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主题班会
学校用文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上册
>
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 非文学类文本 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 非文学类文本 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59
2
/59
剩余5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
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非文学类文本+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精选汇编(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与周瑜相遇迟子建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因为月亮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睁着眼睛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战事还未起,你为何发抖?”周瑜说。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第59页共59页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我们相对着。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你不希望与我相遇?”“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第59页共59页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梦境清澈、素雅的特点,营造了战前暂时宁静、祥和的氛围,为下面情节发展和刻画周瑜这一形象做了铺垫。B.文章以“我”与周瑜相遇为主线,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如艾草味、鼓角声的多次出现便是实写,让人物形象和主题得以突显。C.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形成反复,突出夜晚的平淡和生活的平凡,表明“我”是在梦中见到周瑜,强化“我”对周瑜的倾心与不舍,首尾呼应。D.“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作者认为真正的英雄并非一定要在战场上,在搏杀里,脱下铠甲成为布衣,成为和平的守卫者,更是作者心中的大英雄。8.联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分别概括苏轼心中的周瑜和本文塑造的周瑜各是怎样的英雄形象。(6分)第59页共59页 9.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英雄的梦,也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平凡的梦。这二者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7.(3分)B8.(6分)①苏轼心中的周瑜是一个外表儒雅、婚姻美满、驰骋疆场、威名赫赫、功业早就的大英雄。(2分)②本文塑造的周瑜原先是一位沉迷于战争、颇为自负(或英气逼人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的英雄,后来成为一位放弃战争、甘做平民的英雄。(4分)9.(6分)①不矛盾,本文是一个关于英雄的梦,也是一个关于平凡的梦。②周瑜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在旷野、帐篷、鼓角声的背景下,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闯入“我”的梦境里,这是在战场上足智多谋、建功立业的英雄。然而,当“我”面对这样的英雄时,却宁愿这样的英雄倒下,成为一介布衣。③英雄和平凡并不矛盾,和平的守卫者更是大英雄。小说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淳朴至善的美好情怀,表达了作者希望友爱和平的愿望。(每点2分,答满三点计满分。意思相近即可。)第59页共59页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暗杀的证明曾凡洪老古是大洪山人,儿子不在身边,他独自在山里过日子。闲暇时,老古潜心作画,拿了些奖,有些名气。老古常和几个老伙计聚在一起晒太阳聊天,总会说起年轻时智除汉奸的往事。每逢此时,老伙计们就取笑他:“你就吹吧!”只有老古知道自己并不是吹牛。当老古还是小古时,他去上海求学,加入民间激进组织抗日地下联合会。一天,联合会负责人找到小古,交给他一项重要绝密任务:暗杀叛徒王二麻子。王二麻子原是军统特务,后来被日本人抓到,叛变投降,致使不少抗日志士被抓捕入狱。小古对这个人有一点了解,他是大洪山王财主的二儿子,一脸的麻子。不过小古很早外出求学,王二麻子后来的经历他也不清楚。小古扮成青年学生模样,回到大洪山老家。小古知道老爹嫉恶如仇,就把自己的暗杀任务和盘托出,请老爹出出主意。老爹咂巴着旱烟袋,过了好长时间才说:“难!”老爹告诉小古,王二麻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十来个挎枪护卫,就算侥幸杀了他,也来不及逃。末了,老爹说:“这事先不急,王二麻子他爹刚和我订下两张狼皮,要做狼皮袄子,过两天我送狼皮过去,探探情况。”老爹是大洪山有名的猎手。过了几天,老爹给王家送狼皮去了,回来时连连摇头,他告诉小古,王家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小古决定改变策略,他打算接近王二麻子寻找机会。小古曾师从上海名家学画,经过精心准备,他画了一幅《牡丹图》送到王家。王二麻子大喜,他窝在山沟里觉得憋屈郁闷,好不容易来个有文化见过世面的人,能够聊上话,怎会轻易放过!他当即把画挂在书房里,邀小古一同饮酒长谈,直到掌灯时分才放小古回家。小古了解到,王二麻子是读书人出身,上过讲武堂,观点激进。小古在心里慨叹,这么好的一个青年,可惜骨头太软!当天晚上,王家大院被狼群攻入。狼群狡猾,几匹狼在前门吸引注意力,另几匹狼从后墙跳入后院,撞破窗户,闯入王二麻子的卧室,活生生咬死王二麻子。第59页共59页 听说王二麻子已被狼群咬死,小古悄悄回到上海。这才知道联合会负责人在一次暗杀行动中牺牲了,抗日地下联合会受到重创,已经不复存在了。小古只好找份书画装裱的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学画。不到两年,日本鬼子投降。日子太平,小古辞去工作,以卖画为生,娶妻生子。后来上海解放,小古到博物馆从事修复古代字画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钻研画技,也算是小有名气的画家。眼看日子慢慢好起来。一天晚上,忽然来了几个人,说小古是隐藏的反革命,把他抓了起来。专案组组长老胡是小古的老同学,读书时老胡就加入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老胡告诉小古,说他是反革命,不是空穴来风,他们接到大洪山群众举报材料,说小古曾送过王二麻子一幅《牡丹图》,还在王二麻子家里和他喝酒长谈,怀疑小古是漏网汉奸。听说这么回事,小古反倒松了口气,王二麻子是他用计杀死的,说起来他还是除奸英雄哪!那是小古和老爹一起想出来的办法。老爹从狼窝里活捉了一只小狼崽,小古用小狼崽的血和在颜料里,作了一幅《牡丹图》送给王二麻子。用意很明显,要利用狼记仇的特性,让狼群循着画上的气味,去找王二麻子报仇。小古还趁机将装在小瓶里小狼崽的尿液洒在王二麻子的衣服上,所以狼群咬死王二麻子。听了传奇的暗杀经过,老胡沉默了一会儿说:“可这件事你得有证明。”一说到证明,小古黯然神伤。安排任务的负责人早就牺牲,老爹也已经过世,没有人帮他证明。老胡想了想说:“有了,你不是说画是用小狼崽的血画的吗?我们找到那幅画,拿到实验室化验,如果颜料中确实含有狼血成分,就能证明你说的一切。”小古看到了希望,老胡当即派专人去大洪山寻求线索。结果却令人失望:原来解放后,王财主房屋被重新分配,这么多年过去,哪还找得到那幅画?找不到证据,小古心里有苦说不出。幸好,在同学老胡的周旋之下,组织上没有深究此事,只是将小古遣返回原籍大洪山。眼看小古在上海已经扎下脚跟,他却不得不放弃这一切,带着一家人,住回老爹留下的老屋,种田度日。第59页共59页 时间飞逝,小古成了老古,他画画的名声也慢慢从山里传出去。渐渐地,有人开车到深山里求画。还有人知道老古曾在博物馆工作,就拿着老画求问真假。这一天,又有人来找老古鉴定字画。说起来,这人和大洪山有些关系,他父亲曾是王财主的放牛娃,解放初期趁乱抢了一幅画,当作宝物藏起来。如今,他打算卖画,可画上的落款不认识,就拿来让老古帮忙掌掌眼。老古展开画卷,当即泪眼婆娑,这正是他魂牵梦萦的《牡丹图》呀!画上的落款“逍遥生”,是他当年胡乱取的笔名。这幅画本是为正义而作,却阴差阳错地耽搁了老古的美好前途……想到这,老古一声叹息,随后将这幅《牡丹图》买下来。画装裱一新,挂在客厅里。这幅画曾经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老古心头,可现在老古感到了久违的轻松。(选自2018年12期《小小说月刊》,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古经常向老伙计们说起除奸故事,对自己的正义行为内心充满自豪。B.老爹当年反对儿子除掉汉奸王二麻子,因为这行动可能搭上儿子性命。C.借献《牡丹图》引狼群咬死王二麻子,设计巧妙,暗杀行动获得成功。D.重得当年《牡丹图》可以洗刷当年不白之冤,所以老古内心感到轻松。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叙述整体上运用了倒叙与顺叙相结合手法,“只有老古知道自己并不是吹牛”这句话在结构上有引起下文的衔接作用。B.老古爹借送狼皮打探王家情况,回来告诉儿子王二麻子戒备森严,这一情节既揭示献图除奸的原因,又为下文叙描作铺垫。C.献图引狼除奸,老古突然被抓,《牡丹图》失而复得,这些高峰情节设置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具有引人入胜的表现功效。D.这篇小说继承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特色,叙事具有传奇色彩,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这得益于大量心理描写运用。8.简析画横线句子的手法及其对表现老古形象的作用。(4分)9.小说主要情节围绕《牡丹图》展开,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构思?(6分)第59页共59页 6.(3分)B(错在“反对”,从爹爹打探、抓狼崽行为看,爹爹支持除奸行动。)7.(3分)D(错在“大量心理描写运用”,这篇小说没有大量运用心理描写。)8.(4分)手法:①动作行为描写,老古展画、买画、挂画;②神态描写,老古泪眼婆娑、一声叹息;③心理叙述,重见《牡丹图》悲喜交织、感到轻松。作用:④使老古正义爱国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4分,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9.(6分)①《牡丹图》是线索,贯穿小说主要情节,使叙事集中紧凑;②用《牡丹图》象征(或:衬托)了老古与父亲嫉恶如仇、正气大义的美好品格;③借《牡丹图》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呈现曲折有致之美。(6分,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华山论剑又何妨尔容①“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首诗是寇准笔下的华山,极言山之高。其实,华山作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是以“险”字独步天下的。2018年,我慕名前往华山。在旅游大巴车上,导游仲出一只手说:“华山就像这只手,有五座山峰,北峰最矮,四面绝壁,相当于大拇指。然后是中峰、西峰、东峰、南峰,如人的四指。最高是南峰,2154.9米。”《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高五千仞,广十里。”华山,由一个完整的花岗岩分裂为东西南北中五峰,形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古时华与花互为通假字,“华山”其实就是“花山”。第59页共59页 ②由于只有半天游华山的时间,五峰只能选其一,我这颗怯懦的心选择了最矮的北峰。上得山来,果然地无三尺平,转身之间都是悬崖陡壁。沿石阶穿过一个窄细的阴湿通道,来到一个人工打造的平台。这里就是云台山庄。连接云台山庄的是蜿蜒的石阶。偶尔有老者用一根扁担串两壶水,如履平地健步而来。走出云台亭,是一条狭长的石道。走出石道,西边竟连着一个还算宽敞的平台,紧绷的心弦随之一松。走近才知它也是有名姓的,上书“擦耳崖”。③又经过二十来级的石阶,是个平台,人流潮涌,仿佛聚仙台,一股仙气扑面而来。一竖一卧两块石头十分显眼,竖着的石头以红漆镌刻“华山论剑”,笔力苍劲,乃金庸先生亲题。卧着的方块石也用红漆写着两行字,只是笔力纤柔得多,“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金庸先生用自己十四部武侠小说名的首字连成的一副对联。我不是武侠迷,也非来华山论剑,无意中闯入胜地,算是天赐神运。现在,我才知道,很多武侠迷登华山就是冲这几个字来的。游客们若涡流急湍,纷纷拥石拍照,以志纪念。④华山论剑是全庸武侠小说里的重大事件和精彩情节,他的十五部武侠小说中,有十三部提到了华山。1957年,全庸在小说《大漠英雄传》中率先创造“华山论剑”一词。多年后,《大漠英雄传》更名为家喻户晓的《射雕英雄传》,华山也便冲出四方丛林,从沉默和寂寞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占据江湖地位,名震天下。华山论剑横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前后共举办三次,均在南宋年间。最经典的一次华山论剑,由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智兴、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阳五大高手在华山顶上斗了七天七夜。最终王重阳智夺“天下第一”以及武功秘籍《九阴真经》。