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一文说:上海开埠后,浙、皖、闽、赣的茶叶,杭、嘉、湖地区的生丝与南京及江苏的土布,一改以往流向广州出口的路径而以上海为集中地,外国商品的输入,也以上海为主要口岸然后流转东南各省和其他地区。这表明(  )A.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通商城市B.《南京条约》的签订改变了中国的外贸格局C.开埠通商使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D.自然经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2.据有关统计,汉口的洋行数1892年为45个,1905年增至114个,进出口额1903年达1200万两,1905年突破3500万两,由此可知(  )A.区位优势决定着经济发展B.外国洋行对华资本输出急剧扩大C.列强的侵略开始深入内地D.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逐步增强3.下表为近代中国部分城市的租界建立的概况时间地点概况1845年上海划定洋泾浜以北、李家场以南、黄浦江以西地段为英租界,占地830亩1860年天津将天津迤南紫竹林至上下园地方划为英租界,占地429亩1861年广州在沙面岛东部建立法租界,占地66亩1861年汉口划夏口镇(即汉口镇)下街尾杨林口上下地区为英租界,占地458亩1863年上海自濠沟起,沿苏州至黄浦江,过杨树浦地段,划为美租界,占地7865亩据此可知(  )A.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英国一直是列强侵华的核心力量C.列强开启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沿海地区是列强主要资本输出地4.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第12页共12页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这种联系从那时起就在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黄金吸引之下迅速地发展起来。”马克思所述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鸦片输入引发中国金银外流B.清政府开始全面向西方学习C.中华文化受到美洲民众欢迎D.资本主义冲击传统中华文明5.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商民皆困,出现“道光萧条”;19世纪后期,西方银价下跌,中国茶、丝出口大增,形成白银内流,同时清廷还大发银票、宝钞,铸铁钱等,造成通货膨胀,形成“光绪萧条”。二者共同反映出(  )A.全球化冲击清王朝经济安全B.工业革命提升西方商品竞争力C.条约体系阻碍中国经济转型D.政局动荡影响清王朝金融调整6.周英杰在《〈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中指出:当时国内有能力读此书(《海国图志》)者有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与此同时,许多守旧官吏的骂声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出(  )A.顽固势力的逐渐分裂B.天朝上国的自大意识C.新思想超越现实需要D.维新思想传播的艰难7.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一书中提到,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国人民——他们不仅是文化上而且是政治上的爱国者,有着从看起来优越的地位,一下子坠落到一种卑微地位的经历。这一转变(  )A.源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B.促使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内地C.主要因罪恶的鸦片贸易而诱发D.体现了中西文明存在着明显差异8.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  )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9.太平军在1953年1月12日攻陷武昌后,内部对下一步的打算做了非常激烈的讨论,有入川之议、北进襄阳取中原之议,还有南下取金陵之议,洪秀全授意杨秀清一方面出版《建天京于金陵论》的小册子为定都天京造势,另一方面搬出看家“法宝”——“第12页共12页天父下凡”,假借“天父”之口命令大伙去南京,说那是“小天堂”,是“新耶路撒冷”,为定都天京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可知(  )A.太平天国具有浓郁宗教思想B.为天京事变埋下隐患C.太平天国放弃了北上的计划D.洪秀全地位受到挑战10.晚清疆吏“骄蹇”,清流士大夫以义理尊王而与疆吏相敌。结果却是“弹疆臣如撼山,参廷臣如拉朽”。这表明晚清(  )A.地方独立局面的出现B.清流势力受到遏制C.朝廷内部党争严重D.中央集权面临危机11.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所示。《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17.5%17.2%据此可知,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12.下列两段言论反映了清廷在不同时期的政治态度:(1)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2)如实有妙策,可以制外国而不为外国所制,臣等自当追随,如别无良策,仅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等词,谓可折冲樽俎,足以制敌之命,臣等实未敢信。其变化最能说明(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终成社会共识B.瓜分危机刺激士人民族救亡决心C.“中体西用”无法挽救国家命运D.“武威德化”逐步让位于抵制侵略13.近日,考古学家在丹东黄海区域探明了一艘甲午海战中的沉船,经初步鉴定确认为北洋水师的“致远舰”。船体破坏严重,甲板以上所剩无几,所有钢材都有火烧过的痕迹。但它的发现对甲午史研究意义重大,很多谜团得以解开。由此可见(  )A.科技进步可以还原历史真相B.历史文献比考古发现有力量C.考古发现定能揭开一切谜团D.考古进步帮助接近历史真相第12页共12页14.下表为甲午战争前后进口商品种类比重统计(%)。由此可知,甲午战后(  )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年份机器及大工具原料小工具,器材,半制成品合计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合计1893年0.6—7.88.413.078.691.61910年1.50.116.017.617.065.482.4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量日益减少B.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一定的发展C.列强放松对华机器出口的限制D.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15.梁启超的《古议院考》中称古代中国“虽无议院之名,却有其实。”在《易》、《书》、《孟子》等儒家经典中均有关于议会思想的表述,到了汉代,甚至出现了相似的议会制度,曰“不属署,不直事,其职与西国同。”他旨在(  )A.寻找立宪历史依据推进变法B.托古改制宣传民主共和思想C.宣传传统文化维护君主制度D.鼓吹西学中源减少变法阻力16.1898年,康有为在一次集会上说:“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割宰,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这段讲话(  )A.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B.旨在唤起人们的救亡意识C.总结了历代王朝兴亡的教训D.对晚清国情进行全面分析17.(改编)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爆发,并迅速发展到直隶,在进入京津地区以后,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强烈反响。在长城内外、黄河中下游、长江两岸、两广、西北和西南的边远地区,都有反帝活动与义和团相呼应。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维新思潮的广泛传播B.中西方之间矛盾十分尖锐C.反帝反封建顺应时代潮流D.中国社会矛盾已趋于汇流18.(改编)某学者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百日维新C.义和团运动D.洋务运动第12页共12页19.下表为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此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20.自《南京条约》开始,列强每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几乎都把增设通商口岸作为“必备条款”,中国先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多达110个。《马关条约》中仍有增设通商口岸的规定,但到《辛丑条约》签订时,这一条却不再提了。