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课件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1

2/51

3/51

4/51

剩余4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一单元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GAOZHONGTONGBUXUEANYOUHAUSHEJI历史,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标定位素养解读1.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北宋中期的重要改革;了解明朝中后期中国社会的重要变化2.认识晚清时期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出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3.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1.通过史料实证,探究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的历程;运用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理解其影响的双重作用2.通过史料实证,探究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的过程,运用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理解其影响的双重作用3.通过史料实证,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的过程,运用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理解其伟大成就,感悟家国情怀,课前篇自主预习,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1.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背景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②这一时期,兼并战争不断目的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内容①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②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③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意义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从一个西部边陲弱国一跃成为虎视群雄的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启思导学1】阅读教材第22页左上角插图“《变法通议》书影”及本课导入语,思考: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史料实证)提示“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精神;变法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2.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①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征伐不断②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并统一北方③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内容①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等②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作用①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③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北宋——王安石变法背景①北宋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②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③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④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进行改革,但新法因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而失败⑤1069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目的富国强兵,内容王安石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作用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结果变法失败,【启思导学2】下图两个人的改革一成一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499)王安石(1021—1086)提示(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而且措施行之有效。另外孝文帝有太后的大力支持,能够克服改革的种种阻力。(2)王安石变法是为了解决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但是,宋神宗的态度左右摇摆,对变法没有坚定地去支持;变法中出现了用人不当、新法危害百姓利益的现象;严重地触犯了官僚地主阶级的利益。,4.明朝——张居正改革背景①明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②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③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内容①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②裁减开支,清丈土地③改革税制结果张居正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图示巧记一条鞭法的结构总图,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1.背景(1)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求变求新,走上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3)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4)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一批维新志士,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2.戊戌变法时间1898年6—9月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结果戊戌变法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慈禧太后废除了大部分变法措施影响①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②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③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知识拓展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历史解释)(1)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较低,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2)直接原因①慈禧太后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被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②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此外,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③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3.清末新政(1901年开始)背景统治危机日益严重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评价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4.民国时期的改革(1)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2)结果: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1.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1)新中国成立初期①内容:中国共产党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②作用: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2)20世纪五六十年代①标志: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②成就: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③结果: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知识拓展《论十大关系》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上的作用(历史解释)(1)《论十大关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它所阐述的基本思想和提出的方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有巨大贡献。(2)《论十大关系》以苏为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其各部分关系阐述都是总结和借鉴我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反对教条主义,大胆解放思想,走符合中国实际的建设的新路。(3)《论十大关系》初步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发展新模式。(4)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3)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4)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5)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中共中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6)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7)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启思导学3】阅读教材第27页“思考点”,思考:40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它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历史解释)提示一是不断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三是灵活运用改革方法,既先行先试、先易后难,又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四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五是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课堂篇探究学习,主题一中国古代的变法[情境体验]材料一在战国开始时,一种新型的国家出现了。在这个国家里面,国君掌握专制权力,大臣可以自由任免;同时这种官僚制度选任和提拔有才干者,淘汰不合格者。国家事务远较以前复杂,这就需要一批有管理国家本领的专家来行政,而不是任用只懂朝廷礼仪的绅士来做官。——摘编自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材料二今朝廷法严令具,无所不有,而臣以谓无法度者,何哉?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王安石《上仁宗皇帝万言书》,情境解读根据材料一中关于社会转型期的论述,可以推断出商鞅变法的措施。根据材料二可知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意图和观点。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商鞅变法中推动秦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措施。(2)根据材料二,归纳王安石的观点并指出其主要意图。提示(1)政治:废分封,行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废除世卿世禄制,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初步建立职业官僚制。经济: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2)观点:当今法度不合时宜,应效法先王之政。意图:托古改制,宣传变法,争取最高统治者支持。