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模块综合练习(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模块终结性评价(150分钟·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诗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基础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每一个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诗人总是成为感知时代的先锋,诗歌总是成为时代的号角和第一声春雷。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一直充当着时代先行者、价值引领者的诗人何为?诗歌何为?伟大的诗歌产生于伟大的社会实践,古今中外皆然。盛唐诗歌最具代表性,其中又以唐代边塞诗最为典型。《全唐诗》近五万首,边塞诗只有两千余首,却被认为是唐诗中最具思想性、想象力与艺术性的诗篇。所谓诗歌的“盛唐气象”,主要是由边塞诗表现出来的。盛唐的美学形象也主要是由边塞诗建构起来的。边塞诗充分展现了一种自由的、积极的、开放的精神,以及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色彩。到西域去,到边疆去,开疆拓土,建功立业,是当时读书人和有志之士的共同心声,也是一种伟大的社会实践。边塞诗因为反映普遍社会情绪和理想生活样貌,所以脍炙人口,让人震撼。当代社会正在进行伟大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这里说的雄心既是一种文化自信,也是一种思想准备。在新时代,诗歌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新时代诗歌,要解决好个人性与人民性的问题,传承、开放与创新的问题,还有如何书写时代与现实的问题,以及如何创造出现代诗歌美学和生活意义的问题。17 新时代诗歌应该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意识。新时期文学就是从确立主体意识开始的,但那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的主体意识,曾对人性的解放、人道的弘扬起过积极作用,但过于强调自我,导致后来解构主义思潮泛滥,否定传统、贬低英雄、反对崇高,直至解构一切宏大叙事,最终走向了历史虚无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意识,本身就包含了个体意识和民族意识,是建立在个体和民族基础之上又超越具体的个人和民族的。我们要走向一种自我肯定、自我发现和自我创造的建构主义,不断走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一历史性转折,正是时代最具诗意之处,提供了发挥自由创造的无限空间。兼具思想能力、感受能力和艺术表现力的优秀诗人,最终会将人民的、民族的、国家的主体性和个人的主体性融为一体,加以不断肯定、不断强化和不断超越,提炼出新时代的核心价值,建构出强大的主体性精神力量,打动人心、改变风气、影响社会。新时代诗歌还应该创造新意象、新形象。诗歌是一种塑造形象的艺术,艺术以形象感人,只有典型形象才能深入人心、永久流传。我们这个时代恰恰是一个新意象、新形象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时代。经验、感受与视野,都和以往大不相同,并以一种加速度的形式产生着。自然山河、人文网络、社会和谐,都将给诗人带来新的灵感和冲击力,激起诗性的书写愿望。而复兴征程、模范英雄、高速高铁、青山绿水、精准扶贫……都可以成为抒写对象,成为诗歌典型,都可以既有时代典范性,又具有艺术价值。此外,全球化、“一带一路”、海洋世纪、航天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将加快人类前进的步伐,放大人们的想象力,激发新的理想信念、奋斗精神和创造力,进而催生出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新的美学观念和美学形式。这将是一个新的美学开疆拓土的时代,既葆有中国特色的本土根底,又具有全球的开阔视野和胸怀。这是一个将创造出全新美学方式与生活意义的新时代。诗歌一直肩负着倡扬新的美学原则和生活方式的重任。在新时代,诗歌也应该充当文学变革的先锋,开拓新的感受方式和美学追求,创造新的价值,站到时代的前列。(摘编自李少君《诗歌要有开新时代风气之先的气魄》)材料二:主持人:“让最好的诗歌走近更多人”,其实是在期许诗歌重建、加强与读者的联系。重建与读者、与时代社会的有机联系,对诗歌来说为什么重要?谢冕:回到新诗源头来看,新诗诞生在国家内忧外患、整个社会要求自强自立的大背景下,从最初发起就是要和社会现实、人民生活状态发生联系,所以当时明确提出“为人生”的主张。新诗以言文相谐的语言之新,以新思想、新观念等现代潮流顺利融入诗中的思想之新,与大众建立紧密联系。