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课件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0
2/50
3/50
4/50
剩余4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四单元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GAOZHONGTONGBUXUEANYOUHAUSHEJI历史,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标定位素养解读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1.通过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事业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取得的巨大成就,能够正确分析我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行的外交政策,培养历史解释的能力2.正确地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我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史实,培养家国情怀,课前篇自主预习,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前提:新中国的成立。(2)方针“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一边倒”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图示巧记全面认识“一边倒”,(3)成就①首先与苏联建交,接着与朝鲜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建交。②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③1955年万隆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④1956年,中国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埃及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概念阐释“求同存异”(历史解释)(1)“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经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2)“异”是指各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存在差异。(3)“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为共同的利益而加强团结与合作。,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外交(1)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2)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3.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1)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3)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4)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5)中国迎来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知识拓展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多种力量影响的结果(1)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逐渐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作用的加强,改变了联合国被少数大国操纵的局面。(3)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背景(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2)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2.成就与大国之间外交关系①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②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与发展中国家合作①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②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即“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③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也取得新进展④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⑤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①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②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③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起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认真履行有关职责,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背景(1)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2)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2.特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深化拓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原则(1)一个中心:是指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外交应以服务于国家发展为中心,更加积极有效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两个基本点:是指中国外交要维护中国在世界上的正当利益和促进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3.成就(1)建立与不同国家的合作关系发达国家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东亚、东南亚国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非洲国家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2)建立新型国际关系①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推进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3)中国方案①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贯倡导、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②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为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a.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b.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c.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场外交。,【启思导学】阅读教材第83页“历史纵横”,思考:二十国集团的崛起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发展潮流?提示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潮流。知识拓展我国对外关系的原则(1)根本原则:独立自主。(2)根本出发点:国家利益。(3)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基本立足点: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课堂篇探究学习,主题一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发展[情境体验]材料一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材料二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情境解读材料一主要从美国角度分析了美国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原因。材料二则从中国角度分析了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原因。提示(1)变化:美国从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原因: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西欧、日本的冲击。(2)原因:应对苏联的威胁。,[素养史论]1.时空观念——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四个阶段时间外交政策外交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中国家20世纪70年代初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后全方位外交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2.历史解释——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1)对中国而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外交的僵局,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对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2)对美国而言,对苏联起到了战略威慑作用,促进了美国的战略调整和收缩。(3)对世界而言,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及世界的和平、发展;对中日而言,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素养达标]1.史料实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020·山东威海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972年,毛泽东明确指出:“来自美国方面的侵略,或者来自中国方面的侵略,这个问题比较小,也可以说不是大问题,因为现在不存在我们两个国家互相打仗的问题。”该论断是基于()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中美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C.