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课件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2

2/52

3/52

4/52

剩余4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三单元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GAOZHONGTONGBUXUEANYOUHAUSHEJI历史,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时空坐标],,课标定位素养解读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2.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1.运用文献等资料分析理解先秦时期我国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理解德治与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培养史料实证的能力2.掌握秦汉以后我国封建社会法律发展的历程,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法律儒家化的主要原因和影响3.能够在一般原则上进行中西法治理念的比较,培养历史解释的能力,课前篇自主预习,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先秦时期的德治(1)夏商时期: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2)西周:建立了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2.早期的法律(1)法家思想形成之前,统治者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2)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出现在春秋时期。,3.德治与法治之争(1)背景①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②诸侯国君纷纷寻找治国新思想,儒家的德治思想与法家的法治思想影响最大。,(2)过程项目德治法治第一次叔向反对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罚适用于乱世,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第二次①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德治②孔子:统治者要“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要过度消耗民力③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映了儒家的民本思想①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②商鞅:颁行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③韩非:提倡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为保证法令畅通,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项目德治法治评价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图说历史阅读“《韩非子》书影”,认识韩非的思想。(史料实证)《韩非子》中的核心思想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主张极端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而没有仁爱,强调以法治国,对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易混易错韩非的“法治”思想不能等同于今天的“法治”思想(历史解释)现代“法治”的目的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否定任何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韩非的“法治”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是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对专制统治者有利,认为法律是用来镇压人民的。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3)结果: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秦汉(1)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2)汉承秦制,制成《九章律》。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2.魏晋时期(1)特点:律令儒家化。(2)表现①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②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3.唐朝(1)编纂《唐律疏议》①律在唐初经过多次删繁就简。唐高宗永徽年间修订颁布《永徽律》,后又最终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②这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③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概念阐释《唐律疏议》(历史解释)《唐律疏议》总结以往各王朝的立法经验及其司法实践,折中损益,使之系统化和周密化,故其立法比较审慎,内容比较周详,条目比较简明,解释比较恰当。其立法理论依据儒家学说,并以封建伦理道德为其法律思想基础,因此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调整各方面社会关系的主要工具。,(2)提倡礼治:732年,颁行《大唐开元礼》,这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是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概念阐释《大唐开元礼》(历史解释)《大唐开元礼》是秦汉以来礼仪的规范和总结,是礼的一般性原则规定,在唐朝备受尊崇。尽管《大唐开元礼》中一些礼仪如“养老礼”在唐朝并未推行,但它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在唐朝中后期得到遵循,对当时的国家礼仪生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法律(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著有《天圣令》。(2)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3)明朝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4)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制定了《大清律例》。,知识延伸明律的特点(历史解释)(1)加强了对危害封建专制统治行为的刑事镇压。(2)设立“奸党罪”专条,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3)重点整饬吏治,严惩贪官污吏。(4)以刑罚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5)严惩流民。,2.