可以说,“诗言志”这一中国诗歌传统,并没有因白话新诗出现而中断,相反,在郭沫若、艾青等诗人那里获得英气勃发的现代更新。这里的“志”是为民生、为社会、为民族振兴、为国家自立自强的大志向,一百年来我们都在这样奋争。这是诗与读者之间最内在最深刻的联系。主持人:几乎所有文艺都有基于个体、面向大众的问题,但诗歌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方面极为强调独特的个人体验,一方面又最容易引起广泛共情、共鸣,以诗歌表达“撬动”社会现实和大众情感。17 吉狄马加:真正一流的诗人首先一定是思想家,有对时代主流和时代本质的深刻认识,其次还得是融合个人情感、个体生命体验与时代精神进行艺术呈现的高手。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人称道,他对人民的热爱、对社会历史的责任是和他的浪漫主义美学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身处战争和革命年代的诗人艾青、马雅可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等,他们的作品不仅记录时代,而且不是一般性记录,而是真正高水平艺术地记录:他们在个人生活、个体生命经验和时代经验、社会现实以及民族精神、人类精神之间找到了最佳结合点。谢冕:现在一些诗人表现小小的悲欢、小小的愿望、小小的心境,把大众遗忘了、把更大的关怀遗忘了。诗歌通过表达自我通向大众,如若不能引起大众共鸣,又有什么意义呢?我常常说,第一是境界,而后才是艺术。没有境界,再好的艺术也没有用。什么是境界?就是为广大民众表达心声、就是家国情怀、就是社会兴衰匹夫有责。这不是标语口号,大诗人莫不如此。(摘编自胡妍妍、谢冕、吉狄马加、范致行《奋进时代呼唤诗词创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时代诗歌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意识并创造新形象,就能成为时代先行者、价值引领者。B.新时代诗歌要重建与读者、社会的有机联系,关键是要抒写为民生社会、为民族国家的大志向。C.材料一第四段中提到的“优秀诗人”与材料二提到的“真正一流的诗人”,两者内涵本质相同。D.材料二中谢冕关于新诗源头的言论可以佐证材料一诗歌要有开新时代风气之先的气魄的观点。【解析】选A。“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意识并创造新形象”是“成为时代先行者、价值引领者”的必要条件。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我们要写作题为“谈盛唐气象的文学表现”的论文,盛唐边塞诗应该是重要研究资料。B.只有创造出符合新时代的形象、反映时代精神与价值的诗歌,才称得上是新时代优秀诗歌。C.吉狄马加提及的诗人要高水平艺术地记录时代的实质就是要处理好个人性和人民性的问题。D.《离骚》流传千载是因为其浪漫主义美学精神的艺术呈现能引发不同时代人们的共鸣。【解析】选D。“……的艺术呈现能引发不同时代人们的共鸣”是“《离骚》流传千载”的原因之一,判断错误。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谢冕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17 B.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C.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D.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人间词话》)【解析】选C。材料二中谢冕的主要观点是诗歌要紧跟时代抒写大志向大情怀大境界。A项,阐述“诗言志”的内涵。B项,强调对语言的追求。D项,王国维所说的“境界”,与文中的“境界”内涵不同。4.从论证的严密性来看,材料一第二段存在哪些问题?请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论证的严密性主要包括论证结构的严密性,论据能充分论证观点,论证语言严谨三个方面,回到文本中,看是否存在这三方面的问题,即可做出答案。答案:①论证不充分,缺少“今”与“外”的事例支撑。②逻辑推理不严密。该段最后一句,仅从边塞诗内容角度不能得出边塞诗“脍炙人口,让人震撼”。5.以“生活之像,时代之声”为题给下面这一首诗写一则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他已经有瘾车延高不说名字,名字不重要名字人死如灯灭可老百姓都知道他半夜三更打电话,他起来接像接亲戚家的电话第二天他会尽心去办人家反映的事是一些部门应办没有办的事是一些公务员看不起眼的小事是他放下架子到处求人的事办妥了,有人感谢他,送锦旗也有人翻白眼说:狗拿耗子他我行我素,他已经有瘾每年要去义务献血给一个白血病孩子捐了骨髓17 现在退休了,不肯下岗依旧应承这应承那忙得像拿了双倍工资我有时遇见他,头发全白了,没时间梳鸟巢一样,乱糟糟的(《诗刊》2019年4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生活之像,时代之声”中的两个关键词“生活”和“时代”,然后结合文本中的“诗歌总是成为时代的号角和第一声春雷”“新时代诗歌应该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意识”“新诗以言文相谐的语言之新,以新思想、新观念等现代潮流顺利融入诗中的思想之新,与大众建立紧密联系”等句提炼概括评论要点。