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素养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单元素养检测(一) 第一单元(120分钟,120分)一、阅读鉴赏(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 杨兴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7时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12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1.下列对这则新闻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闻中写彭定康离开港督府时,引入了关于港督府历史的材料,这样既扩展了新闻的容量,增加了现实场景的历史纵深感,又能让人体会到香港回归祖国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B.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意味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C.从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香港岛,到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彭定康已经在这里当了二十五任港督。D.“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说明当年英国是从海上侵犯中国并掠走香港的,今天则是从海上永远地离去,两相映照,意味深长。文章以此举结尾,形象而又深刻地揭示了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意义。【解析】选C。彭定康是第二十五任港督。不是“已经在这里当了二十五任港督”。2.文章第一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新闻的结构特点,第一段在新闻结构中,属于导语部分,新闻导语的作用,一般要从概括新闻内容要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方面作答。答题时,可结合第一段的具体内容组织答案。答案:导语部分。概括新闻内容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情感基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在这则新闻稿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港督府的叙述?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港督府经历任港督完善,是英国统治的象征,是英国政权在港的标志。如今港督离去,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已然成为历史。(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夜雨漂流的回忆叶 紫①(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底冬初十月,因为父亲和姊姊的遭难②,我单身从故乡流亡出来,到长沙天心阁侧面的一家小客栈中搭住了。那时我的心境的悲伤和愤慨,是很难形容得出来的。因为贪图便宜,客栈的主人便给了我一间非常阴黯的,潮霉的屋子,那屋子后面的窗门,靠着天心阁的城垣,终年不能望见一丝天空和日月,我一进去,就像埋在活的墓场中似的,一连埋了八个整天。天老下着雨。因为不能出去,除吃饭外,我就只能终天地伴着一盏小洋油灯过日子。窗外的雨点,从古旧的城墙砖上滴下来,均匀地敲打着。狂风呼啸着,盘旋着,不时从城墙的狭巷里偷偷地爬进来,使室内更加增加了阴森、寒冷的气息。一到夜间,我就几乎惊惧得不能成梦,我记得最厉害的是第七夜——那刚刚是我父亲死难的百日(也许还是什么其他的乡俗节气吧),通宵我都不曾合一合眼睛。我望着灯光的一跳一跳的火焰,听着隔壁的钟声,呼吸着那刺心的、阴寒的空气,心中战栗着!并且想着父亲和姊姊临难时的悲惨的情形,我不知道如何是好!……而尤其是——自己的路途呢?交叉着在我的面前的,应该走哪一条呢?……母亲呢?……其他的家中人又都飘流到什么地方去了呢?窗外的狭巷中的风雨,趁着夜的沉静而更加疯狂起来,灯光从垂死的挣扎中摇晃着,放射着最后的一线光芒,而终于幻灭了!屋子里突然地伸手看不见自己的拳头,我偷偷地爬起来了,摸着穿着鞋子,伤心地在黑暗中来回地走动着。一阵沙声的,战栗的夜的叫卖,夹杂于风雨声中,波传过来了。听着——那就像一种耐不住饥寒的凄苦的创痛的哀号一般。“结……麻花……哪!……”“油炸……豆……腐啊!……”随后,我站着靠着床边,怀着一种哀怜的,焦灼的心情,听了一会,突然地,我的隔壁一家药店,又开始喧腾起来了!时钟高声地敲了一下。我不能忍耐地再躺将下来,横身将被窝蒙住着。我想,我或者已经得了病了,因为我的头痛得厉害,而且还看见屋子里有许多灿烂的金光!12
隔壁的人声渐渐地由喧腾而鼎沸!钟声、风雨的呼声和夜的叫卖,都被他的喧声遮拦着。我打了一个翻身,闭上眼睛,耳朵便更加听得清楚了。“拍!呜唉唉……呜唉唉……拍——拍……”一种突然的鞭声和畜类的悲鸣将我惊悸着!我想,人们一定是在鞭赶一头畜生工作或进牢笼吧!然而我错了,那鞭声并不只一声两声,而悲鸣也渐渐地变成锐声的号叫!黑暗的,阴森的空气,骤然紧张了起来,人们的粗暴而凶残的叫骂和鞭挞,骡子(那时候我不知道是怎样地确定那被打的是一头骡子)的垂死的挣扎和哀号,一阵阵的,都由风声中传开去。全客栈的人们大部惊醒了,发出一种喃喃的梦呓似的詈骂。有的已经爬起来,不安地在室中来回地走动!……我死死地用被窝包蒙着头颅很久很久,一直到这些声音都逐渐地消沉之后。于是,旧有的焦愁和悲愤,又都重新涌了上来,房子里——黑暗;外边——黑暗!骡子大概已经被他们鞭死了,而风雨却仍然在悲号,流眼泪!……我深深地感到:展开在我的面前的艰难的前路,就恰如这黑暗的怕人的长夜一般:马上,我就要变成——甚至还不如——一个饥寒无归宿的,深宵的叫卖者,或者一头无代价的牺牲的骡子。要是自己不马上振作起来,不迅速地提起向人生搏战的巨大的勇气——从这黑暗的长夜中冲锋出去,我将会得到一个怎样的结果呢?父亲和姊姊临难时的悲惨的情形,又重新显现出来了,从窗外的狭巷的雨声之中,透过来了一丝丝黎明的光亮。我沉痛地咬着牙关地想,并且决定:“天明,我就要离开这里——这黑暗的阴森的长夜!并且要提起更大的勇气来,搏战地,去踏上父亲和姊姊们曾经走过的艰难的棘途,去追寻和开拓那新的光明的道路!……”(有删改) 【注】①叶紫(1910—1939),中国革命文学作家,湖南益阳人。代表作有《丰收》《火》。②1927年6月大革命失败后,叶紫的父亲和姊姊未能及时转移,两人不幸在县农会附近的余家宗祠同时被捕,惨遭杀害。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紧扣题目,交代了“我”孤身“漂流”的原因、时间以及流亡所到之地——长沙天心阁侧面的客栈。B.“我”想起惨死的父亲和姊姊,想起自己渺茫的前途以及逃难在外、生死不明的亲人,彻夜难眠。12
