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第七单元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16课 赤壁赋 *登泰山记赤壁赋基础积累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一、基础清单化预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①壬戌(  )(  )②属客(  )③窈窕(  )(  )④斗牛(  )⑤万顷(  )⑥冯虚(  )⑦扣舷(  )⑧桂棹(  )⑨溯流光(  )⑩幽壑(  )⑪嫠妇(  )⑫愀然(  )⑬相缪(  )⑭舳舻(  )(  )⑮酾酒(  )⑯横槊(  )⑰江渚(  )⑱麋鹿(  )⑲扁舟(  )⑳匏樽(  )蜉蝣(  )(  )无尽藏(  )肴核(  )枕藉(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冯虚御风(       )(2)山川相缪(       )3.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                                    今义:美貌的女子。(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                                    25\n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4.写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义。(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3)顺流而东也(        )(4)舞幽壑之潜蛟(        )(5)泣孤舟之嫠妇(        )(6)正襟危坐(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9)侣鱼虾而友麋鹿(        )(10)渺沧海之一粟(        )(11)不知东方之既白(        )5.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句子。(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译文: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                                                                        (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译文: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文: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译文:                                                                        二、语基习题化细练25\n6.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知不可乎骤得D.相与枕藉乎舟中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B.望美人兮天一方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歌窈窕之章  ②羽化而登仙③击空明兮溯流光  ④舞幽壑之潜蛟⑤泣孤舟之嫠妇  ⑥西望夏口⑦东望武昌  ⑧顺流而东也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⑩侣鱼虾而友麋鹿⑪不知东方之既白  ⑫哀吾生之须臾A.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⑫B.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⑪⑫C.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⑫D.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⑪⑫9.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③而今安在哉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①⑥/②⑤/③/④/⑦B.①/②③/⑤⑥/④⑦C.①⑥/②③/⑤/④⑦D.①⑥/②⑤/③④/⑦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5\nB.①徘徊于斗牛之间②得复见将军于此C.①寄蜉蝣于天地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②托遗响于悲风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        ,        。”(2)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江水为喻,提出了“        ,        ”的观点。(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三、课文高考化精练1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击空明兮溯流光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B.正襟危坐危:端正。C.哀吾生之须臾须臾:一瞬间,片刻。D.托遗响于悲风悲风:悲凉的箫声。13.下列对《赤壁赋》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C.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D.古代有不同的纪年法,如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等。“壬戌之秋”中“壬戌”为年号纪年。14.下列对《赤壁赋》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赋》写的是作者秋夜泛舟游赤壁的情景。文章既有作者政治上受挫后的惆怅苦闷和抑郁心情,同时也显示出作者自我解脱的旷达胸襟。B.全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吹奏的极其幽怨的洞箫声调,引起主客间的问答。C.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D.《赤壁赋》用古代散文的笔调写赋,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想象丰富,哲理深邃。25\n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译文: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译文:                                                                     16.针对客所发出的人生悲叹,苏轼是如何说服客的?