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主题班会
学校用文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2
2
/12
剩余1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
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政权时以汉朝的继承人自居;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夏政权,“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反映了当时( )A.多民族政权并立互相争夺B.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C.战乱频繁导致了国家分裂D.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2.据史料记载,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制定国家律令《辛亥制度》供国人学习;前秦王猛帮助苻坚治理国家“明法峻刑”;后秦之主姚兴在长安建立律学,让郡县散吏来京进修法律。这些做法( )A.体现了“天下有法”的观念B.提供了胡人完全汉化的证据C.证明了五胡政权的混乱暴虐D.奠定了隋唐盛世的制度基石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权的君主普遍具有很高的汉文化造诣,如前赵的刘渊(匈奴)“《史记》、《汉书》、‘诸子’,无不综览”,前燕的慕容皝(鲜卑)“尚经学,善天文”,前秦的苻坚(氐)“博学多才艺”等。这一现象的出现( )A.消除了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B.利于推动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C.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得以巩固D.加速了少数民族的文化走向衰落4.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记载了当时中原汉人饮食中出现多种“胡物”,如胡饭、胡羹、羌煮等;西安出土的《戎进墓志》记述西域胡人戎氏家族习汉文、崇儒学,并将籍贯由“上源西域人”改为“恒州灵寿(今河北灵寿)人”。上述现象主要反映魏晋时期( )A.南北方生活习惯趋于一致B.人口流动趋势明显C.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D.民族交融内涵丰富5.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实践,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改革家;但他没有充分认识和考虑本民族的特点,没有对中原封建文化加以区分,既引起了鲜卑贵族的强烈不满和对立,也造成了鲜卑贵族的迅速腐化。由此可知,该学者( )A.认为北魏灭亡源于孝文帝改革B.反对民族交融力主维护本民族特色C.主张应辩证地看待孝文帝改革D.强调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交融第12页共12页6.隋朝广设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又包括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据此可知,隋朝( )A.建立了完善的救济制度B.社会赈济完全由政府主导C.政府重视社会保障救济D.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优抚7.(改编)唐朝时,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这反映出唐朝这一政策( )A.加强对边疆的直接管理B.有利于各民族的交融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D.具有因俗而治的特点8.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注重调整统治政策,统治期间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下列史实中属于唐太宗的统治措施的是( )A.设立中朝并向地方派驻刺史B.把都城从平城迁移到洛阳C.选官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D.设文渊阁大学士以备顾问9.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和西部少数民族关系的晴雨表之一,历经变迁。下列有关安西都护府判断正确的是( )A.为配合管理东突厥政权而设置B.唐蕃联合灭西突厥后治所迁到龟兹C.治所迁回龟兹得益于文成公主入藏D.唐蕃会盟发生在其与唐中央政府失联后10.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总体来说,大部分史学家对武则天是持肯定的态度,这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在其当权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发展科举制,首创武举和殿试D.打击门阀士族,重用有才能的人11.唐朝刘禹锡诗曰:“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这首诗描写的是( )A.分封制的等级规定B.科举考试后的盛况第12页共12页C.察举制选才的程序D.长安城的节日气氛12.有学者在评论某税制时说:“它舍弃了按人征税的传统人头税,全面开启了按土地和资产征税的税制新里程,对当时唐朝的统治,以及唐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分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税制的内容表述有误的是( )A.取消了租庸调制度B.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C.按照田亩缴纳地税D.分春季和冬季两次征税13.唐玄宗时,以中书省事务繁多、文书多雍滞,选用一些文人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后正式改名为“翰林学士”。安史之乱后,“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被称为“内相”。这一做法表明( )A.权力运行机制遭破坏B.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C.三省六部制正式废除D.官僚政治体制基本确立14.史载,唐太宗私自去视察御史府(进士考试的地方),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便得意说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在此,唐太宗看重的是科举制有利于( )A.提高官员素质B.扩大统治基础C.削弱丞相权力D.提高行政效率15.介绍唐朝时人们会想到“三省六部”“科举选才”“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最能概括这些主题的是( )A.国家的统一与强盛B.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制度创新与文化交流16.某部药典的编著以《本草经集注》为蓝本,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利用13个道、133个州开展药物普查。它由朝廷颁布,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这部药典是( )A.《神农本草经》B.《千金方》C.《唐本草》D.《黄帝内经》17.《佛说父母恩重经》是唐代以来民间最为流行的一部由中国僧人撰述的佛经。