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课件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7
2/47
3/47
4/47
剩余4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五单元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GAOZHONGTONGBUXUEANYOUHAUSHEJI历史,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标定位素养解读1.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2.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1.立足于时空观念,了解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特点和趋势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2.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关税制度的演变历程,从历史价值观的角度认识新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体现的坚定决心和制度优越性3.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个人所得税制度在近现代中国的发展过程,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个人所得税制度对实现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课前篇自主预习,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秦汉时期的赋役田赋①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②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人头税①秦朝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②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汉朝还征收财产税徭役秦朝男子17岁起役,汉昭帝时改为23岁起役①更卒: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②正卒: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两年③戍卒: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2.隋唐时期的赋役(1)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2)唐朝唐前期租庸调制基础:均田制(土地国有)内容:针对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徭役唐中期两税法原因: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内容: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启思导学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材料反映出农民的境遇并不美好,农民是古代赋役的主要承担者,受封建国家及地主阶级的双重剥削。,3.宋朝的赋役(1)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2)除了征收类似唐朝的庸一样的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3)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4.元朝的赋役(1)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北方征丁税、地税,在南方征夏税、秋粮。(2)元朝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5.明朝的赋役(1)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2)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3)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①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②内容: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③意义: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6.清朝的赋役(1)过程①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②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2)结果: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启思导学2】结合教材第93页“《清圣祖实录》卷249‘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谕旨”插图,思考:这一措施有什么影响?提示“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把全国丁银总额基本固定,从中央到地方不得随意增加,使广大农民负担相对稳定;逃亡人口减少,有利于增加劳动力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以后清政府实行“摊丁入亩”政策奠定了基础。,深化拓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影响(1)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2)调整生产关系,缓解阶级矛盾。(3)扩大国家税源,增加政府收入。(4)劳动者有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5)加重了人民负担,成为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1.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1)含义:海关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代表国家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2)起源: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当时货物通过边境的“关卡”就要被征税。,(3)演变国内关税①在关税出现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存在着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②中国直到1937年才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国境关税①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③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的主张④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⑤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后来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⑥1930年,日本终于同意了《中日关税协议》⑦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启思导学3】阅读教材第94页正文第四段,思考: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有何意义?提示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4)发展①全国关税制度的统一: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这个税则及其实施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②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国务院据此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2.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和演变(1)含义: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2)演变①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②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③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④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⑤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经数次修订完善,愈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启思导学4】阅读教材第95页“思考点”,思考:为什么直到1980年中国才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提示(1)计划经济体制下,公民的个人收入受到种种限制。(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启思导学5】阅读教材第96页“史料阅读”,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中国实行个人所得税制度有何意义?提示(1)是深化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2)调节国民个人收入,有利于缓解人们对财富两极分化的不满情绪。(3)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课堂篇探究学习,主题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情境体验]材料一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按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材料二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征收)。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明史》情境解读材料一以唐朝的两税法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重大变化。材料二则分析了一条鞭法的具体内容,根据其内容可以推断出实行一条鞭法的积极意义。,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条鞭法的内容。它有何意义?,提示(1)特点:两税法实施之前,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以征收实物为主;两税法实施以后,逐渐以土地为主要征收依据,以征收货币为主。原因:土地兼并趋势难以遏止,小农破产,租佃关系成为普遍现象;生产区域性特征日益显著,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政府适时调整税收政策,保证财政收入。(2)内容: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使税赋相对均平;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它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素养史论]唯物史观——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趋势(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2)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3)赋税由以实物为主到以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5)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上述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素养达标]1.史料实证——明朝赋役制度的局限性(2020·山东威海二模)从《明史》所载田赋征收的品目来看,除了小部分钱钞以外,绝大部分是麻布、丝绢和米麦等;里甲正役中物料的征派,亦多是地方农民的土特产。这一现象()A.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B.