答案:①内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易引发共情共鸣;②塑造了为民服务“有瘾”的公务员形象,引领时代价值,弘扬时代主旋律;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意识(或“是诗人个人情感、个体生命体验与时代精神融合的艺术呈现”)。(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大 泽 乡茅 盾算来已经是整整七天七夜了,这秋季的雨还是索索地下着。军营早已移到小丘上。九百戍卒算是还能够捆一堆干燥的稻草,这便是那两位终天醉成泥猫的颟顸军官的唯一的韬略。军官呢,他们的祖父是当年铁骑营中的悍将。然而现在,他们却只能带着原是“闾左贫民”的戍卒九百。他们富农素所奴视的“闾左贫民”,没有一点共同阶级意识的“部下”!半夜酒醒,听到那胡笳似的风鸣,军鼓似的雨声,又感着砭骨似的秋夜的寒冷。听说昨天从鱼肚子里发现一方素帛,朱书三个字“陈胜王”。陈胜?两屯长之一是叫陈胜呀。突然,从远远的不知何处的高空闯来了尖厉的哀嚎。是近来每夜有的狐狸叫,然而今番的是魔鬼的狐狸叫,是要撕碎你的心那样的哀嚎,断断续续,是哭,是诉,是吆喝。分明还辨得出字眼儿的呀。17 “说是‘大楚兴’啰?”“又说‘陈胜王’!”面面觑着的两军官的僵硬的舌头怯生生地吐出这么几个字。宿酒醒了,陈胜的相貌在两位军官的病酒的红眼睛前闪动。那是一张多少有点皱纹的太阳晒得焦黑的贫农的面孔。他也是这次新编入伍的,看他生得高大,这才拔充了屯长。敢是有几斤蛮力?不懂兵法。想来陈胜倒不是怎样可怕,可怕的是那雨呀!雨使他们不能赶路,雨使他们给养缺乏;天哪,再是七日七夜的雨,他们九百人只好饿死了。在饿死的威吓下,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吧?第二天还是淋雨,躲在自己帐里的两位军官简直不敢走动。到处可以碰着怀恨的狞视。营里早就把鱼鳖代替了米粮,但吃了太多的鱼鳖的兵士们好像性格也变成鱼鳖了,没有先前那么温顺,那么沉着。骚动和怨嗟充满了每个营房。鱼肚子里素帛上写的字,夜半风声中狐狸的人一样话语的鸣嗥,确也使这九百人觉得诧异。然而仅仅是诧异罢了。没有幻想。奉一个什么人为“王”那种事的味儿,他们早已尝够了。他们的期望是挣断身上的镣索。他们很古怪地确信着挣断这镣索的日子已经到了。想起自己有地自己耕的快乐,这些现在做了戍卒的“闾左贫民”便觉到只有为了土地的缘故才值得冒险拼命。什么“陈胜王”,他们不关心;如果照例得有一个“王”,那么这“王”一定不应当是从前那样的“王”,一定得首先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自己有地自己耕。风还是呼呼地吹着,雨还是腾腾地下着。比这风雨更汹涌的,是九百戍卒的鼓噪,现在这声音一阵紧一阵地送进两位军官的帐幕。“看出来了吗?不是我们死,便是他们灭亡!”“先斩两屯长?”“既无奈何,九百人一齐坑吧!”先开口的那位军官突然将右臂一挥,用重浊的坚决的声调说。“谁给我们掘坑?”不是异议,却是商量过程,声音凶悍中带着沉着。“这茫茫的一片水便是坑?”当这样的意念再在两位军官的对射的目光中闪着的时候,帐外突然传来了不成体统的嚷闹:“守在这里是饿死……到了渔阳……误期……也是死……大家干吧,才可以不死……将官儿……让他们醉死!”两军官的脸色全变了,嘴唇有些抖颤。他们又交换了一次眼色,咬嘴唇,又剔起眉毛,统治阶级的武装者的他们全身都涨满了杀气,然而好像还没有十分决定怎么开始应付,却是陡地一阵夹雨的狂风揭开了帐门,将这两位太早地并且不经意地暴露在嚷闹的群众的眼前。面对面的斗争再没有拖延缓和的可能!因这天公的多事微微一怔的群众朝着帐内看,站着满脸通红怒眉睁目的两个人。但只是“两个”人!“军中不许高声!左右!拿下扰乱营房的人!”17 拔出剑来的军官大声吆喝,冲着屯长之一叫作吴广的走过来了。回答的是几乎要震坍营帐的群众的怒吼声。也有了兵器在手的“贱奴”们今番不复驯顺!地下火爆发了!风是凯歌,雨是进击的战鼓,弥漫了大泽乡的秋潦是举义的檄文;从乡村到乡村,郡县到郡县,他们九百人将尽了历史的使命,将燃起一切茅屋中郁积已久的忿火!始皇帝死而地分!1930年10月6号于上海(有删改)文本二:1930年,茅盾经过思想苦闷的低沉时期,从日本返回上海,开始参加以鲁迅为旗帜的左翼作家联盟的活动。关于这一年的心境,他自述说:“大约1930年夏,由于深深厌恶自己的初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而又苦于没有新的题材,于是我有了一个企图:写一篇历史小说,写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这就是《大泽乡》,不久他又写下了《石碣》和《豹子头林冲》。毋庸置疑,在这三篇小说产生的当时,确实如以往茅盾研究者所说:“茅盾的历史小说描写过去,的确是在‘向现代发言’的。”概而言之,可以认为茅盾是从有惊人相似之处的历史现象中寻找折射现实的事件,从而迂回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斗争。