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高中语文课时练二当仁不让于师(附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当仁,不让于师(45分钟,55分)一、基础应用(28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钻:钻研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以为:认为B.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诸:诸位,各位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小人:地位低的人C.予所否者,天厌.之厌:满足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循循然:一步一步有次序地D.噫!天丧.予丧:使……丧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君子:德行高的人【解析】选D。A项,以为:以,用;为,做。“无以为”即“无用为此”;B项,诸:之于;C项,厌:厌弃。2.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②夫子矢之曰③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④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⑤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⑥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⑦莫春者,春服既成⑧道之斯行⑨斯人也而有斯疾也A.①②⑤B.③④⑥C.⑦⑧⑨D.③⑤⑨【解析】选D。①“知”,通“智”;②“矢”,通“誓”;⑥“希”,通“稀”;⑦“莫”,通“暮”;⑧“道”,通“导”。3.选出下面四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1
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D.宗庙之事,如.会同【解析】选A、D。A、D两项,连词,或者;B项,连词,如果;C项,介词,至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可使足.民A.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B.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C.稍稍宾.客.其父D.粪.土.当年万户侯【解析】选A。A项与例句都是使动用法,B项形容词作动词,C、D都是意动用法。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师旅,指军队。古代军队编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B.傧相,指诸侯祭祀、会盟时主持赞礼及司仪的官,有等级差别,所以有大相、小相之说。C.饥馑,指灾荒、荒年。五谷收成不好叫馑,连蔬菜和野菜都吃不上叫饥。D.舞雩,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祭祀叫雩,因为有舞,所以也称舞雩。【解析】选C。五谷收成不好叫饥,连蔬菜和野菜都吃不上叫馑。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人纵使要自行断绝跟对方的关系,那对太阳月亮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显示出他不知道高低轻重罢了!(2)(我)已经竭尽了我的才能,老师的学识道德依然像一座卓然矗立的东西。即便想追随他,也没有办法了!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5分)①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②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③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慄。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④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2
