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同步练习 师 说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师 说基础过关练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 ”, 2.或师焉,或不焉“不”同“ ”,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道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得道者多助 ③策之不以其道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 ⑤会天大雨,道不通 2.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吾师道也 ④或师焉,或不焉 ⑤孔子师郯子 ⑥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⑦十年春,齐师伐我 3.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④朔气传金柝 4.惑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则耻师焉,惑矣 ③妖言惑众 5.则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④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6.于①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而耻学于师 ③其皆出于此乎 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⑤不拘于时 ,7.其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其皆出于此乎 ④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⑤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8.乎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 。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 。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 。 今义:大家;许多人。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 。 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5.年十七,好古文古义: 。 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汉代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作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6.吾从而师之古义: 。 ,今义: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吾师道也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4.小学而大遗 5.孔子师郯子 6.而耻学于师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特殊句式: 译文: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特殊句式: 译文: 3.而耻学于师。特殊句式: 译文: 4.学于余。特殊句式: 译文: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特殊句式: ,译文: 6.不拘于时。特殊句式: 译文: 六、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1.童子,与科举考试中的“童生”意思相同,都指未成年的男子。( )2.说,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 ( )3.小学,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隋唐以后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 )4.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句”指一句话后面的停顿,“读”指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 )七、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1.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在生活中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多向别人学习,进而完善自己。( )2.借鉴外国文化,要择善而从,择恶而拒,不能照抄照搬,也不能一味拒绝。( )3.不要因为对方学历比你低,就认为其人毫无可取之处,毕竟教无常师,圣人尚且不耻下问,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轻视他人呢?( )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所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职能的语句是:“ , 。” 4.《师说》中,作者面对当时尊师学习的风尚不再流传的现象,发出慨叹:“嗟乎! ! !” 5.《师说》中阐述从师的必要性的句子是:“ , ? , , 。” 6.《师说》中提出的择师的标准是:“ , , , 。” ,九、根据下面的情境,回答问题。最近一段时间,“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吸引了西北师范大学师生党员的广泛关注,大家通过平台获取知识、交流思想,“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已成为该校师生党员的移动“加油站”。据统计,在西北师范大学5183名党员中,截至记者发稿时,已经完成注册学习的党员有5107人,占全体党员人数的98.5%,每天活跃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的党员人数超过3500名。(2019年3月报道)1.请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2个字。 2.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发表的《善于学习》这篇文章的留言栏中,有读者留言说“读书务必发奋用功,莫要别人《劝学》”。请仿照留言,根据课文《师说》进行续写,与之构成一副对联。 3.为激发西北师范大学师生党员的学习热情,“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捐赠给西北师范大学1000本《习近平的知青岁月》,请你代校学生会写一张收条。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身上的,( )。我们应该做的功夫是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 ,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地体验, ,多方的传统习尚而求截长取短,融会贯通。