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习 3.10 辽夏金元的统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辽与西夏                  1.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小说中主要人物之一。在9世纪初,建立契丹国的是(  )A.耶律阿保机B.赵匡胤C.元昊D.耶律德光2.下图是纪录片《神秘的西夏》的剧照,在该片中涉及的西夏的政治制度的特色是(  )A.南北面官制B.汉制蕃称C.猛安谋克制D.中央集权制题组二 金朝入主中原3.“辽的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他们有如镔铁般坚硬,但是镔铁也会朽坏,只有金不会变质,我们的国家就称作大金吧。”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耶律阿保机B.完颜阿骨打C.元昊D.赵构,4.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这种制度(  )A.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B.是辽政权的基层行政、军事组织C.有利于北方民族的交融D.使西夏力量迅速壮大5.金世宗在位期间,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其本人被百姓誉为“小尧舜”。“大定之治”“小尧舜”的说法,反映出(  )A.金政权完成封建化B.北方各族民族矛盾消除C.北方民族交融加强D.当时金朝的统治最清明题组三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6.北宋时曾与辽、西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南宋与金也曾形成长期对峙的局面。这两种局面被打破,分别是源于哪个民族的崛起(  )A.契丹族、党项族B.契丹族、女真族C.党项族、女真族D.女真族、蒙古族7.《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即英里)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合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十万匹,专为钦使之用。”这说明,元朝设立驿站旨在(  )A.显示元帝国的强盛,B.推动东西方文化融合C.强化对地方的控制D.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8.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根据学者钱穆的说法,元朝政府所设的“行中书省”意为“行动的中书省”,从名称解释看,“行省”是(  )A.皇帝的秘书机构B.中央的派出机构C.地方的自治机构D.朝廷的朝贡藩属9.忽必烈还在“潜邸”时,就已结识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汉地的情况。窦默告诉忽必烈“治天下必需三纲五常、正心诚意”;忽必烈依照儒生刘秉忠的意见定国号为大元。这种状况(  )A.有利于蒙古族的封建化B.延缓了国家统一进程C.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D.改变了汉族人民的地位10.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征服了欧亚大陆的许多民族,建立起各种形式的统治。以下机构管理吐蕃地区的是(  )A.宣政院B.察合台汗国C.中书省D.四川行省题组四 元朝的民族关系,11.元朝时,民族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采取说汉语、用汉姓等汉化政策B.澶渊之盟有利于民族交往C.形成了新的文化共同体D.设立驻藏大臣12.元朝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以下属于第三等人的是(  )A.畏兀儿B.回回人C.中原女真D.南方汉族能力提升练题组一 唯物史观                  1.()耶律德光统治时期采取了“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在中央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其出发点是(  )A.适应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B.巩固契丹的奴隶制度C.笼络汉族地主官僚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2.()元代“四等人制”下的汉人、南人中绝大部分都是汉族,“先灭金所得者为汉人,后灭宋所得之江南人为南人”。对此,蒙古统治者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A.分而治之B.民族平等C.中央集权D.内外相制,题组二 史料实证3.()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  )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4.()《金史》中记载:“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  )A.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B.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D.开始推行内阁制度5.()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无论是作为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抑或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事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浓厚。”该同学研究的政治制度(  )A.拥有大权,不受中央节制B.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使得皇权空前强化题组三 历史解释,6.()元代推行行省制,设河南江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和巫山以东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将江西、福建合为江西行省,治所在南昌;将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这一规划和设置(  )A.体现了“山河形便”的习惯做法B.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保障了蒙古族贵族的统治特权D.是对南宋统治区实施的特殊政策7.()元朝时期,“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对上述历史现象理解最恰当的是(  )A.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B.元朝时边疆和内地民族联系加强C.元朝重建大一统,疆域辽阔D.西域民族政权派人学习中原文化题组四 综合分析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续资治通鉴长编》(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指谁?“北朝”指什么?(2)从材料二可看出,辽、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你知道辽、西夏与北宋是如何在碰撞中交融的吗?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基础过关练1.A2.B3.B4.A5.C6.D7.C8.B9.A10.A11.C12.C1.A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故选A项。