全方位外交战略的提出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明立意本题以毛泽东对中美两国的判断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抓关键由材料“因为现在不存在我们两个国家互相打仗的问题”可知,两国找到了利益共同点,结合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史实可知,毛泽东是基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做出的这一论断,故选A项排干扰中美两国是在1979年正式建交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全方位外交战略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渐产生并成熟的,排除C项;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获答案A,2.家国情怀——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关键(2020·江西高一月考)1977年8月,邓小平会见了美国国务卿万斯,他指出:“我们多次说过,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有三个条件:废约、撤军、断交,按日本方式。老实说,按日本方式本身就是一个让步。我们也多次说过,中国人是有耐心的,如果你们美国人还需要台湾的话,我们也可以等一等。”材料表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是()A.消除意识形态分歧B.美国放弃敌视中国政策C.重新调整美日关系D.正确处理两岸政治地位,明立意本题以邓小平与美国国务卿会见时有关中美关系的言论为切入点,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抓关键根据材料“废约、撤军、断交”“如果你们美国人还需要台湾的话,我们也可以等一等”可知,邓小平指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是处理好台湾问题,即需要美国废除与台湾地区签订的防御条约、撤走驻台美军、断绝与台湾地区所谓的“外交关系”,中美关系才会正常化,故选D项排干扰中美两国不可能消除意识形态的分歧,排除A项;美国不可能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美日关系的调整,排除C项获答案D,主题二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发展[情境体验]材料一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材料二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期,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情境解读材料一说明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有了一定的调整,实行不结盟政策。材料二则从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阐释我国新外交理念,以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有何调整。并指出其调整依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贡献。,提示(1)调整:实行不结盟政策。依据: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2)贡献: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潮流,尊重国家主权;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素养史论]历史解释——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不诉诸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其他国家。(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意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素养达标]1.史料实证——我国新时代外交: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2020·湖北武汉高三毕业生六月供题一)2019年,习近平指出,“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知,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是()A.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安全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D.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明立意本题以习近平有关我国新时代外交言论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中国新时代外交新理念抓关键根据“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可见中国倾向于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故选C项排干扰材料与国家经济主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不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排除B项;“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没有指明以第三世界为主要方向,排除D项获答案C,2.时空观念——新时期重视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2020·山东青岛三模)20世纪80年代,中国提出了“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四项原则。进入21世纪以来,中阿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东盟论坛在中国举办。这表明中国()A.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B.外交原则随国际形势不断调整C.致力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D.始终坚持多边外交的基本原则,明立意本题以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外交原则及相关外交成就为切入点,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考查我国新时期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抓关键题干中所涉及的“中阿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东盟论坛”等都属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经济合作,使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有了更深厚的基础,故选A项排干扰题干中仅是述及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流的四项原则,而没有述及其他时间的外交政策,不能推断出中国的外交原则随国际形势不断调整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中所述及的“中阿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东盟论坛”等都属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流,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无关,排除C项;题干中主要述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流,不能扩大为“多边外交”,排除D项获答案A,随堂演练1.1954年10月,周恩来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新中国()A.在外交上逐步淡化意识形态B.延续了革命年代的思维方式C.冲破了西方国家的包围封锁D.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答案A解析从材料“1954年10月”“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可知,新中国不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标准来确定与哪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是以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友好作为标准,故A项正确。,2.(2021·江苏苏州高三期初调研测试)某次会议上,周恩来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和朝鲜外相南日提出所有外国军队都撤出朝鲜,然后举行朝鲜国民议会的全朝鲜自由选举的合理主张。但美国代表带头拒绝一切建议。该会议上,中国()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实现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C.促成印度支那地区局势缓和D.加强了与亚非国家友好关系,答案C解析材料“周恩来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和朝鲜外相南日提出所有外国军队都撤出朝鲜,然后举行朝鲜国民议会的全朝鲜自由选举的合理主张。但美国代表带头拒绝一切建议”,表明此次会议是日内瓦会议,该会议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得到和平解决,故选C项。,3.1969年6月,美国决定修改禁止购买中国商品的外国资产条例,允许在国外旅行或居住的美国人购买少量的中国商品,以非商业性进口目的进入美国。美国此举意在()A.寻求与华改善关系B.全面推行遏制战略C.加大力度拓展市场D.实行对华孤立政策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末,美苏争霸过程中美国处于劣势,为了战略需要,美国意图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材料中美国允许在国外旅行或居住的美国人购买少量的中国商品进入美国,正是寻求与华改善关系的表现,故A项正确。,4.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时间可知,这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影响,故C项正确。,5.2010年1月,海地发生大地震,中国八名维和警察在地震中光荣牺牲。中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C.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答案C解析维和行动是由联合国采取的军事行动,中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故答案为C项。,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摘编自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边倒”方针提出的“复杂的国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践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参考答案(1)背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冷战开始。意义:赢得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利于巩固政权、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利于维护世界和平。(2)原因: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体现国际法治精神。(3)因素:国家力量、国家利益、政权性质、国际形势、民族文化、个人因素、国民意识、历史经验等。,本课结束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