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课件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3

2/53

3/53

4/53

剩余4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四单元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GAOZHONGTONGBUXUEANYOUHAUSHEJI历史,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标定位素养解读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1.通过材料分析近代西方王权加强的表现和民族国家出现的原因,培养历史解释的能力2.熟记近代国际法和外交制度出现的原因和主要的史实,阅读相关史料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培养史料实证的能力3.明确20世纪以来国际法发展的主要表现,认识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组织,培养时空观念意识,课前篇自主预习,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1.专制王权国家的出现背景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②宗教改革运动使各国的世俗权力得到强化,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表现①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②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影响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这一时期,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启思导学1】阅读教材第67页导语,并结合右上角“贞德(1412—1431)”插图,思考:英法百年战争对法国有何影响?(家国情怀)提示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唤醒了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感情;法国王权进一步加强。概念阐释民族意识(历史解释)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特征之一。亦称“民族性格”。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在民族共同地域、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及历史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往往与民族的历史遭遇和所处地位有密切关系。,2.民族语言的形成(1)表现①13世纪,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②16世纪,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2)影响: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启思导学2】结合教材第68页左上角“《马赛曲》曲谱”插图及文字说明,思考:《马赛曲》在当时的法国起到什么作用?提示鼓舞法国人民的斗志,激发他们的国家意识,促进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3.民族国家的形成背景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表现①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②各国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特点有些民族国家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知识延伸民族主义的特点19世纪的欧洲民族主义十分盛行,各国民族主义在历史发展阶段上不同步,具体任务也有所不同,但它们具有共同的反封建宗旨。该时期的民族主义往往与民主自由联系在一起。,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1.国际法的形成(1)背景①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②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2)过程《战争与和平法》(格劳秀斯,1625年出版)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①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②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人物介绍格劳秀斯格劳秀斯的著作《战争与和平法》《捕获法》和《论海上自由》,在基于自然法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近代国际法的基本原理,使他成为近代国际法学的奠基人,被世人誉为“国际法始祖”。【启思导学3】阅读教材第69页“史料阅读”,思考:《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国际法有什么贡献?提示(1)《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国际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和分水岭;(2)确立了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从而为近代国际法奠定了基础。,2.外交制度的建立(1)建立: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2)发展:维也纳体系①背景: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②建立: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③影响积极: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另外,各国之间还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不足: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启思导学4】阅读教材第69页下方“历史纵横”,思考:《万国公法》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历史解释)提示它将西方的国际法移植到中国,从而对中国法律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万国公法》比较系统完整地将西方国际法体系带到了中国人面前;引入了西方近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标志着清政府对源自西方的国际法的正式认可。,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的发展(1)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2)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国际联盟。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3)但是,国联被英国和法国控制,美国始终不是国联成员,苏联加入很晚,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它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之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图示巧记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2.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以后(1)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3)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在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人权、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4)影响①积极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②局限性:一些大国为了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发动战争,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概念阐释“全体一致”原则和“大国一致”原则(历史解释)(1)“全体一致”原则:最先是由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采用的议事原则。即国联所做决议需由全体成员一致同意方可生效,若有任何成员否决则决议无效。(2)“大国一致”原则:联合国安理会的一项表决原则。安理会表决实行每一理事国一票。对于程序事项决议的表决采取9个同意票即可通过。对于非程序事项的决议表决,必须得到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至少9票以上赞成,并且5个常任理事国中没有一国投反对票才能通过。即5个常任理事国必须一致才可以。,课堂篇探究学习,主题一近代民族主义兴起发展的原因[情境体验]材料一在中世纪时的西欧,由于基督教文化共同体的长期存在和封建割据,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淡漠,同时国家也没有明确的主权。——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1337—1453年,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唤醒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感情。从14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用英语翻译的《圣经》奠定了英国民族语言的基础。恩格斯说:“一旦划分为语族……这些语族就成了建立国家的一定基础。”——摘编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情境解读材料一主要从宗教文化和封建割据两个角度分析了中世纪西欧民众国家认同感淡漠的原因。