(摘编自刘俐俐《借用历史材料以构筑别样世界的小说艺术》)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交代下了整整七天七夜的秋雨,以及九百戍卒此时糟糕的处境,营造了一种凄苦、悲凉、压抑的氛围,为后文情节展开做了铺垫。B.两个军官因为祖上的功德而得以率领“闾左贫民”到渔阳去,他们整天无所事事,醉成泥猫,小说以小见大,从侧面表现了秦朝末年的社会现实。C.对于从鱼肚子里发现朱书“陈胜王”的帛书和狐狸哀嚎这两件事,军官心生疑惑,戍卒心生诧异,但他们的态度都是无所谓,军官认为陈胜不懂兵法,不足为惧。D.小说对大泽乡起义前的内容描写很详细,涉及军官、戍卒、陈胜等人物,但对起义过程的描写却很少,这一部分使用了抒情的笔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解析】选C。“他们的态度都是无所谓”错误。原文中说“如果照例得有一个‘王’,那么这‘王’一定不应当是从前那样的‘王’,一定得首先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自己有地自己耕”,表明戍卒希望所奉的“王”能够分给他们土地。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7 A.文本一中多次使用“闾左贫民”这一词语,前两处主要表现了两位军官对出身贫寒的戍卒的鄙夷歧视,第三处则表达了作者对麻木的戍卒的微妙讽刺。B.文本一中的“胡笳似的风鸣,军鼓似的雨声”使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军官半夜听到的声音,体现出浓郁的军旅特色,营造了紧张的氛围。C.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活动、对社会的深入理解等使茅盾在《大泽乡》中把军官和戍卒对立起来写,有了阶级的对立,小说矛盾就更加突出,情节就更容易展开。D.从日本回国的茅盾思想上已经经历了低沉期,在写作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因为没有具体可写的现实素材,就写了故事新编类的历史小说《大泽乡》等。【解析】选B。“使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的“夸张”错误,把“风鸣”比作“雨声”,运用比喻修辞,没有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8.文本一中戍卒们的情绪发生了哪几个阶段的变化?请简要分析。(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回到文本中,梳理文本一的内容,从中寻找与戍卒相关的内容,着重筛选出能反映戍卒心理状态的信息,然后将信息进行归纳、整合,将其心理状态分成几个阶段。同时还要分析两个军官的心理活动和所听所见,从侧面分析戍卒的情绪变化。结合“九百戍卒算是还能够捆一堆干燥的稻草,这便是那两位终天醉成泥猫的颟顸军官的唯一的韬略”“他们的祖父是当年铁骑营中的悍将。然而现在,他们却只能带着原是‘闾左贫民’的戍卒九百。他们富农素所奴视的‘闾左贫民’,没有一点共同阶级意识的‘部下’”分析,雨下了七天七夜时,戍卒们逆来顺受。结合“第二天还是淋雨,躲在自己帐里的两位军官简直不敢走动。到处可以碰着怀恨的狞视。营里早就把鱼鳖代替了米粮,但吃了太多的鱼鳖的兵士们好像性格也变成鱼鳖了,没有先前那么温顺,那么沉着。骚动和怨嗟充满了每个营房”分析,继续下雨,营里早就把鱼鳖代替了米粮,骚动和怨嗟充满了每个营房。结合“回答的是几乎要震坍营帐的群众的怒吼声。也有了兵器在手的‘贱奴’们今番不复驯顺!地下火爆发了”“一定得首先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自己有地自己耕”分析,当想到可能拥有土地时,戍卒们高声怒吼。答案:①雨下了七天七夜时,戍卒们逆来顺受;②继续下雨、粮食缺乏时,戍卒们骚动、怨嗟;③当想到可能拥有土地时,戍卒们高声怒吼。9.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分析茅盾“向现代发言”的特点。(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向现代发言”指的是什么,阅读文本二可知,“向现代发言”指“从有惊人相似之处的历史现象中寻找折射现实的事件,从而迂回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斗争”。文本一是著名作家茅盾的新编历史小说,选取大泽乡起义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运用大胆的想象,描写了起义前两个军官与九百戍卒之间惊心动魄的故事。作者由此折射1930年中国所处的社会现实,表达对黑暗统治的不满和对抗争精神的鼓励。然后据此梳理文本一中的内容,寻找大泽乡起义这个历史故事与茅盾写作此篇小说时中国所处时代的相似之处,思考这个历史故事对于现实生活斗争的作用等。