⑤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也许是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请根据诗歌描写的内容,推断诗歌对应的分别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几个节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霜降、立夏、立冬、惊蛰、白露。8.下面是某博物馆公告的初稿,其中存在多处用语和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情况,请指出并改正。(5分)××博物馆公告在国庆长假“十一黄金周”莅临之际,我们在广泛垂询公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自2021年10月1日起,将每日预约进馆人数上调至3000人次。观众可提前三天在该博物馆官网预约参观,并于预约时间佩戴口罩、出示本人身份证(或学生证、户口本等)、预约码、健康码进馆参观。若预约额度已满,则请另行择日预约,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我们表示歉意,希望大家予以合作。××博物馆办公室2021年9月25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莅临”改为“来临”②“垂询”改为“征询”③“人次”改为“人”④“该”改为“本”⑤“佩戴口罩”后的“顿号”改为“逗号”⑥“合作”改为“理解”(5分,指出并改正一处1分)二、拓展阅读(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3题。送张廉卿序[清]吴汝纶孙况、扬雄,世传所称大贤,其著书皆以成名乎后世。而.孙卿书称说春申,《法言》叹①安汉公之懿.,皆干世论之不韪。载而以告万世者,世以此颇怪之。我则以谓凡著书者,君子不自得于时者之所为作也。3
凡所以不自得者,君子之道,不枉.实以谀人。而当世贵人在势者,必好人谀己。十人谀之,一人不谀,则贵人恶其傲己,十人者恶其异己。贵人与贵人比肩于上,十人与十人比肩于下,上恶其傲,下恶其异,虽穷天地,横四海,无与容我身,吾且于书也何有?于此有一在势者,虽甚②恶之,而犹敬乎其名而不之.害伤。则君子俯默而就容焉,而以成我书。而是人也,虽敬乎其名,固前知其不谀己也。闻有书则就求而亟观焉。察其褒讥所寓,得其疑且似者,且曰“此谤我也,此怨非我也。”则从而之矣。盖必其章章然称道叹羡我也,夫乃始慭置而相忘焉。彼君子也,其志洁,其行危,其不枉实而谀人,众著于天下后世。及其为书,则往诡辞谬称,谲变以自乱。以为我意之是非,后有君子,读我书而可以自得之矣。安取彼訔訔察察者为?嗟夫!此殆君子所遭之不幸,其用意至可悲。而《诗》三百篇所为主文而谲.谏,孔子之《春秋》所为定哀之际微辞者也。孔北海、祢正平之徒,背而易之,乃卒会祸殃,至死不悟,岂不哀哉?二子之书,意其在此。我既推而得之。会我友张廉卿北来,乃.为书告之。复书曰:“子言殆.是也。”盖自廉卿之北游,五年于兹,我与之岁相往来日月相问讯有疑则以问焉有得则以告焉见则面相质别则③以书每如此。今兹湖北大吏走书币,因李相国聘廉卿而南,都讲于江汉。廉卿今世之孙、扬也。见今贵人在势,皆折节下贤,不好人谀己,其所遭孙、扬远不如。其北来也,自李相国已下皆尊师之。老而思欲南归,而湖北君所居乡,其大吏又慕声礼下之如此。我知廉卿可以直道正辞,立信文以垂示后世,无所不自得者。独我离石友,无以考道问业,疑无问,得无告,于其归不能无怏怏也。因.取所意于古,而尝质于君者。书赠之以为别。【注】①安汉公:公元5年(汉平帝元始元年),以王葬为太傅,号安汉公。②俯默:低头无语。③李相国:李鸿章,因其时李以大学士兼直隶总督,故称相国。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法言》叹安汉公之懿.懿:美德B.不枉.实以谀人枉:歪曲C.主文而谲.谏谲:多变D.子言殆.是也殆:大概【解析】选C。谲:隐约,不明说。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而.孙卿书称说春申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而犹敬乎其名而不之.害伤恐年岁之.不吾与4
C.乃.为书告之乃.有所不得已也D.因.取所意于古,而尝质于君者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解析】选D。D项,于是,就。A项,表转折/表目的。B项,代词/助词,取独。C项,于是/是。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况曾在著作中称颂春申君;西汉末年扬雄著有《法言》,赞扬王莽。世人皆以为阿谀之辞,作者认为这是出于不得已。B.君子品行高洁,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他在著书时,常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而多“微辞”,在作者看来,其用意令人悲叹。C.作者称赞张廉卿就是当今的孙况、扬雄,对李相国等贵人多有谀词,这是作者以“诡辞谬称,谲变以自乱”,期望后世能明白他的心志。D.文章从世人对孙况、扬雄的批评说起,议论为主;后叙写两人友谊,交代写作缘由。全文旨在说明作家著书立说与所处环境的密切关系。【解析】选C。阿谀李相国,目的是赞叹张廉卿的良好境遇。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我与之岁相往来日月相问讯有疑则以问焉有得则以告焉见则面相质别则以书每如此。参考答案:我与之岁相往来/日月相问讯/有疑则以问焉/有得则以告焉/见则面相质/别则以书/每如此。