2.B 西夏政权是在唐代藩镇割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政权建设基本模仿北宋,其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故B正确。A为辽代的政治制度,C为女真族的社会制度,D为汉族政权的政治制度,故均排除。,3.B 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故选B项。4.A 猛安谋克制是金朝实行的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故A项正确。5.C “天下大治”是中原传统文化中对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时期的赞誉;“尧舜”是中原传统文化中理想君主的象征。金世宗时期被称为“大定之治”,本人被称为“小尧舜”,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接受了中原传统文化,故选C项。6.D 女真族崛起,建立金国,打破北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蒙古族崛起于漠北,打破南宋与金形成的长期对峙的局面,最后灭掉南宋,建立元朝。D项正确。7.C 据材料“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可知,驿站制度便利了中央和地方及地方与地方间的联系,有利于元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选C项;设立驿站的目的是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显示帝国的强盛,故排除A项;推动东西方文化融合属于设立驿站的客观影响,故排除B项;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也属于设立驿站的客观影响,故排除D项。8.B “行省”是地方行政机构,故A错误;中书省是中央机构,所以“行动的中书省”指的是派到地方上的中央机构,即行中书省,故B正确;行省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给地方自治的权力,故C错误;“行省”是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地方机构,不是藩属国,故D错误。9.A 忽必烈任用汉族知识分子,学习汉族传统文化,探讨治国理政的方略,这加快了其政权的封建化进程,故A项正确;蒙古贵族和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有利于推动国家统一,故B项错误;忽必烈积极吸收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蒙古族的进步,故C项错误;蒙古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如“四等人制”,统治者任用个别汉族知识分子,并不能改变汉族整体上受歧视的状况,故D项错误。,10.A 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西藏事务,故选A项。11.C 元朝时,在伊斯兰教整合下,我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共同体,时称回回人,故C项正确。12.C 根据“四等人制”,元朝的民族等级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居于第三等人的是汉人,主要指的是北方汉族,也包括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故选C项。能力提升练1.A2.A3.D4.B5.C6.B7.A1.A “蕃汉分治”是为了适应当时汉族和契丹族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实施的,故A项正确;B、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蕃汉分治”有笼络汉族地主官僚的目的,但不是其出发点,故C项错误。2.A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蒙古统治者的目的是分而治之,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C、D两项材料未涉及,故均排除。3.D 题干材料“菊”和“重阳”是关键信息。无论是诗中的“菊”,还是自注里的“重阳”,都表明了女真族对重阳节的重视,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也未涉及;重阳节是中原传统文化节日,后逐渐由汉族传入少数民族,故C项错误。4.B 材料说明金章宗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在治国理政方面很有建树,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不符合,故A项错误;材料是在赞美金章宗治国理政,C项内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内阁制开始于明朝,故D项错误。5.C 依据材料“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事镇遏”可知,这是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拥有大权,但是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故A项错误;行省的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中央集权加强,遏制了地方势力的膨胀,故B项错误;行,省拥有大权但是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严格制约,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故C项正确;行省制度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加强皇权,故D项错误。6.B 根据材料可知,这一设置打破了依据山河等自然因素划分行政区的做法,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涉及蒙古族贵族,故C项错误;行省制度是元代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创制,而非针对南宋统治区实施的特殊政策,故D项错误。7.A 根据材料“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中原之士‘西游昆仑圃’”可知,元朝时中原与西域间互有人员往来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故A项正确。8.答案 (1)“大宋皇帝”是指北宋皇帝宋真宗。“北朝”是指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2)特点:辽和西夏都仿用汉族官制。作用:促进了少数民族政权向封建化过渡,有利于民族交融。碰撞中交融:北宋与辽、西夏通过战争与和议,在边境建立贸易市场,经济文化得到交流,西夏仿效宋朝制度设置行政机构,创造西夏文字。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辽签订澶渊之盟的是宋真宗,故“北朝”是指辽。(2)特点,据材料二“得中国土地……行中国法令”可知,辽和西夏都学习汉法;作用,从民族关系的发展、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回答;在碰撞中交融,从边境贸易市场的建立、仿照宋朝制度等方面回答。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12-07 15:15:04 页数:10
价格:¥0 大小:71.08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