这体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答:                                                                                                          素养提升练进阶训练第二层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展望苏轼、苏辙兄弟间的深厚情谊,令我们为之感动,为之扼腕叹息。他们兄弟二人从小一起长大,一起走出了故乡眉山,在广阔的世界里各自奋斗。在中国文学乃至文化史上,虽有不少富有才华的兄弟或父子,但如苏轼兄弟一般,一同为当世的大文学家,一同在政坛上大放光彩,一同经历宦海沉浮,且彼此志趣相投,都视对方为知己的兄弟,实在是 ① 。(    ),兄弟俩相守终老。然而造化弄人,雷州分别之后,他们终是没有能够再次聚首,这对于两个亦师、亦友、亦兄弟,同时也是最为亲密的知己来说,真是一个悲剧。那样 ② 的政治环境,那样曲折艰难的人生经历,成就了苏轼和苏辙兄弟的文学才华和人生境界,映照出他们二人患难与共的兄弟情谊。他们使得中国的文学史出现了深沉感人和 ③ 的一段;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患难知己,什么叫 ④ ,什么叫最为真实、真诚的人心!苏轼和苏辙就像两盏明灯,能够照亮我们未来的路途,也能够照亮我们每个人的心。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①         ②         25\n③         ④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晚年的时候能够重返故乡,是他们心中最大的愿望B.他们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晚年的时候能够重返故乡C.晚年的时候能够重返故乡被他们看作心中最大的愿望D.他们把晚年的时候能够重返故乡看作心中最大的愿望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4.请将下面的句子改写为一个单句,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如果说,苏轼的盖世才华是他让无数的后人偏爱和崇拜的首要因素,那么他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则是令人偏爱与崇拜的又一个原因。答: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答题。苏轼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热衷奖掖后进,扶植了不少人才。他的作品在宋代广为流传,对宋代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苏诗受到金代诗人、明代公安派作家和清代宗派诗人的推崇;苏文长期沾溉后学,其小品随笔更开明清小品文的先声;苏词直到清代,仍为陈维崧等词家所宗法。苏轼的大量作品,是他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1)有一个句子和本段的话题不统一,应删去,这句话是:答:                                                                                                          (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答:                                                                                                          25\n二、课外拓展深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B.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C.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D.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中“望”与《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望”字含义相同。B.“顾安所得酒乎?”中“顾”与《出师表》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中“顾”字含义相同。C.“予乃摄衣而上”中“上”与《小石潭记》中“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中“上”字含义不同D.“横江东来”中“东”与《赤壁赋》中“顺流而东也”中“东”字含义不同。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5\nA.苏轼的朋友捕到了鱼可是没有下酒菜,苏轼回去和妻子商量,妻子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酒。B.本文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赤壁赋》中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曾在初中的语文课本《核舟记》中出现过。《核舟记》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写自己在船上游览的见闻。C.《赤壁赋》所写景色是秋季,水势浩大;《后赤壁赋》所写的是冬季景色,水资源比较枯竭,所以“江山不可复识矣”。D.文章最后关于孤鹤和梦境的描绘,作者想象的成分较多,为整个文章蒙上了神秘和玄幻的色彩。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译文: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译文:                                                                     10.此文是作者在写了《赤壁赋》数月以后写的。试任选一个角度,简析这两篇文章的异同。答:                                                                                                                                                                                                                                                                                                                                  25\n*登泰山记基础积累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一、基础清单化预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汶水(  )(2)山麓(  )(3)砌石为蹬(  )(4)徂徕(  )(  )(5)樗蒱(  )(  )(6)绛皓(  )(7)岱祠(  )(8)皆若偻(  )(9)姚鼐(  )(10)济水(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其级七千有余(        )(2)须臾成五采(        )(3)少圜(        )3.