说法相悖。6.(1)又赶上兵荒马乱,怕被仇人捉住。(2)他的言论初听时似乎很古怪,与众不同,直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大家才认为说得很正确。(3)(王充)爱广泛地阅读古书,喜欢听不同于流俗的言论。【解析】第(1)句的“会”是“恰好碰上、正赶上”的意思;“扰乱”是“社会不安定、兵荒马乱”之意;“为……所……”表被动。第(2)句的“若”相当于“好像”;“诡”是“诡异、古怪”之意;“是”16做形容词,“正确、对”之意。第(3)句的“淫”是“多”之意;“甘”做意动,相当于“喜欢”。【参考译文】王充,是会稽郡上虞县人,字仲任。他祖上曾从军立有军功,被封为会稽郡的阳亭侯。才一年,因变乱而失去了爵位和封地,于是就在那里落了户,以种地养蚕为业。曾祖父王勇好意气用事,结果跟很多人都合不来。灾荒年头,他曾拦路杀伤过人,因此仇人众多。又赶上兵荒马乱,怕被仇人捉住,于是祖父王汎领着全家肩挑车载家当,准备到会稽郡城去安家,但中途在钱唐县留了下来,以经商为业。祖父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王蒙,次子叫王诵,王诵就是王充的父亲。王家祖祖辈辈好讲义气,到了王蒙、王诵就更厉害了,所以王蒙、王诵在钱唐县又依仗自己的勇力欺凌别人。后来,又与土豪丁伯等人结下了怨仇,只好全家又搬到上虞县居住。建武三年,王充出生。王充小时候,跟同辈的伙伴一起玩,不喜欢随便打闹。小伙伴们都喜欢捉鸟、捕蝉、猜钱、爬树,只有王充不愿玩这些,王诵对此感到很惊奇。王充六岁时,家里就教他认字写字,王充恭厚友爱孝顺,很懂礼貌,庄重寡言,有成年人的气派。父亲没有打过他,母亲没有责备过他,乡邻没有指责过他。八岁进书馆学习,书馆里的小孩子有一百多人,都因为有过失而脱去衣服受责打,或者因为字写得难看而被鞭打。只有王充的书法日见进步,又没有什么过失。学完了识字书写课程,就离开了教写字的老师,去学习《论语》和《尚书》,每天能背诵一千字。读通了经书,品德也修养好了,就又辞别经师而去自己专门研究,王充一写出文章,就得到许多人的好评,所读的书也一天比一天多。王充才能虽高但不喜欢随便写作,口才很好可是不好与人谈论对答。不是志同道合的人,他可以整天不说话。他的言论初听时似乎很古怪,与众不同,直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大家才认为说得很正确。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行事为人和侍奉尊长也是如此。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不为个人的利害去求见长官。经常说别人的长处,很少说别人的缺点。他能够原谅别人的大错,也惋惜别人细小的过失。他喜欢隐蔽自己的才能,不好自我炫耀。尽力把修养操行作为做人的根本,而羞于靠才能来沽名钓誉。众人聚会坐在一起,不问到自己便不说话;被长官接见时,不问到自己就不作声。受到污蔑中伤也不愿自我辩解,官位不升迁也不怀恨。穷得连蔽身的简陋住宅都没有,但胸怀比王公大人还要宽广;卑贱得连斗石的俸禄都没有,而情怀却与吃万钟俸禄的人差不多。做了官不格外高兴,丢了官也不特别悔恨。处在逸乐之中时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处在贫苦的时候也不降低自己的气节。他爱广泛地阅读古书,喜欢听不同于流俗的言论。当时流行的书籍和世俗传说,有许多不妥当的地方,于是就深居简出,考查论证世书俗说的虚实真伪。王充为人清高稳重,结交朋友很注意选择,从不随便与人结交。结识的人地位虽卑微,年纪虽轻,但只要他的品行不同于世俗,就一定和他交朋友。王充好结交一些有才能有道德的人,不喜欢滥交一些庸俗之辈。因此,有些庸俗之辈,就抓住王充一些微小的过失,匿名攻击陷害他,但王充始终不去辩白,也并不因此而怨恨那些人。1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27:44 页数:16
价格:¥3 大小:94.41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