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列强的国内工业水平下降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C.清政府极力维护国家主权D.帝国主义侵略方式的改变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 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表时间主要活动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在“建成”“扬威”舰实习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第12页共12页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严复《原强》(1895年)(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9分)(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9分)(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10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第12页共12页《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从上述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信息,信息之间要有关联,阐述合理,有史实依据。)1.答案:B解析:根据“一改以往流向广州出口的路径而以上海为集中地,外国商品的输入,也以上海为主要口岸然后流转东南各省和其他地区”可得出《南京条约》中的五口通商,使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因此改变了中国的对外贸易格局,B项正确;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通商城市说法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贸易中心的转移,而不是农产品的商品化,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出超,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汉口开始开埠通商,允许外国人开设洋行等,汉口与世界市场建立了联系。从1892年到1905年,汉口的洋行数量不断增多,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逐步增强,D项正确;“区位优势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洋行的建立属于商品输出范畴,不是资本输出,排除B项;材料只强调汉口的洋行数量增多,未体现“列强的侵略开始深入内地”,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A第12页共12页解析:材料提到1845至1863年,在全国多个主要城市都相继出现了外国的租界,这说明中国半殖民地程度逐渐加深,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了1845至1863年,无法体现近代英国一直是侵华的核心力量,排除B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开始于19世纪末,排除C项;租界并不是列强资本输出的形式,排除D项。故选A项。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853年”“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可知,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被迫与外界发生联系,表明资本主义冲击传统中华文明,D项正确;鸦片输入引发中国金银外流只是现象,并不是实质问题,排除A项;仅仅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清政府是否开始全面向西方学习,而且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美洲民众的表述,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A解析:不管是“道光萧条”还是“光绪萧条”,都是全球经济发展导致的结果,对于清王朝而言,这是不利的,说明全球化冲击清王朝的经济安全,A项正确;B项与题无关,而且“光绪萧条”是白银内流导致的,排除B项;C项脱离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白银的流入流出和经济安全之间的关系,而非政局动荡,排除D项。故选A项。6.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海国图志》在当时国内并未引起知识分子的重视,甚至遭到守旧官吏的谩骂和焚毁,这反映出当时国人的天朝上国意识和愚昧无知,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顽固势力的分裂,排除A项;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符合当时社会的现实需要,排除C项;魏源的思想不属于维新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7.答案:A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看起来优越的地位,一下子坠落到一种卑微地位的经历”,A项正确;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内地之前,中国就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罪恶的鸦片贸易诱发了鸦片战争,但鸦片贸易不是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中西文明存在明显差异,古已有之,这不是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8.答案:A第12页共12页解析:1861年,慈禧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说明慈禧主张和英法议和;“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说明英国有勾结清政府的意图。由此可知,当时的太平天国将面临中外联合勾结的严峻形势,故A正确;《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故B错误;材料无法得出顽固派地位得到加强,故C错误;材料没有外交体制变化的信息,故D错误。9.答案:A解析:从材料“另一方面搬出看家‘法宝’——‘天父下凡’,假借‘天父’之口命令大伙去南京,说那是‘小天堂’,是‘新耶路撒冷’”可看出太平天国具有浓郁宗教思想,A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太平天国领导人之间的矛盾,无法得出定都天京为天京事变埋下隐患,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在定都之后进行了北伐,排除C项;材料主旨围绕定都之争,未涉及到洪秀全地位受到挑战,排除D项。故选A项。10.答案:D解析:从题中“弹疆臣如撼山,参廷臣如拉朽”可以看出晚清朝廷对疆臣的控制程度明显下降,这与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中地方实力派的崛起有很大关系,八国联军侵华时干脆出现了像“东南互保”等伪诏抗命之举。都说明了中央集权面临危机,D项正确;疆臣虽然难以控制,但并未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流势力遭到遏制不能说明疆臣的骄横不法;廷臣和疆臣的地位悬殊不能说明党争严重,故A、B、C项错误。故选D项。11.答案:C解析:从材料的数据可以看出,应用科学和技术所占比重最大,这些应用科学与技术与近代企业的兴办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才会有很多人提问相关的问题,故C项正确;从材料来看西学得到了传播,中体西用思想并没有被抑制,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有维新的主张,且此时只是早期维新出现,并没有往深入发展,排除B项;崇尚科学成为主流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体现了当时清政府的“天朝上国”的观念,主张“武威德化”,但是到了(2)时期,一些大臣认为“仅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是不足以制敌的,是不可信的,这表明其有了抵制侵略的想法,D项正确;社会共识的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是清朝统治阶层一部分人的认知,无法说明瓜分危机刺激士人民族救亡决心,排除B项;“中体西用”无法挽救国家命运,不是题干最能说明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3.