它积极提倡孝道,强调报恩的思想,是佛教中国化的重大发展。这说明( )A.宣扬儒家思想是佛经主要内容B.佛教是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C.佛教迎合中国文化以加强传播D.佛、儒两派思想的逐渐趋同第12页共12页18.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以描绘女范事迹为主题,现存9段。其中《冯媛挡熊》为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的故事;《班婕妤辞辇》为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贻误朝政的故事。这可以用来说明( )A.东晋绘画以女性人物为主要题材B.艺术作品兼具审美与教化功能C.汉代和晋代女性的地位空前提高D.佛道观念对艺术创作影响深远19.该作品出现于国力强盛的时代,用笔一丝不苟,清劲腴润,秀美多姿,结体严谨端庄,点画千姿百态中而又中规中矩,融汇了南朝的秀美与北朝的雄健。下列作品中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20.下图是古代登封少林寺的“混元三教九流图碑”临摹图,整体上看为一人,分开看则为三人,从正面整体上看,中间一人,光头盘膝而坐,释迦牟尼是也。单看右侧,一人头载道冠,屈身站立,乃老子,单看左侧,一人头带儒巾,屈身站立,乃孔子。对该图碑的历史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释迦牟尼居中说明佛教在古代处于主流地位B.图碑反映了儒、道产生于佛教的历史C.图碑体现了三教相互融合的理念D.图碑是三教诞生于河南的见证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 很多王国即被撤销,余存的不仅面积减缩,而且内部的行政权也被中央政府接收,至汉武帝在位期间达到极点。汉武帝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将所谓的“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向商人抽资产税,政府专利于盐、酒及铁……使中央集权之趋势有进无退。第12页共12页——摘编自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材料二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18分)第12页共12页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提取材料中两项反映该时期历史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说明。1.答案:B第12页共12页解析:材料反映少数民族政权建立者都认为其是华夏祖先的继承人,这反映出在民族交融过程中少数民族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少数民族对华夏文化的认同,与多民族政权并立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少数民族政权对于华夏文化的认同,与国家分裂无关,排除C项;“各民族”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2.答案:A解析:据材料“石勒制定国家律令《辛亥制度》供国人学习;前秦王猛帮助苻坚治理国家‘明法峻刑’;后秦之主姚兴在长安建立律学”可知,这些统治者都比较重视法律建设,体现了“天下有法”的观念,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后赵、前秦、后秦都重视法律,汉化主要指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法律只是汉族文化的一部分,不能说明完全汉化,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后赵、前秦、后秦都重视法律,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而非政权的混乱暴虐,排除C项;据所学,隋唐盛世的制度基石主要是政治制度的成熟,而非法律制度,排除D项。3.答案:B解析:北方少数民族的君主普遍具有较高的汉文化造诣,会导致他们因为认识到汉文化的先进,而采取学习汉族先进文明和文化的举措,从而推动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加快,故选B项;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会因为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而有所缓和,但不会消除,A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并没有得以巩固,C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北方政权的统治者由于具有很高的汉文化造诣,会推动少数民族学习汉文化的进程,但不会因此使少数民族文化走向衰落,二者没有必然关联,排除D项。4.答案:D解析:由“当时中原汉人饮食中出现多种‘胡物’”、“西域胡人戎氏家族习汉文、崇儒学”和改籍贯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原汉族和西域胡人在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内彼此交融,反映了魏晋时期民族交融频繁且内涵丰富,故选D项;题干体现的是中原汉族与西域胡人之间的民族交融,全部发生于北方,所以不能得出南北方生活习惯趋于一致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提到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各方面的交融,但并没有提到人口流动的趋势是否明显,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中原汉族与西域胡人之间的民族交融,全部发生于北方,没有涉及南方,排除C项。5.答案:C第12页共12页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该学者一方面认为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改革家”,同时也指出其改革的一些缺陷,如“没有充分认识和考虑本民族的特点”“没有对中原封建文化加以区分”据此可知,该学者主张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孝文帝改革,即采用辩证的观点,故选C项;在题干内容中仅是述及孝文帝改革“引起了鲜卑贵族的强烈不满和对立”“造成了鲜卑贵族的迅速腐化”,但是并没有述及北魏灭亡的原因就是孝文帝改革,排除A项;在题干内容中仅是述及孝文帝改革“没有充分认识和考虑本民族的特点,没有对中原封建文化加以区分。”即对本民族特点和中原文化缺乏正确的认知,这与“反对民族交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排除B项;题干内容的着重点在于强调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孝文帝改革,而不是强调其促进“民族交融”,排除D项。6.答案:C解析:隋朝的仓库既有保障朝廷粮食和物资供应的仓库,也有备水旱赈济的乡间义仓,这说明政府重视社会保障与救济,故选C项;题干仅提到了隋朝仓库设置的情况及功能,并没有与其他时期进行比较,也没有提到其他救济方式,所以没法得出隋朝建立了完善的救济制度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提到的仓库都是由政府主导设立的,但是这并不能证明当时社会赈济完全由政府主导,在当时还存在一些家族内部对本族穷苦族人的赈济行为,这并不是由政府主导的,排除B项;题干中提到隋朝的仓库有不同的类型,但并没有说哪种类型是最主要的,所以不能得出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优抚这样的结论,排除D项。7.