而“华山论剑”也几乎成为高手过招的既定短语广为传颂,商业论坛、体育比赛,更有甚者连白酒都以其命名。⑤金庸先生亲临华山,也是唯一一次登上华山,并题写“华山论剑”四个大字,却是在203年,地点正在此地。不见华山,却将华山写得路人皆知、人神共往,这要算是作家的秘籍绝技了吧。⑥走出“华山论剑”,再过一段上行的狭长石阶,便是苍龙岭。一整块巨大的花岗岩似腾龙一般挡住去路。石面高隆呈斜坡,只能手脚并用爬上石面,两边绝壑千尺,连站直的勇气都宣告撤退,只怀抱一颗怯懦的苦胆龟缩于石面。传说韩愈过此处时吓得大哭,投书求救。我只敢坐着合个影,几次三番想站站,或者试图走到石头的端顶看看前面的路,却无丝毫的勇力。此时蓦然回首,只见北峰四面悬绝,下通地脉,巍巍然,天地之间,云台之上一枝独秀也。第59页共59页 ⑦苍龙岭便成为我登临华山的制高点。走过苍龙岭,便可登金锁关,是往东、南、西、中峰的必经之路。远远望去,若云梯垂挂,人蚁附壁穿梭,只是那一望,我的心便像狂风之叶哆嗦不止。看来,这世上许多的风景是我永远不能抵达的。⑧此刻,知了长鸣,不时有一声大吼从人群中猛地蹿起:“哦—哦—哦—”像剑、像鞭,直插云霄。展翅的大雁见怪不怪,凌空盘旋。小巧的云雀不卑不亢,翩然划行。华山的片片山峰形似挺立在中华大地中心的倚天之剑。环顾左右,实在找不出一块平坦得可容五人一决高下的地方了。对于单打独斗、飞檐走壁的大侠们,华山论剑无异于剑尖上的挑战。这才是武侠高手的巅峰梦想啊。⑨我怯懦地走此一遭,蓦然明白金大侠何以选华山为武林高手一决天下的擂台。原来世上很多的艰险,只为成全绝世高人。我们能当一回看客已属大幸运。回程时又遇一位送水的老人,仍是七十多岁的年纪,爬阶踏坎,如履平地。而这些挑夫仿佛剑走飞侠,日日年年,何尝不是真的修行!就这样不断地前行,不断地告别吧。(有删改)6.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作者叙说自己不是武侠迷,却对金庸小说较为熟悉来反映金庸武侠小说在社会上影响之大。B.“我这颗怯懦的心选择了最矮的北峰”中“怯儒”在文中反复出现,作者以此强调他是一个胆小的人。C.文章指出,正是由于“华山论剑”情节的重大与精彩,使华山名震天下,使“华山论剑”成为流行词语。D.作者感叹“这世上许多风景是我永远不能抵达的”,这与姚鼐《登泰山记》“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的描述类似。7.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移步换景而又重点突出,略写了云台山庄、擦耳崖、苍龙岭等,而对“华山论剑”的景点进行了详细描写。B.“韩愈过此处时吓得大哭,投书求救”,第⑥段引用韩愈的传说,与作者形成类比,表现了苍龙岭的狭长与险峻。第59页共59页 C.第⑧段中作者运用拟人,描写了大雁、云雀看到人蚁附壁穿梭时的情态;运用比喻,把华山山峰比作倚天之剑。D.第②段和第⑨段都描写了作者路遇“爬阶踏坎,如履平地”的送水老人,两段前后照应,使全文结构更加严谨。8.文章开篇引用寇准之诗和《山海经》的记载,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9.本文标题“华山论剑又何妨”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探究。(6分)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正确。作者说自己不是武侠迷却对金庸相当了解,可见金庸的武侠小说普及程度。B项,错误。文中作者反复说自己“怯懦”表达的是对华山的敬畏之心。C项,正确。见第④段。D项,正确。二者都有“险以远,则至者少”的感叹。7.【答案】A第59页共59页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项,错误。第⑥、⑦、⑧段描写了苍龙岭的险峻,是详写。B项,正确。注意是类比而不是对比。C项,正确。“见怪不怪”“不卑不亢”分别将大雁和云雀人格化了。D项,正确。前后照应,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能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8.【答案】①引用寇准之诗,点明了华山的高,引出下文华山的险。②引用《山海经》的记载,既追溯了“华山”得名的由来,点明了华山的高广,又印证了上文导游所作的比喻。③两处引用,都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第①、②点各1分,第③点2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1)表层义:作者认为,华山论剑是武侠高手的巅峰梦想。(2)深层义:①从创作上看,作者认为,想象是文学创作的秘籍。②从人生经历上看,作者认为,只有越过艰险,才能走向成功。③从普通人来看,作者认为,每天坚持,艰难的道路也会走得平坦。(表层义2分;深层义3点只需答出2点共6分。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家子[法]莫泊桑三十年来,没有什么能改变卡拉望先生的生活规律,因为除了升职和奖金,任何事件都与他无关。这天,卡拉望回家时,晚饭已准备好,他拿起扫帚把,往天花板上捅了三下,通知他母亲下来吃饭。老太太九十岁了,卡拉望的高寿就很激动,因为母亲高寿也是他长寿的预兆。可是左等右等,不见老太太下来,卡女儿玛丽去叫奶奶。门开了,只有女儿一个人回来:“奶奶倒在地上了。”第59页共59页 卡拉望猛地站起来,楼梯上响起他沉重而急促的脚步声。老太太趴在屋子中间,翻过身来,只见她两眼紧闭,牙关紧咬,干瘦的身躯已经发硬。卡拉望跪在她身边,一边呜咽一边喊:“妈妈呀,我可怜的妈妈呀!”卡拉望太太端详了一会儿,肯定地说:“得啦,她又晕过去了,没什么大事,不过是耽误咱们一顿饭罢了。”他们把老太太抬到床上,给她揉搓身子,费了半天劲,也不见她苏醒。随后赶来的舍奈医生给老太太量了脉搏,听了心脏,然后宣布:“人不行了。”卡拉塑扑在母亲身上,伤心痛哭,眼泪像水滴似的酒在死者的脸上。卡拉望太太也适可而止地哭嗦了几声。在卡拉塑太太的挽留下,舍奈医生留下来吃了晚餐。里昂风味的牛肚散发着洋葱的香味,卡拉望太太也决定尝一点。卡拉望喝了好几杯酒,他那被打击和悲伤搅乱了的头脑,已经变得轻飘飘的。医生喝起酒来更像个无底洞,临走时他抓住卡拉望的胳膊说:“出去走走,新鲜空气对您有好处。”对方听从了劝告,两人臂挽着臂,在星光下向塞纳河走去。河水迎面送来清风,对面堤岸上漂浮着淡淡的白雾。卡拉望戛然止步,河流的气息将他内心深处的记忆搅动起来。他蓦地又看见母亲,在他童年的时候,在流经园子的小溪边洗一大堆衣裳。悲情哀思重又袭上心头,他扒着医生的肩膀,肥胖的身躯随着哭声哆嗦着:“妈妈,我可怜的妈妈呀!……,但是,他那个醉醺醺的同伴,被他猛然发作的哀伤弄得很不耐烦,借口给人看病,撇下他走了。卡拉望哭了很久,眼泪哭干了,也可以说痛苦全流走了,他感到一种轻松。月亮升起了,高大的白杨树泛着银光,河面仿佛铺满了珍珠。空气和煦,微风馥郁,大地进入温柔的梦乡。卡拉望深深地呼吸着,一股清新宁静的感觉,似乎也随之渗透他的全身。等他回到家的时候,妻子身穿睡衣等着他:“你妈立过遗嘱吗?”他迟迟疑疑地说:“我……我看没有……大概没有,她没有立过。”卡拉望太太盯着丈夫的脸,愤愤不平:“真不像话!我们辛辛苦苦服侍她,供她住,供她吃!我是白辛苦、白忙活了!真卑鄙!啊!真卑鄙!”卡拉望心烦意乱。她数落了半天,渐渐平静了下来:“明天上午应该通知你妹妹了。”他一下子蹦了起来:“我居然没有想到,天一亮我就去发电报。“不,10点至11点之间再发;在你妹妹到来以前,咱们得有时间把要做的事情安排好。”第59页共59页 卡拉望太太忽然又变得烦恼起来:“你妈已经把她的座钟给你了,对不对?”他想了一会儿,说:“是的,她确实说过,‘如果你待我好,这个座钟将来就归你了。’”卡拉望太太吃了定心九,愁眉顿时舒展了,说:“既然说过,就应该拿过来;等你妹妹来了,她就不让我们拿了。”他有些迟疑,说:“你真的这样想吗?……”她生气了:“当然!只要神不知鬼不觉搬到这儿来,就是我们的了。地屋里的那个大理石面的五斗拒也一样。有一天她脾气好的时候答应过给我。”他就这样被说服了,于是两人悄悄上楼,小心翼翼地推开门;老太太在那里直挺挺地躺着,佣人罗萨丽躺在扶手椅上早睡着了。卡拉望捧起座钟。“给我,”他的妻子说,“你搬五斗柜的大理石面。”他遵照吩咐,气喘吁吁,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大理石面扛到肩上。夫妇二人往外走,卡拉望假养腿,提心吊胆地下楼梯;他妻子倒退着走,一手拿着蜡烛给他照亮,一手抱着座钟。到了自己的屋里,她松了一大口气。“最难的办完了,”她说,“再去搬剩下的。”他们把五斗柜抽屉里老太大的衣裳取出来,放进一个松木箱里,接着先把抽屉都搬下去,然后又一人抬一头把拒体搬下去。他们花了很长时间琢磨五斗柜的摆放位置,最后决定放在卧室里。五斗柜刚摆好,卡拉望太太就把她的衣物放了进去。庄钟放在饭厅的壁炉台上,两口子又仔细检查了一下布置的效果,他们感到满意极了。卡拉望睁开眼时,天已经大亮了。等他办完相关手续,已是晚上入点钟光景。卡拉望上楼来看母亲,已经很平静了,他看惯了那具尸体。吃晓饭时,没有灯油了,于是玛丽上楼去拿蜡烛。突然,玛丽急急忙忙地跑下楼,脸色煞白:“爸爸,奶奶在穿衣裳!"卡拉望一下子蹦了起来,疯了似的奔向楼梯,大惊失色的妻子紧随其后。屋子中间一个高瘦的人影在走动,是老太太。她从昏睡中醒来,见五斗柜不翼而飞,有些迷惑,后来在木箱里找到了她的衣裳。儿子和儿媳进来的时候,她穿好了衣裳,正准备下楼。第59页共59页 卡拉望冲过去,抓住她的手,拥吻她,热泪盈眶;他妻子在他背后虚情假意地连声说着:“太好啦,真是太好啦!”但是老太太的脸绷得像一座雕像,目光冰冷冷:“晚饭好了吗?"他已经昏了头,结结已已地说:“早好了,妈,我们正等你吃饭呢。”他殷勤地挽住她的胳膊。卡拉望太太端起蜡烛,像夜间替扛大理石柜面的丈夫照路一样,一级一级地倒退着引路。到了二楼,她差点跟正在上楼的人撞个满怀。原来是卡拉望的妹妹到了,布罗太太见此情景,吓得目瞪口呆,她丈夫却没有大惊小怪,只是低声说:“咦,怎么回事?活过来啦!"卡拉望打个圆场说:“老太太有点不舒服;不过现在好了,完全好了。是不是,妈妈?”老太太一边继续往前走,一边回答:“一下子昏过去了。不过你们做的事我都知道。”她说话的声音那么微弱,就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似的。(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卡拉望对母亲的高寿感到激动,一方面是因为他深爱母亲,另一方面因为母亲的长寿对他来说是个好预兆。B.面对变故,卡拉望太太“适可而止地哭嚎”和“决定尝一点”牛肚的举动,表现出了她冷静与理性的一面。C.舍奈医生真诚善良、乐于助人,他替卡拉望着想,建议他出去走走,虽然已有醉意,但依然不忘给人看病。D.卡拉望太太嘱咐10点至11点间发电报这一情节,既刻画了她的形象,也和后文布罗太太的到来形成照应。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围绕老太太的昏厥展开,讲述了卡拉望家一天两夜的故事,在情节发展中铺叙了一家人的心理变化过程。B.小说画线部分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营造了温馨宁静的氛围,烘托了卡拉望在痛哭之后轻松平静的心情。第59页共59页 C.小说中物具的安排富有匠心,如布设“座钟”“大理石面的五斗柜”来写出卡拉望夫妇二人争夺遗产的丑态。D.小说以“一家子”为标题,打破了读者对一家人相亲相爱、美满幸福的情感期待,看似寻常,却饱含讽刺意味。8、小说以老太太“死而复苏”为结局,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9、关于小说创作,莫泊桑曾说,“莫做珍奇辞藻的收集者”“避免一切复杂的解释和一切关于动机的议论,限于使人物和事件在我们眼前通过。”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6(3分)D(A项“他深爱母亲”错误,从文中可知卡拉望对母亲是冷漠的,他的激动只是因为“母亲高寿也是他长寿的预兆。”B项“表现了她冷静与理智的一面”错误,“适可而止地哭嚎”和“决定尝一点”牛肚的举动表明她对老太太“死亡”的不在意。C项“真诚善良、乐于助人”于文无据;“不忘给人看病”错误,他的离开只是不耐烦,找了给人看病的借口。)第59页共59页 7(3分)A(A项“铺叙了一家人的心理变化过程”错误,文中除对卡拉望的心理变化着墨较多外,对卡拉望太太、女儿玛丽的心理变化几乎没涉及。)8(4分)①以老太太“死而复苏”来结尾,形成情节突转,出人意料之外,使故事掀起最高波澜,大大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②以老太太“死而复苏”来结尾,让卡拉望夫妇的言行前后形成强烈对比,极具讽刺效果,使二人自私虚伪的形象更加鲜明。③以老太太醒来后的行动与言语来收束,并突出她声音的微弱,含蓄蕴藉,余味不尽,令人咀嚼,进一步凸显了小说主题。(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9(6分)①语言朴实,简洁传神:叙事朴实无华,描写简洁传神。叙事通篇采用生活化语言,没有任何华丽辞藻。描写多采用白描手法,如开头写卡拉望“拿起扫帚把,往天花板上捅了三下,通知他母亲下来吃饭”,两三笔勾勒便活画出卡拉望的冷漠无情。(3分)②叙写客观,令人寻味:作者将自己的写作意图以及对人物的爱憎、褒贬寓含于故事客观冷静的叙写中,字面不作一字显露,让读者阅读时体会领悟。如写卡拉望夫妇“花了很长时间琢磨五斗柜的摆放位置”,隐含着作者的讽刺之意。(3分)(每点3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闹市闲民汪曾祺(1)我每天在西四倒101路公共汽车回甘家口。直对101站牌有一户人家。一间屋,一个老人。天天见面,很熟了。有时车老不来,老人就搬出一个马扎儿来:“车还得会子,坐会儿。”(2)屋里陈设非常简单(除了大冬天,他的门总是开着),一张小方桌,一个方杌凳,三个马扎儿,一张床,一目了然。第59页共59页 (3)老人七十八岁了,看起来不像,顶多七十岁,气色很好。他经常戴一副老式的圆镜片的浅茶晶的养目镜——这副眼镜大概是他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眼睛很大,一点没有混浊,眼角有深深的鱼尾纹。跟人说话时总带着一点笑意,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上唇留了一撮疏疏的胡子,花白了。他的人中很长,唇髭不短,但是遮不住他的微厚而柔软的上唇。——相书上说人中长者多长寿,信然。他的头发也花白了,向后梳得很整齐。他常年穿一套很宽大的蓝制服,天凉时套一件黑色粗毛线的很长的背心,圆口布鞋、草绿色线袜。(4)从攀谈中我大概知道了他的身世。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老伴。儿子在石景山钢铁厂当车间主任。孙子已经上初中了。老伴跟儿子,他不愿跟他们一起过,说是:“乱!”他愿意一个人。他的女儿出嫁了。外孙也大了。儿子有时进城办事,来看看他,给他带两包点心,说会子话。儿媳妇、女儿隔几个月给他拆洗拆洗被褥。平常,他和亲属很少来往。(5)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早起扫扫地,扫他那间小屋,扫门前的人行道。