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至于泰安古义: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2)多平方古义:                                    今义:数学名词。(3)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古义:                                    今义:不稳固、不坚定。4.写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义。(1)济水东流(        )(2)明烛天南(        )5.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句子。(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译文:                                 25\n                                    (2)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译文:                                                                     (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译文:                                                                     (4)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译文:                                                                     二、语基习题化细练6.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阳谷皆入汶B.至于泰安C.多平方D.至日观数里内无树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C.回视日观以西峰D.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乘风雪乘:这里是“冒”的意思。极天云一线异色极天:天边。B.道皆砌石为磴蹬:石阶。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偻: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25\nC.世皆谓之天门云云:云气。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漫:弥漫。D.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负:背。多松,生石罅石罅:石缝。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A.余始循以入B.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   历:经过。B.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停留。C.越长城之限   限:界限。D.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弥漫。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泰山记》中,写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掷具的句子是“        ,        ”。(2)《登泰山记》中,写夜色已退,晨曦初现,太阳的形体未现,光芒已可见的句子是“        ,        ”。(3)《登泰山记》中“        ,        ”两句,描述了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三、课文高考化精练13.下列对《登泰山记》中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B.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C.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25\nD.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14.下列对《登泰山记》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就是所说的东岳,五岳之一,在山东省泰安市。其余为西岳华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南岳恒山。B.阴,山北水南为阴;阳,与“阴”相反。阴阳,古代也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C.乾隆,是清高宗皇帝的年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乾隆皇帝庙号为“高宗”,而开国君主庙号一般是“祖”。D.京师,古代指国家都城。白居易《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帝京”也是此意。15.下列对《登泰山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写的一篇登临泰山的游记。姚鼐此行是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颍一同登上泰山之顶的。B.作者按游踪进行描写。他从中谷登山,但是没有到古人所说的天门溪水即东谷去欣赏景色。C.作者重点描述了日观峰处的日出景观,通过对山水、风雪、日光的描写,勾画出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同时介绍了此处的历史遗迹。D.本篇游记的写景角度灵活,做到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同时运用比喻手法,使得泰山的景色更加形象生动。1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译文:                                                                        (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译文:                                                                        17.作者登泰山的过程经历了哪些困难?请简要概括、说明。答:                                                                        25\n                                    四、文本联读化巧练18.在文人笔下,人与自然从来都是一体的。山水有多么高远,人的胸怀就有多么壮阔。《赤壁赋》和《登泰山记》所描绘的大自然美丽的画卷,使人与自然达到了和谐统一。就这一点对两篇文章简要分析。