答案:D解析:据材料“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及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在治理边疆时实行羁縻政策,加强管理,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故选D项;据材料“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及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在少数民族地区由少数民族首领管理,并未体现加强对边疆的直接管理,排除A项;材料讲的是唐朝在治理边疆时实行羁縻政策,加强管理,实行因俗而治的原则,并没有提到民族之间的交融,排除B项;唐朝的羁縻政策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但与材料主旨无关,不能体现材料的中心思想,排除C项。8.答案:C解析:唐太宗时期,科举考试增加了考试科目,明确了科举考试以进士和明经科为主,故选C项;设立中朝并向地方派刺史是汉武帝加强统治采取的措施,不是唐太宗采取的,排除A项;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采取的举措,不是唐太宗时期的,排除B项;设文渊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是明成祖朱棣采取的举措,而不是唐太宗时期的,排除D项。9.答案:D第12页共12页解析:由材料“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和西部少数民族关系的晴雨表”可知,公元821年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重盟,史称唐蕃会盟,发生在安西都护府与唐中央政府失联后,故选D项;安西都护府是唐朝管理西突厥的一个军政机构,与东突厥无关,排除A项;唐太宗派兵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排除B项;648年,郭孝恪击败龟兹国,把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排除C项。10.答案:B解析:由材料“大部分史学家对武则天是持肯定的态度”结合所学,武则天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得到史学家的认可和肯定,故选B项;史学家对武则天的肯定源自于她对历史发展的贡献,而非因为她是女皇帝,排除A项;武则天统治时期,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这是武则天的历史功绩之一,不是史学家肯定其历史功绩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由材料“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可知打击门阀士族,重用有才能的人是她的重要功绩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题干诗文出自《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紧扣题干“唐朝”“礼闱新榜”,“春官”为掌管科举制的机构礼部的别称,故选B项;分封制为周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A项;察举制为汉朝的官吏选拔制度,排除C项;题干未提及长安春节、中秋等节日,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据材料“它舍弃了按人征税的传统人头税,全面开启了按土地和资产征税的税制新里程,对当时唐朝的统治,以及唐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分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知为唐代的两税法,即分夏秋两季征收,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因均田制遭到破坏,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两税法依照壮丁和财产的多少定出户等,以此来征税,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3.答案:A解析:据材料“唐玄宗时,以中书省事务繁多、文书多雍滞,选用一些文人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以致后来出现“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的局面,相较于传统三省六部进行中枢决策相比,改变了三省六部这种权力运行的机制,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即专制主义,并非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三省六部并未废除,排除C项;官僚政治体制确立的时间是秦朝,排除D项。第12页共12页14.答案:B解析:据材料“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可知唐太宗认为通过科举制让更多有才能的人通过考试入朝为官,进一步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故选B项;提高官员素质主要体现在科举制将读书与考试做官相结合,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对科举制与相权的关系进行解释,排除C项;科举制的推行有利于扩充官僚队伍的人数,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D项。15.答案:D解析:“三省六部”“科举选才”体现的是制度创新,而“玄奘西游”“鉴真东渡”体现的是中外文化交流,故选D项;题干主要体现的是唐朝的制度创新与文化交流,并没有体现国家的统一与强盛,排除A项;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只能反映在“玄奘西游”“鉴真东渡”,而不能体现在“三省六部”“科举选才”上,排除B项;题干主要体现的是唐朝的制度创新与文化交流,与开放相关,而与繁荣没有直接关联,排除C项。16.答案:C解析:据材料“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利用13个道、133个州开展药物普查。它由朝廷颁布,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可知唐前期的地方行政机构主要是道,因此该医书主要出自唐朝,故选C项;《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汉代,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千金方》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个人所著的中医学著作,不是国家药典,排除B项;《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时间不符,排除D项。17.答案:C解析:中国僧人撰述的佛经,积极提倡孝道,强调报恩的思想,所以才会成为唐代以来最为流行的佛经,这说明佛教迎合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才更容易传播,故选C项;题干中的佛经加入了中国化的成分,但仍然是佛经,所以不能说宣扬儒家思想是其主要内容,排除A项;儒家思想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而不是佛教,排除B项;题干只是提到了佛教因为吸收了儒家文化而更方便传播,并没有提到佛、儒两派思想逐渐趋同,排除D项。18.