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2 登高 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登高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的有关背景,学会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2、分析文中的意象,学会意象分析的赏析方法。  3、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诗歌,疏通大意,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整体把握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复杂的  人生情感。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诱思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杜甫心系苍生、情寄邦国、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2.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3.  教学用具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入情朗诵,整体感知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回顾并展示已学过的杜甫诗句。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知识积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人论世,走近诗人  【课件投影】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立功立言是这个家族的传统。7岁学诗,15岁扬名,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的诗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即通过深入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及创作背景,使学生更好地走近作者,走近诗人的内心世界,深刻体悟诗歌的丰富意蕴。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悟  【课件投影】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指导学生七言诗的读法,以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节拍吟诵,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音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情读--要求学生饱含感情朗读。告知学生读好一首诗或一篇文章,必须把自己当成作者,化身为其人,就当这首诗或这篇文章是你自己写的。如读杜甫的这首诗时,把自己化身为那个老病孤苦的杜甫--站在长江边上,衣衫褴楼,蓬头垢面,登高望远,怀想家乡,思念亲人,牵挂祖国,凄凉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这一辈子。鼓励一、二名学生主动范读,给予肯定表扬。  学生大声齐读,要求把握诗脉,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诗歌重在朗读,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体验”的平台;学生在朗读中自觉地整体把握诗意,感悟诗作意境,为下面的分析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朗读吟诵以及通过朗读吟诵感悟诗歌情感的能力。  二、鉴赏品味,体悟感情  (一)把握意象,体会感情  【课件投影】提出问题,激发思考  1、《登高》这首诗哪联写景,哪联抒情?  (首联、颔联写景,颈联、尾联抒情。)  2、写了哪些景物?诗人分别用什么词描写?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这首诗首联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颌联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萧萧”、“滚滚”来描写。抒发了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分析,整体把握全诗,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由简单的问题导入,由浅入深,循序渐渐,化解了学生在鉴赏诗歌时的畏难情绪。  (二)入情入境,体悟情感  【课件投影】“三秋图,杜甫心”  有评者把杜甫的这首诗概括为“三秋图,杜甫心”.  1、寄意遥深“三秋图”.  “秋”不仅是季节,也是心境。不仅是自身遭遇,也是国家前途。季节之秋--秋风正劲,长天高远,猿猴哀鸣,飞鸟盘旋。天地间阔大苍茫、凄凉清冷的景象,皆传达出秋之凄冷:生命之秋--落叶是衰老的象征,“萧萧下”隐含着诗人心情的下坠,他感叹自己的生命也到了晚秋,面对滚滚长江,永恒的自然更令人感叹时光飞逝,生命短暂;国运之秋--战乱虽已平定,但盛唐景象不再,国事颓败,触动了诗人忧时伤世之感。此诗明写季节之秋,其中也渗透着生命之秋与国运之秋,三者交汇浑融,诗意也由此深沉博大。,  2、忧思沉郁“杜甫心”.  (1)本诗诗眼为哪一字?(悲)  (2)本诗都体现了哪些悲意?  宋人罗大经评颈联十四字之间含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千愁万绪集于一端,八重悲意层层叠加,一字一悲,一句三叹,情感更趋沉郁,诗意更见悲慨。  (3)如果说“登高之意悲九重”的话,还有一重悲指什么?  想为国事尽力而不能,想借酒浇愁而不得--让杜甫悲愁郁结,不得排遣,更是悲上加悲。  (4)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浓厚的悲情,那作者的悲情来自哪些方面呢?立足于文本,从诗中找出悲之因。  诗人的“悲”情来自:  悲之一:悲秋。  悲之二:客中悲秋。  悲之三:常客悲秋。  悲之四:万里常客悲秋。  悲之五:独自登台。  悲之六:多病独登台。  悲之七:晚年多病登台。  悲之八:生活艰难。  悲之九:新停酒杯。  (5)如此多悲,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的感伤。  大而言之的国家:国运衰微--国难,  小而言之的家运:羁旅之愁--漂泊之苦  再小而言之的自我:功业无成--壮志难酬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层层递进的启发提问,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当中,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培养了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感悟人生  【课件投影】杜甫,不仅给我们以诗歌之美的享受,他的人格精神也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从《登高》及以前学过的诗中可以获得杜甫的哪些精神财富?要求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分享。  【设计意图】感受杜甫心系苍生、情寄邦国、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自主探究、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能力,养成互相切磋、互相协作的习惯。  三、迁移拓展,观照人生  【课件投影】阅读以下几段杜甫诗歌中的名句,进一步体会杜甫的人格魅力,以“杜甫与我”为题,自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杜甫的感悟。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杜甫心系苍生、情寄邦国、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从而观照自己的人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习题1、有感情的读课文,把喜欢的句子写下来2、做课后练习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12-17 16:27:14 页数:5
价格:¥3 大小:17.66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