一天三顿饭。早点是干馒头就咸菜喝白开水。中午晚上吃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他不上粮店买切面,自己做。抻条,或是拨鱼儿。他的拨鱼儿真是一绝。小锅里坐上水,用一根削细了的筷子把稀面顺着碗口“赶”进锅里。他拨的鱼儿不断,一碗拨鱼儿是一根,而且粗细如一。我为看他拨鱼儿,宁可误一趟车。我跟他说:“你这拨鱼儿真是个手艺!”他说:“没什么,早一点把面和上,多搅搅。”我学着他的法子回家拨鱼儿,结果成了一锅面糊糊疙瘩汤。他吃的面总是一个味儿!浇炸酱。黄酱,很少一点肉末。黄瓜丝、小萝卜,一概不要。白菜下来时,切几丝白菜,这就是“菜码儿”。他饭量不小,一顿半斤面。吃完面,喝一碗面汤(他不大喝水),涮涮碗,坐在门前的马扎儿上,抱着膝盖看街。(6)我有时带点新鲜菜蔬——青蛤、海蛎子、鳝鱼、冬笋、木耳菜,他总要过来看看:“这是什么?”我告诉他是什么,他摇摇头:“没吃过。南方人会吃。”他是不会想到吃这样的东西的。(7)他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他的活动范围很小,除了上粮店买面,上副食店买酱,很少出门。(8)他一生经历了很多大事。远的不说。敌伪时期,吃混合面。傅作义。解放军进城,扭秧歌,“呛呛七呛七”。开国大典,放礼花。没完没了的各种运动。三年自然灾害,大家挨饿。“文化大革命”。“四人帮”。“四人帮”垮台……(9)然而这些都与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每天还是吃炸酱面,——只要粮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坐在门口马扎儿上看街。第59页共59页 (10)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条面、拨鱼儿,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11)这是一个活庄子①。一九九〇年五月五日①注:庄子,名周,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闹市闲民”叙写一位老人,是“我”坐公交换乘时所见,他没有大喜也没有大忧,无欲望亦无追求,这样的恬淡情境是作者欣赏的。B.老人“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每天“坐在门口马扎儿上看街”,这境界与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都市闲人有相似之处。C.文章中对老人在成为老人之前的身世并没有介绍,但社会动荡没在老人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仍“天然恬淡”,当年一定是一位智者。D.“我”常与老人攀谈,为了看老人拨鱼儿不惜错过车,回家后又学着老人的法子做拨鱼儿,买各种新鲜菜蔬,也可以说是一个“闲民”。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本文的第三段中,作者使用大量笔墨描写老人的相貌,用比喻修辞突出老人的眼神,老人虽没有名姓,却形象鲜明。B.“只要粮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是插入语,看似与文章没有太大关系,却强化了老人生活的简单。C.作者在记叙老人一生时,有意简化老人过去的经历,重点放在老人现在的状态上,取舍之中体现的是作者的匠心独运。D.本文语言很能体现汪曾祺特色,文白夹杂,用词朴实,拆开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清新平实中却有无穷韵味。第59页共59页 8.汪曾祺在《揉面——谈语言运用》中说:“安排语言,也是这样。一个词,一个词;一句,一句;痛痒相关,互相映带,才能姿势横生,气韵生动。”本文题目中的“闹市”与“闲民”之间是如何“痛痒相关,互相映带”的?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章结尾说“这是一个活庄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C(C.“并没有介绍”错,是无详细介绍。“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老伴”等内容就是对他的身世进行的简介。“当年一定是一个智者”的说法太绝对,当时是否真的无忧无喜?也许是成为老人后才这样,汪曾祺也并不肯定,汪曾祺只是客观地记录了他的现在。)7.A(A.“用比喻修辞突出老人的眼神”错误。作者在描写老人眼神时并未使用比喻修辞,句中“如”为如同,表形容,不是比喻。)8.①“闹市”与“闲民”形成对比。外界生活热闹、繁杂,老人独自一人,生活清静、简单甚至一成不变,外界的闹越发显出老人的“闲”。②“闹市”与“闲民”有内在的因果关系。“闹”市之“闹”代表的是生机与繁华,儿女生活安定,粮价稳定,老人才能够保有这样的“闲”。(每点2分,共4分)第59页共59页 9.①与世无争,内心淡定。拒绝过繁杂的生活,老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日三餐内容不变。②卓有智慧,看透世事。多变的时局与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住在闹市却能闹中得静。③无为中有为,简单中有精致。将拨鱼儿做成一种绝活,简单中自有一种精致。(每点2分,共6分,其它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非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精选汇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国家专项规划,都将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其中,目前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已经启动实施。与以往相比,“十四五”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有三方面显著特点。一是范围广。项目覆盖了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对外交流合作等各个方面,同时涵益了国家、省、地市、县各个层级。二是力度大。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对重大工程项目的投入会比“十三五”翻一番。“十三五”时期,为支持中医中药类项目建设,中央投资超过300亿元。三起步早。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目前中国已经启动实施了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等重大工程项目,同时还启动实施了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康复服务能力提升、治未病等健康工程,还有中医药文化传播等有关项目。(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4月6日)材料二:2015年12月,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屠呦呦发表了题为《青蒿素———传统中医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她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藏,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藏中发掘出来的。”12月18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召开第一次学部会议。屠呦呦等93名一流专家受聘担任首批学部委员。中国中医药界有了顶级“智囊团”。第59页共59页 “首批学部委员代表着中医药行业及相关领域最高学术水平。”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查德忠说,“学部将为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提供战略咨询、学术指导,并对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点领域、重大措施开展研究、提供决策依据。”“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传承发展好中医中药,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德培认为,“学部是知识界特有的一种组织形式,代表着该领域最高层次人才群体。成立学部,是影响未来中医药发展的一件大事。中国科学家要有推动中医药发展的使命担当。”(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3日)材料三:春节前后,“绘本草精华,扬中医国粹———《清肺排毒汤组画》董希源创作展”在这里举行,让人们在欣赏国画的同时,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立下大功的国医国药精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董希源是享有盛誉的中国画艺术家,同时也是中医药爱好者。去年2月4日,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董希源就向全国政协提出建议,希望各地中医药管理机构尽快出台中医药防治方案,并尽早组织熬制药汤,作为返岗工作人员、公共场所服务和流动人员的预防药品。2月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发出通知,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在此后的抗疫战中,该药方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系列事实打动了艺术家的心灵,董希源由此产生灵感:把这一药方中的重要药材,用手中的画笔艺术地呈现出夹,实现中医和国画两种国粹的融合,用艺术的方式弘扬中医药文化。于是,董希源毅然拿起手中的笔,以“清肺排毒汤”为题材,历时半年,精心创作出42件国画作品,分别描绘了该剂药方中21味中药材的原生状态与成药状态。这也是中国首次由知名画家将在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传统中医药搬上画卷,以国画艺术的形式为传统中医药画像立传。去年国庆前夕,《清肺排毒汤组画》展览首次亮相北京中国政协文史馆,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摘编自《光明日报》2021年3月3日)4.下列对中医药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59页共59页 A.中医药曾长期受到冷落,现在获得了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被“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国家专项规划纳入其中。B.“十四五”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包括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中医药文化传播等项目,涉及中医药的软硬件建设。C.中医药对现代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屠呦呦利用中医药学研制出青蒿素,并凭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D.中医药不仅可以治病救人,也可以作为绘画的题材,中国画艺术家董希源将在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传统中医药搬上画卷,丰富了绘画的表现内容。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四五”期间,预计中央财政对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的投入会比“十三五”多一倍,中央投资将超过600亿元,这将极大促进中医药业的发展。B.中国中医科学院将聘任93名一流专家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这些专家将组成中国中医药界顶级“智囊团”,促进中国中医科学院做大做强。C.刘德培院士认为学部的成立对中医药发展意义重大,有利于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传承发展好中医中药,进而有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D.董希源作为中医药爱好者,关心中医药的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建议出台中医药的防治方案,后来创作《清肺排毒汤组画》来宣传中医药。6.中医药如何才能发展壮大?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第59页共59页 4.(3分)A5.(3分)B6.(6分)①国家要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大对中医药领域的投入,加快中医药相关项目的实施;②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要在中医药领域不断钻研,为中医药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③广大民众要学习了解中医药知识,在各自熟悉的领域宣传中医药。(每点2分,答满三点计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据也可。)(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21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有真正意义的批评场域。最为普遍的情状就是一些批评者自说自话,被批评者不屑,读者也不关注,有用处似乎只在学术研究的评价机制中彰显。很多时候不要说反批评乃至论争,连个商榷之类的应和之声都不多见。当下的中国文学批评许多是书斋里的批评,对话的是文本,并不能真正地触及更广泛的社会。这些批评家更看重批评本身在文学场域中的价值与意义,学术性、学理性成为评价文学批评的标准,而文学批评与国家、民族、时代、社会、现实、生活等愈发遥远与隔膜。