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单元文体专练(附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单元文体专练一、(2021四川资阳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刘秉忠字仲晦。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居常郁郁不乐,一日投笔叹曰:“吾家累世衣冠,乃汩没为刀笔吏乎!丈夫不遇于世,当隐居以求志耳。”即弃去,隐武安山中。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秉忠于书无所不读,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秉忠遂留藩邸。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秉忠虽居左右,而犹不改旧服。至元元年,翰林学士承旨王鹗奏言:“秉忠久侍藩邸,积有岁年,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忠勤劳绩,宜被褒崇。”帝览奏,诏以翰林侍读学士窦默之女妻之。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于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十一年,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帝闻惊悼,谓群臣曰:“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慎密,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莫得闻也。”出内府钱具棺敛,遣礼部侍郎赵秉温护其丧还葬大都。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摘编自《元史·刘秉忠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B.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C.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D.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
A.世祖,封建皇帝常用谥号,加此谥号者一般是断代史的开创者,或王朝中承上启下有所作为的君主。B.翰林学士,古代官职名,任此官者常常是皇帝的亲信与顾问,唐朝时很多丞相都出自此职。C.社稷,代指“国家”。“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时君王常祭祀二神以祈求国泰民安。D.大都,元代首都,故址在今北京城区北部及城北近郊的一部分,城市规模宏大,为当时少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秉忠博识多才,深受世祖喜爱。他读书涉猎广泛,精通天文、地理、律历,同时熟晓时事,深得世祖欣赏,被留在府中。B.刘秉忠心怀仁爱,反对滥杀无辜。征讨大理、南宋时,他劝世祖要倡扬帝王英明,不要滥用武力,让大理、南宋百姓免遭屠戮。C.刘秉忠善识人才,推举选荐贤良。他曾经向皇帝推荐可供重用的人才,凡是经过他推举选拔的,后来都成了朝廷里著名的大臣。D.刘秉忠身居简淡,常以诗词自娱。身处高位的他生活上却简单恬淡,斋戒而居,粗茶淡饭,常常诵咏恬淡闲散的诗词自娱自乐。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家累世衣冠,乃汩没为刀笔吏乎! (2)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 二、(2021广西柳州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7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七岁知属文,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方庆叹曰:“是必致远。”会张说谪岭南,一见厚遇之。擢进士,始调校书郎,为左拾遗。时玄宗即位,九龄建言:“臣谓选部之法,敝于不变。今若刺史、县令精核其人,则管内岁当选者,使考才行,可入流品,然后送台,又加择焉,以所用众寡为州县殿最,则州县慎所举,可官之才多,吏部因其成,无庸人之繁矣。故于用人不可不第其高下,高下有次,则不可以妄干,天下之士必刻意修饰,而刑政自清,此兴衰之大端也。”俄迁左补阙。九龄有才鉴,吏部试拔萃与举者,常与右拾遗赵冬曦考次,号称详平。始,说知集贤院,尝荐九龄可备顾问。说卒,天子思其言,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知院事。会赐渤海诏,而书命无足为者,乃召九龄为之,被诏辄成。