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整合拓展练习(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单元整合拓展学习之道素材挖掘篇目主题挖掘内容提炼《劝学》学习需要不断地积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人只有不断地学习,眼界才能越来越开阔,认识才能不断深化,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习需要用心专一“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要想学有所成,必须拒绝浮躁,做到用心专一,脚踏实地《师说》有“道”者即为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从学术上看,师生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师生之间的最佳关系是“教学相长”。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勤学、勤问,才能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更新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适应时代的发展《反对党八股》(节选)坚持真理“任何机关做决定,发指示,任何同志写文章,做演说,一概要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要靠有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拿来主义》对待外来文化,要“自己来拿”“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剔除糟粕,吸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读书:目的阅读必须读杰作“12
和前提》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只有认真阅读具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杰作,才能提升修养《上图书馆》崇敬知识“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作者对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大加赞赏,表现了对知识的崇敬之情素材拓展 根据上面的主题,搜集资料,选择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展现学习之道。 习近平:青年的楷模,学习的榜样 青年一代向总书记学习,就是要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酷爱读书,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几乎每一位受访者都谈到的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印象。青年习近平到陕北插队,只带了两个行李箱,里面装的全是书;“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他广泛涉猎了历史、政治、哲学、文学、外交、传统文化等领域的大量书籍,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用梁家河老乡的话说,“近平读书有‘书瘾’”,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当时那么差的学习条件下、不怕考试得零分的社会氛围中,青年习近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这是难能可贵的。他不仅爱读书,而且善读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注重从实践中求真知,指出“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在总书记青年时代,书很少,很多时候是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现在,书多了,想读什么书就有什么书,但我们的读书学习越来越快餐式、碎片化、浅层次。针对这一问题,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青年抓学习要“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这些要求很有现实针对性,广大青年应当学习青年习近平热爱读书学习的精神,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真正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中打牢自身成长的根基。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明史》。但相传,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他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还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恼怒之下,他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他,而他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12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明史》的编修工作。优秀例文阅读是一种孤独 曾经读过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一篇名叫《阅读是一种孤独》的文章,今天看到这个作文题目,首先想到了这篇文章。“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是我对阅读的一点看法,下面就来简单谈一谈。 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当我们捧读一本书,徜徉在字里行间时,我们与文本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时我们需要清幽的环境。嘈杂的环境固然也能读进去,但很难走出来。阅读需要一种宁静温馨的氛围,一个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曾记否,夜深人静、细雨如丝的夜晚,我们坐在椅子上,品一杯香茗,与书相拥,思绪在文字间游走,情感在文字间跌宕,这样的夜晚是何等惬意!曾记否,在孤灯相伴的夜晚,读孔孟言、悟李杜诗、品刘墉文,积智慧之沙建文学之宝塔,感悟文学之纯美,悟得人生之真谛的心路历程! 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宁静致远”是一种大境界。阅读,同样需要一种境界,那就是心理上的孤独。所谓心理上的孤独,并不是说心理上的孤僻,而是阅读时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祛除芜杂的思想,净化心灵的空间,是阅读需要的一种境界。不管是浏览,还是精读,都要有一种心理孤独的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咀嚼文字的魅力,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给我们营建的思想空间。 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无一不是精神上的强者。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渠道,是一种丰厚人生积淀的好方法。书籍是人类最好的精神朋友,是至高无上的朋友。人世间,很多事情都是得失参半,当你得到其中的一部分时,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东西。阅读也是这样,当你在享受读书带给你的快乐时,你也失去了与朋友相处的时刻。但作为一个真正读书的人,不会因失去这样的机会而惋惜,因为他们深知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没有精神上的孤独,也就不是真正的阅读,只有在精神领域全心地阅读,才是阅读的真正要义。 阅读是环境、心理、精神上的孤独,这样的孤独是大智慧的孤独,我喜欢这样的孤独! 阅读就是孤独!但在孤独的时候,我懂得了阅读!【写作借鉴】这是一篇谈对阅读的看法的文章。本文具有以下特点:(1)观点明,立意好。文章的题目“阅读是一种孤独”是观点,题显论点;作者用“孤独”来概括“阅读”12