如此冷冰冰、内循环的批评场域,无需批评主体生命热力的灌注,更遑论独特与深刻。若长此以往,文学视野的窄化、思想能力的退化和审美趣味的僵化,会使得一些批评家对更为宏阔的民族国家、时代精神丧失了正面阐释的兴趣和整体概括的能力。文学批评场域应在对话、讨论甚至论争中构建,其核心是有内含力量、有生气、有潜力。文学批评应站在文学的前沿,不仅要介入创作,对作家、文学思潮产生影响,还要积极介入时代精神的建构,用富于智识的思想和理想影响作家和读者,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存在。批评的写作一定要葆有批评家内心的真诚、爱憎、信仰与激情。第59页共59页 19世纪40年代是俄罗斯一批文学巨匠们最后闪耀星空的时刻,其中一段发生在别林斯基和果戈理之间的争论让人唏嘘不已。别林斯基是让果戈理声名鹊起的批评家,仅1842年就写了五篇关于《死魂灵》的文字。然而,在写作《死魂灵》第二部的时候,果戈理找不到灵感,便于1847年出版了《与友人书信选》,试图让读者能接受他要在《死魂灵》第二部中所表达的思想。在这本书信选里,果戈理竟然鼓吹农奴制度为神义所授,甚至教导地主如何对待农奴。这引起了别林斯基的愤怒,两人为此而发生辩论。别林斯基凭着坚毅的性格、诚正不阿的品格、知行合一的理想,成为他那一时代影响力最大、声音最激越火热的道德家和批评家,成为“俄国知识阶层的良心”;而果戈理则在临死前将《死魂灵》第二部付之一炬。这才叫真正的批评,大师的批评。(摘编自傅逸尘《“中式评论”的想象与建构》)材料二:由文学挽留下来的日子,或者说经过文学咀嚼、消化、梳理过的日子,既保留和洋溢着生活五光十色的客观色彩,又饱含和浸润着作家对生活感时伤昔的主观情怀。人虽然不能改变既往生活,却能够对过往的成就与荣华、不足与缺憾进行分析总结,以前车之辙作为后车之鉴,不断调整和修正未来生活之路。文学就是这样,以语言塑造形象的方式,对既往生活进行感悟剖析,对未来生活进行憧憬设计。人类的进化发展史,尽管时常遇到坎坷和曲折,但克服困难砥砺前行的步伐从来没有停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来没有止息。所以,文学表现生活,理应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与他人、历史与现实、光明与黑暗,及其之间辽阔的灰色地带,给人以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勇气、智慧和激情。如鲁迅在《论睁了眼看》中所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第59页共59页 作家作为文艺火把的点火人,传扬真善美、贬责假丑恶,是不言自明、不可推卸的天职。这用传统文论的话语说,也就是要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从刘勰的“文以明道”说到韩愈的“文以载道”说,其实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只是一些人的误读和滥用,让它有时散发出浅薄说教的气味。这里的关键是对“道”如何理解把握。如果把“道”看作世道人心和人生世事的道理,文学就绝不能离开也无法离开“道”,正如人不能须臾离开灵魂和思想一样。在这个意义上,作家首先应该成为一个有“道”之士,胸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在自己重新扬帆启程的生活航道里,洞开一片让人豁然开朗、激动不已的新天地,从中可以看到成功与失败、喜悦与悲伤、从容与冒失等万千气象,以及乱花迷眼纷繁世界中可行的途径和方向,让读者收获一种更加有意义、有趣味的生活经验和人生启迪。这或许就是作家创作的魅力所在。(摘编自钱念孙《好作品如电流,贯通文学世界与现实生活》)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今中国文学批评没有场域,它不被批评者和读者关注是普遍情况。B.当下的中国文学批评多表现为书斋式,并未真正触及更广泛的社会。C.文学所表现的生活洋溢着生活客观色彩,浸润着作家感时伤昔情怀。D.点燃文艺火把,传扬真善美,贬责假丑恶,是作家不可推卸的天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批评长此以往地走内循环的老路,会对所有批评家造成诸多伤害。B.文学批评应该站在文学前沿,既要介入创作也要介入时代精神的建构。C.文学以语言塑造形象的方式,感悟剖析既往生活,憧憬设计未来生活。D.文学若以世道人心和人生世事为“道”,那它就绝对不能离开此“道”。3.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所论述的“道”的内涵的一项是(3分)A.用中国传统文论的话语说,作家职责是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B.刘勰的“文以明道”与韩愈的“文以载道”,被一些人误读滥用。C.作家应成为一个有“道”之士,用自己的创作表现自己魅力所在。D.作家应让读者收获到更加有意义、有趣味的生活经验和人生启迪。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依据材料二内容,简要概括“道”的含义。(6分)第59页共59页 1.(3分)A(错在“没有场域”,原文是“没有建立起一个有真正意义的场域”。)2.(3分)C(A.错在“批评家群体”,原文是“一些批评家”;B.错在“既要……也要……”,原文是“不仅要……还要……”;D.错在“世道人心和人生世事”,原文是“世道人心和人生世事的道理”。)3.(3分)D(A.表述作家职责,B.表述误解滥用,C.表述作家追求,所以都不符合“道”的内涵。)4.(4分)①先从反面论述当今中国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后果,(1分)②后从正面论述文学批评的正确追求,(1分)③最后以别林欺斯基批评果戈里为例,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文学批评。(2分)5.(6分)①“道”是世道人心和人生世事的道理;②“道”是作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③“道”是作品的意义,是作品中有趣味的生活经验和人生启迪。(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任何一部优秀作品,都是对民族、时代的写照,体现着对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敏锐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这就要求我们把创作的根须深扎在中国大地上,深扎在民族传统的厚实土壤中,深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第59页共59页 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作家艺术家,只要是忠实于生活和人民,只要是遵循艺术规律,其作品就必定会打上那个国家、那个民族、那个时代的烙印,并形成独一无二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这种特点和风格越鲜明、越强烈、越民族化、越具有生活根基和时代精神,其创作就越有可能成功。普希全离开这个世界已经180多年了,但是俄罗斯人民不会忘记他,始终把他看成是“俄罗斯的太阳”“俄罗斯的良心”。鲁迅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大作家,他的作品浸透着浓郁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充盈着中华民族的气质和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息息相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当之无愧的“民族魂”。同时,一个民族的文艺总是在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与相互影响中发展的。只有在广泛阅读西方各流派作家的作品之后,才能在世界文学的坐标系中感悟到民族传统、民族特色、时代精神的可之处。只要翻一翻鲁迅的《呐喊》《彷徨》等,就不难发现在浸透骨子里的中国特色中西方现代主义小说技巧的痕迹。有一种观点认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深入,没有必要强调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种说法似是而非。恰恰相反,经济全球化越是深入,就越要求文艺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具有独具一格的生活情境和艺术创造,具有独放异彩的不可替代的民族传统与美学气质。试想,来自中国的作品却没有中国的特色和味道,有的却是东施效顰、不伦不类的美国味、英国味、法国味等,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文艺创作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拾人牙慧,热衷于“去思想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绝对是没有前途的!(摘编自《写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文艺报》2021年3月23日)材料二近日,为推广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发布一支特别的动画短片。短片中,孙悟空与二郎神相约赛场,葫芦娃们组成了冰球队,哪吒与敖丙一起双人滑……众多经典动画形象悉数登场,都来到冰天雪地中舒展别样英姿,共同助力中国冰雪运动,为北京冬奥会助威。今天,这些经典动画形象还能受到观众的喜爱,其根本原因在于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大闹天宫等作品吸收了水墨画、戏曲、剪纸等多种传统艺术要素,浸润了古代历史、哲学思考和美学意蕴,展现了荡气回肠的家国情怀,制作精良,气韵生动,给人带来多重审美享受。第59页共59页 而当下的动画产业,虽然有不少动漫作品走向国际,但其所表达的思想深度和传统文化内涵却显不足。特别是许多作品放弃了具有中国文化传统风格的动画制作理念,为了迎合所谓的时尚、风潮,一味追求国际化,在人物形象设计上效仿日本动漫,模仿美国大片,放弃了纯正的中华传统文化品位和风格,变得与传统意趣截然不同,而与美、日动画印象又似曾相识。可以说,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国产动画片的传统印象逐渐偏离观众的审美视野。(综合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艺术报》有关文章)材料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动画要想走向世界,须将原创动画融入到现代化、国际化中去,虚心学习欧美、日本、韩国动画大国的宝贵经验,学习他们先进的创作理念、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制作技术,学会如何用中国原创动画与国际化动画进行对话,学会理性地观察世界,只有这样我们原创动画片才能立足本土化,走向世界。中国动画目前难以大步走入世界动画的行列,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动画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国际化动画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大致可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动画片本身的播出市场;二是动漫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三是动画片形象所衍生的产品,包括服装、玩具、儿童用品等。动画产业是一个链条的发展模式,其经济收益除了演播收入外,衍生产品的收入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后者往往要超过前者。据报道,日本馈送中国的《变形金刚》播出后,竟让赞助商先后从相关衍生产品中赚走中国人50亿元人民币。(摘编自金光《浅析动画版<三国演义>创作中的国际视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民族时代进行写照,敏锐把握住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作品就是优秀作品。B.广泛阅读西方各流派作家作品,才能在世界文学中感悟到民族特色等可贵点。C.亦步亦趋、拾人牙慧、热衷于“去中国化”等的文艺创作是绝对没有前途的。D.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近日让众多经典动画形象重上屏幕,为北京冬奥会助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认为,鲁迅作品因有“民族魂”,故洋溢着浓郁中国风,与历史与现实息息相关,滋养着一代代人。第59页共59页 B.材料二认为,经典动画中有不少作品虽然走向了国际,但其所表达的思想深度和传统文化的内涵仍然不够。C.材料三认为,中国动画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将成为制约中国动画大步走入世界动画的行列的瓶颈。D.三则材料论述角度有所不同,材料一是从整体上阐释,材料二、材料三是从个体角度以动画片为例来论述。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蕴涵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现实生活内容、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的中国特色对文艺创作是至关重要的。B.巴金说他是“照西方小说形式”写自己的“处女作”的,但他写出来的小说,又的确是地道的“中国货”。C.历史给了文艺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他们可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甚至使历史虚无化。D.我们必须聚焦新时代、礼赞新时代,讲好恢弘大气的中国故事,精心创作与伟大时代相称的优秀作品。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谈到了使当下中国动画走入世界动画行列的问题,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第59页共59页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A项,条件错误。