迁工部侍郎,知制诰。九龄文雅,为帝知。会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斩可突干功,帝欲以为侍中。九龄曰宰相代天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遂止。九龄体弱,有酝藉。故事,公卿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九龄独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自九龄始。后帝每用人,必曰:“风度能若九龄乎?”与严挺之、袁仁敬、梁昇卿、卢怡善,世称其交能终始者。及为相,谔谔有大臣节,议论必极言得失。安禄山初以范阳偏校入奏,气骄蹇,九龄谓裴光庭曰:“乱幽州者,此胡雏也。”及讨奚、契丹败,张守珪执如京师。九龄署其状曰:“穰苴出师而诛庄贾,孙武习战犹戮宫嫔,守珪法行于军,禄山不容免死。”帝不许,赦之。帝后在蜀,思其忠,为泣下。病卒,年六十八,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节选自《新唐书·张九龄传》,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九龄曰/宰相代天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B.九龄曰/宰相代天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C.九龄曰/宰相代天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D.九龄曰/宰相代天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拾遗,唐代谏官名,武则天始设,与右拾遗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之事。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唐朝设吏、农、礼、兵、刑、工六部,吏部掌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C.孙武,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有关史料记载有孙子“吴宫教战斩美姬”的故事。D.谥,古代帝后、贵族、大臣或其他有身份地位的人死后,依据其生平事迹给出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7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九龄富有才华,聪敏致远。他七岁能写文章,十三岁凭文章得到广州刺史王方庆的称赞,时贬岭南的张说也欣赏看重他。B.张九龄指陈时弊,恪尽职守。他指出当时选部法则的弊病在于不变,建言应考核当选者的才能品德,评定等级并选择使用。C.张九龄素有风姿,文雅友善。他用笏袋装笏板,皇帝任用新人也以他的风采为标准;别人写不了的诏书他起草即成;交友能始终如一。D.张九龄善于识人,先知先觉。他参与吏部选拔,能够鉴别人才,公平考核;看到安禄山态度骄慢,便知其会反叛,建议诛杀。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天下之士必刻意修饰,而刑政自清,此兴衰之大端也。 (2)故事,公卿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 7
答案全解全析1.C “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是介词“以”的宾语,都是元世祖问的内容。因此,“问以”中间不能断开,“大经”中间不能断开,“养民之良法”前后要断开。由此排除A、B、D三项。2.A “世祖”是“庙号”。3.B “让大理、南宋百姓免遭屠戮”分析错误,原文提及“南宋很多百姓免遭屠戮”,并未言及“大理很多百姓免遭屠戮”。4.答案 (1)我家几代都是士大夫,(我)却沦落为主办文书的小吏吗?(2)他精通阴阳术数,占卜事情,预知未来,好像符契相合一样(非常灵验)。解析 (1)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汩没:沉溺,沦落。刀笔吏:主办文书的官吏,也称刀笔。(2)占:占卜。知来:预知未来。符契:契约。[参考译文]刘秉忠,字仲晦。十七岁时,担任邢台节度使府令史,来赡养父母。他平时抑郁不高兴,有一天弃笔叹息道:“我家几代都是士大夫,(我)却沦落为主办文书的小吏吗?大丈夫在当世不被赏识,应该隐居(等待时机),来求取自己的志愿。”便辞掉职务离开,隐居武安山中。元世祖即位以前,海云禅师被召到他的住处,听说刘秉忠博学多艺,邀请他同行。晋见元世祖后,刘秉忠回答问题很符合旨意,多次解答世祖询问。刘秉忠没有什么书不读,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之类,没有不精通的。谈论天下的事,如同对自己的手掌一般熟悉。元世祖很喜欢他,刘秉忠于是就留在元世祖的府邸。