答案:B解析: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本身是一幅名画,所以具有审美功能,《冯媛挡熊》为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的故事;《班婕妤辞辇》为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贻误朝政的故事,这些内容含有忠君和规劝君主勤政的色彩,说明其还具有教化功能,故选第12页共12页B项;题干仅提到《女史箴图》,并未提到其他绘画作品及其题材,不能单凭一幅画就得出东晋绘画以女性人物为主要题材的结论,排除A项;仅以《女史箴图》中两个女性的故事就得出汉代和晋代的女性地位空前提高是不符合史实的,因为艺术作品具有虚构的色彩,只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排除C项;《女史箴图》隐含的思想属于儒家,而不是佛道观念,排除D项。19.答案:C解析:由材料“国力强盛的时代”“融汇了南朝的秀美与北朝的雄健”并结合所学可知生于大唐盛世时期的颜真卿,其书法风格融汇南朝和北朝的优点,故选C项;王羲之书法体现出南朝的秀美,且所处时代动荡不安,排除A项;北魏时代的作品不符合秀美多姿的特点,排除B项;怀素史称“草圣”,以草书著名,作品不符合中规中矩的特点,排除D项。20.答案:C解析:题干提及“混元三教九流图碑”临摹图,整体上看为一人,分开看则为三人:佛教、道教、儒家的创始者,结合所学可知,道教、佛教、儒学相互吸收,又相互融合,图碑正是这一思潮的体现,故选C项;在古代中国,占主流的是儒家思想,排除A项;儒学、道教产生于中国本土,且在佛教传入中国前就已形成,而佛教在两汉之际才传入中国,排除B项;儒学产生于山东,道教产生于江西,佛教产生于印度,排除D项。21.答案:(1)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思想上,尊崇儒术,加强思想上大一统;经济上,将盐、酒及铁的经营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向工商者征税。(2)名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理由:中央决策机制上,形成了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交由皇帝御批、再交由尚书省执行的流程;三省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三省长官共议国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科举制不分门第,打破了士族门阀特权,使许多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使官员选拔更加公开和公平,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解析:(1)据材料一“很多王国即被撤销,余存的不仅面积减缩,而且内部的行政权也被中央政府接收”可知,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从材料一“将所谓的‘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可知,思想上,尊崇儒术,加强思想上大一统;由材料一“向商人抽资产税,政府专利于盐、酒及铁”可知,经济上,将盐、酒及铁的经营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向工商者征税。(第12页共12页2)第一小问名称,据材料二“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可知,三省六部制;据材料二“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可知,科举制。第二小问理由,据所学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可知,中央决策机制上,形成了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交由皇帝御批、再交由尚书省执行的流程;从所学三省六部制的影响可知,三省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三省长官共议国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据所学科举制可知,科举制不分门第,打破了士族门阀特权,使许多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使官员选拔更加公开和公平,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22.答案:信息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信息2:南方相对于北方政权稳定,有利于南方经济发展。信息3:少数民族内迁建立政权,推动社会发展。信息4:少数民族内迁、北民南迁,促进民族交融。简要说明,从图片反映历史信息的背景、表现、影响等角度作答,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解析:据示意图中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宏观上政权的相继更迭,到最后的隋朝统一可知,魏晋南北朝在动荡中逐渐趋向统一。具体信息可从军事上的战乱,政治上的西晋、前秦、北魏统一,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融合,经济上的江南地区开发等内容及其影响进行阐述。据示意图中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方政权更迭数量和顺序可知,南方政权相对北方较为稳定,有利于这一时期南方的经济发展。具体信息可从北方战乱频繁、民族纷争、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南迁等内容及其影响进行阐述。据示意图的政权建立民族中,可知这一时期有较多的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可结合少数民族的内迁、民族交融等进行阐述。阐述时,注意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第12页共12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期末测评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0单元 单元复习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0单元 单元达标检测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单元 单元复习练习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单元 单元复习练习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单元 单元达标检测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单元 单元达标检测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7单元 单元复习练习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单元 单元复习练习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7单元 单元达标检测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单元 单元复习练习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单元 单元达标检测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9-03 02:15:05
页数:12
价格:¥5.55
大小:556.90 KB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友情链接
CC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