答:                                                                                                                                                素养提升练进阶训练第二层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打铁花,是一种威武浩大之力量与精神的宣泄和迸发,是烈火融化后的铁水,在夜空中被猛烈击打后灿烂之极带着滚烫温度的花儿。打铁花,是关中这片黄土地上人与火,人与铁的另外一种液体形态的激情舞蹈,这是下苦人自己以最廉价最简陋的原料与工具,创作制造出来的非同凡响的魔幻美景!这是以传统的原始的烟火,对现实生活和未来前景的一种深深地歌叹与美好地期盼!舞台上的“所谓舞蹈家”,他们哪里有过在这片地土上头顶烈日或顶风冒雪汗珠子摔八瓣累死累活的劳作?他们哪里又有挚爱并坚守着这片黄土地的深厚情感?他们哪里能又怎么能比划出这从生命深处迸发出来的大气磅礴而又震撼人心的舞蹈动作?不可能的,是万万不可能的!铁花,还在打着,村里老少的人们,仍仰头看着那铁水幻化成绚烂的花在夜空中尽情开放,他们的脸也笑成了花儿。此时,跟打铁花的把式一样,忘记了一切,沉醉流连在其中。嘿嘿,拥挤的人群里,不断有惊叹赞美声:“哎呀呀!”“嗬哟哟!好看很!”“我的天神,这花打得才叫个美呢!”1.根据以上文段,对“打铁花”下定义,字数不超过70字。答:                                                                                                          25\n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                                                                                                                                              3.画横线的句子如果只用排比的修辞,就没有了原句的表达效果,请分析原因。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4.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苏轼游赤壁抒发了人生感悟,姚鼐登泰山赞美了大好河山。请仿照示例,另写两个句子。面对泰山,杜甫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登临黄山,徐霞客                                                                        。漫步西湖,苏轼                                                                        。5.暑假到了,高中生张天和秦浩相约去泰山游玩,主要有A和B两种途径登上泰山之巅,请你分别为张天和秦浩设计一段话,阐述自己选择该线路的理由并说服对方。每条理由阐述不超过60字。A线路:从天外村路进入,天地广场至中天门有盘山公路,中天门至南天门有登山索道,乘完汽车换乘索道,可达泰山之巅。B线路:从红门路进入,徒步攀登陡峭的山路,可直达岱顶。25\n张天:我选择A线路,                                                                        秦浩:我选择B线路,                                                                        二、课外拓展深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材料一 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①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泰山之力也。”(节选自段成式《酉阳杂俎》)材料二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②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倚,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灿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节选自薛福成《登泰山记》,有改动)材料三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注】 ①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②曾公:曾国藩。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25\nB.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C.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D.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镒无词以对”中“以”与《登泰山记》中“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中“以”含义相同。B.“折而东行”中“东”与《登泰山记》中“其阴,济水东流”中“东”含义相同。C.四更,在十二时辰的丑时,即凌晨一时至三时,也叫“四鼓”。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以打更击鼓报时。D.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是古代传统的防御建筑。刘禹锡就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8.下列对材料有关“泰山”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泰山都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祭拜游历的名山,其中也寄予了他们的家国情思和人生感怀。B.泰山景色险峻秀丽。薛福成笔下的泰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博大壮美,如诗如画,令人沉醉。C.泰山日出气象万千。薛、姚撰文从登山循道到观日写景如出一辙,都写了泰山日出前、中、后的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景象。D.泰山给人创作灵感。观泰山景抒人文情,薛福成文末自语,含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姚鼐的描写形象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译文:                                                                        (2)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译文:                                                                        25\n10.材料二、材料三都描述了在泰山之巅观日出,你从中悟出哪些道理?答:                                                                                                                                                第16课 赤壁赋 *登泰山记赤壁赋基础积累练1.