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答案:①文本一相关的历史故事发生在秦朝黑暗统治时期,这与1930年中国处于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下的社会现实相似;②文本一中农民起义暗指共产主义革命兴起,文本一中陈胜、吴广和戍卒们的抗争精神激励人们勇敢斗争,争取胜利。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及冠,继丁内外忧,能刻厉自立,有大志,不屑贫窭。太平兴国五年进士,解褐通判吉州。转运使张齐贤荐其材,代还,为著作郎。召见便殿,占对明畅,太宗善之,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后命为枢密直学士。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敏中具奏其事,恐远方有失事机,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诏命敏中与咏领其局。太宗欲大任敏中,当途者忌之。会有言敏中在法寺时,皇甫侃监无为军权务,以贿败,发书历诣朝贵求为末减,敏中亦受之。事下御史,按实,尝有书及门,敏中睹其名,不启封遣去。俄捕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驰驿掘得,封题如故。真宗即位,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会大傩,有告禁卒欲倚傩为乱者,敏中密使麾兵被甲伏庑下幕中。明日,尽召宾僚兵官,置酒纵阅,无一人预知者。命傩入,先驰骋于中门外,后召至阶,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果各怀短刃,即席斩焉。天禧初,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是日,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对,帝曰:“敏中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勿言朕意也。”宗谔既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宗谔与其亲径入,徐贺曰:“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注】,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敏中但唯唯。又历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德礼命之重,敏中亦唯唯,卒无一言。既退,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人。明日,具以所见对。帝曰:“向敏中大耐官职。”(节选自《宋史∙向敏中传》)17 【注】端揆,指相位。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B.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C.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D.命为户部推官/出为准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敏中不尚威察”为主谓宾结构,前后断开,排除A、C两项;“勤于劝勖”“职务修举”为两个四字句,陈述敏中为官的举措,中间断开,排除D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代还是指在外地任职的朝廷官员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文中指向敏中由吉州回到朝廷任职。B.传舍原指战国时贵族供门下食客食宿的地方,后来指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文中指后者。C.驿又称作驿站,文中是指官府建造的专门为传递公文的人提供的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D.翰林常指我国古代的官名。唐玄宗时初置翰林待诏,为文学侍从官,同朝代所指有所不同。【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驿”除了指驿站外还可指驿站里供使者使用的马匹,由文中“驰驿”可知,这里的“驿”指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向敏中志向远大,受人赏识。向敏中刚刚成年,接连遭遇父母丧事,但刻苦自立,胸怀大志,不戚戚于贫贱;考中进士后开始做官,受到张齐贤举荐,得到宋太宗赏识。B.向敏中建言献策,行事周密。为了避免奏折遗漏、丢失,防止贻误边远地区的机要事务,向敏中建议设置处理奏折的专门机构,皇帝采纳建议并任命向敏中和张咏管理。C.向敏中操守自持,正直清廉。宋太宗想重用向敏中,朝中得势的官员非常忌恨,有人诬陷向敏中曾接受因受贿而被查处的皇甫侃的礼物,御史调查后发现礼物并未拆封。D.向敏中机警果敢,为人谦卑。