由材料一“任何一部优秀作品,都是对民族、时代的写照,体现着对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敏锐把握”可知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而非选项的充分条件。B项,正确。见材料一第三段。C项,正确。见材料一结尾。D项,正确。见材料二第一段。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A.因果倒置。见材料一第二段,“鲁迅的作品浸透着浓郁的中国特色……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是“因”,“成为‘民族魂’”是“果”。B项,张冠李戴。见材料二第三段,“其所表达的思想深度和传统文化内涵却显不足”指的是“当下的动画产业”,选项改成“经典动画”。C项,变已然为未然。由材料三第二段“中国动画目前难以大步走入世界动画的行列,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动画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可知后者已经制约了前者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一着眼于文艺整体,材料二、材料三是从文艺之一动画片的角度来谈。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与论据关系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为第一段末句。A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现实生活内容、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的中国特色”为观点的转述,带有此特色的作品当可为观点作论据。B项可为分论点“一个民族的文艺总是在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与相互影响中发展的作论据。C项“去历史化”是作者批驳的。D项可为“深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作论据。4.【答案】①首先引用习近平的话提出中心论点;②然后从作品的民族性和文化的交流两方面阐释;③最后驳斥错误观点,以假设论证结束。(①、③两点各1分;第②点2分,“民族性”和“文化的交流”各1分。意思对即可。)第59页共59页 5.【答案】①材料二侧重于“反对”,认为不能一味追求国际化,是从反面来论述;②材料三侧重于“虚心”,认为要认真向国际动画大国学习,是从正面来论述。(每个要点各3分,其中“反面”“正面”各1分。意思对即可。(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词是依附唐宋以来新兴曲调的新体抒情诗,是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它的长短参差的句法和错综变化的韵律,经过音乐的陶冶,和作者起伏变化的感情相适应。关于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结合的规律,齐梁时代的沈约曾说:“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玄黄律吕,各适物宜”和“宫羽相变,低昂互节”的法则提出后,经过无数作家的长期实践,最后是组成了“奇偶相生”、音节和谐的五七言律绝形式。但这种形式虽然富有高低抑扬的音节,可使读者和听者产生快感,却因过于整齐的格局,很难和人类起伏变化的感情恰相适应,因之也就不容易和参差繁复的新兴曲调紧密结合,这距离“各适物宜”的原则,还有很大距离。人类语言生来就有高低抑扬的自然节奏,但要把它连缓起来,在每个字的意义和声调上,配合得非常适当,就非得经过长期的音乐陶治。第59页共59页 词所以“上不似诗,下不类曲”,关键在曲调的组成方面。作者掌握了不同曲调的自然规律,再加上性格和所处环境的不同,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技法和风格,而这种种不同的技法和风格,都存在于词的领域以内。清代部分词人不了解应从整体上、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只凭个人的主观,抓着一些个别现象夸张起来,要想显示自己的“独具只眼",实际是“一手掩不尽天下入耳目”的。例如刘体仁把“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杜甫《羌村三首》)和“今宵剩把银红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几道《鹧鸪天》)作对比,认为这就是“诗与词之分疆”。他不从这两位作家在当时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状态上去分析作品的不同意格,却只管在每个句子的音响上,就一时的感觉,似乎有些刚柔异样,便把它咬定是“诗与词之分疆”,这是毫无是处的。如果割下一些名句,肯定它是诗、是词、是曲,那么宋词中也有很多唐人诗句,元明戏曲中也有唐诗宋词,有什么截然不同的界线呢?如果不从整体上去分析,不从音乐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上去体会,而盲从一些词话家的片面之言,那么欣赏,和学习古典文学,会走进黑漆一团的牛角尖里。要了解词的特殊艺术形式,简略地说来,应从每个调子的声韵组织上、从每个句子的平仄四声和整体的平仄四声的配合上、从长短参差的句法和轻重疏密的韵位上去分析。各个独体字安排适当,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把这个统一体加以深入体会,掌握曲调的不同节奏,巧炒地结合作者所要表达的喜、怒、哀、乐等不同情感,这样,就能够填出感染力异常强烈的好词。当然,我们如果彻底了解了这些自然法则,也就不妨解脱过去所有曲调的束缚,自己创造一种崭新的长短句歌词。宋代音乐家兼诗人姜夔深切了解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紧密结合的基本法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他作的自制曲《暗香》(疏影》,经“工妓隶习”后,自有“音节谐婉”的炒处。(摘编自龙榆生《谈谈词的艺术特征》)材料二:很多人以为词比较容易写,事实刚好相反。因为它的每一个字与每一个音律之间必须有很好的关系。它的上声、入声,或者它的关系位置、它的节奏,都必须是准确的,因此它的难度较高。音乐本身的调性,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可能比较婉约、比较哀愁。如所有填《满江红》的词,大概都在写关于国破家亡,或者类似这种悲壮性的东西。词最初不是文人创作,而是民间歌曲。唐诗和宋词的阅读感受有很大不同,读唐诗常常要查典故,可读宋词就不那么需要。词的每一个句子往往相对独立,也就是上一句和下一句的关系没有那么密切。因为歌曲本身有旋律,所以某个段落中的某一句有它自身情绪的发展。宋词中很多句子是片断式的,这些片断的句子并不见得在整首词里发生必然的互动。白居易的《长恨歌》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开始,铺叙一个故事,讲一个女孩子的成长。像《长恨歌》这种以这么长的文字去描述一个故事的情况,在词中消失了。凡是与音乐、音律配合得比较密切的文字,都会形成“婉转”。所谓“婉转”,其实就是对感情进行反复的讨论。因而词比较长于抒情,词很多时候都在讲某一种特定的情感。第59页共59页 词往往把情感直接抓出来变成了画面。我们会发现词的某些句子拿出来以后,更适合去画画,比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就是一个可以入画的场景。诗的叙事传统中有一个理性规则,它必须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始,一直到最后,要有一个编织的结构;而歌曲的结构常常不那么严谨,可以跳跃。我们可以说,“宋词像一种织锦,把很多不同颜色的线编织在一起,而唐诗像是单一的线的串连。”(摘编自蒋勋《蒋勋说宋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是用长短参差的句式和错综变化的韵律来表达作者感情的新体诗,它摒弃了律绝诗的格律要求。B.沈约诗歌创作的音乐性主张,使后来的诗歌创作追求过于整齐的格局,背离了“各适物宜”的初衷。C.词的写作技法与风格是多样的,因此作者写作时要选择合适的曲调,将所抒的感情和曲调结合起来。D.诗与词的分疆在于曲调,判别时应从声韵、平仄、句法和韵位上整体分析,不能以个别语句臆断。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字和音律需要配合,声调、位置、节奏等都必须是准确的,创作难度比较高。B.词牌不同,相应的音乐调性也不同,如《满江红》豪迈悲壮,宜于传达家国情怀。C.词是民间歌曲,有自身情绪的发展,经常用片段式的句子对感情进行反复的讨论。D.词善于将情感变成画面,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八个字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的说法,不符合材料观点的一项是(3分)A.李煜《虞美人》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两句的意象可以独立。B.白居易《琵琶行》叙事特征明显,结构完整严谨,巧妙讲述了两位“沦落人”相逢的故事。C.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韵脚用的是短促的入声,恰好和这一词牌高亢的声调相谐一致。D.晏殊词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情致缠绵、音调婉转,不宜写人律诗中。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关于词的艺术特征,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第59页共59页 1.(3分)D(A项“摒弃了律绝诗的格律要求”错误,原文没有这个意思,事实上它经过文人之手,借鉴了诗的平仄、押韵等格律要求。B项“沈约诗歌创作的音乐性主张,使后来诗歌创作追求过于整齐的格局”错误,原文是“‘玄黄律吕,各适物宜’和‘宫羽相变,低昂互节’的法则提出后,经过无数作家的长期实践,最后是组成了‘奇偶相生’、音节和谐的五七言律绝形式”,并非沈约的主张直接导致,而且沈约的主张是将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结合,要“各适物宜”。C项因果倒置。)2(3分)C(C项“词是民间歌曲”错误,原文是“词最初不是文人创作,而是民间歌曲。”)3(3分)D(D项“不宜写入律诗中”错误,依据材料一可知,不能只从个别句子的刚柔风格就断定它是诗或是词。)4(4分)先总说词的艺术特征是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紧密结合,(1分)接着阐述了诗词创作中文字意义和声调的配合适当必须经过长期的音乐陶冶,(1分)继而指出清代部分词人在判别诗词差异方面的错误做法,(1分)最后明确应从声韵、平仄、句法、韵位等方面体会词的特征。(1分)5(6分)两则材料都认为词具有很强的音律性,注重所抒情感与曲调的谐和。(2分)不同点在于材料二还认为词较为通俗、句子独立性强、长于抒情、句子画面感强。(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①社会认同的发生所依赖的都是特定的事实基础,这类事实基础有当下的,也有过往的,过往的即社会记忆。那些来自过往的社会记忆对社会认同能够产生更为根本和深远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记忆构成了社会认同得以形成的重要事实基础。第59页共59页 ②共同的经历、相似的遭遇、特定的历史时期等,奠定了群体中每一个个体记忆的底色或基调。但是,记忆首先是个体的,是基于个体感知、受个人情感支配的。个体记忆在形成的过程中会有意或无意地向群体和社会层面展开,通过记忆的选择和加工,区分出“我群”和“他群”,促成“群体”意义的形成即社会分类,进而实现社会认同。而社会认同感的获得,一方面为个体认同增强了合法性,同时也使群体得以巩固。③在微观层面,从社会记忆的个体性出发,我们看到了一条从个体记忆到社会认同的形成路径。相对于宏大统一而又抽象的社会记忆而言,个体记忆的鲜活性、事件性、直观性往往更具冲击力,对认同的形成有着更为直接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在每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新闻媒体再现的宏观历史叙事以及30万死亡人数的数字,是我们对那一段历史共有的社会记忆的一部分,成为民族和国家认同的事实基础。但是当我们看到描述这其中个人经历的文字,或通过口述历史直面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时,那种冲击力往往更为强烈。相对于宏大的社会记忆,个体记忆是微小的,但正是每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记忆最终汇成了整个社会的记忆。需要强调的是,所谓个体记忆,不是生理学意义上的单纯的脑部记忆,实质上是社会记忆的个体性表现。之所以选择用“个体”这个词,只是为了区别国家或政治意义上权力所建构而生成的社会记忆。④对于宏观叙事的社会记忆而言,建构社会认同往往和权力联系在一起。哈布瓦赫认为过去不是被保留而是被重建,即记忆展现的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对过去的重现,而是一种满足于当前社会利益的对过去的重建。当下的利益关系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对社会记忆进行着选择和建构。建构社会记忆不是最终目的,社会记忆只是一个中介、一个桥梁。无论是哪方面的“利益关系”,都希望借助对社会记忆的建构来实现对社会中人们思想的某种引导,形成社会认同。⑤值得警惕的是,宏观叙事的社会记忆剥离了个人记忆中过多的个人痕迹,以一种抽象而非具体的面貌呈现,给予了某些蓄谋已久的权力对其操控的空间。如日本右翼势力通过修改教科书,试图为年轻一代建构有悖于历史事实的有关侵华战争的社会记忆。这些受权力摆布被建构出的社会记忆往往有悖于历史事实,但是却可以引导和控制人们的主观判断,形成权力掌控者所期望的社会认同。第59页共59页 ⑥但社会记忆的建构并不一定都是来自权力等外部力量,有时也可能来自群体本身,不管是为满足外部期望,还是内部需要。