C.文中写深夜的叫卖者,展现民众生活凄苦;写驱赶牲畜之人被客栈中人“詈骂”,揭示阶级矛盾尖锐。D.为了摆脱目前被压抑的状况,为自己找到新生之路,“我”最终决定继承父亲和姊姊的遗志,起来抗争。【解析】选C。C项,“揭示阶级矛盾尖锐”过度解读,从文本内容来看,因为竭力驱赶牲畜之人发出的声音打扰了客栈中人,客栈中人才会不满、詈骂。5.“第七夜”里“我”的心理有着怎样的变化过程?请做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文本结构,分析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能力。题干提示是“第七夜”里“我”的心理有着怎样的变化过程。要找出这一夜中“我”的心理描写,分出层次,再加以概括。答案:①为自己所住阴寒的环境而“战栗”;②想到家人以及自己的路途而感到“哀怜”“焦灼”;③听到屋外的挣扎和哀号,“旧有的焦愁和悲愤”重新涌了上来;④对比抉择自己的前路后“振作起来”。6.鲁迅先生评价叶紫的创作时说过,作者已经尽了当前的任务,也是对于压迫者的答复:文学是战斗的!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表现“我”的战斗性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文章描写的是在父亲和姊姊遇难之后,作者逃难过程中,由内心痛苦、迷茫到最后觉醒、振作的过程。题目要求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表现“我”的战斗性的。可从直接描写心理体现和其他描写侧面烘托两个角度概括。答案:①环境烘托。“我”看见的景物、听见的声音、嗅到的气味都是苦的,这烘托出“我”最终振作起来的坚强。②他人衬托。父亲和姊姊悲惨遇难,这衬托出“我”不怕艰险,“踏上父亲和姊姊们曾经走过的艰难的棘途”去追寻光明的勇敢。③心理描写。“天明,我就要离开这里……去追寻和开拓那新的光明的道路!”文章最后对“我”这一心理描写,直接表现出“我”的战斗性。(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0分)12
梁彦光字修芝。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幼年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去职,毁瘁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甚有惠政。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后数岁,卒官。赠冀、定、青、瀛四州刺史,谥曰襄。(节选自《隋书·梁彦光列传》,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B.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C.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D.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解析】选B。“臣前待罪相州”,“相州”为地名,前面省略介词“于”,构成介词结构后置,修饰“待罪”,其前不可断,排除A、D;“请复为相州”,“请”为“请求别人允许自己做某事”一般位于句首,其前断句,排除C。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2
A.刺史,汉武帝时始置。分全国为十三部(州),部置刺史,职任监察。B.母忧,也作“丁内艰”,指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策试,谓以对策试士。大凡以政事、经义发问,使试士条对。策,写在简策上的试题。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如赠言;也指古代皇帝对在职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如赠官。【解析】选D。“在职官员及其亲属”错误,应为“故去的官员及其亲属”。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彦光恪守孝道。梁彦光母亲去世,他因悲伤过度极度瘦弱;不久被起用任职,皇帝看了梁彦光的形貌变化后,对其感叹不已。B.梁彦光施行惠政。梁彦光任岐州刺史时,当地民风淳朴,他用宽缓平和的办法来镇守,全境教化得很好,朝廷考评接连第一。C.梁彦光生性执着。梁彦光第一次治理相州不力被处罚,但他自请再回相州任职,虽遭当地豪强地痞嗤笑,但他毫不退缩。D.梁彦光重视教育。梁彦光创立学堂,招纳名儒授课;在厅堂设宴款待特别优异的学生,让其余成绩差的学生都坐在走廊下。【解析】选D。“让其余成绩差的学生都坐在走廊下”错误,原文为“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是“好诤讼,惰业无成”的人坐在走廊下。故选D。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变诈”,诡变多诈;“遣”,责备;“坐”,因为。(2)“感悟”,感动而醒悟;“训喻”,教诲开导;“卒”,最终。答案:(1)邺都的习俗杂乱,当地人诡变多诈,为梁彦光作歌谣,说他没有能力治理和教化。皇帝听说之后责备梁彦光,(梁彦光)最终因此被免职。12