这三层功夫就是普通所谓学问修养。纯恃天赋的趣味不足为凭,纯正的可凭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盛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有些人知得 ,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被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 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分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鉴别力愈可靠,你的透视也就愈正确。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且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轻易不能摆脱,也不必完全摆脱B.轻易不能摆脱,而且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也不必完全摆脱C.轻易不能摆脱,也不必完全摆脱,而且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D.而且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所以不必完全摆脱,也不能轻易摆脱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磨砺陶冶 接受 不正确 方法B.遣兴陶情接受不深刻方剂C.磨砺陶冶接收不正确方剂D.遣兴陶情接收不深刻方法,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你玩索的作品愈多,风格愈分歧,种类愈复杂,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B.你玩索的作品愈多,风格愈分歧,种类愈复杂,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鉴别力愈可靠,你的透视也就愈正确C.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分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可靠,你的鉴别力也就愈正确D.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分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片段读写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有删改),1.()柳宗元用“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故事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爱直赠李君房别①韩愈左右前后皆正人也,欲其身之不正,乌可得邪?吾观李生在南阳公之侧,有所不知,知之未尝不为之思;有所不疑,疑之未尝不为之言;勇不动于气,义不陈乎色。南阳公举措施为不失其宜,天下之所窥观②称道洋洋③者,抑亦左右前后有其人乎!李生,南阳公之甥也。人不知者将曰:“李生之托婚于贵富之家,将以充其所求而止耳。”故吾乐为天下道其为人焉。今之从事于彼也,吾为南阳公爱之;又未知人之举李生于彼者何辞,彼之所以待李生者何道。举不失辞,待不失道,虽失之此足爱惜,而得之彼为欢忻,于李生道犹若也。举之不以吾所称,待之不以吾所期,吾重为天下惜之。(有删改) [注] ①李君房是南阳公张建封的女婿。韩愈当时在张建封幕下任推官,李君房将前往他地任职,分别时韩愈作此文以相赠。②窥观:暗中察看。③洋洋:众多。2.()文中加点词“其人”指什么样的人? 3.()下列对原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说南阳公身边有许多正直之人辅佐他,所以南阳公“举措施为不失其宜”。,B.第二段笔锋一转,介绍李生是南阳公的女婿,人们对他“托婚于贵富之家”颇有微词。C.文章最后,作者用“吾重为天下惜之”来称赞李君房,李君房的人品和才华不言而喻。D.此文有取悦上司的意图,当时韩愈在张建封手下做事,赞叹李生,不免暗藏私心。4.()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李生怎样的情感态度?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韩愈日薄风景旷,出归偃前檐。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田野兴偶动,衣冠情久厌。吾生可携手,叹息岁将淹。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日薄”照应诗题,交代时间;“旷”表明天气晴朗,视野开阔。B.第二句写诗人出门归来后躺在房前屋檐下,自然引出颔联描写的景象。C.颔联以撕碎了的棉絮喻云朵,以磨亮了的镰刀喻新月,生动形象。D.这首诗前两联写人事和景物,后两联转为抒情,景中蕴含浓浓的思乡之情。6.()这首诗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微写作。7.()请以“尊师重道”为话题写一段文字,强调新时期“尊师重道”的意义。要求:观点明确,语言简洁,不超过350字。 三年模拟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与李翱书[注]韩愈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邪?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嗟乎!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 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 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离违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候足下意,并以自解。愈再拜。(有删改)[注] 本文写于贞元十五年(799),时李翱在长安,韩愈在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推官。李翱,中唐著名的散文家、哲学家,曾跟从韩愈学习古文。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B.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C.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D.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足下,对对方的敬称,多用于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仆,古时男子对自己的谦称。B.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C.京师,中国古代对都城的称谓。在古代,国家的首都通常称为“京师”,近现代已不再沿用,直接称为首都。D.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都有百姓的意思。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家本来就穷困,又遭遇劫难,面对一家三十口人的生计问题,韩愈面临极其艰难的处境。B.韩愈在京城度过的八九年里,没有生活来源,只能靠求助别人度日,这些过往,如今想来令他痛定思痛。C.