答案:①rénxū ②zhǔ ③yǎotiǎo ④dǒu ⑤qǐng ⑥píng ⑦xián ⑧zhào ⑨sù ⑩hè ⑪lí ⑫qiǎo ⑬liáo ⑭zhúlú ⑮shī ⑯shuò ⑰zhǔ ⑱mí ⑲piān ⑳páo fúyóu zàng yáo jiè2.答案:(1)“冯”同“凭”,乘(2)“缪”同“缭”,盘绕,围绕3.答案:(1)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2)旷远的样子。 (3)白茫茫的水汽。4.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2)名词作动词,攻占 (3)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 (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形容词作动词,整理 (7)名词作状语,向南 (8)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9)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形容词作动词,渺小得像 (11)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5.答案:(1)判断句 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2)省略句 (洞箫乐声)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3)状语后置句 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4)被动句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5)状语后置句 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鱼砍柴。6.答案:B25\n解析:冯:同“凭”,乘。7.答案:C解析:A项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B项古义: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D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8.答案:B解析:①⑧⑨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歌唱”“向东进军”“喝酒”/②⑥⑦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长了翅膀一样”“向西”“向东”/③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月光下的清波”/④⑤均为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跳舞”“使……哭泣”/⑩为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伴侣”“以……为朋友”/⑪⑫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变白”“哀叹”。9.答案:A解析:①⑥判断句,②⑤状语后置句,③宾语前置句,④定语后置句,⑦被动句。10.答案:D解析:D项,①表被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②介词,表对象,给。A、B、C项的“于”都是介词“在”。11.答案:(1)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2)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12.答案:D解析:D项,悲风:悲凉的秋风。13.答案:D解析:“壬戌”为干支纪年法。14.答案:D解析:“写景与抒情”不正确,应是写景、抒情、说理浑然一体。15.答案:(1)面对长江斟酒畅饮,横执长矛吟诗作赋,(他)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2)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为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而哀叹,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解析:(1)关键词:酾酒,斟酒;临,面对;固,本来;“而今安在哉”应为“而今在安哉”,是宾语前置。(2)25\n关键词:寄,置身,寄身;于,在;一粟,一粒米;哀,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哀叹。16.答案:①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阐发观点。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人生是可以永恒存在的;从“物各有主”的角度,提出“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即要顺其自然。②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吾与子之所共适”多么达观。素养提升练1.答案:绝无仅有 险象环生 光彩夺目 休戚与共解析:①绝无仅有:极其少有。此处重在强调在中国文学乃至文化史上,如苏轼、苏辙一般的兄弟极其少有,填“绝无仅有”。②险象环生:形容危险的情况连续不断地出现。语境强调的是政治环境中危险不断,填“险象环生”。③光彩夺目:形容光彩鲜艳耀目。此处用来形容历史,填“光彩夺目”。④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语境中强调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同甘共苦,填“休戚与共”。2.答案:B解析:联系上下文,如果选择A项或C项,那么括号内的句子与后面“兄弟俩相守终老”的主语就会不一致,这样整个句子的表达就不连贯,故排除A、C两项。比较B、D两项,B项中将“兄弟俩相守终老”作为他们心中最大的愿望之一,比D项的表达更为通顺,前后衔接更为紧密。3.答案:回望苏轼、苏辙兄弟间的深厚情谊,我们为之感动,为之扼腕叹息。解析: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处是搭配不当,“展望”与“深厚情谊”不搭配,应将“展望”改为“回望”;另一处是主语残缺,可将“我们”前的“令”删去。4.答案:苏轼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可以说是他除盖世才华外的又一个令无数的后人偏爱和崇拜的原因。5.答案:(1)他热衷奖掖后进,扶植了不少人才。(2)苏轼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或:苏轼的作品对后世具有广泛影响)6.答案:A解析:“梦一道士”,动宾结构完整,其后应停顿,据此可排除D项。“过临皋之下”,意思是“经过临皋亭的下面”,语意完整,前后均应停顿,据此可排除B、C、D三项。7.答案:B25\n解析:含义不同,“顾安所得酒乎?”中“顾”是“只是”之意,“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中“顾”是“拜访”之意。8.答案:B解析:B项,“主要内容是作者写自己在船上游览的见闻”错误,应是“核舟”上雕刻的内容。