教化(1)背景①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②南宋后期,程朱理学逐步确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③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2)内容①宋朝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北宋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②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③清朝乡约宣讲内容变成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3)特点:乡约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知识延伸乡约在明清时期的影响(历史解释)在各地的具体实践中,乡约结合当地社会环境和社会问题,发挥了文化整合的功能。明清时期存在很多地方士绅自行组织乡约的现象,他们通过邀请地方官员参与的方式获得自治合法性。另外,这些地方官员和士绅也把乡约作为构建社会新认知的途径,制定乡约惩罚偏离礼的日常行为,从反面强化了儒家价值规范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图说历史侯官《云程林氏家乘》卷十一《家范》载:“凡女子及笄,须于十六岁以下先令讲读孝经、烈女传、小学,能知大义,方可举行。”这反映了宋代在社会教化方面的什么特点?提示程朱理学深入族规、家训之中。,课堂篇探究学习,主题一中国古代法律的演变趋势[情境体验]材料一汉文帝废除了刻面、割鼻、斩左右趾等刑罚,景帝时规定八十岁以上、八岁以下和孕妇等人应被审讯关押的,都不得加械具。在司法判决中,盛行以《春秋》的精神作为解释法律和作出判断的基本原则。许多经学大师纷纷以经解律,东汉时许慎、马融、郑玄等人各立门户。——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治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律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情境解读材料一概述了汉文帝时期的宽法缓刑的政策及儒学对法律的影响。材料二体现了中国传统法律体系指导思想。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汉代法治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提示(1)特点:宽法缓刑(或废除酷刑);儒家经典影响法律实施;儒家学者以经解律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2)特点:皇权高于法律,儒家思想为法律基础,礼法并用。,[素养史论]1.时空观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1)夏商周三代——“刑”“礼”并立礼主要用于调整贵族内部的社会关系,刑主要用于控制社会下层劳动人民。但这一时期礼和刑尚未融合为一个体系,而是各自为用。(2)春秋战国至秦朝——成文法及法治阶段春秋后期,以郑国子产“铸刑书”为标志,法律制度开始出现重大变化,刑罚体系开始向成文法转变。秦朝崇尚法治。,(3)两汉至隋唐——法律儒家化阶段这一时期是儒家思想渗透到法律中的时期,即法律儒家化。隋唐时期,《唐律疏议》完成了“礼教”与“法治”的融合,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4)宋元明清——法典与案例相结合阶段自宋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国法律开始向法律技术的完备方向发展。案件成例作为一种法律形式得到很大发展,例与律开始相互结合。,2.家国情怀——孔子道德教化的主要表现及特点(1)主要表现:强调为政与教化不二,认为统治者个体的道德修养是实现社会道德教化的前提,提倡以身教作为道德教化的基本方式。(2)特点:道德政治化,政治道德化。强调伦理道德在为政治国中的主导作用。伦理道德可以直接转化为政治统治原则。,[素养达标]1.史料实证——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2020·四川遂宁检测)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条文出处“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汉简《二年律令·告律》“告祖父母、父母者,绞”《唐律疏议·斗讼律》“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大明律》A.宗法制度逐渐淡化B.法律制度不断健全C.伦理文化前后相继D.身份等级固定不变,明立意本题以中国不同时期的法律条文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抓关键据材料从汉简到《大明律》中的法律条文可知,对于以下告上、以妻告夫、以子女告父母等都被判不受理甚至会受到惩罚,体现了伦理文化前后相继,故选C项排干扰材料没有反映出宗法制度逐渐淡化,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法律制度不断健全,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身份等级变动的相关规定,排除D项获答案C,2.历史解释——儒家思想的法律化(2020·广东佛山期末)西汉廷尉张汤用法苛刻严峻,十分注意迎合汉武帝所好,他最为拿手的是以《春秋》古义治狱,审理案件完全以皇帝旨意为准绳,并推而广之,把汉武帝对于疑难案件的批示制定为律令程式,作为以后办案的依据。这说明当时()A.君权神授深入人心B.儒法互为表里C.尊崇儒术D.仍以法家为主,明立意本题以西汉的法律为切入点,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考查儒家思想的法律化抓关键据材料“以《春秋》古义治狱,审理案件完全以皇帝旨意为准绳”可知,西汉案件审理既体现了法家的法治、专制思想,又融合了儒家义理,说明当时儒法互为表里,故选B项排干扰君权神授指的是君主的权力由上天所赐,强调君权至上,题目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西汉廷尉张汤用法苛刻严峻”“审理案件完全以皇帝旨意为准绳”体现的是法家思想,并未体现尊崇儒术,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儒学已成为主流思想,当时并非以法家为主,排除D项获答案B,主题二中国古代的乡约制度[情境体验]材料一中国最早的成文乡里自治制度是北宋时期陕西蓝田吕大钧制定的《吕氏乡约》,由士绅起草法则,其宗旨意在使邻里乡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明成祖时,王阳明颁布了《南赣乡约》,影响最大。清朝时,乡约由礼部管辖,单纯用来司教化,以宣讲“圣谕”为主。——摘编自张宪文、张玉法《中华民国专题史》材料二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主张略取宋明乡约宗法制度,兼仿西洋地方自治之义,建议以乡族为政治基础,达到管教养卫的目的。冯桂芬的这些观念直接影响了后来改革变法论者的自治主张。——摘编自张宪文、张玉法《中华民国专题史》,情境解读材料一概述了中国乡约制度从最早的《吕氏乡约》到明代《南赣乡约》的变化。材料二体现了冯桂芬的乡约思想。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乡约制度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冯桂芬乡约思想。提示(1)变化:乡约的制订由士绅自主起草到政府统筹;乡约的管理由自治到官府管理。(2)评述:冯桂芬乡约思想是在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融合西方地方自治理论、宋明乡约制度中“自治”成分而形成的。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救亡图存”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虽带有一定的封建色彩,也未能付诸实践,但它为后人继续探索基层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素养史论]1.历史解释——乡约制度的特点(1)由人民公约,而不是官府命令。(2)成文法则。中国农村的成训习俗向来是世代相续,口头相传,从没有见之于文字,见之于契约。(3)以乡为单位而不是以县为单位,从小处着手,易收功效。(4)自愿加入,民主选举。(5)以聚会的形式,使乡人相亲,风俗淳厚。,2.唯物史观——乡约制度形成的原因与影响(1)原因①封建士大夫的积极推动。②统治者挽救社会危机,加强基层管理的需要。③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脆弱性。④民间自治的传统;宗法性社会结构。