韩愈感叹自从尧、舜以来,读书人就存在怀才不遇的现象,唯独自己能不受玷污,要找到安乐之所。D.韩愈认为,颜回有孔圣人作为依靠,又有饭吃,又有水喝,没有性命之忧,做到“不忧而乐”并不困难。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 ,(2)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 5.()李翱在来信中希望韩愈做什么?韩愈为什么“欢愧来并”?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3分) ,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练一、1.授 传授2.否 表示否定,指不从师学习二、1.①学说、主张 ②道义 ③方法 ④说、谈论 ⑤道路2.①教授学问知识的人 ②有专门技艺的人 ③学习 ④向老师学习 ⑤以……为师 ⑥榜样 ⑦军队3.①传授 ②流传 ③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④传送4.①疑惑 ②糊涂 ③蛊惑,使之迷乱5.①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②连词,表承接,就、那么 ③副词,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乃”“即” ④名词,准则,法则6.①介词,表示比较 ②介词,向 ③介词,在 ④介词,对于 ⑤介词,表被动7.①人称代词,他 ②人称代词,他的 ③副词,表示推测,大概 ④指示代词,那些 ⑤副词,表示反诘,岂,难道8.①语气词,相当于“呢” ②介词,相当于“于”三、1.求学的人2.用来……的、凭它(他)来……的3.一般人4.不一定5.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6.从,跟随;而,而且四、1.名词作动词,学习2.名词作动词,跟从老师学习3.形容词作名词,圣人;形容词作名词,愚人4.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大的方面5.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五、1.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文:老师,是依靠他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2.特殊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3.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而耻于师学”。译文: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4.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余学”。译文:向我学习。5.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译文:不明句读,不能解决疑惑。6.特殊句式:被动句,“于”表被动。译文:不受时俗的限制。,六、1.✕ “都指未成年的男子”错。明清科举制度中,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被称为童生。2.√3.√4.√七、1.√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符合语境。2.√ 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符合语境。3.√ 教无常师:受教育不一定有固定的老师,指凡是有长处的人,都可以做老师。符合语境。八、1.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2.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3.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5.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6.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九、1.答案 (示例)“学习强国”平台成为西北师大党员移动“加油站”解析 题目所给的材料由两个句子构成,前一句描述现象,后一句为上文现象提供数据支撑。由此可知,文段的陈述中心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吸引西北师范大学师生党员通过平台获取知识、交流思想,已成为该校师生党员的移动‘加油站’”。据此提炼关键信息,即可整理出答案。2.答案 (示例)学习当需虚心求教,勿忘前贤《师说》解析 解答本题时,既要考虑到对联的特点,还要兼顾到内容以及两篇课文的对应性。3.答案 (示例)收 条今收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捐赠给我校的《习近平的知青岁月》书籍共壹仟本,特此为证。西北师范大学2019年6月22日解析 注意收条这一实用文体的格式要求,应写明收到财物的具体信息,如本题中的书籍名称、数量等信息。十、1.B 结合括号前“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身上的”可知,“轻易不能摆脱”与之衔接得更恰当,排除A、D两项。“而且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是“也不必完全摆脱”的原因,应放在前面,排除C项。故选B项。2.C ①磨砺陶冶:磨炼陶冶。遣兴陶情:遣释意兴,陶冶情趣。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应选用“磨砺陶冶”。②接受:收取(给予的东西);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接收:收受;根据法令把机构、财产等拿过来;接纳。此处的对象是“传统习尚”,应选用“接收”。③此处语境是“缺乏鉴别力”“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这是“知”得错误,而不是“知”得不深刻,应选用“不正确”。④方法:,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方剂:中医指根据临床需要,选择适当药物及其用量,指明制法和用法的规范化药方。根据上文中的“毛病”可知,此处应选用“方剂”。3.D 第二段先列举“三种流行的毛病”,第三段再以孔子的事例进行类比说理,论述如何提高鉴别力。因此,原句“鉴别力愈可靠,你的透视也就愈正确”不合逻辑,“透视正确”应是培养鉴别力的途径,与“种类复杂”“风格分歧”并列,可改为“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A.“风格愈分歧,种类愈复杂”语序不当。B.“风格愈分歧,种类愈复杂”语序不当,“鉴别力愈可靠,你的透视也就愈正确”不合逻辑。C.“透视”与“可靠”搭配不当,“鉴别力”与“正确”搭配不当。片段读写练1.答案 揭露了当时不重视尊师学习,对敢为人师、从师学习者妄加非议的社会现实。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两个故事的内涵,然后把握作者讲述故事的目的。柳宗元援引“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故事,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社会流弊,揭示了当时贵族阶层压制、打击勇为人师者的社会现实,以类比手法讽刺了士大夫之族无知无识、少见多怪的恶劣行径。 [参考译文]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自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重视侍奉老师。