答案:D解析:材料“但它的发现对甲午史研究意义重大,很多谜团得以解开”表明,考古进步帮助接近历史真相,第12页共12页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科技进步对考古研究的推动作用,与科技进步能否还原历史真相无关,排除A项;历史文献比考古发现有力量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考古发现定能揭开一切谜团的说法太过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由材料可知,甲午战争后,中国进口的生产资料在不断增加,而消费资料却在减少,这表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B项正确;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资本输出额一直在增加,排除A项;中国的进口量增加并不能表明列强放松对华机器出口的限制,排除C项;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宣告失败,排除D项。故选B项。15.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存在与议会类似的组织,结合梁启超的身份可知他是为了在中国历史中寻找立宪的依据以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A项正确;梁启超是为了寻找历史依据,并不是托古改制,排除B项;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不维护传统的君主制,排除C项;梁启超宣扬的不是西学中源,排除D项。故选A项。1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康有为的集会演说信息,可以看出康有为指出中国有四万万人口,但是却在西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下生存,任人宰割,这是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通过此举,旨在唤起人们的救亡意识,以挽救民族的危亡,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唤起人们的救亡意识,不是揭露列强阴谋,排除A项;材料没有总结历代王朝兴亡的教训,排除C项;材料没有全面分析晚清的国情,排除D项。故选B项。17.答案:B解析:义和团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说明当时中西方之间的矛盾尖锐,反帝活动遍及全国,B项正确;义和团宣扬的不是维新思想,所以支持义和团并不能说明维新思潮的广泛传播,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反帝,没有体现反封建,排除C项;“矛盾趋于汇流”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8.答案:C第12页共12页解析:材料中“世纪转折点”和“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反映了该运动的时间和对西洋外来事物持排斥态度,结合所学可知是义和团运动,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题干主旨相悖,排除B项;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与题干时间和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川沙县部分名人大多参与了工商业。这说明当时出现了士人经商的现象,冲击了传统强调士农工商分立的社会结构。故答案为B项;部分名人参与工商业是个人行为,不是科举取士选官标准变化的结果,排除A项;C项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儒家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而非被抛弃,排除;近代中国小农经济始终占主导,排除D项。20.答案:D解析:从《南京条约》开始,列强就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这是因为它们要打开中国市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而《马关条约》仍存在提增设通商口岸的要求,是因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它们要求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而《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列强对中国由“瓜分”到“以华治华”侵华方式发生了改变,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的列强国内工业发展迅速,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鸦片战争时中国国家主权就已遭到破坏,《辛丑条约》则使清政府成为列强在华的代理人,排除C项。故选D项。21.答案:(1)背景: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2)进步之处: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3)客观原因: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解析:(1)从材料一可以直接看出严复参与了洋务运动的创建海军和近代教育的实践活动,再联系洋务运动政治和文化背景即可答题。(2)着重理解“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这里的“标”是指学习、采用西方先进技术;“本”是指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严复的主张是技术和教育并重,重在教育。(3)从题中所涉及的时间段(19世纪中后期)范围内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国内政治状况、经济基础、思想状况等角度概括其客观原因。第12页共12页22.答案:示例信息:由出口货物、协商关税到在中国开设工厂、修建铁路。论题:资本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强化了对中国经济的控制。阐述: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通过获得的关税等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步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②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列强利用修筑铁路,直接控制中国交通动脉,以便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还控制铁路沿线的地方,把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强化了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控制。总之,伴随着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的转变,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三个不平等条约体现了伴随着列强侵华,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不断沦陷的历程。学生要对比三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选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相关的信息,比如赔款数目、开放通商口岸、出口货物到开设工厂、铁路等。然后拟定一个论题,如列强侵华在经济上,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强化了对中国经济的控制。最后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阐述的内容根据“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通过获得的关税等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步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根据“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利用修筑铁路,直接控制中国交通动脉,以便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还控制铁路沿线的地方,把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强化了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控制。最后得出伴随着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的转变,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结论。第12页共12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9-03 02:15:05 页数:12
价格:¥5.55 大小:48.51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