延缓了社会经济的转型C.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特点D.导致了税收政策的变化,明立意本题以《明史》有关田赋征收品目的记载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我国明朝赋役制度的局限性抓关键田赋征收和里甲正役中绝大部分用实物,很少用钱钞,这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故选B项排干扰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田赋征收和里甲正役中实物征派居多,钱钞占少数,与加重劳动人民负担无关,排除A项;重农抑商指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税收政策的变化与当朝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有直接的关系,这一时期田赋征收和里甲正役中实物征派居多,不能导致税收政策的变化,排除D项获答案B,2.家国情怀——唐朝两税法对国家预算体系的影响(2020·山东淄博二模)780年,杨炎推行两税法,在税收分配制度中采取了“两税三分”的原则,即中央派十余名特使分赴各州核定各州两税定额,再将定额划分为上供、送使(节度使留用)、留州三个份额。这一举措()A.解决了安史之乱遗留问题B.加剧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C.建立了新的国家预算体系D.增强了地方的自主性积极性,明立意本题以唐朝的两税法为切入点,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考查我国古代赋税制度对国家预算体系的积极意义抓关键“两税三分”即中央核定各州两税定额,再将定额划分为上供、送使(节度使留用)、留州三个份额,这体现了量入为出原则,即建立了新的国家预算体系,故选C项排干扰安史之乱遗留的问题是藩镇割据,“两税三分”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排除A项;两税法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B项;材料所述措施无法体现地方自主性积极性的增强,排除D项获答案C,主题二近代中国关税制度的演变[情境体验]材料一中国在沿海开放口岸逐渐设立起由外国人管理的西式新关,新设的海关和原有常关并存。之后,通商口岸的常关渐归新关管理。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逐渐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陆续废除常关,海陆边关统一征税。由此意味着中国范围内统一型的、西式近代国境海关最终确立。——摘编自姚永超《论中国古代海关的起源、布局与体系演化》,材料二1928年,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关税自主是其主要内容之一。鉴于形势,美国率先与中国签订了新的《中美关税条约》。随后英、法也与中国达成新的关税条约。到1936年,中国平均进口税率跌到31.2%,最高税率达80%。此外,政府还降低出口税率,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抑制了外货倾销。虽然海关总税务司仍然由英人担任,但一些口岸税务司开始由中国人负责,税款也开始由中国中央银行储存保管。——摘编自孙健《中国经济通史》情境解读材料一主要分析了我国近代海关制度的发展演变。材料二则分析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改订新约”运动的积极作用。,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税关体系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关税自主运动的影响。提示(1)变化:从传统税关体系向近代税关体系转变;从受列强控制到逐渐关税自主;从海关、常关并存到走向统一的海关。(2)积极影响:关税税率提高,增加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族工业,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收回了部分主权,是近代外交的重大突破;为日后的长期抗战作了物质准备。局限性:海关行政管理权依然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中国未完全取得关税自主权。,[素养史论]唯物史观——现代中国的关税制度(1)海关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为了适应对外交往及商品交换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各国关税制度都是以维护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为出发点,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共融共进为根本目的的。(2)现代中国关税制度,对调节商品进出口、弥补市场缺陷、促进资源配置、增加财政收入、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我国现代关税制度作为整体经济制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将有力地维护和促进我国改革开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进出境环境。,[素养达标]家国情怀——近代以来中国海关关税自主化的努力(2021·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高三10月大联考)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提高商品关税税率;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这主要反映了()A.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收回关税自主权B.中国海关关税自主化的努力与实现C.关税自主极大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D.人民反帝爱国斗争取得了全面胜利,明立意本题以《南京条约》及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进口税暂行条例》为切入点,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考查近代以来中国为收回海关关税自主权而做的努力抓关键近代以来中国关税主权由受列强干预到自主提高关税,再到实施保护性关税,说明关税自主不断增强,故选B项排干扰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A项;对外贸易受国际形势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封锁中国,排除C项;材料展示的是近代以来不同时期的关税情况,与反帝爱国斗争无关,排除D项获答案B,随堂演练1.西汉王朝建立后不久,朝廷将田赋从秦时“收泰半之赋”减至十五税一,之后又减至三十税一,甚至一度“除田之租税”。汉初实行轻徭薄赋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活极贫困B.汉初财政较宽裕C.统治者开明政策D.鉴于秦灭亡教训答案D解析汉初农民生活贫困是朝廷推行轻徭薄赋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汉初社会经济极端贫困,故B项错误;轻徭薄赋是汉初统治者开明政策的表现之一,非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题干中“西汉王朝建立后不久”,统治者一再减轻农民田赋意在吸收秦灭亡教训,维护统治,故D项正确。,2.(2020·天津河北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弱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材料评述的是()A.两税法B.租调制C.均田制D.租庸调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唐朝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故称“两税法”,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弱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选A项。,3.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谕令“广东所属丁银,就各州县地亩摊征,每地银(田赋银)一两,摊丁银一钱六厘四毫不等”。这一举措()A.有效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B.扩大了人丁税的征收范围C.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户负担D.刺激了广东海外贸易的发展,答案C解析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出现的根源,赋役制度的变化与缓解土地兼并现象无关,故A项错误;“摊丁入亩”标志着中国实行约2000年的人头税(丁税)彻底废除,故B项错误;“摊丁入亩”后,土地税的征收标准不再依据人丁而是依据土地的多少,因此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户的丁银负担,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广东海外贸易,故D项错误。,4.(2020·山东泰安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直接导致下表中数据变化的是()1843年前后几种主要进口货物新旧税率表货物旧税率(%)新税率(%)棉花24.195.56棉纱13.385.56斜纹布14.925.56A.割让香港岛B.战后赔款C.五口通商D.协定关税,答案D解析《南京条约》协定关税,直接导致清政府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材料1843年前后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适应了英国商品输出的需要,故选D项;A项导致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与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无关,排除;战后赔款与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无关,排除B项;C项反映出闭关自守政策的破产,与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无关,排除。,5.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这一调整()A.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外交孤立B.保证了“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有利于合理调整工商业,答案C解析关税税率调整与打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没有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关税税率调整与“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税税率调整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关税主权,保护国家工业发展,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错误。,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以钱粮蠲免为内容的赋税改革,历来被认为是康熙时代盛世气象的重要表现。灾荒不仅使国家的赋税收入锐减,而且造成社会秩序动荡。为减轻受灾地区负担,康熙七年谕户部:“将被灾田亩作速亲勘……造册达部,照例蠲免。”康熙五十年开始的“三年以内通免一周”的全国普蠲,使康熙时期的蠲免活动达到了顶峰。康熙将赋税蠲免作为养育民生、恢复经济的手段。康熙三十二年谕户部称:“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四省,俱属边地……民生艰苦……俱经次第蠲豁……”决定将四省应征地丁银米,通行蠲免。康熙五十一年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清代的这一规定,标志着延续2000余年的既不合理又妨碍人口增长的人头税的基本废除。清廷减免赋税,鼓励垦荒及增加人口,到康熙六十年全国户口数已达三千万,土地“无尺寸之荒芜”。——摘编自何平《论康熙时代的赋税减免》,(1)根据材料概括康熙帝赋税减免的主要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帝赋税减免的积极作用。参考答案(1)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进行全国普减;废除人头税,对增加人口减免赋税。(2)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稳固边疆;有利于巩固清朝统治。,本课结束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