如知青回忆录等文字,“苦”和“困顿”是知青述说以往故事的主旋律,但是后来形成了“青春无悔”这样一个知青主流的记忆模式。知青群体的优良品质、知青生活的意义感,共同建构出了“青春无悔”这样一个知青群体的社会记忆。关于“青春无悔”的社会记忆建构,很难说这是一个来自外部的经由权力操控的结果,更像是一种内源性的、自发性的建构。或者说,知青群体出于肯定自我这一朴素的群体利益诉求,通过叙述、文字和聚会等形式构建出“青春无悔”的社会记忆,从而实现社会认同。(摘编自胡洁《基础、生成与建构:从社会记忆到社会认同》)材料二:①回顾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我们发现,“中华民族”事实上就是一个在无数革命先驱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主权的斗争中显现并逐渐清晰起来的集体身份,是一种为积聚所有社会力量以谋取革命胜利而建构的中国人的“集体的自我身份”,一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构建过程与结果。从实际效果来看,抗击外侮和共克时艰,促进了中国不同群体之间原发的亲近和认同,凝聚了空前的社会力量,实现了一个伟大的政治目标和社会理想。对这种亲近和认同的记忆,最为集中、最为形象地体现在文艺作品及其所保存、发展和精炼化的语言文字当中。不可否认,这种记忆与叙述延续和强化了“我们”之间的认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差异。正因如此,我们才会有《血战台儿庄》的悲壮、“北京奥运”开幕式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演出的雄美。②对于多民族现代中国来说,“中华民族”这一多族裔交融而成的集体身份,通过国家权力对价值观、象征符号、记忆等诸多东西的创造、培育、更新和保存得以牢固建构;国家则从这一建构过程中获得国民的认同,增强了社会凝聚力。(摘编自闫国疆《社会记忆、民族身份与国家认同》)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来自过往的社会记忆相比,当下社会发生的特定事实基础对社会认同的形成并不能产生重要的影响。B.个体记忆基于个体感知,受个人情感支配。它向群体和社会层面展开的特点是由社会记忆的底色或基调决定的。第59页共59页 C.对于“青春无悔”的主流记忆模式的确立,作者倾向于认为是知青群体为自身利益诉求主动去建构的。D.材料一中“我群”和“他群”的概念,与材料二中“我们”与“他们”的说法,两者含义是相同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没有个体记忆促成社会分类,也就不会有社会认同感的获得,就更没有实现群体巩固的可能性。B.国家公祭日的事例启示人们,形成社会认同,不但要重视社会记忆的宣传,而且要重视个人记忆的再现。C.宏观叙事的社会记忆是抽象的,虽然这并不必然产生某些蓄谋已久的权力对其操控,但仍应该警惕。D.阅读体现中华民族亲近和认同的记忆的文艺作品及其语言文字,利于增强“中华民族”集体身份认同感。3.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材料一第四自然段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A.学者王珂表示:“一个利益群体的领导者选择、组织、重述‘过去’以创造一个群体的共同传统,来诠释该群体的本质及维系群体的凝聚。”B.费孝通在《乡土中国》说:“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所谓了解,是指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同样的刺激会引起同样的反映。C.德国学者乌尔夫说过:“机构、组织只有不断改变自身,才能实现他们的任务。它们倾向于根据变化的条件调整自己的内容与形式。”D.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认为,“人们通常在社会之中才获得他们的记忆。也正是在社会中,他们才能进行回忆、识别并对记忆加以定位”。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了社会认同,但侧重点并不一样,请简要说明。(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59页共59页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有关社会记忆和社会认同关系的观点,分析下面的社会现象。(6分)央视频道推出“抗疫”纪实专区,展示疫情期间的生活现场与真实思考,引发广泛共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C(A.“当下社会发生的特定事实基础……不能产生重要的影响”表述有误,材料一第一段说“那些来自过往的社会记忆对社会认同能够产生更为根本和深远的影响”,强调过往的社会记忆的影响,但并未否定当下社会发生的特定事实基础的影响。B.“向群体和社会层面展开的特点是由社会记忆的底色或基调决定的”错,原文为“共同的经历、相似的遭遇、特定的历史时期等,奠定了群体中每一个个体记忆的底色或基调。但是,记忆首先是个体的,是基于个体感知、受个人情感支配的。个体记忆在形成的过程中会有意或无意地向群体和社会层面展开,通过记忆的选择和加工,区分出‘我群’和‘他群’,促成‘群体’意义的形成即社会分类,进而实现社会认同”。注意原文中“但是”这种表语义转折的句子,“向群体和社会层面展开的特点”属于个体记忆范畴,不是“社会记忆的底色或基调决定的”。D.“我们”与“他们”的说法,与“我群和他群”的概念,都是为区别自己所在群体和其他群体的表达,有相似的地方;但“我们”与“他们”具体指“中华民族”和“外族”,在这一点上含义又有不同。)2.A(A.“个体记忆促成社会分类”,只是形成社会认同感的微观层面的路径,此外还有其他路径。)第59页共59页 3.A(材料一第四段的核心观点是:权力或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会借助对社会记忆的建构来实现对社会中人们思想的引导,形成社会认同。A.内容符合中心论点的意思。B.谈的是了解能促成团体的稳定。C.说的是机构、组织自身的改变。D.没有重新建构的意思。)4.①材料一侧重从理论上论述社会认同形成的一般规律。②材料二侧重从实践层面论述如何建构中国国家认同。(每点2分,共4分)【解析】由“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记忆构成了社会认同得以形成的重要事实基础”“在微观层面,从社会记忆的个体性出发,我们看到了一条从个体记忆到社会认同的形成路径”“对于宏观叙事的社会记忆而言,建构社会认同往往和权力联系在一起”可知材料一侧重从理论上论述社会认同形成的一般规律。由“对于多民族现代中国来说,‘中华民族’这一多族裔交融而成的集体身份,通过国家权力对价值观、象征符号、记忆等诸多东西的创造、培育、更新和保存得以牢固建构;国家则从这一建构过程中获得国民的认同,增强了社会凝聚力”可知材料二侧重从实践层面论述如何建构中国国家认同。5.央视频道推出“抗疫”纪实,是国家层面对人们进行思想引导,形成共同的社会记忆,引发广泛共鸣体现国民认同,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解析】由“对于宏观叙事的社会记忆而言,建构社会认同往往和权力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哪方面的‘利益关系’,都希望借助对社会记忆的建构来实现对社会中人们思想的某种引导,形成社会认同”“‘中华民族’这一多族裔交融而成的集体身份,通过国家权力对价值观、象征符号、记忆等诸多东西的创造、培育、更新和保存得以牢固建构;国家则从这一建构过程中获得国民的认同,增强了社会凝聚力”可知央视频道推出“抗疫”纪实,是国家层面对人们进行思想引导,形成共同的社会记忆,引发广泛共鸣体现国民认同。第59页共59页 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汇编(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有改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59页共59页 A.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B.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C.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D.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为方便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进士,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唐亦设此科,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称进士。C.博士,先秦以来的国学教师。秦及汉初,博士的职务主要是掌管图书。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教师的称呼。D.元和,皇帝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每位皇帝一生只有一个年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性情直率,敢于进谏。他曾呈上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帝不听取,他大为生气,因而被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B.韩愈很有才华,仕途不顺。在仕途屡遭不顺时,他撰文表达不屈和抗争,受到执政者怜惜,又因史学才能突出,被委任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C.韩愈协助有功,获得提拔。韩愈作为行军司马协助裴度平定淮、蔡两地,因功被授予刑部侍郎;后来皇帝又下诏命他撰写《平淮西碑)。D.韩愈宽宏通达,奖掖后进。和孟郊、张籍交往,不论人家升沉,他总不改变态度;对后进则奖掖鼓励,他们十有六七住在他家里。1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5分)(2)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5分)第59页共59页 10.(3分)B11.(3分)D12.(3分)A13.(1)等到考取进士时,(韩愈)在公卿之间投送自己的文章,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大力传扬声誉,因此他在当时很出名。(洎,等到;延,传播,播扬;知名于时,状语后置,在当时很出名。各1分,句意2分。(2)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我开导。(累:多次。黜:降职、贬官。喻:开导。各1分,句意2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第59页共59页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①。”是日,剧饮而归。(苏轼《游沙湖》)【注】①唱黄鸡: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流逝。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B.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C.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D.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既望,“望”一般指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是指农历每月十五的前一天。B.斗牛,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斗宿和牛宿是北方玄武七宿中二宿。C.羽化,古代道教徒认为成仙能飞升变化,故把道士成仙或人死叫作羽化。D.舳舻,“舳”是船尾,“舻”是船头,舳舻连称则指前后首尾相接的船只。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在月明之夜与友人们泛舟赤壁矶下的长江,他们享受着江天美景,饮酒放歌,快乐似神仙,暂时忘却了人世间一切不顺心事。第59页共59页 B.苏轼乐极之后情绪变得低落,原因是有人倚歌吹着悲凉的洞箫应和,那洞箫声似乎有让深渊里蛟龙起舞、孤舟上寡妇哭泣的魔力。C.苏轼询问朋友为何感伤,朋友回答是英雄曹操及其业绩尚且消失不见,更何况你我凡夫俗子,平凡生命难得像长江、明月般永恒。D.苏轼被聋医宠安常治好病之后,与他一起游玩清泉寺和兰溪,看着兰芽浸溪、溪水向西流逝,听着子规鸟啼叫,作歌时悲从衷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14.《游沙湖》如何从侧面表现苏轼对宠安常的欣赏?请简要概括。(5分)10.(3分)B(A.错在“/以纸画字书/”。C.错在“/人意余戏之曰余/”。D.错在“/以眼为耳皆/”。)11.(3分)A(错在“农历每月十五的前一天”,应该是“农历每月十五的后一天”。)12.(3分)D(错在“悲从衷来”,据苏轼歌词的后三句可知,苏轼乐观旷达。)13.(6分)(1)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连接天上星光。我们听任一片苇叶般的小船漂荡前行,越过茫茫的万顷江面。(3分,大意1分,“横”“所如”各1分。)(2)那箫声呜呜咽咽的样子,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宛转悠扬,像一根细丝线延绵不断。(3分,大意1分,“呜呜然”“袅袅”各1分。)第59页共59页 14.(5分)①听闻宠安常大名后主动前去求治;②治病时称赞宠安常是一时异人;③病愈后陪同宠安常游清泉寺与兰溪;④游玩后和宠安常痛饮。(5分,答对其中一点给1分,答对其中两点给3分,答对其中三点给5分。)【参考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友人在赤壁矶的下面乘船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我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歌唱其中“窈窕”这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连接天上星光。