9.答案:(1)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划到江心,听凭它漂流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2)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解析:(1)关键词“反”通“返”,返回;“放”:纵,遣,这里有任船飘荡的意思;中流:江流中心;听:听凭,任凭。(2)关键词:畴昔:过去,以前;过我:从我这里经过。10.答案:如:《赤壁赋》描写的主要是江上明月,景色清幽,说理谈玄,寓悲愤于旷达;《后赤壁赋》则主要描写山间草木,景色峭拔,以记叙、描写为主,表达了作者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谈到某点并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到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俯仰环顾,觉得很快乐,主客唱歌,相互应和。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可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夫人商量。夫人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崖岸高峻直耸,高达千尺。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已变得不认识了。我就提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崖,拨开纷乱的野草,坐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登上形如虬龙的古树,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划到江心,听凭它漂流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25\n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飘然起舞,经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登泰山记基础积累练1.答案:(1)wèn (2)lù (3)dènɡ (4)cúlái (5)chūpú (6)jiànɡ (7)dài (8)lǚ (9)nài (10)jǐ2.答案:(1)“有”同“又”,表示整数后的零头(2)“采”同“彩”,颜色(3)“圜”同“圆”,圆形的,指山石3.答案:(1)到,到达。 (2)方方整整的,指山石。 (3)摇动。4.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东 (2)名词活用作动词,照5.答案:(1)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2)判断句,用副词“皆”表示判断,“皆”相当于“都是” 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3)定语后置句,“崖限当道者”中“限当道”为定语,放在“崖”的后面 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4)省略句,“苍山”前面省略谓语“见”,后句省略主语“雪” 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6.答案:D解析:D项,“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错误,本句中“桐城”为籍贯。桐城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它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风靡全国,享誉海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故选D。7.答案:D25\n解析:A项,阳,古义: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今义:一般用于阳光、表面等。B项,至于,古义:“至于”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其义是到,到达;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C项,平方,古义:平的方形的,形容词;今义:数学名词。8.答案:C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每天。B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照。D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约束。9.答案:C解析:C项,云:助词,无实义。10.答案:D解析:D项与例句中的“以”相同,表示“在”某个时间;A项的“以”相当于连词“而”,表顺承;B项的“以”表示原因;C项的“以”表修饰。11.答案:D解析:D项,漫:磨灭。12.答案:(1)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山也 (2)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3)当其南北分者 古长城也13.答案:C解析:“泰安城下”“中岭”“西谷”作宾语,其后当断开。“也”是句尾标志词,其后断开。“入”作谓语,其后当断开。第二个“道”是主语,其前断开。14.答案:A解析:A项,应为“北岳恒山,南岳衡山”。15.答案:A解析:A项,“朱孝纯之子朱颍”错,应该是:朱孝纯,字子颍。16.答案:(1)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高崖横在路上的地方,世人都称为“天门”。(2)等到已经登上泰山,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解析:(1)关键词:“限”,门槛。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云”,助词,无实义。(2)关键词:“及”译为“等到”,“负”译为“覆盖”,“烛”译为“照亮”。17.答案:路途长——有七千多石级;行程艰难——需翻越山岭,经过山崖;比较危险——石磴因雾气及结冰而打滑,易失足。1825\n.答案:《赤壁赋》一文开篇先叙述泛舟的时间、地点,接着对江上的清风、横江的白露、东山的明月、月光下的水光以及一望无际的江面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这些自然景物与作者所泛之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使人与自然达到了和谐统一。《登泰山记》是一篇山水游记,山水游记最让人贴近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文中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文章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令人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素养提升练1.答案:是关中人以最廉价最简陋的原料与工具,创作制造出的深受百姓喜爱的,表达对现实生活和未来前景期盼的一种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的烟火。