的感觉,很特别(即使是借用别人的),值得借鉴。(2)思路清,结构紧。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采用了段首亮分论点的形式(这样的形式最适合考场作文),读者在阅读时,一目了然,而且本文首尾圆合,不蔓不枝。(3)语言美,文采现。虽然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但作者的语言却是富有韵味的(如第二段),这样使得整篇文章文采斐然。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解读结构,是指文章材料组织和安排的方法;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指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清行文的思路。“分析文章结构”与“把握文章思路”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表现出来的,结构为表,思路为里,二者互相映照。 “分析文章结构”常常着眼于文章的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的组合方式、结构特征及某种结构安排的技巧和作用,外显性、客观性较重。“把握文章思路”常常是围绕文章主旨、行文线索、中心话题,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着眼于部分(词、句、段、层)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篇)之间的关系,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去分析作者某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和好处,去分析作者“谋篇”的动机和效果,内隐性、主观性较强。从这种意义上说,“把握文章思路”应该比“分析文章结构”更难一些,需要认真对待。 对这一考点的考查,全国卷在近几年连续出现。由于论述类文本讲究论证的结构和思路,所以这一考点今后仍会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也应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 一般设题形式为:本文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本文围绕某观点是怎样展开论证的?本文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技巧点拨: 解答此类试题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从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特征、论题、大致内容、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入手。 论述类文本一般由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读完一篇文章,我们就要大致搞清楚开头的引论部分提出了什么论题,中间的本论部分用了哪些材料,结尾的结论部分如何解决问题,这样我们就大致理清了整篇文章的行文思路。 2.从能体现结构思路的标志性词语入手。12
为了表达清晰,很多文章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内容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理解其意思,有助于我们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些标志性的词语有: ①关联词。不同的关联词表示不同的关系,由此入手便于我们更快地理清结构和思路。如表并列的“和”“并且”“以及”,表递进的“而且”“甚至”,表转折的“然而”“但是”“不过”“与其相反”等。 ②顺序词。顺序词能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如“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一方面……另一方面……”“此外”“同时”等。 ③总结词。“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表示“分—总”关系。 此外,一些表范围的词、表解释的词、表过渡的词等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3.从能体现文章结构、思路的重要语句入手。 议论性的文章讲究观点和材料的关系,阅读时要注意分析作者的推理过程和文章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画出体现文章结构、思路的重要语句。论述类文章常用到下面几类句子,如果我们能及时找出,将会更好地分清结构、理清思路: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中心论点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或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抓住了这些语句,也就抓住了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钥匙。教材链接《反对党八股》(节选)中,对于每一条罪状,基本上是按照先提出问题(摆情况),然后分析问题(看表现、论危害、挖根源),最后解决问题(提办法)的思路来论证的,有条不紊,逐层深入。我们把握这样的论证思路,对文章的理解就会事半功倍。典例分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捧与挖鲁 迅 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 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12
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观音菩萨倒还可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九不是好东西。 既然十之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不但能使不安,还能使他们很不安,因为人心本来不易餍足。然而人们至今没有悟,还以捧为苟安之一道。 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做贺礼。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道: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整寿;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一送开手,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但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测高深的妙法在。 民元革命时候,S城来了一个都督。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但还算顾大局,听舆论的,可是自绅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捧之了。这个拜会,那个恭维,今天送衣料,明天送翅席,捧得他连自己也忘其所以,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 最奇怪的是北几省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高得多了。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以壅上一点土;殊不料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于是就“抢堤”咧,“护堤”咧,“严防决堤”咧,花色繁多,大家吃苦。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为决不至于这样。 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 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但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选自《鲁迅全集·华盖集》,有删改)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首先,指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人物常采取“捧”的做法。其次,分析人们“捧”的动机。再次,用例证揭示“捧”的后果。最后,指出“自求多福”之道在于“挖”。解析:本文采用的是递进式的论证结构,第一至二段引入话题,中国人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若压不下去就“捧”;第三段谈人们“捧”的动机;第四至八段是文章的主体,列举了三个事例具体分析“捧”的后果;最后一段指出“自求多福”之道在于“挖”。将以上信息加以整合,即可概括出答案。即学即练12
(2019·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20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12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者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解析:A项,曲解文意,且“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说法过于绝对,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C项,强加因果,“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与“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相关信息在文章第四段,原文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D项,“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曲解文意,原文第五段说“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故选B。答案:B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以及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D项,对最后一段的论证中心理解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论述的中心应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故选D。答案: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2