(2)焦通于是受感动而醒悟,又悲伤又惭愧,无地自容。梁彦光教诲开导了他就让他回去。后来焦通改过自新,勉力培养良好的品行,最终成为有德之士。11.梁彦光两次到相州任职,执政思想有什么区别?请简要说明。(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结合原文第二段“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概括分析,第一次,仁(宽)政,以静镇之;第二次,严政,发摘奸隐。答案:第一次,仁(宽)政,以静镇之;第二次,严政,发摘奸隐。【参考译文】梁彦光字修芝。父亲梁显,周荆州刺史。梁彦光幼年聪慧,有天赋的卓越品性,他的父亲常常对所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有刚正的气概,一定会使我们家族兴旺。”魏大统末年,彦光进入太学,广泛涉猎经史,遵循规矩法度,轻易随便的事也一定遵照礼仪。脱去布衣担任秘书郎,当时年仅十七岁。北周建立,升任舍人上士。武帝时,积功升官,担任小驭下大夫。因母亲丧事而离职,又因过于哀伤而身心憔悴。没有多久,起用让他到任办公,皇帝看他过于憔悴,感叹了很久。周宣帝即位,任命他为华州刺史。等到隋高祖接受禅位,让他做岐州刺史,做了很多对民有利的政事。数年之后,改任相州刺史。梁彦光先前在岐州的时候,习俗非常质朴,用安定的方法治理,全境教化很好,朝廷考评接连最好,是全国第一。等到任职相部,仍然按照治理岐州的方法。邺都的习俗杂乱,当地人诡变多诈,为梁彦光作歌谣,说他没有能力治理和教化。皇帝听说之后责备梁彦光,(梁彦光)最终因此被免职。一年多后,又拜为赵州刺史。梁彦光给皇上上书说:“臣之前在相州待罪,百姓称呼我为‘戴帽饧’。臣自己料想罢免之后,没有恢复官职的希望,没想到天恩又垂青录用我。请求再次治理相州,改变方法,希望有用来改变当地习俗的方法。”皇帝答应了他,又让他担任相州刺史。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听说梁彦光自己请求前来,没有人不嘲笑他的。梁彦光到任,揭露隐蔽潜伏的坏人坏事,如同神明,于是狡猾的人,没有不潜逃的,全境都非常惊异。12
当初,北齐灭亡后,士大夫多半迁往关内,只剩下手工业者、商人以及乐户移居在州城外城。因此人们都很阴险狡诈,无端散布谣言,到官吏那儿告状的,名目繁多。梁彦光想要革除弊病,于是用俸禄,招纳太行山以东的有名气的儒生,在每一个乡设立学堂,不是圣哲的书籍不能教授。经常在每季的最后一个月召集学生,亲自出题考试。有特别勤奋好学,以聪明闻名的,在厅堂设宴席,其他人一起坐在走廊下。有喜欢争辩是非、懒惰学业无成的,坐到庭院中,摆上粗劣的饭食。于是人们都克制自励,习俗有了很大改变。有叫焦通的滏阳人,喜欢酗酒,侍奉亲长的礼节缺少,被堂弟诉讼。梁彦光没有处罚他,而是把他带到州学,让他在孔子庙观看。当时庙中有韩伯瑜因为母亲用手杖打他不痛,他为母亲力气小而悲哀,对着母亲哭泣的塑像,焦通于是受感动而醒悟,又悲伤又惭愧,无地自容。梁彦光教诲开异了他就让他回去。后来焦通改过自新,勉力培养良好的品行,最终成为有德之士。以德感化人,都是这样的做法。后来又过了几年,死于官任。追赠冀、定、青、瀛四州刺史,谥号襄。二、语言运用(20分)(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9分)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_____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____________的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____________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 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别具匠心 才思敏捷 异彩纷呈 弥足珍贵B.别具匠心 才华横溢 奇光异彩 不可或缺C.十分独特 才华横溢 异彩纷呈 不可或缺D.十分独特 才思敏捷 奇光异彩 弥足珍贵【解析】12
选C。“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和艺术方面创造性的巧妙构思)。修饰“门类”不恰当。“才思敏捷”形容写作诗文的能力特别快,对象是人。“才华横溢”意思是很有才华,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奇光异彩”指奇特瑰丽的光芒和色彩。“弥足珍贵”意思是更加值得珍爱、重视。含褒义。“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组成部分”,所以用“不可或缺”。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B.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C.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D.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解析】选D。A项缺主语,删去“由于”或“使”。B项前半句主语是“文人士大夫”,后半句主语是“技艺”,偷换主语。C项动宾搭配不当,传承技艺,不能说成承揽技艺。14.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解析】选B。“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中的破折号作用表示对“完美的升华”的具体解释,选项中的破折号作用分别是:A项引出补充说明的话;B项引出对话题内容的具体解释;C项话题转换;D项引出总结性说明。(2021·八省联考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11分) 千年梦想,①____________。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的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和12.8万个贫困村全部摘帽,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56个民族和地区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壮美图景和伟大成果,②________________,是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对伟大梦想不懈追求的真实记录。