(2)影响①有利于稳定乡村社会秩序。②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风气转变。③削弱了传统家族势力对乡村的影响,加强了对乡村的控制管理。,[素养达标]1.史料实证——乡约制度的作用(2020·天津联考)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明朝后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康熙帝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圣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材料中乡约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基层治理C.确立儒学权威D.强化重农抑商,明立意本题以宋代、明清时期乡约的内容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乡约制度在古代社会发挥的作用抓关键根据题干内容“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可知,乡约制度旨在加强地方基层教化,稳定基层统治秩序,故B项符合题意排干扰材料未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乡约制度践行了儒家伦理思想,而非确立儒学权威,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重农抑商思想,排除D项获答案B,2.时空观念——乡约制度的发展(2020·四川内江检测)在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了基层社会C.理学逐渐成为了官方哲学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明立意本题以宋代与明清乡约制度的比较为切入点,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考查乡约制度的发展抓关键据材料“在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可知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故选A项排干扰材料说明儒学的社会道德教化功能加强,皇权利用儒学进一步扩张,而不是国家权力全面深入了基层社会,排除B项;明清时期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排除C项;材料说明儒学的社会道德教化功能加强,而非“丧失”,排除D项获答案A,随堂演练1.(2020·湖北黄冈期末)战国时期,各种盗案频发。云梦睡虎地秦简所存法律法规中有多条涉及盗窃,《盗律》为商鞅变法所颁六律之首,秦国还在市场设“求盗”等官员专门捉贼。这反映出当时秦国()A.法条律令的繁杂B.法律保护私有财产C.价值观念的混乱D.百姓生活极端困苦答案B解析根据“云梦睡虎地秦简所存法律法规中有多条涉及盗窃”“秦国还在市场设‘求盗’等官员专门捉贼”可知,秦国通过设置专门法律和行政官员来解决盗窃问题,这反映出当时秦国法律保护私有财产,故选B项。,2.西汉宣帝在谈到统治思想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说明西汉实行()A.法家的统治思想B.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C.仁政的思想D.儒法兼采,外儒内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可知,汉宣帝反对单纯用德教治理国家,主张儒法兼采,外儒内法,故选D项。,3.(2020·广东中山期末)据载,唐太宗广收天下儒生,修前朝史书以资政,倡导国学,培养经世人才,广建孔庙,褒扬名儒。据此可知,太宗一朝注重()A.尊儒抑道B.经世致用C.文德治国D.客观评史答案C解析儒生皆为文人,儒家宣扬道德教化,材料“广收天下儒生……以资政”说明太宗一朝注重文德治国,故选C项;材料并未体现太宗一朝“抑道”,排除A项;经世致用是指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不能完全概括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太宗一朝对历史的评价,无法看出其是否注重客观评史,排除D项。,4.朱熹曾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子弟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右今出榜散行晓谕,外更请父老各以此意劝率乡闾,教戒子弟,务令通晓,毋致违犯。”此则乡约有利于()A.规劝乡民“存天理,灭人欲”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C.推动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D.强化政府对百姓的管理,答案C解析从题干中“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的信息可知,朱熹强调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循规蹈矩,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该乡约既体现了对伦理道德的重视,又体现了对日常生活细节的重视;再结合材料中“右今出榜散行晓谕,外更请父老各以此意劝率乡闾,教戒子弟,务令通晓”的信息,可知该乡约有利于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儒家伦理道德,从而推动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故C项正确。,5.(2021·四川绵阳月考)据统计,明代有社学1438所,遍布城乡,其中1330所为官办,占比92.49%。社学以朱元璋的《御制大诰》、明代律令、朱子《小学》、《孝经》、《孝顺事实》、《百家姓》、《千字文》等为教材。明代社学的兴办()A.有利于加强教化服务统治B.使儒、法思想走向合流C.促进了程朱理学的新发展D.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社学的教材有《御制大诰》、明代律令、朱子《小学》、《孝经》等,可见社学主要教授的是有关法律、道德的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这些内容可以起到教化百姓、服务统治的作用,故选A项。,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最早的法典,是李悝的《法经》。据《晋书·刑法志》所载陈群《魏律序》,是悝为魏文侯相,撰次诸国法所为。……这一部书,在当时……算作一部佳作,所以商君“取之以相秦”,没有重纂。……《法经》共分六篇:《魏律序》举其篇目,是(一)盗,(二)贼,(三)网,(四)捕,(五)杂,(六)具。盗是侵犯人的财产,贼是伤害人的身体。盗贼须网捕,所以有网捕两篇,其余的则并为杂律。——摘编自吕思勉《中国文化史》,材料二在百家争鸣的景观中,儒法之争尤其引人注目。事实上,儒法之争不仅存在于春秋战国时代,也不止于秦汉帝国创立过程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儒法之争的实质涉及“如何建国”和“如何治国”这两个重大政治问题……不过,汉武帝时期儒家在立国问题上政治意识已趋于成熟,儒法之争因此而走向消歇……儒法合流最终成就了泱泱中华帝国文明。——摘编自赵明《儒法之争与帝国政治意识的诞生》(1)根据材料一,概述《法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儒法在“治国”问题上的具体分歧,分析从儒法之争到儒法合流背后的时代变化。,参考答案(1)特点:广泛吸收诸国精华;以刑法为主。原因: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维护小农经济;以法家思想为指导,重罚轻礼。(2)分歧:儒家强调德治(礼治),法家强调法治。变化: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农耕经济和社会逐步走向繁荣;文化发展多元一体。,本课结束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12-08 15:56:16 页数:52
价格:¥0 大小:2.36 M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