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带着每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D项,“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推断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强调文学家的创作重点在“精”也就是“质”上,而没有说“少”,故选D。答案:D对比论证方法技巧·画龙点睛知识综述 对比论证侧重于从对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进行比较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即从正反两个方面去阐述道理,使文章的论证更加充分。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通过将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其他对立的两方做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 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即横向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即纵向比较。技巧点拨 (一)方法指导1.要紧扣论题——正反对照应有明确的目的,不能漫无边际。2.要明确“对比点”。12
(1)材料必须具有鲜明的对比性;(2)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3)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即有明确的“对比点”。3.要重视分析。(1)分析对比产生的根源,即“挖根源”;(2)阐述观点的正确性,即“深阐释”。(二)具体格式论点→甲事物+对比事物→对比点→结论。[例析]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首先阐明观点“师道不传,人而有惑”,接着选定具备相反行为属性的“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抓住圣人从师、众人耻师的对比点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三)片段赏析1.横向对比型。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同是帝王,为何结局如此不同?真的是“从谏如流”势在必行!2.纵向对比型。也许有的人生来就是与人争的,争的是名,是利,是片刻的虚荣,是永远的欺骗。苏东坡先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凭着满腹才学,争来了官职,争来了荣誉,争来了名声,争来了一帮朋友。但当造化将他推向人生的低谷时,一切都化为乌有,“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争,反)至此,他方悟得“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于是放弃了恃才傲世之气,放下了功名利禄之心,这才有了“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放,正)一个“放”字,将一道神秘的天光引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横空出世。(结论)学以致用·我来试试布置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12
某人在去世前,再三叮嘱弟子在他的遗体装龛时,要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等小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材料二:某施工单位清理场地时挖出的每一棵树,都必须及时存入“树木银行”,到工程结束时,再移栽到规划好的地方。 材料三: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方孝孺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综合理解材料,并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佳作示例人人有所怕,世界美如画 方孝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这里的“善”有“慎重”之意,“怕”乃“敬畏”之情。所谓“善怕者”,就是待人、接物、办事小心谨慎而常怀敬畏之心的人。如果人人都是“善怕者”,即内心端正,说话有分寸,做事懂进退,这便接近《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追求了,何愁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我想说:人人有所怕,世界美如画。① 人人慈悲,敬畏生命。世界大同,洁如明镜。② 某人怜悯众生,更“怕”伤及无辜,哪怕是孱弱如蝼蚁之命,这是慈悲之心。慈悲光耀的世界,和美大同:导盲犬带主人在街市游逛,渔翁和鸬鹚游戏江中,汽车停下来等螃蟹穿行……这样的世界总让我们心头升起暖阳。而取黑熊胆、割鲨鱼鳍等场面却让我们的心头凝起冰霜。在现实社会中,一个对动物残忍的人,对人类也不会慈悲。③ 人人有爱,敬畏自然。世界和谐,景美人娴。④ 某施工单位“怕”施工时伤害树木,采取保护措施,表现出有良心的企业对草木的珍视,对环境的呵护。谁说草木无情?袁隆平种稻,解决了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杨善洲种树,荒凉大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我们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我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不过在环保路上,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春日的戈壁滩上少有绿树鲜花,夏天极端灾害依然频发……⑤ 人人敬业,做好自己。专注细节,个人才能发展,国家才能昌盛,世界才会被推动而一往无前。⑥12
人因敬业而美丽,家因敬业而富裕,国因敬业而蓬勃向上——我们行走在中国大地,与一个个你不期而遇:我们走过乡野,你在田间辛勤耕耘;我们走过城市,你在工地挥汗如雨;我们走入工厂,你在流水线上埋首奋战;我们眺望钻井平台,你向深远处勘探,黑色的液体汩汩作响;我们走在路上,你骑着电瓶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只为快递准时抵达;我们走过小区,你从早忙到晚,撑起一个家,小朋友咿呀学语、茁壮成长……⑦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心有所怕,世风如夏;爱人,爱物,爱世界;敬天,敬地,敬自己!⑧点 评①第一段,开头引用所给名言,解释“善怕”,得出论点,呼应标题。②第二段,仿写式分论点一。③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分论点一。将“我们”摆在文中,更具感染力。④第四段,仿写式分论点二。⑤第五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分论点二。有事例排比,有正反对比,论证精彩。⑥第六段,分论点三。在内容上有递进。⑦第七段,紧扣现实,以议论和抒情为主,将“你”“我们”等人称代词摆在文中,使文章更显真挚、真切。⑧第八段:呼告倡议,结尾精练,呼应标题和开头,收束全篇。名师点评 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围绕“人人有所怕,世界美如画”作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强调了“人人有所怕”的必要性。文章内容充实,开篇点题。然后运用分论点的形式,从“人人慈悲,敬畏生命”“人人有爱,敬畏自然”“人人敬业,做好自己”三个角度进行论证,文尾扣题,结构严谨。 另外,本文语言准确、简洁而又冷静,行文中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分析到位,观点毫不强加于人而又让人信服。 总之,这是一篇具有示范意义的优秀作文,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语言、结构等都有可资借鉴的地方。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