材料二则从战争、民族语言的使用及宗教改革角度分析了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兴起的原因。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谈谈中世纪的西欧民众为什么缺乏国家认同感。(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民族国家兴起的原因。提示(1)原因:基督教神学思想长期在社会各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欧洲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导致人们的国家意识不强。(2)原因:战争唤醒民族意识;民族语言的使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素养史论]1.时空观念——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概念及发展历程(1)概念:民族主义,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的思想或运动。其内容和影响非常复杂,与爱国主义不是一个概念。(2)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①17世纪:欧洲民族国家的出现。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统一的国内市场;君主权力的加强也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宗教改革则为民族国家的出现奠定了文化基础。这一时期的民族主义往往与王权联系在一起。,②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民族国家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法国大革命时期,民族主义成为发动群众的重要工具,特别是雅各宾派执政时期,法国民族国家意识得到强化。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促进了欧洲其他地区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发展,特别是意大利、德意志地区,为这两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③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极端民族主义成为战争的重要原因。随着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殖民国家获得巨额的利益,促进了民族、国家意识的膨胀,极端民族主义抬头,先后酿成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甚至出现了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悲剧。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的衰落。欧洲走向了联合,民族国家的部分主权由欧洲共同体或者欧盟行使;全球化也削弱了民族主义的资本属性,无论从欧洲还是从世界范围看,民族主义走向衰落。,2.历史解释——民族国家的特点(1)从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的关系上来看,民族认同感是近代民族国家的特点之一。民族认同感强,则有利于民族国家的稳定;民族认同感弱,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民族国家的整体力量。(2)民族国家的出现在其发生时段上大多与现代化的过程密切相关。这首先是因为工业化、现代化使得世界民族分布的状况发生了巨大改观,迫使过去处于彼此分离状态的各个民族交往密切;其次是因为现代化催生了英、法、德等资本主义民族国家。(3)民族国家有统一的国内市场,有明确的国家疆界,有通用的民族语言。,[素养达标]1.史料实证——近代西方限制教权加强王权的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2020·广东惠州三模)14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15世纪中叶,法国颁布了“实利准许法”等法规,在任命教职、解决司法纠纷和征税三个问题上限制教皇的权力。这反映了一些西欧国家()A.宗教改革的成效B.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C.天主教会的腐朽D.封建专制制度的解体,明立意本题以英国和法国针对教会的规章、法规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抓关键材料中英法均限制了教皇在本国的权力,这一做法体现了西欧国家萌生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的思想,反映了其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故选B项排干扰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英法等西欧国家的做法,没有涉及天主教会本身的表现,无法反映一些西欧国家天主教会的腐朽,排除C项;14、15世纪,英法等西欧国家依然是封建专制制度,并未解体,排除D项获答案B,2.家国情怀——文艺复兴时期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2020·北京西城一模)文艺复兴时期,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以托斯卡方言进行写作。很多作家在作品中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写作语言也从拉丁文转向本民族语言。由此可以看出()A.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B.近代民族国家意识正在形成C.其目标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D.这些作品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明立意本题以文艺复兴时期一些作家用民族语言写作、在作品中拥护中央集权为切入点,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考查文艺复兴时期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抓关键“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体现了维护国家统一的主张,“写作语言也……转向本民族语言”说明这些作品具有民族性,因此反映出近代民族国家意识正在形成,故选B项排干扰人文主义指的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据所学文艺复兴的知识可知,此时的文艺作品并未体现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排除C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获答案B,主题二近代国际法的形成[情境体验]材料一让·博丹认为,国家主权即“不受法律限制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掌握主权的统治者“绝对地和完全地”掌控整个国家和人民。荷兰人格劳秀斯认为,国家主权对内是至高无上的统治权,他认为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彼此均受制于国际法的最高规范——“普遍至高的正义原则”。——摘编自赵建文《关于国家主权的性质和地位的理论演进》等,材料二1618—1648年发生了席卷整个欧洲的三十年战争,战后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和确立了国家主权、国家独立、维护和平、协商解决争执等一系列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使国际法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宣告了近代国际法的产生。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资产阶级政府提出了国家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国家主权原则、领土完整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在战争中贯彻人道主义原则等,它们成为近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摘编自陈文学《国际法对战争及使用武力的规范》情境解读材料一主要分析了让·博丹和格劳秀斯的国家主权观。材料二则从战争、法国大革命及民族国家的发展角度分析了国际法发展演变的原因。,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让·博丹和格劳秀斯国家主权观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国际法产生的背景。提示(1)同:都认为国家主权对内是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异:让·博丹侧重对内主权的阐释,格劳秀斯则侧重对外主权的阐释。(2)背景:宗教改革;欧洲国家间矛盾激化,三十年战争的爆发;民族国家的发展。,[素养史论]1.时空观念——国际法的含义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它是为满足以国家为成员的国际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确定国家间权利义务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以区别于国际私法或法律冲突,后者处理的是不同国家的国内法之间的差异。国际实践证明,国际法作为国家之间的法律,不仅为世界各国所公认,而且各国也是应该遵守的。,2.历史解释——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各国不论政治、经济、社会等情况有何不同,一律享有平等权利,承担同等的责任互不侵犯原则各国在其相互关系中不得以武力侵犯他国,也不得以任何借口侵犯他国,不得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互不干涉内政原则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或任何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平等互利原则各国在法律上必须是平等的,在事实上必须是互利的和平共处原则根据国际法的要求,彼此尊重对方现存的社会经济制度,实行广泛的合作,发展友好关系,和睦相处,民族自决原则被殖民主义奴役和压迫的民族,有权采取国际法确认的一切合法手段,自由决定自己的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国家之间在发生纠纷或争端时,应当通过和平的方法予以解决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善意履行由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产生的、其作为缔约国参加的国际条约所承担的各项义务,[素养达标]1.