禁军有人利用傩会作乱,向敏中设下埋伏,一举拿下;向敏中升任右仆射兼任门下侍郎一职时,闭门谢客,家中安静,皇帝知道后大加称赞。【解析】17 选C。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并非“礼物”,而是“书”,即信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真宗即位,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句关键词:“出纳”“领”“壅遏”。第(2)句关键词:“幸”“鄙”“便宜”。答案:(1)当时,通进、银台司负责收发书奏,受枢密院统领,颇多阻塞,有时甚至会出现遗漏和丢失。(2)宋真宗登上皇位后,亲临澶渊,赐给向敏中秘密的诏书,把西方边境的事情都交给他,允许他相机处理。14.为什么皇帝认为向敏中“大耐官职”?请简要说明。(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只要找到文章相关答题区域,读懂相关内容,即可写出答案。“大耐官职”出现在文章最后,说明是对上面内容的概括、总结,要找到上文中与向敏中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答案:“大耐官职”即非常胜任这个官职。向敏中升任仆射,没有设宴庆贺,面对李宗谔的庆贺,谦卑应答,表现了谦虚谨慎、荣辱不惊的节操。附【译文】17 向敏中,字常之,河南开封人。刚刚成年的时候,接连遭遇父母的丧事,但他能够刻苦自立,胸怀大志,不在乎家中贫穷。太平兴国五年时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担任吉州通判。转运使张齐贤向朝廷推荐他的才能,更替回朝,任命为著作郎。皇帝在便殿召见他,应对明白流畅,宋太宗认为他很好,任命为户部推官,外任为淮南转运副使。当时领外州转运使的人,都凭借权势与宠信而妄自尊大,所到之处,人们敬畏,向敏中不崇尚威严,对同僚属吏以礼相待,常常劝慰、鼓励,任职期间事务处理及时得当。后来被任命为枢密直学士。当时,通进、银台司负责收发书奏,受枢密院统领,颇多阻塞,有时甚至会出现遗漏和丢失。向敏中将这件事详细地上奏,担心贻误边远地区的机要事务,请求另外设置机构,任命专门的官员前去管理,校正簿书典籍,皇帝下诏任命向敏中和张咏管理这个机构。宋太宗想重用向敏中,朝中得势的官员忌妒他。恰逢有人说向敏中在法寺为官的时候,皇甫侃监理无为军权务,因为受贿而被查处,于是皇甫侃写信给朝廷大臣请求从轻发落,向敏中也接到了信。此事传到御史台,查考实情,曾经有人送信到向敏中门前,他看了信上的名字,没有开封便还给送信的人并让他回去了。不久抓住了皇甫侃的家仆查问他,说这封信不久就放在竹筒里,埋在江边的客舍。于是便派人骑快马去把信挖出来,封口和名字都和原来一样没有动过。宋真宗登上皇位后,亲临澶渊,赐给向敏中秘密的诏书,把西方边境的事情都交给他,允许他相机处理。向敏中接到诏书后便将诏书藏起来,还和往常一样视察处理政务。恰逢腊月礼祭驱除瘟疫,有人报告禁军打算趁礼祭时作乱,向敏中秘密地派手下士兵身披盔甲潜伏在走廊下帷幕中。第二天,他把宾客、幕僚、士兵、军官都召来,设置酒宴听任检阅,没有一个人提前知道这件事情。命令礼祭的人进来,先让他们在门外表演歌舞,后召唤他们来到台阶前,向敏中一挥衣袖,潜伏的士兵一涌而出,将他们全部擒住,这些人果然携带短刀,当即就地斩首。天禧初年,升任右仆射兼任门下侍郎一职,监修国史。当天,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值应对,宋真宗说:“向敏中家中今天去庆贺的客人肯定很多,你去看看,不要说是我的意思。”李宗谔到了以后,发现向敏中闭门谢客,门口很安静。李宗谔和他的亲随径直走进向敏中家中,从容祝贺说:“自从皇上即位以来,还没有任命宰相,若不是因为功劳道德深受器重,关心倚重超过一般,哪能得到这种荣耀呢。”向敏中又是谦卑应答。(李宗谔)又一一陈述前朝担任仆射的官员的功勋和美德之重,向敏中仍谦卑应答,最终没说一句话。李宗谔退出后,又派人去向敏中家中厨房询问,今天是否有亲戚宾客来饮酒赴宴,回复说没有一个人。第二天,李宗谔详细地把自己所见到的情形报告给宋真宗。真宗说:“向敏中非常胜任这个官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朝退书怀韩 偓鹤帔星冠羽客装,寝楼西畔坐书堂。山禽养久知人唤,窗竹芟多漏月光。粉壁不题新拙恶,小屏唯录古篇章。孜孜莫患劳心力,富国安民理道长。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写自己已经脱了朝服,披鹤帔戴星冠,与诗题中“朝退”相呼应。B.书堂位于寝楼的西侧,环境清幽;窗外翠竹茂密挺拔,月光洒在上面。C.山禽豢养已久,与主人熟稔,一呼一鸣,相互应和,诗人闲适、自在。17 D.诗人无意在粉壁上题写自己的诗作,只是在屏风上抄录古代圣贤文章。【解析】选B。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窗外翠竹茂密挺拔,月光洒在上面”错误。芟,除去。应是因“芟多”而翠竹稀疏,月光漏了下来。16.