,[素养史论]历史解释——认识中国古代历代变法和改革(1)从程度上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2)从内容上看,分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3)从性质上看,可分为奴隶制改革、封建制改革。,[素养达标]1.史料实证——商鞅变法的影响(2021·山东青岛期中)秦国商鞅变法曾颁布《分户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后又颁布禁令,“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同时又规定按军事组织把全国吏民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检举,若不揭发,十家连坐。这些规定()A.削弱了分封贵族的势力B.保障了兼并战争的胜利C.有利于法家思想的传播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明立意本题以商鞅变法颁布的《分户令》中的规定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商鞅变法的影响抓关键商鞅变法通过《分户令》将宗法制大家庭转变为个体小家庭,通过“什伍制度”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这就打击了地方贵族的势力,故选A项排干扰秦军胜利的主要因素是军功爵制度的推行,排除B项;材料强调削弱了分封贵族的势力,与法家思想的传播无关,排除C项;小农经济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非政策推动的结果,排除D项获答案A,2.家国情怀——中华民族的民族交融(2021·湖北宜城期中)北魏孝文帝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面对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北魏孝文帝的言论()A.有利于获得鲜卑族的认可B.改变了鲜卑族的落后状态C.证明了北魏统治者是黄帝后裔D.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明立意本题以北魏孝文帝的言论为切入点,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考查中华民族的民族交融抓关键材料“魏之先出于黄帝”和“黄帝以天下未定……亦迁于河南”说明北魏孝文帝以华夏族之后自居,主张迁都洛阳,有利于汉族与鲜卑族的交融,故选D项排干扰北魏孝文帝的言论是改变鲜卑族传统,不一定会获得鲜卑族保守派的认可,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北魏孝文帝的言论,个人言论不能改变整个鲜卑族的落后状态,排除B项;材料是北魏孝文帝的个人言论,不足以证明北魏统治者是黄帝后裔,排除C项获答案D,主题二中国近代的变法和改革[情境体验]材料一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的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摘编自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材料二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以期渐至富强”。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之后新成立的练兵处拟定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学。1903年,清政府设立了商部,后来颁布《奖励公司章程》《奖给商勋章程》等。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情境解读材料一中信息肯定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二中清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可知,清末新政顺应了历史潮流。,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现代化变革尝试”。(2)有人说,清末新政是清政府为挽救民族危亡,顺应历史潮流而实行的一次真改革,请结合材料二加以说明。提示(1)影响:拉开了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序幕。尝试:废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选派留学生等。(2)说明:清政府改革军制,编练新军,有利于促进中国军事近代化;提倡出国留学,废除科举制,奠定中国近代教育的基础;振兴商务、奖励实业,有利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素养史论]家国情怀——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2)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这符合历史发展趋势。(3)戊戌变法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人民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4)戊戌变法留下的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素养达标]1.史料实证——戊戌变法的特点(2021·山东联考)学者茅海建评价康有为:“康的业绩是不能否认的,康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康的粉饰也是应当擦去的。这一切本来应该是不矛盾的。”“这一切”可能包括以下哪一项()A.恪守祖训,尊孔复古B.学习西方,倡导共和C.抨击专制,鼓吹革命D.微言大义,托古改制,明立意本题以茅海建对康有为的评价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戊戌变法的特点抓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有微言大义、托古改制的特点,主要是为了减少变法改革的阻力,故选D项排干扰“恪守祖训,尊孔复古”符合顽固派思想的特征,排除A项;“学习西方,倡导共和”与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不相符,排除B项;“抨击专制,鼓吹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排除C项获答案D,2.历史解释——清末新政的影响(2021·湖北七校联考)清末新政期间,不仅先进的知识分子,其他社会阶层如工人、商人、新军以及部分开明官僚都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上参与或者卷入其中,并形成两大社会集团——革命派和立宪派。他们所具有的巨大社会影响共同构成对清政府的极大压力和威胁。这一史实表明清末新政()A.树立了资产阶级领导地位B.客观上奠定了民主革命的社会基础C.动摇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D.革新了社会政治制度及其运作方式,明立意本题以清末新政期间各阶级的表现为切入点,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考查清末新政的影响抓关键根据材料“清末新政期间,不仅先进的知识分子,其他社会阶层如工人、商人、新军以及部分开明官僚都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上参与或者卷入其中”可知清末新政客观上奠定了民主革命的社会基础,故选B项排干扰清末新政是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排除A项;清末新政时,练新军、办警政强化了专制统治,排除C项;清末新政没有从根本上革新社会政治制度及其运作方式,排除D项获答案B,随堂演练1.(2020·山东青岛检测)吴起治楚,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商鞅治秦“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二者变法措施旨在()A.奖励耕战以富国强兵B.打击贵族以强化君权C.以俸禄制取代封地制D.强化尊卑等级秩序,答案B解析吴起变法“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商鞅变法“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二者变法皆采取有力举措打击旧贵族势力以加强君权,故选B项。,2.(2021·黑吉联考期中)有学者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实现了北魏统治由“武治”向“文治”的转变。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六月,仿照汉制,下令:“置官班禄,行之尚矣。”这一诏令的推行()A.取缔了特权阶层B.阻碍了改革的顺利进行C.加快了社会流动D.加速鲜卑族封建化进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由‘武治’向‘文治’的转变”“仿照汉制,下令:‘置官班禄,行之尚矣’”可知北魏仿汉制设置相应官职按等级实行俸禄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有利于加速鲜卑族封建化进程,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北魏仿汉制实行官员俸禄制,并未反映取缔特权阶层,排除A项;这一诏令本身就属于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未阻碍改革的顺利进行,排除B项;官员俸禄制的推行并不能加快社会流动,排除C项。,3.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新政客观上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和发展B.新政标志中国由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政治C.新政推动西学传播,为戊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D.新政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抵制侵略,答案A解析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就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之后的现代化发展为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再之后则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结合新政中的主要内容编练新军、奖励实业和派遣留学生等可知,这些都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表现,这一过程为接下来的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思想和军事基础,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故A项正确。,4.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始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论十大关系》的发表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D.中共八大的召开答案B解析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对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最早探索,故B项正确。,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以此为指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党工作着重点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拨乱反正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改革开放答案C解析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故C项正确。,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阶段1979—1984年农村改革引发城市国企改革第二阶段1985—1992年探索向市场经济转轨第三阶段1993—2002年完善市场机制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探索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相统一——摘编自陈永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回顾》,材料二都说中国是“世界工厂”,这家工厂到底有多大?外媒对此曾有统计:中国生产了全球60%的水泥,45%的钢铁,50%的玻璃,25%的汽车,40%的船舶,70%的智能手机,90%的笔记本电脑,80%的空调,65%的冰箱,40%的鞋子,50%的猪肉,等等。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这个第一,美国从1895年到2009年,稳坐了100多年。——摘编自《改革开放十大奇迹:重新定义了这一代中国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经济举措,并说明第三阶段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参考答案(1)举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办乡镇企业;设立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成就: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活力等。,本课结束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12-08 15:54:55 页数:51
价格:¥0 大小:2.16 M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