我们听任一片苇叶般的小船漂荡前去,我们超过茫茫的万顷江面。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却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飞离尘世而独自存在,成了仙人而登上仙境。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逆流而上追逐着流动的波光。多么悠远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天的那一边。”友人中有吹洞箫,他按照歌声吹箫应和。那箫声呜呜咽咽的样子,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宛转悠扬,像一根细丝线延绵不断。那声音能让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能让孤舟上的寡妇啜泣。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笔直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要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突然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节选自苏轼《赤壁赋》)第59页共59页 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前去查看田地的好坏而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善于医病,但是耳朵聋,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往西流淌。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啼唱。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晚年的时光中一味感慨时光易逝。”这一天,我们喝得痛快了才回去。(苏轼《游沙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甲】耶律义先,美风姿,举止严重。重熙初,补祗候郎君班详稳。十三年,车驾西征,为十二行纠都监,战功最,改南院宣徽使。时萧革同知枢密院事席宠擅权义先疾之因侍宴言于帝曰革狡佞喜乱一朝大用必误国家言甚激切不纳它日侍宴,上命群臣博,负者罚一巨觥。义先当与革对,怃然曰:“臣纵不能进贤退不肖,安能与国贼博哉!”帝止之曰:“卿醉矣!”义先厉声诟不已。上大怒,赖皇后救,得解。翌日,上谓革曰;“义先无礼,当黜之。”革对曰:“义先天性忠直,今以酒失而出,谁敢言人之过?”上谓革忠直,益加信任①。义先郁郁不自得,然议事未尝少沮。又于上前博,义先祝曰:“向言人过,冒犯天威。今日一掷,可表愚款。”俄得堂印②。上愕然。十六年,为殿前都点检,讨蒲奴里,多所招降,获其酋长陶得里以归,手诏褒奖,以功改南京统军使,封武昌郡王。奏请统军司钱营息,以赡贫民。未期,军器完整,民得休息。二十一年,拜惕隐,进王富春,薨,年四十二。义先常戒其族人曰:“国中三父房③,皆帝之昆弟,不孝不义尤不可为。”其接下无贵贱贤否,皆与均礼。其妻晋国长公主之女,每遇中表亲,非礼服不见,故内外多化之。清宁间,追赠许王。(《辽史》卷九十,有删减)第59页共59页 【乙】它日,侍宴,辽主命群臣博,负者罚一巨觥。义先当与革对,怃然曰:“臣纵不能进贤退不肖,安能与国贼博哉!”革佯言曰:“公相谑,不既甚乎?”辽主亦止之曰:“卿醉矣!”义先厉声诟不已。辽主大怒,皇后解之曰:“义先酒狂,醒可治也。”……革之矫情媚上,多此类也。(《续资治通鉴·宋纪四十八》)【注】①事及史家评论详【乙】文。②堂印,骰子掷双重四称为堂印。③三父房,辽朝皇族机构的统称。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萧革同知枢密院/事席宠擅权/义先疾之/因侍宴/言于帝曰/革狡佞/喜乱一朝/大用必误国家/言甚激切/不纳/B.时萧革同知枢密院事/席宠擅权/义先疾之/因侍宴/言于帝曰/革狡佞喜乱/一朝大用/必误国家/言甚激切/不纳/C.时萧革同知枢密院事/席宠擅权/义先疾之/因侍宴/言于帝曰/革狡佞/喜乱一朝/大用必误国家/言甚激切/不纳/D.时萧革同知枢密院/事席宠擅权/义先疾之/因侍宴/言于帝曰/革狡佞喜乱/一朝大用/必误国家/言甚激切/不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院:辽官署名,即南枢密院,与北枢密院同为辽政治中枢。B.郡王:爵名。唐、宋以后,郡王皆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号。C.薨:古称皇帝、高等级妃嫔、皇子、诸侯或封王的贵族死去。D.长公主:在古代,称皇帝的姊妹为“长公主”,亦称“长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义先战功卓著,累有升迁。兴宗西征时,他因战功第一,改任南院宣徽使。生前一直从武昌郡王、富春王封到许王。第59页共59页 B.义先痛恨佞臣,厉声呵斥。一次侍宴时,他高声诟骂萧革不已,而萧革善于矫情媚上,第二天劝皇帝不要罢黜义先。C.义先心虽不郁,议却不馁。皇上认为萧革忠诚正直,对他更加信任。义先郁郁寡欢,但对于议事从来不会气馁。D.义先告诫族人,家风良好。义先告诫族人不孝不义之事尤其不能做。其妻每每遇到中表亲来,不穿礼服不相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义先当与革对,怃然曰:“臣纵不能进贤退不肖,安能与国贼博哉!”(2)奏请统军司钱营息,以赡贫民。未期,军器完整,民得休息。14.对耶律义先在侍宴博戏时呵斥萧革,当场众人的反应如何,请联系【乙】文《续资治通鉴·宋纪四十八》简要谈谈。(3分)10.【答案】B第59页共59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①文言文中的文史知识,包括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对断句有很强的帮助作用。题中,“同知枢密院事”为官名,所以应在在“事”后断开。②没有标志性词语的句子应借助语境断句。题中,“狡佞喜乱”为义先对萧革的品性评论,应在其后断开。故选B。11.【答案】C【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正确。《辞源》第三版“南枢密院”:官署名。辽置,亦称汉人枢密院,简称南院、南衙。名为治理汉人的军事机构,实为南面官最高衙署。与北枢密院同为辽政治中枢,南院地位较低,任职者契丹、汉人参用。B项,正确。《辞海》第六版“郡王”:爵名。其名始于西晋。唐、宋以后,郡王皆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号。除皇室外,臣下亦得封郡王。清代宗室封爵第三级称为多罗郡王,简称“郡王”。并授予蒙古贵族。C项,错误。薨,不用于皇帝。《辞源》第三版“薨”:周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唐制,凡丧三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自六品至于平民称死。D项,正确。《辞海》第六版“长公主”:亦称“长主”,古代称皇帝的姊妹为长公主。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错误。“生前一直从武昌郡王、富春王封到许王”,据原文“清宁间,追赠许王”,可知“许王”是死后追封的。B项,正确。信息区间:“它日侍宴曰”……“得解”。C项,正确。信息区间:“义先郁郁不自得”……“上愕然”。D项,正确。信息区间:“义先常戒其族人曰”……“故内外多化之”。13.【答案】(1)义先应当与萧革对戏,他不高兴地说:“臣即使不能荐举贤能,斥退没有才能的人,也怎能与国贼博戏呢!”(“纵”“进贤退不肖”“安”,各1分,大意1分。)(2)奏请统军可以主管钱库来谋求利息,来供养贫民。不满一年,军器完好无损,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司钱营息”“未期”(不满一年),“休息”各1分,大意1分。)14.【答案】①萧革是“佯”,从“佯”中可看出他表面是说这是义先开的一个过分玩笑,其实心里怀恨。②皇帝是先“止”后“怒”,他先用“你喝醉了”的话来阻止义先,在无效的情况下转为“大怒”。③皇后是“解”,在皇帝盛怒之下,皇后以“酒醒后治罪”的缓兵之计进行劝解,使义先得以解脱。(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甲】第59页共59页 耶律义先,风采美奂,举止庄严稳重。重煕初,补为祗候郎君班详稳。十三年,兴宗西征,义先担任十二行纠都监,因战功第一,改任南院宣徽使。当时萧革与他同知枢密院事,恃宠专权,义先讨厌他。趁着侍宴的机会,对皇上说:“萧革狡诈谄媚,喜欢任意妄为,一旦得到大用,必定会误了国家!”言词十分激烈直率,皇上没有听从他的劝谏。又一天侍宴,皇上命群臣博戏,负者罚一巨觥酒。义先应当与萧革对戏,他不高兴地说:¨臣即使不能荐举贤能,斥退没有才能的人,也怎能与国贼博戏呢!”皇上制止他说:“你喝醉了!”义先仍然高声诟骂不已,皇上大怒,幸得皇后相救,得以解脱。次日,皇上对萧革说:“义先无礼,应当罢黜他。”萧革回答说:“义先天性忠诚正直,这次是因为醉了酒而失言,要不有谁会当面指斥别人的过失呢?”皇上认为萧革忠诚正直,对他更加信任。义先郁郁寡欢,很不适意,然而对于议事仍不曾气馁。又有一次,在皇上面前博戏,义先举杯祝酒说:“先前指责别人的过失,冒犯了天威。今日一掷,可表表我的诚意。”接着掷得个堂印(双四)。皇上惊讶无比。十六年,义先任殿前都点检,讨伐蒲奴里,大量招降,俘获其酋长陶得里而皇帝亲手写诏书嘉奖,因功改任南京统军使,封为武昌郡王。奏请统军可以主管钱库来谋求利息,来供养贫民。不满一年,军器完好无损,百姓得到休养生息。二十一年,拜为惕隐,进位为富春王,逝世,年四十二岁。义先常常告诫其族人说:“国中三父房,都是皇上的兄弟,不孝不义之事尤其不能做。”他与部下交往无论贵贱贤愚,都与对方平礼相待。其妻乃晋国长公主之女,每每遇到中表亲来,不穿礼服不相见,所以内外多为感化。清宁间,追赠许王。【乙】有一天侍从饮宴,辽兴宗命群臣博戏,输者罚酒一大杯。义先应当与萧革对戏,他不高兴地说:“臣即使不能荐举贤能,斥還没有才能的人,也怎能与国贼博戏呢!”萧革假装不知说:您的玩笑不有些太过分了吗?”皇上也制止他说:“你喝醉了!”义先高声诟骂不已。皇上大怒,皇后劝解说:“义先酒喝得发狂了,酒醒后再治罪吧。”……萧革掩饰真情,取媚于上,多如此类。第59页共59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①旧左右未得官者,并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今不论其能不能,而直言其嗟怨,岂是至公之道耶?”贞观元年,有上封事者,请秦府旧兵并授以武职,追入宿卫。太宗谓曰:“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朕比见随代遗老咸称高颎盖为相者遂观基本传可谓公平亚直尤识治体隋室安危系其存没炀帝无道,枉见诛夷,何尝不想见此人,废书钦叹!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朕今每幕前代帝王之善者,卿等亦可幕宰相之贤者,若如是,则荣名高位,可以长守。”刑部尚书张亮坐谋反下获,诏令百官议之,多言亮当诛,惟殿中少监李道裕奏亮反形未具,明其无罪。太宗既盛怒,竞杀之。俄而刑部侍郎有阙,令宰相妙择其人,累奏不可。太宗曰:“吾已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可谓公平矣。当时虽不用其言,至今追悔。”遂接道裕刑部侍郎。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朕今孜孜求士,欲专心政道,闻有好人,则抽擢驱使。古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但能举用得才,虽是子弟及有仇嫌,不得不举。”贞观十一年,时屡有阉宦充外使,妄有奏,事发,太宗怒。魏徵进曰:“阉竖虽微,狎近左右,时有言语,轻而易信,浸润之谮,为患特深。今日之明,必无此虑,为子孙教,不可不杜绝其源。”太宗曰:“非卿,朕安得闻此语?自今已后,充使宜停。”(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注】①秦府: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前被封为秦王时所在的府邸。后文的“前宫”和“齐府”分别指李世民的哥哥前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的府邸。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59页共59页 A.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善/为相者遂观/其本传可谓公平正直/尤识治体/隋室安危/系其存没/B.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善为相者/遂观其本传/可谓公平正直/尤识治体/隋室安危/系其存没/C.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善为相者/遂观其本传/可谓公平正直/尤识治体/隋室安危/系其存没/D.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善/为相者遂观其本传/可谓公平正直/尤识治体/隋室安危/系其存没/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书令,中书省长官,唐初与门下省、尚书省长官并为宰相,在政事堂共议国政。B.封事,密封的奏章。古代臣下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漏。C.左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不同,衣襟左掩。文中借指落后、野蛮的异族。D.刑部,唐代与御史台、大理寺并为“三法司”,掌律令、刑法等,尚书为该部长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房玄龄和另一位大臣均上奏请求授予秦王府老部下官职,但是太宗认为天下为公,选拔人才不能因亲疏而异,拒绝了二人的奏请。B.唐太宗认为,高颎为相,身担一朝安危;诸葛亮执政,得他人真心敬慕。以此告诫臣下当以古代贤相为榜样,立身处世公平正直。C.在处置张亮谋反一事上,群臣多顺从太宗的心意,只有李道裕认为其罪行缺乏证据,直言谏诤。他最终得到太宗的认可和重用。D.魏徵向太宗谏言,宦官虽然卑微,但侍奉在帝王身边,所说的话易使帝王轻信,进而危害朝政,不宜轻易委以政事,太宗表示赞许。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2)俄而刑部侍郎有阙,令宰相妙择其人,累奏不可。