学者霍松林先生认为韩偓的诗歌是“晚唐之正音”(正音,纯正的音乐,这里指积极高尚的情怀),请结合诗歌尾联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本题实质上就是分析诗歌尾联所体现出的思想情感,分析时要结合题目中对“正音”的注释来分析,即分析尾联所体现出来的诗人的“积极高尚的情怀”。答案:①诗人劝勉自己刻苦钻研,孜孜不倦,不能停息,表现了诗人的进取之心;②诗人退朝之后,依然思考治理国家的道理,致力富国强民,表达了诗人难能可贵的家国情怀,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晚唐之正音”。(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舟不仅载诗人远游,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当诗人孤独的时候,舟便成了他们表达情感的重要物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秦、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2)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示例: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或: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有“三山二水”。“三山”,就是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二水”,就是延河与南川河。“桥”是延安城的重要风景,最著名的要数王家坪的桥。这座橘红色的钢结构桥,远远望去  ①  。过了这座桥,便是著名的延安革命纪念馆。 17 随着城市的发展,延安城边那些或长或短、或粗或细的山沟里,也纷纷盖起了居民楼。为了方便人们出行和休闲,城市的建设者在山间打通隧道,在山上修建山体公园。一条条道路穿过群山,  ②  。 延安新城在山上,每到夜晚,新城区的延安大剧院华灯璀璨,尽显现代化气质;而延河畔、宝塔山的灯光秀,则一次次点燃人们心中的火热激情。此时,若登临凤凰山远眺延安城,会发现夜晚的延安绚丽夺目。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延安,在宝塔山上、延河桥边、土窑洞里,找寻延安岁月的记忆,感受延安精神的魅力。我也经常会到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走一走。每去一次,我都会觉得自己是在与历史倾心对话,在接受崇高的精神洗礼。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桥”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B.待神志镇定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就会讲述一个真正令它们惊诧不已的传奇故事。C.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搞建设,还是应对地震、疫情等挑战,“人民”始终是价值底色。D.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解析】选C。C项中的引号和文中“桥”的引号都表示突出强调。A项表示反语;B项表示特殊含义;D项表示直接引用。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要求: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第①处以“桥”为本体,第②处以“道路”“群山”为本体,语言生动形象,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第①处,将“桥”比作彩虹,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橘红色的钢结构桥与彩虹凌波从颜色和形状上相似。第②处,将“道路”穿过“群山”比作线串珠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山间一条条隧道穿过群山,从颜色和形状上与线串翡翠珠子相似。答案:①恰似彩虹凌波 ②就像一条线串起一颗颗翡翠珠子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如今,延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各处革命遗迹,可以让游客受到革命教育。”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7 解答本题,需要研究原句和改句的差别,这些差别包括词语的位置,句式的选择,语气的不同,修辞的使用,逻辑的严密等。比较原句和改句,发现原句“宝塔山上、延河桥边、土窑洞里”比改句“各处”更具体;原句的陈述对象是“游客”,强调游客主动感受革命精神,改句的对象为“延安”,不能强调游客对革命精神的感悟。本题围绕表达内容和强调重点的不同作答即可。答案:①表达的内容不同:改句虽表达出“游客到延安游览革命遗迹,可以接受革命教育”的意思,但未能表达出具体内容;原句表达更具体,内容更丰富。