这些都必将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记忆。 12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③________________,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国未来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我们各民族兄弟姐妹要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共同努力,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继续奋斗! 15.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答案:①今朝梦圆 ②是战胜深度贫困的见证 ③脱贫摘帽不是终点16.请给以上文字加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圆梦今朝,再创辉煌三、写作表达(50分)17.《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等文章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你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一个片段。(10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例文:春天因为披上柳绿桃红,而芳香四溢,生机勃勃;天空因为蓝天白云的交相辉映,而明媚无限,晴空万里;我,因为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在蓝天下,在大地上,才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伴我走过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它带我走向精神的殿堂。这双隐形的翅膀一直在带领我飞翔,指引我奋斗,让我的人生愈发精彩。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当我跌倒时,它拍打着坚强的羽翼,把我从困难中拉出来,给我坚强与勇敢,给我再次高飞的勇气。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让我走进了梦想的殿堂,我也终于在蓝天下飞得更高,飞得更远。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2019年,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经历了这样一些大事件:开国大典、大庆油田、三年自然灾害、两弹一星、平反冤假错案、三峡工程、非典、载人飞船、中国梦、走进新时代、反腐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等。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正处于这个历史与未来的时间节点。12
这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你将对祖国说些什么呢?请以此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文,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材料中“70年经历了这样一些大事件”是关键,有辉煌的业绩,也有暗淡的事件。审题时注意抓住一点,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切勿面面俱到。可以歌颂70年的丰功伟绩,也可以论证艰难困苦,还可以表达对于创业之路的看法,等等。【参考例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生难免有挫折,自然灾害也好,人为意外也好,总使人遭受肉体与精神双重折磨。可今天,我要说的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罗曼·罗兰曾说过:“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创造天才。”这句话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有共通之处。没有人的人生能一帆风顺,挫折必定会有,而那些我们眼中遥不可及的名人、伟人,无一不是经过艰难困苦,才成就辉煌的。就拿李清照来说,她的人生被分割成两部分,人生前期,她无忧无虑,天天欢声笑语,所作诗词虽然成就不低,但终是缺少流传千古的名句。而当北宋灭亡后,她的命运发生了截然不同的转变,她随流南下,颠沛流离,世人异样的目光,坎坷的道路,使她从温室中的一朵娇嫩的玫瑰花迅速蜕变成了沙漠中一株坚强的仙人掌。从她笔下流淌出来的,皆是镌刻千古的名句。是磨难成就了李清照,是艰难困苦将她打磨成光彩四射的宝石。人生就像北京的九曲胡同,总是九曲十八弯;人生就像雨后的泥泞小路,总是令人步履维艰;人生就像南方的芥菜,霜冻得越厉害,滋味就越甘甜;人生就像刚采出的金刚石,忍受越多雕刻的痛楚,铸成的宝石就越耀眼夺目。因为任何无法打败你的磨难,只会使你变得更强大。如果把人的一生用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标出来,大多数人都是一条几乎不可见弧度的平滑曲线。而那些伟人有的是一条抛物线,有的是心电图一般的曲线,因为他们经历的磨难比我们多,成就比起我们,自然是更加辉煌。看看美国总统林肯:23岁经商失败,26岁恋人死去,从23—49岁的光景里,7次竞选失败。可他最终在苦难中崛起,担任美国总统;世纪伟人邓小平,人生之途三起三落,可他拿得起,放得下,举泰山,如茶几。古今中外名人数不胜数,所经历的也各不相同,可无一例外,他们全都是经历艰难困苦才取得成功。磨炼是人生的催化剂,它使我们在逆境中崛起,迈向自己人生的新高度。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