第59页共59页 14、太宗主张如何用人?请简要说明。(3分)10.(3分)B(正确标点为:“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善为相者,遂观其本传,可谓公平正直,尤识治体,隋室安危,系其存没。”)11.(3分)C(“左衽”也被视为家园遭入侵、占领,甚至国家被异族灭亡、华夏文明沦落的标志。文中指国家灭亡。)12.(3分)A(房玄龄并未上奏请求授予秦王府老部下官职。)13.(1)(4分)如今朝廷之所以选择贤能的人才,是为了让百姓生活安定。(关键字词“所以”“盖”“安”各1分,句意通顺1分)(2)(4分)不久,刑部侍郎空缺,唐太宗让宰相精心选择称职的人,可宰相多次上奏推荐的人才,唐太宗都没有同意。(关键字词“阙”“妙择”“不可”各1分,句意通顺1分)14(3分)唐太宗强调君主选拔官员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徇私情不顾私恩。他坚持唯才是举,量能授职,不拘一格选拔官员。(若就文中“以天下为公”“惟有才行是任”“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这三点作答亦可)文言文参考译文第59页共59页 唐太宗刚即位时,中书令房玄龄上奏说:“秦王府的老部下没有做上官的,他们都埋怨陛下,说前太子宫和齐王府的部下都比他们早先安排了官职。”太宗说:“古时候所谓的大公无私,是指宽容公正而无私心。丹朱、商均是尧、舜的儿子,而尧、舜却废黜了他们,管叔、蔡叔是周公的兄弟,而周公却把他们杀掉。由此可知,作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为公,不存偏私之心。如今朝廷之所以要选择贤才,就是要安抚百姓。用人只问是否有能力胜任,怎能因亲疏、新旧关系而区别对待呢?如今你们不谈论他们能不能胜任,而只说他们有怨言,这难道是至公之道吗?”贞观元年,有人上书请求把秦府旧兵都授予武职,补充进宫中做侍卫。太宗说:“我以天下为家,不能偏私于一人。只要有才能德行的人就任用,怎能因为新旧关系而有所分别呢?”贞观二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我近来见到隋代的旧臣遗老,他们都称赞高颎是做宰相的人才,于是我就去翻阅他的本传。此人真可说是公平正直,尤其了解治国之道。隋室的安危,跟他的生死关系密切。可惜遇到隋炀帝这样的无道昏君,却被冤枉诛杀了。我何尝不想见到这样的人呢?就连读书时也时常放下书嗟叹。诸葛亮做丞相,也非常公平正直,他曾经上表把廖立、李严罢官放逐到南中,后来廖立听到诸葛亮逝世,哭着说:‘我们大概要亡国了!’李严听到诸葛亮逝世,也发病而死。我如今常仰慕前代那些贤德的帝王,你们也可仰慕那些贤德的宰相,如果能这样做,那么荣耀的名声和高贵的地位,就可以长久保持了。”刑部尚书张亮因谋反罪被关进监狱,唐太宗下诏,命令百官商议惩处他的办法,许多人都说张亮应该杀头,只有殿中少监李道裕上奏说张亮谋反的证据不足,应赦免其无罪。但唐太宗当时正处在盛怒之下,最终把张亮给杀掉了。不久,刑部侍郎空缺,唐太宗叫宰相精心选择称职的人,可宰相多次上奏推荐人才,唐太宗都没有同意。太宗说:“其实,我已找到合适的人了,先前李道裕在拟议处置张亮的办法时,说他谋反证据不足,可见此人很公平。我当时没有采用他的意见,至今仍追悔莫及。”于是就任命李道裕为刑部侍郎。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现在孜孜不倦地寻找贤才,想要把心思都用在治理国家政治上,一听说哪里有贤能的人才,就派使者前去打探。古人说‘推举人才对内不避亲,对外不避仇’,只要能够推举可堪大用的人才,即使是自己的子弟或仇人,也不可不推举。”贞观十一年,当时常常有宦官外出担任使者,他们胡乱上报情况,事情败露后,唐太宗非常生气。魏徵说:“宦官虽然卑微,但他们侍奉在天子左右,常常发表议论,容易使天子轻信,慢慢地,便造成很大的危害。现在陛下圣明,可以无此顾虑,可是为了子孙后代,不可不断绝这种祸患。”唐太宗说:“不是你,我怎么会听到如此中肯的意见呢?从今以后,宦官不可再担任使者。”(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①(刘)秀进拔卢奴,所过发奔命兵①,第59页共59页 移檄边郡共击邯郸郡县还复响应时真定王杨起兵附王郎众十余万秀遣刘植说杨杨乃降秀因留真定,纳杨甥郭氏为夫人以结之。进击元氏、防子,皆下之。至鄗,击斩王郎将李恽。至柏人,复破郎将李育,育还保城,攻之不下。②秀舍中儿犯法,军市令颍川祭遵格杀之。秀怒,命收遵。主簿陈副谏曰:“明公常欲众军整齐,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乃贳之,以为刺奸将军,谓诸将曰:“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③或说大司马秀以守柏人不如定钜鹿,秀乃引兵东北拔广阿。秀披舆地图,指示邓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禹曰:“方今海内肴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也。”④耿纯言于秀曰:“久守钜鹿,士众疲弊,不如及大兵精锐进攻邯郸,若王郎已诛,钜鹿不战自服矣。”秀从之。夏四月,留将军邓满守钜鹿,进军邯郸,连战破之,郎乃使其谏大夫杜威请降。威雅称郎实成帝遗体②,秀曰:“设使成帝复生,天下不可得,况诈子舆者乎!”威请求万户侯,秀曰:“顾得全身可矣。”威怒而去。秀急攻之二十余日,五月甲辰,郎少傅李立开门内汉兵,遂拔邯郸。郎夜亡走,王霸追斩之。秀收郎文书,得吏民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秀不省,会诸将军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更始遣使立秀为萧王。⑤还至中山。诸将复上尊号,王又不听。行到南平棘,诸将复固请之,王不许。行至鄗,召冯异问四方动静。异曰:“更始必败,宗庙之忧在于大王,宜从众议。”会儒生强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来诣王,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群臣因复奏请。六月己未,王即皇帝位于鄗南,改元,大赦。冬十月癸丑,车驾入洛阳,幸南宫,遂定都焉。(摘编自《通鉴纪事本末·光武中兴》)注:①奔命兵,汉时郡国,皆有材官骑士,若有急难,权取骁勇者,闻命奔赴,称为奔命兵。②遗体,此处指亲生子。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移檄边郡/共击邯郸郡/县还复响应/时真定王杨起兵附王郎/众十余万/秀遣刘植说杨/杨乃降/第59页共59页 B.移檄边郡/共击邯郸/郡县还复响应时/真定王杨起兵附王郎/众十余万/秀遣刘植说杨/杨乃降/C.移檄边郡/共击邯郸/郡县还复响应/时真定王杨起兵附王郎/众十余万/秀遣刘植说杨/杨乃降/D.移檄边郡/共击邯郸郡/县还复响应时/真定王杨起兵附王郎/众十余万/秀遣刘植说杨/杨乃降/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簿,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隋唐后主簿作为事务官,重要性减弱。B.甲辰,干支之一,甲属天干,辰属地支,甲辰可用于纪年、月、日,但不可纪时。C.尊号,即给尊者所加的号,用以表示对皇帝、皇后的尊崇褒美,尊号起始于秦代。D.四夷,是古籍对中土以外的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秀想方设法削弱王郎力量,进入真定后娶了已投降的刘杨之甥女郭氏为夫人,借以笼络刘杨,在后来的战斗中,重创王郎两员大将。B.刘秀借察看地图之机,向邓禹说明当时形势,天下之大却仅得区区之地,对于邓禹认为自己先前忧虑天下不能平定是多余的表示不解。C.杜威向刘秀请降,强调王郎是汉成帝的嫡亲,其意在攀附关系,为自己争取宽大处理;杜威后来又请求刘秀为己封侯,结果都遭拒绝。D.刘秀检查王郎的文书,发现自己的官吏有向王郎表示效忠的,甚至还有诽谤自己的,刘秀为安抚人心,公开烧毁那些奏章,智虑深远。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也。(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4分)第59页共59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根据原文中的内容,概述促使刘秀最后称帝的直接原因有哪些?(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C(“共击邯郸”,排除选项A、D;“时”作后面句子状语,其前断句,排除选项B。)11.B(B.“不可纪时”错误。干支是可以用来纪时的。)12.C(C.“为自己争取宽大处理”“又请求刘秀为己封侯”错误。杜威的请求都是为了王郎,而不是为了自己。)13.(1)人民想要英明的君王,好像初生的婴儿思慕慈母,古代帝王的兴起在于他的品德敦厚,不因为他所占据地盘的广大。(赤子:初生的婴儿;慕:思慕,依恋薄厚:偏义复词,敦厚;大小;偏义复词,广大)(2)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比不上圣人已经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众人”,一般人;“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赶不上;“耻”,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向老师学习。)14.①冯异劝谏,指出刘秀应思考担负宗庙的大任,听从大家的建议。②强华拿来的《赤伏符》上写着“刘秀发兵惩奸贼,四方云集龙斗野,四七二八汉当立”。③群臣将士多次奏请,请求他称帝。(每点1分,共3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答案内容主要集中在最后一段。由文中“异曰:‘更始必败,宗庙之忧在于大王,宜从众议。’”可知冯异劝谏,指出刘秀应思考担负宗庙的大任,听从大家的建议。由文中“强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来诣王,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可知,强华拿来的《赤伏符》上写着“刘秀发兵惩奸贼,四方云集龙斗野,四七二八汉当立”的符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群臣将士多次奏请,请求他称帝。【参考译文】第59页共59页 刘秀进军,攻陷卢奴。在所经过的郡县,征发急用的非常部队,向沿边郡县发布文告,号召共击邯郸,各郡县纷纷响应。这时真定王刘杨起兵投靠王郎,部众十余万人。刘秀派刘植游说刘杨,刘杨便投降了。刘秀于是进入真定,并娶刘杨的甥女郭氏当夫人,用以团结刘杨。继续前进攻击元氏、防子,都攻下了。到达鄗县,击杀王郎的将军李恽。进抵柏人,又击败王郎的将军李育。李育撤回固守柏人城,刘秀未能攻下。刘秀家里的年轻仆人犯了法,被军市令颖川人祭遵杀了,刘秀大怒,命人逮捕了祭遵,主簿陈副劝谏说:“您常想让军队军纪整肃,现在祭遵执法毫不回避,这是您的教令得到了执行呀。”刘秀于是饶恕了祭遵,让他担任刺奸将军。刘秀跟众将说:“你们应该小心祭遵!我家的仆人犯法尚且被杀了,他必定不会偏袒你们。”有人向大司马刘秀建议,固守柏人县不如安扎在巨鹿作为基地。刘秀于是率军向东北进发,攻陷广阿。刘秀翻阅地图,指给邓禹看,说:“天下郡国如此之多,到今天我才得到其中的一个。你先前认为我忧虑天下不能平定是多余的,为什么?”邓禹回答说:“如今四海之内纷乱,人民想要英明的君王,就好像初生的婴儿思慕慈母,古代帝王的兴起在于他的品德敦厚,不因为他所占据地盘的广大。”耿纯向刘秀建议说:“我们长期围守巨鹿,官兵将会疲惫。不如调遣一些精锐部队去进攻邯郸,如果王郎被诛,巨鹿就会不攻自破。”刘秀采纳。夏季四月,刘秀留下将军邓满继续围守巨鹿。其余人均向邯郸挺进,连续战斗,打败敌人。王郎于是派谏大夫杜威请求投降。杜威强调王郎确实是汉成帝刘骜的嫡亲骨肉,刘秀说:“假使汉成帝复活,也不能得到天下,何况他的冒牌儿子!”杜威请求封王郎万户侯,刘秀说:“饶他不死已经可以了。”杜威大怒离去。刘秀发动猛烈攻击,历时二十余日。五月甲辰(初一),王郎少傅李立打开城门让汉兵入内,于是攻下邯郸。王郎乘夜逃走,王霸追捕并斩杀了他。刘秀命令搜查王郎的文书,发现有几千封汉军的官吏和百姓写给王郎而毁谤刘秀的信。刘秀并不察看,他集合全体将领,当着大家的面用火烧毁奏章,说:“让那些睡不好觉的人安心。”更始派遣使节封刘秀当萧王。刘秀回到中山县,将领们再次请求他称帝,他再次拒绝。大军走到南平,将领们再次坚决恳请,他仍然不答应。刘秀的军队走到鄗县,刘秀召见冯异打听各方军情。冯异说:“更始必败,忧虑宗庙的大任在您身上,您应当听从大家的建议。”这时,恰好儒生强华从关中拿着《赤伏符》来拜访刘秀,符上说:“刘秀发兵惩奸贼,四方云集龙斗野,四七二八汉当立。”群臣因此再次奏请。六月己未(二十二日),刘秀在鄗县之南即皇帝位,改年号,大赦天下。冬季,十月癸丑日,刘秀进入洛阳,临幸南宫,于是定都。第59页共59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2第三单元: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五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四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三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六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二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人教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二单元过知识课件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期中测试.docx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期末测试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 哦,香雪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知识点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27 15:56:54
页数:59
价格:¥12.88
大小:89.91 KB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友情链接
CC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