史料实证——《非战公约》对国际法发展的积极作用(2020·辽宁大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928年,美、法、英、德、日、意等十五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非战公约》,明确指出:“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这表明,《非战公约》()A.真正保证了所有缔约国的安全B.使限制和制止战争有了法律依据C.体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意愿D.为世界带来了持久的和平和繁荣,明立意本题以《非战公约》的记载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非战公约》对于限制战争的积极影响抓关键由材料“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可知,缔约国之间的争端只能用和平方式得以解决,《非战公约》使限制和制止战争有了法律依据,故选B项排干扰“真正保证”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共同意愿”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持久的和平”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获答案B,2.家国情怀——国际法对国家主权原则的认可(2021·山东青岛月考)《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这一条款()A.承认了国家主权原则B.促进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C.说明欧洲均势体系形成D.消除了罗马教廷对欧洲政治的影响,明立意本题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关于国家主权原则的记载为切入点,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考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国家主权原则的认可抓关键根据材料“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可知,合约承认了(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的国家主权,故选A项排干扰在和约签订以前,英国就已形成了近代民族国家,排除B项;维也纳体系是欧洲均势体系形成的标志,排除C项;罗马教廷不能控制这些国家,但不能说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没有影响,排除D项获答案A,随堂演练1.16世纪英国的宗教改革之所以被称为是一场强化王权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A.自上而下保留了天主教会的势力B.规定国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C.规定《圣经》不是信仰的唯一标准D.没收修道院的土地、房屋等财产答案B解析英国宗教改革规定国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摆脱了教皇的控制,最能够显示王权的强化,故B项正确。,2.(2021·山东滨州高一第一学期10月月考考试)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段话不能反映出()A.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在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的一面C.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觉醒D.拿破仑战争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拿破仑战争对意大利的客观影响,没有体现与国际法的关系,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3.1648年,欧洲国家达成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承认新教的合法地位,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地位平等;各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这些规定()A.推动了宗教改革和主权国家的形成B.表明了罗马教会立新教为合法宗教C.造成了各诸侯邦国割据的状态D.促进了欧洲国家政治统一进程,答案A解析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了新教的合法地位,打破了罗马教会的世界主权论,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原则,被普遍视为近现代民族国家体系的诞生标志,故选A项。,4.(2020·辽宁大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迫切要求尽快建立一个国际性组织,以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各国政府也深感战争的残酷。于是,经过巴黎和会的酝酿,国际联盟于1920年正式成立。国际联盟能够成立主要缘于()A.各国之间交往要求日渐强烈B.美国总统威尔逊的积极努力C.各协约国政府能够同心协力D.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深刻教训,答案D解析由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迫切要求尽快建立一个国际性组织,以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各国政府也深感战争的残酷”可知,为了避免世界大战的再度发生,建立了调解国际纠纷的国际联盟,故选D项;材料强调各国对和平的向往,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美国,排除B项;美国作为协约国一方并未加入国际联盟,“能够”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5.下图雕塑名为《打结的枪》,矗立在联合国总部公众入口的广场。此图寓意联合国所行使的主要职责是()A.警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侵略的国家勿忘历史B.警告有发动战争历史的国家以史为鉴C.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D.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联合国是国际上最权威的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机构,而雕塑《打结的枪》之所以放置在联合国门口的广场,就是为了提醒人们废弃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倡导维护世界和平,故选C项;A、B两项虽然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但是这并不能体现联合国的主要职责,故排除;题干的信息主要是从战争与和平的政治角度来展示,不应从经济层面来思考,故排除D项。,6.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兴起,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近代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论史实1517年爆发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意味着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端①1517年,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发起反对罗马教皇的宗教改革②1520年,路德当众把教皇令投入火中,宣布与教皇决裂③路德将《新约》翻译成德语,德语逐渐成为德国的标准语言。他建立的路德新教在德国广泛传播德意志的启蒙运动,可视为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④莱辛(1729—1781):反对诸侯背弃祖国和鄙陋的分裂状态⑤康德(1724—1804):赞成在现存政权的领导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标志着德意志民族统一的完成⑥1864年,普鲁士对丹麦战争⑦1866年,普奥战争⑧1870年,普法战争——据丁建弘《德国通史》整理,(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意志民族主义发端的政治、经济因素。据材料,分析为什么说“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意味着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端”。(2)根据材料,概括德国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3)有学者认为,德国统一之路具有革命和保守的双重属性,这种历史两重性在统一的后果中有明显的反映。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参考答案(1)政治:罗马教皇的压榨使得德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统一的国内市场。原因:与教皇彻底决裂,摆脱了罗马天主教的控制,形成了民族在政治上的认同感;通过宗教改革,建立起民族教会,规范了德国语言文字,形成了民族在文化上的认同感。(2)作用:推动德意志民族主义发展;推动了德国的统一运动。(3)革命性: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德国的现代化。保守性:统一后德国的政治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本课结束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12-08 15:57:33 页数:53
价格:¥0 大小:2.01 M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