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同步练习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后篇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这份诏书宣告了( )A.中华民国的诞生B.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C.辛亥革命彻底胜利D.反封建革命任务完成答案B解析由题干“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可知,清朝皇室不得不承认共和制,最后一位皇帝的退位,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故B项正确。2.“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更变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在于此次革命( )A.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B.实现了民族独立与富强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终结了封建主义的传统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可知材料肯定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C项正确。3.(2020·河南洛阳测试)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从1911年10月政党活动公开后,到1913年底,号称党、会、团、社的新兴团体共达682个,其中基本具备近代政党性质的团体就有312个。这反映出( )A.中国出现政党政治局面B.辛亥革命推动民主进程7,C.中国政局陷入混乱状态D.政党决定中国政治走向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政党政治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并非单纯指新兴团体的增多,故A项错误;由题目中的时间“1911年10月”“1913年底”可知,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进程,各种新兴团体的兴起是民主化的表现,故B项正确;C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题意描述的是新兴团体的不断增多,并未描述政党与中国政治走向的关系,故D项错误。4.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 A.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从“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结合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背景分析,目的是防止袁世凯的独裁,可见立法服从于政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5.孙中山说:“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子将来之有参政权,盖事所必至。”据此,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破天荒地宣布赋予几千年来备受歧视的妇女参加各级政权的权利。这反映了( )A.女子从此获得了参政民主权利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妇女有了维护权利的民主意识D.辛亥革命使民主政治得到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中提及孙中山主张女子参政,后来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女子真正获得了参政的权利,这充分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得到发展,D项正确。6.(2020·广东汕尾期末)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效仿湖北,公推本省都督,建立军政府。各省都督产生情况一览表(节选)7,省别都督参与公推的群体备注湖北黎元洪革命党人、部分评议员及绅商代表推举过程中有人提议革命时代当推军人陕西张凤翙革命党人、新军军政府长官,初名为“全陕复汉军大统领”贵州杨荩诚省城各机关及团体代表原推张百麟,张以非军人坚辞山西阎锡山起义领导人,学界、警界代表本存在选举和推举不同意见,革命党人力主推举上表可说明( )A.新政权缺乏民主性B.军人有较大的话语权C.立宪派内部斗争非常激烈D.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险答案B解析据材料“革命时代当推军人”“军政府长官”“张以非军人坚辞”可知,在武昌起义以后,由于各省军事长官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因此成为各省都督的推选对象,故选B项;据材料“各省纷纷效仿湖北,公推本省都督”可知新政权还有一定的民主性,排除A项;立宪派内部斗争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革命隐藏失败的危险,是因为旧势力混入了革命阵营,表格内容无法体现,排除D项。7.(2021·河北石家庄月考)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大体架构是:在具有战略性的大区(如晋察冀边区)建立类似省级的政权,其下建立县、乡级政权;在大区和县政权之间,视情形建立管理若干县份的“行署”或“专署”,在县之下设管理若干乡镇的“区署”。这( )A.适应了革命统一战线的需要B.探索了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道路C.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开始D.建立了与国民政府对立的政权答案B7,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设置了从省级到基层的县、乡级政权或者区署,这样的行政区划类似于政权建设,是对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故选B项。8.193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还曾使用过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称号。1935年改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这反映了(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B.中国共产党根据地的范围在不断扩大C.共和国观念已深入人心D.日本侵华改变了共和国的观念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31—1936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名称的变化,反映了从照搬苏联转变为确立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政权名称,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故A项正确。9.(2021·浙江A9协作体期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下列关于我国协商民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实践,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②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 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提出 ④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指出人民政协需要继续存在和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①④②③答案B解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于1954年12月召开,按时序排列为①②④③,B项符合题意。10.1949年4月周恩来说:“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劳动知识分子,其次是小资产阶级,再次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我们要分别对待,争取他们,教育他们。”周恩来发表这一言论的目的是( )A.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B.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筹建新中国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49年4月”“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劳动知识分子,其次是小资产阶级,再次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可知,发表这一言论的目的是团结各阶层人民筹建新中国,故B项正确。11.沈钧儒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发言指出,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将尽可能广泛地包括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乃至各种职业、各种信仰的广大人民的代表。这反映出新政权( )A.实行多党执政方式B.实行包容性的民主C.是无产阶级的政权D.得到全国人民拥护答案B解析材料“尽可能广泛地包括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乃至各种职业、各种信仰的广大人民的代表”体现新政权中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和多样性,表明新政权实行包容性的民主,故B项正确。1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性文件。这表明该会议( )A.宗旨是制定新中国法律B.具有人大的政治作用C.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D.完善了中央政府的结构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的法律制定者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材料得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文件,表明其具有人大的性质,有制定法律的功能,B项正确。13.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宪法的( )A.社会主义性B.完备性7,C.过渡性D.人民性答案D解析社会主义性强调的是公有制的原则,题干中没有涉及,故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了宪法中社会保障方面的内容,无法看出其完备性,故排除B项;从材料无法看出1954年宪法的过渡性,故排除C项;“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主要体现国家对于劳动者的维护,也就是人民性,故D项正确。14.中共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中共十七大“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在“建设”与“建成”的一字之变中,小康社会的目标离我们更近了,也更加令人振奋。“建设”与“建成”的一字之变意味着( )A.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已完成了量变B.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已完成了质变C.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更加注重量的积累D.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更加注重促成质变答案D解析“建设”与“建成”的一字之变意味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更加注重促成质变,D项符合题意。15.(2021·山东威海期中)它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它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它”( )A.增强了临时宪法的作用B.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开展C.反映了基层民主的创新D.体现了多党合作的特点答案B解析据材料“它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可知描述的是1954年宪法,这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符合民主程序,这一宪法颁布后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建设,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7,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吾国昔为君主专制国家,因人而治,所谓一正君而天下定。数千年来,只求正君之道,不思长治之方。而君之正,不可数见。故治常少,而乱常多,其弊极于清季。”为防止人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材料二 一个重要的进步是1912年宣告几千年帝制终结的中华民国建立。这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试验。它埋葬了君主制度,普及了民主观念,而它的迅速失败又引发了对搬运西方民主的反思和对中国民主化道路的新的探索。——摘编自徐宗勉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材料三 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地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建立”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试验”。(3)根据材料三,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参考答案(1)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意义: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说明:制定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总统执掌行政大权;模仿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权力。(3)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