(错一处扣一分,扣完为止)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而是人也,虽敬乎其名,固前知其不谀己也。闻有书则就求而亟观焉。(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北海、祢正平之徒,背而易之,乃卒会祸殃,至死不悟,岂不哀哉?(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然而这种人,虽然敬重君子的名声,(但)原本就知道他不阿谀自己,一听到有著作问世就马上找来查看。(4分,语意通顺1分,“是”1分,“固”1分,“亟”1分)(2)孔融、祢衡这些人,却违背、改变了这一原则,以致最终遭遇祸害,至死都不明白,难道不悲哀吗?(4分,语意通顺1分,“之徒”1分,“会”1分,反问句1分)附【译文】孙(荀)况、扬雄是世间所称颂的非常贤能之人,他们所著的书都在后世有很大的名声。然而荀子在书中称赞颂扬春申君,扬雄在《法言》里称赞王莽的美德,都犯了世论所不容的错5
误。(他们)写下来告诉后世的(那些赞美的文字),世人都为此而深深地责怪他们。我却认为但凡写出来的书,都是当时失意的君子所创作的。凡是不得意的原因,是君子不愿意以歪曲事实来阿谀他人,然而当时有权势的贵人都喜好别人奉承自己。十个人阿谀贵人,一个人不阿谀,那么贵人就讨厌他们轻慢他(贵人),媚俗者讨厌他们与己不同。在君子之上,有贵人相互结成的势力,在君子之下,阿谀者相互结成的势力,在其上者,厌恶他的骄傲轻慢,在其下者,厌恶他的与众不同,君子即使穷尽天地,纵横四海,也无处容身,他还能写什么书呢?今天有一个在势者,虽然很厌恶(君子),但仍然尊重他的声望而不伤害他,君子就低头无语,得以容身来完成自己的著作。然而这种人,虽然敬重君子的名声,(但)原本就知道他不阿谀自己,一听到有著作问世就马上找来查看。看文中有贬斥讥讽有所寄寓的。(如果)看到与自己平时的言行有看似嫌疑的,就说:“这是在毁谤我,这是怨恨、非议我。”于是就去毁伤、倾轧君子。一定要明显地称道、赞叹、羡慕自己,才开始愿意把(这书)放在一边,置之不顾了。那些君子,他们的志向高洁,他们的品行端正,都不歪曲事实阿谀他人,这在世人面前十分显明。等到他们著书,就常常用诡谲的言辞、错误的称呼,故意说假话以混淆自己真正的意思,认为自己心中的是非对错,后世君子读自己的书时自然会有所领悟。何必刻意去争讼分辩呢?唉!这大概就是君子所遭遇的不幸吧,他们的用心实在令人悲叹。而《诗》三百篇所创作的诗文,主于文辞(多描绘形象)而劝谏时隐约其辞,不直言指摘,孔子修《春秋》,对鲁定公、鲁哀公这两位与自己同时的君主从不直言批评,而是把贬意隐含在言辞之中。孔融、祢衡这些人,却违背、改变了这一原则,以致最终遭遇祸害,至死都不明白,难道不悲哀吗?(孙、扬)这两个人的著作,意图大概也正是这样吧。我推究了他们的意图而有所得后。正好我的朋友张廉卿要从北方来,于是我写信告诉他(我的心得)。他回信说:“你的话大概是正确的。”自从张廉卿北游,到现在有五年了,我和他不时都往来问候,如果有疑惑就相询问,有收获就彼此分享,在一起时就面对面探讨,不在一起时就用书信传递,每每如此。现在湖北大吏送来书信和路费,通过相国李鸿章聘请张廉卿去南方,在江汉担任学舍书院的主持人。张廉卿,就是今世的孙况、扬雄。然而现在得势的贵人(指李鸿章),都礼贤下士,不喜欢别人阿谀自己,他所受到的(礼遇),是当时的孙况、扬雄远远比不上的。当他从北方来时,从相国李鸿章以下的人都尊他为师。(他)年纪大了想要南归湖北,湖北是他的家乡,那湖北的大官们如此仰慕他的名声对他甚为礼遇。我知道张廉卿可以用正直之道、坦率之辞著书,写出诚实不欺的文字来给后世做示范,没有不得已的情况。只是我远离自己的好朋友,无法和他一起探讨学问,有了收获也不能及时分享,对于他的回去,心中难免闷闷不乐。于是从古人身上所获取的,并曾与张廉卿当面探讨的这些想法。写下来,6
以此作为临别赠言。三、经典研读(7分)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14~15题。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论语·颜渊》)14.上述文字着重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交往”原则?(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适度(中)交往原则,(2分)中庸(1分)。15.结合上述话语,具体阐述孔子“交往观”的要求。(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首先,交往的对象要有选择,当以“仁”为标准;(1分)其次,交往过程中要保持自我(主体)的独立性(“矜而不争”),(1分)坚持原则,不能放弃自我意志而依附于人(“人之过也,各于其党”)(1分);第三,交往既要诚实(“忠告而善道”),又要适度(“不可则止”)避免自讨没趣。(1分)附【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拉帮结伙。”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子贡问交友的道理。孔子说:“朋友有过失,要尽心尽力忠诚地劝告他,并委婉恰当地开导他。朋友要是不接受劝导就算了,不要再自讨没趣自受侮辱了。”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