②强调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延安”上,强调延安使游客接受革命教育;原句的重点落在“游客”上,强调游客主动感受革命精神,且与下文衔接更紧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这是一幅国画,相关信息如下。作者:齐白石(1864-1957年)创作时间:1952年赠与对象:老舍和胡絜青夫妇赠与时间:1956年21.请为这幅国画拟写一个名称。(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一定要结合画意进行解答。答案:示例:牧童·牛背·风筝22.根据材料的文字信息,以“这幅画”为起始词语写一个肯定句。要求:信息完整,字数不超过30字。(5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答题时注意题干关键词,如“肯定句”“信息完整”及字数要求。答案:这幅画是齐白石1956年送给老舍夫妇的四年前创作的国画。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7 从《赌圣》到《流浪地球》,香港艺人吴孟达甘心做配角二十余年,凭借出色的表演留下了无数经典的银幕形象,赢得了“金牌绿叶”的美誉。对吴孟达来说,一个演员重要的不是站在哪个位置表演,而是不论站在哪个位置,都能奉献出最好的表演。某中学生杂志社拟开辟“热点评析”专栏,请结合上述材料,围绕“位置与价值”这一主题撰文投稿,写出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本次作文以“金牌绿叶”吴孟达去世为材料,具体考查学生“时评类”文章写作能力。要注意题干中已给出“位置与价值”这一主题,写作时务必要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思辨性论证。  同时,从给出的情境看,出题人引导学生正向立意。即使是平凡的小人物,只要在“位置”上奉献,也能发挥“价值”。【参考例文】价值的主角我至今仍记得《流浪地球》里那个有点暴躁,但善良而宽厚的外公韩子昂,吴孟达又一次用所谓“配角”征服了一批观众。他说:一个演员重要的不是站在哪个位置表演,而是不论站在哪个位置表演,都能奉献出最好的表演。然而,我们身处的,是一个“位置至上”的时代。位置,不仅仅是同处一个职业的高低之分,主配角之分,更是职业与职业间的比较,是所有的高低优劣,是社会铁塔上个人所占的一隅。这座塔上,写着的是地位、名声、酬劳……人们前赴后继地攀爬,追逐职业中最声名显赫的位置。人们把这称为“主角”。同时,人们也习惯把价值按位置来分配,因而好位置的主角是最有价值的。只是事实并非如此,吴孟达甘做配角二十多年,与我一般的青年们记住了他,父辈们更对他在周星驰电影中那些精湛的表演记忆犹新,这会被称作没有价值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记不住的,是那些一部又一部担当主角却实无演技、更无进步的流量们,身为主角却并无价值。由此可见,价值从来不依附于位置而存在,价值的创造取决于身处任何一个位置的“人”。正如《鼠疫》中的小职员格朗,他的位置那样不起眼,与大人物相比微小的不值一提,然而他勤勤恳恳,为自己看似地位的位置赋予了最崇高的价值。17 这一份价值,是个人的价值实现,更是社会价值汇聚。每一个人在完成对自我位置的充分认识,自我能力的成分完善后,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与放大。而与此同时,社会又在所有人价值的助推下汇聚起磅礴的力量,让整个社会成为巨大的价值主体。从来没有什么位置会限定人的价值——从来都是一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创造了无限价值。在防疫前线,钟南山、李兰娟院士等挺身而出担起重任,他们固然耀眼,但当我们看向武汉医院隔离病房中那些医生护士们时,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背上写下最简单的心愿,然后走向“战场”为病人插管,在病菌汹涌而出时,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最有价值的事。或再转向雪域高原上那群年轻的边防战士们,他们“暴霜露,斩荆棘”一步一个脚印踏出国家边防线。在风雪肆虐的顶峰上,一张张冻得脱皮了的脸上,是最坚毅的申请与信念。正是这无数位置上无数螺丝钉的“负重前进”,才让一个国家向前迈步。对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拼得头破血流,追逐社会铁塔上的那个最佳管径位置,而是不断发现、发掘、开拓自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个位置,并为之赋予专属的价值,正如吴孟达一般,在配角这个最适合的位置上发光发热。1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11 14:11:46 页数:17
价格:¥3 大小:68.50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