癸丑年,跟着元世祖征讨大理。第二年,征伐云南。他常常说天地有好生之德,人君要神明威武,而不是以杀戮服人,所以攻克城池的时候,不妄杀一个人。己未年,刘秉忠跟着皇帝讨伐宋,又用在云南说过的话尽力劝说皇上,所到之处保全的生命数也数不清。中统元年,元世祖即位,询问治理天下、休养百姓的好方法,刘秉忠采纳祖宗的旧制,参照适合于今天的古代制度,一条条地列出来上报给皇帝。于是朝廷的旧臣、山林的隐逸之士,都被录用,礼乐制度灿然一新。刘秉忠虽然常在皇帝左右,却仍然不改换旧日的服装。至元元年,翰林学士承旨王鹗上奏说:“刘秉忠长期侍奉在皇上身边,有很多年了,参与国家的机密,制定国家的大方针,忠心勤恳,辛苦功高,应加以奖励推崇。”皇帝看了他的奏书,下诏让翰林侍读学士窦默的女儿嫁给刘秉忠。刘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大小,凡是有关国家原则的事,知道的没有不说的,说的没有不听的,7
皇帝对他越来越宠爱、信任。休闲的时候皇上询问他,他就向皇帝推荐可以供重用的人才,凡是他所选拔举用的,后来都成了名臣。至元十一年,秋八月,刘秉忠没有生病端直地坐着就去世了,时年五十九岁。皇帝听说后惊叹哀悼,对群臣说:“秉忠侍奉我三十多年,小心谨慎,不避艰险,发表意见毫不隐瞒掩饰。他精通阴阳术数,占卜事情,预知未来,好像符契相合一样(非常灵验),只有我知道这些,其他人不可能听说啊!”皇帝拿出内府的钱为他置办了棺木敛服,派礼部侍郎赵秉温护送他的灵柩回到大都安葬。刘秉忠自幼好学,到老不松懈,虽然达到了臣子最高的地位,却斋戒居住,粗茶淡饭,整天恬淡安静,与平时没有不同。常常诵诗词自娱,他的诗歌闲散平淡,正像他的为人。5.D “物”作“治”的宾语,“宰相代天治物”主谓宾结构完整,故在其后断开,由此排除B、C两项;“然后授”与前文联系紧密,故在其后断开,由此排除A项。6.B “唐朝设吏、农、礼、兵、刑、工六部”错误,“农”应为“户”。7.D “看到安禄山态度骄慢,便知其会反叛,建议诛杀”错误。由“及讨奚、契丹败,张守珪执如京师……守珪法行于军,禄山不容免死”可知,“建议诛杀”安禄山是讨伐奚及契丹失败后的事。8.答案 (1)天下的士人定会约束心意,修养品德,刑政自然清正,这是国家兴衰的关键。(2)依先例,公卿都把笏插在衣带里,然后骑马。解析 (1)刻意:约束自己的心意、欲望。此兴衰之大端也:判断句,“也”表判断。大端:主要部分,关键。(2)故事:先例,成法。搢:插。带:束衣之带。[参考译文]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七岁时就会写文章,十三岁时写信求见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感叹说:“这孩子前程不可限量。”适逢张说被贬谪到岭南,一见就非常优待他。考中进士,起初调任校书郎,后升为左拾遗。当时玄宗即位,张九龄上疏说:“臣认为选部的法则,其弊病在于不变。如今若刺史、县令详细核查其人,那么管辖范围内每年当选者,另考核其才能品德,可入等级的,然后送到吏部再加选择,以所用人的多少来评定州县的好坏,那州县就会慎重对待所荐举的人,可任官的人才多了,吏部因循其成效,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庸人了。所以,用人不可以不排列其才能的高下,高下有序,就不会非分求官,那天下的士人定会约束心意,修养品德,刑政自然清正,这是国家兴衰的关键。”不久调任为左补阙。张九龄有鉴别人才的才能,吏部主持拔萃与科举考试时,张九龄常与右拾遗赵冬曦一同参与评定,当时称他们的考核“周密公平”。当初,张说主管集贤院,曾推荐张九龄可任顾问。张说死后,天子想起张说说的话,召张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主管集贤院的工作。适逢要赐渤海诏书,而7
能写这样诏书的人找不到,于是召张九龄起草,他接受诏令立刻完成。升任工部侍郎,管理草拟制诰的事。张九龄因文雅而受到皇帝的赏识。适逢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因斩杀可突干有功,皇帝打算任张守珪为侍中。张九龄说:“宰相是代替天子来治理天下的,有了当宰相的人才后,才能授职,不能用它来奖赏功劳。国家的败亡,正是由官员的奸邪所致的。”此议就作罢。张九龄体弱,气度宽容含蓄。依先例,公卿都把笏插在衣带里,然后骑马。唯独张九龄常让别人代他拿着,因此设置了一个笏囊,这是从张九龄开始的。以后皇帝每次任用人,都要问:“他的风度能与九龄相比吗?”张九龄与严挺之、袁仁敬、梁昇卿、卢怡等人友善,世人都称道他们的交往能始终如一。到张九龄担任宰相时,能直言争辩,保持大臣的节度,有所议论时,必竭力陈说得失。安禄山最初以范阳偏校的身份入朝奏事,态度傲慢不恭。张九龄对裴光庭说:“将来扰乱幽州的,必定是这个胡儿。”等到讨伐奚及契丹失败,张守珪把安禄山执送京师。张九龄在状纸上批道:“过去穰苴出师,斩杀误期的庄贾;孙武训练士兵,斩杀不听令的宫嫔;张守珪行令军中,安禄山不宜免死。”皇帝不同意,赦免了安禄山。皇帝后来避难到蜀,想到张九龄的忠心,为之落泪。张九龄病死,终年六十八岁,追赠荆州大都督,谥号为“文献”。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