解析: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种概念是“打铁花”;依据“这是以传统的原始的烟火”可知属概念是“烟火”;然后筛选出种差,即打铁花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依据“打铁花,是关中这片黄土地上人与火,人与铁的另外一种液体形态的激情舞蹈,这是下苦人自己以最廉价最简陋的原料与工具”可概括出“是关中人以最廉价最简陋的原料与工具”;依据“村里老少的人们,仍仰头看着那铁水幻化成绚烂的花在夜空中尽情开放,他们的脸也笑成了花儿。此时,跟打铁花的把式一样,忘记了一切,沉醉流连在其中”可概括出“创作制造出的深受百姓喜爱的”;依据“这是以传统的原始的烟火,对现实生活和未来前景的一种深深地歌叹与美好地期盼”可概括出“表达对现实生活和未来前景期盼的”;依据“他们哪里能又怎么能比划出这从生命深处迸发出来的……舞蹈动作”可概括出“大气磅礴、震撼人心”。最后根据语句通顺的原则调整语序。2.答案:他们跟打铁花的把式一样,沉醉流连在其中,忘记了一切。解析:原文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缺少主语,“他们”;二是语序不当,“沉醉流连在其中”和“忘记了一切”是顺承关系,先是“沉醉流连在其中”,然后是“忘记了一切”。3.答案:①运用反问,增强语势,可以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体现出一种很强的感情上的感染力;②反问的排比句,让语势二次增强,增加语段风骨,提高了语言表达力;③表达了作者对于打铁花习俗所产生的美的赞誉,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于打铁花中所蕴含的劳动人民的力量和生命力的歌颂。25\n解析:①原句“他们哪里……?”运用反问,增强语势,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体现出一种很强的感情上的感染力。②原句连用三个“他们哪里……?”组成反问的排比句,让语势二次增强,能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气势,增加语段风骨,提高了语言表达力。③依据“比划出这从生命深处迸发出来的大气磅礴而又震撼人心的舞蹈动作”可知作者运用反问的句式表达了作者对打铁花习俗所产生的美的赞誉;依据“在这片地土上头顶烈日或顶风冒雪汗珠子摔八瓣累死累活的劳作”“挚爱并坚守着这片黄土地的深厚情感”可知作者对打铁花中所蕴含的劳动人民的力量和生命力的歌颂。4.答案:(登临黄山,徐霞客)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表达了作者对黄山雄奇的由衷赞叹(漫步西湖,苏轼)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表现了作者的豁达胸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5.答案:张天:步行既消耗体力又浪费时间,旅游是为了放松身心,如果选择快捷舒适的A线路,坐车就可轻松登上山顶,“一览众山小”,何乐而不为呢?秦浩:徒步登山既可欣赏沿途风景又可锻炼意志,我们年轻人不仅要站在山顶,更要靠自己征服被称为“五岳独尊”的泰山,尝试挑战自己吧!6.答案:D解析:“巡阅”的宾语是“河防”,而非“河防纡道”,应在“河防”后断开,排除A、C两项。“山轿”是“乘”的宾语,“出”修饰的是“郡北门三里入山”,故应在“山轿”后面断开,排除B项。7.答案:A解析:含义不相同,“镒无词以对”中“以”是目的连词“来”的意思,“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中“以”是介词“在”的意思。8.答案:D解析:薛文最后引用的是曾国藩的话,不是自语。9.答案:(1)按照过去的惯例,封禅结束后,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迁一级,只有郑镒凭借张说的关系一下子升到了五品官,并且赐给了红色官服。(2)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解析:(1)关键字词:“旧例”“迁转”“因”“绯”。(2)关键字词:“俄”“辟”“方”“遽”。10.答案:(示例)25\n①登高则望远。在生活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的景色就越壮阔。②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③有付出才有收获。美来自艰辛的付出。解析:联系泰山的自然景观、人文内涵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组织语言,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 唐明皇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张说任封禅使。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来是九品官,按照过去的惯例,封禅结束后,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迁一级,只有郑镒凭借张说的关系一下子升到了五品官,并且赐给了红色官服。因为皇帝诏赐大臣聚饮按品位排列座次,所以唐玄宗发现郑镒的官位飞跃上升,感到奇怪,就问他原因,郑镒没有词儿来回答。黄幡绰说:“这全靠泰山的力量啊。”材料二 同治四年,我在徐州督师侯相曾国藩的幕府中做事。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申甫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们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便进入了山中。沿着盘曲的山路上山,走了将近四十里,经过十几个十分著名的地方,都尽情观赏流连良久才离开。越过南天门,转过来向东走。又向北攀登,就是泰山顶了,也就是天柱峰。泰山恢宏的气势,桐城的姚鼐先生曾经记述过。今天登山所经的道路都是姚鼐先生所走过的道路,那些偏僻的不在路边的景点没有去。当我没有到南天门时,看到石阶路陡峭高耸,耸入半空中。向下看险峻的石阶成为一线,幽深莫测,让人眼花目眩,心神惊骇,进退两难。屏住气息,抛弃杂念,又鼓起勇气向前行进。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等到达泰山山顶,极目四望。诸峰起伏环列四周,相互倚靠,有的像拱,有的像蹲。汶水从东方流来,蜿蜒曲折好似一条带子。远远地注视深远青碧的天空,缥缈得好像没有边际。俯视云烟,瞬息变化。这天晚上我们住在碧霞宫。四更后,到泰山顶峰东侧的日观峰,等候日出。风雨骤然而至,很冷,过了很长时间雨才停下来。极目东望,看到一缕红光横跨在浓云之下。不久,璀璨耀目,如轮的太阳由云端露出,摇曳不定,像从地面涌出来一样。太阳的形状并不很圆,颜色正红,可以直接用眼睛观看。在它的上面有明亮的五色彩霞,好像数百匹丝锦。回头看短墙上,日影隐约,一会儿又不见了。侯相曾国藩因整夜下雨,未能看到日出,笑着(对大家)说:“你们各位记住(这个道理),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不可以主观猜测;稍稍艰难的事不能够中途停止啊。”2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9-20 12:34:07 页数:25
价格:¥3 大小:109.30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