如今世上,没听说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嘲笑他,认为他是狂人。唯独韩愈奋然不顾世俗,冒着被讥笑和被侮辱的风险,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于是态度严正地做起老师来;世人果然聚在一起惊怪嘲骂,对他手指目视,互相拉扯示意,并且制造不实的言论来诽谤他。韩愈因此得了狂人的称号。他居住在长安,饭都来不及煮熟,就匆匆忙忙地向东去了。像这样已经有很多次了。,屈原的赋中说:“城镇的狗群聚而叫,是叫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两地的南部,经常下雨,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就叫,我以为是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冬天,正巧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乱叫乱咬、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雪消失了才停止,从这以后我才相信先前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使自己成了蜀地的太阳,而你又想让我成为岭南的雪,这不是招惹羞辱吗?不单我要被羞辱,也会使你被羞辱。然而雪与太阳难道有过错吗?叫的不过是狗罢了。估量如今天下不像狗那样叫的有几个人,谁还敢在人们眼前显露不同之处,为自己惹来喧闹和愤怒呢?2.答案 正人(正直的人)。解析 “其人”出现在第一段的结尾处,“其”是代词,意为“那”,“其人”的意思是“那样的人”。理解这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应结合上文来分析。文章第一段写到,一个人身边全是正直的人,他自己也会正直,接着写南阳公在李君房的帮助下采取措施没有不适宜的,然后反问“抑亦左右前后有其人乎”,据此可判断出“其人”指的就是像李君房那样的“正人”,即正直的人。3.D “此文有取悦上司的意图”“暗藏私心”错误。从“故吾乐为天下道其为人焉”“吾为南阳公爱之”“吾重为天下惜之”等内容中可以看出,此文并没有取悦上司的意图,韩愈赞叹李生是因为爱惜李生的才华和人品。4.答案 ①李生仁爱正直,作者爱惜、赞赏李生。②作文赠别同道者,流露惜别之情。解析 本文第一段写南阳公身边都是“正人”,重点介绍了李生的表现,表明李生就是一个正直的人,表达了作者对李生的赞美之意。第二段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李生的爱惜、赞赏之情:“吾重为天下惜之。”另外,由注释可知,作者写作此文是为了赠别李生,据此可分析出作者对李生的惜别之情。,,[参考译文]一个人的身边都是正直的人,想要使他自己不正直,怎么能做到呢?据我观察,李君房在南阳公的身边,(除非)有他不了解的事情,(但凡)了解的事情,没有不替南阳公考虑的;(除非)有他毫不怀疑的事情,(但凡)有疑虑的事情,没有不同南阳公交谈的;勇敢不表现在气势上,正义不表现在脸色上。南阳公采取措施没有不适宜的,天下人暗中观察、称赞者众多,也许是(因为)他们身边都有(像李君房)那样正直的人吧!李君房是南阳公的女婿。不了解他的人将会说:“李生和富贵人家结亲,是想要借此满足他的追求,之后他的好的行为就会终止。”因此,我愿意向天下人说说李生的为人。现在李君房将到别的官员那里做事去了,我很替南阳公可惜;又不知道推荐李生到别的官员那里的人说了什么,那里的人用什么样的礼数对待李生。如果推荐他没有言辞失当,对待他没有不符合道义,虽然这里失去了他很可惜,不过那里得到了他也值得欢欣,对李生实行其大道是差不多的。如果推荐他不像我说的那样,对待他也不像我期望的那样,我再次为天下人感到可惜。5.D “景中蕴含浓浓的思乡之情”错误,这首诗没有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6.答案 ①颈联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或隐逸生活)的向往。②尾联写诗人希望与友人相聚,无奈一年又将结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解析 “田野兴偶动,衣冠情久厌”中,“田野”指田园,“衣冠”代指官场,“兴偶动”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情久厌”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吾生可携手,叹息岁将淹”中,“吾生可携手”照应诗题,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岁将淹”写岁月蹉跎,令人惆怅,抒发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慨叹。,7.写作指导 本题要求写出新时期“尊师重道”的意义,可先理解“尊师重道”的含义,再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谈意义,也可从“尊师重道”的影响等角度来谈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三年模拟练1.C “仆在京城八九年”意为“我在京城八九年”,意思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时月”做“度”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项。故选C项。2.D “孤”是古代帝王的自称,没有“百姓”的意思。3.C “唯独自己能不受玷污,要找到安乐之所”错误。原文“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的意思是“您一个人怎能让我保持清洁不被玷污而得到一个我乐于接受的位置呢”。4.答案 (1)抛开家人进入京师,是不行的;带着他们一起进入京师,也是不行的。您将用什么替我谋划呢?(2)我之所以留在这里而不离开,是因为他(张建封)心中确实有爱惜我的意思。但是爱惜我的地方少,不了解我的地方还很多,我难道愿意留在这里吗?解析 (1)舍,抛开,抛弃。挈,带领。安以,即“以安”,用什么。(2)止,停止,停留。去,离开。诚,确实。5.答案 (1)李翱希望韩愈离开幕府,回京城谋求官职。(2)高兴是因为在自己处境不好时还有这样一位朋友关爱自己;惭愧是因为韩愈认为自己能力不够,形势不方便,羞于重回伤心之地。解析 第一问,根据第二段中“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以及后面韩愈设想自己进京后的种种不适,可推测出李翱希望韩愈能离开幕府,回京谋求官职。第二问,先理解“欢”“愧”的内容,然后分析原因。,, [参考译文]信使已到,承蒙您写信给我,快乐与惭愧一起袭来,不能容纳于心。唉!您的言语和意旨都是对的。我虽然善于言说,又怎么能逃避您的责备呢?但这都是您非常爱惜我、非常看重我。不考虑当下人们对待我的情况,而用您对我的厚意使我对当下的人们抱有希望。我家本来就贫穷空虚,又遇上军队叛乱,衣服没有地方获得,养家糊口的东西也一无所有,家中只有三十人,带着这些人要到哪里才能安身寄命呢?抛开家人进入京师,是不行的;带着他们一起进入京师,也是不行的。您将用什么替我谋划呢?这是一件事。您认为我入京师有什么好处吗?我有您,尚且有不了解我的地方,当今众人能够了解我吗?拿着我所信守的主张,驱使自己奔走、伺候于公侯卿相之间,开口议论事情,那怎么才能合乎人家的心意呢?我在京城八九年,没有地方获取财物,每天向别人求助来度过时日。当时做的时候没有察觉,现在想起来,如同痛苦过后的人思考当时痛苦的时候,不知道怎样才能安守自处。如今年纪更大了,再让我前往故地,这也难啊!京师之所以重要,不就是因为在上有圣明的天子,在下有贤能的公卿,穿布衣系韦带的士人中谈论道义的很多吗?让我心神不安地置身其中,能够从上面听到然后向下面传达吗?了解我的人本来就少,了解我而爱护我、不忌恨我的人更加少。在内没有人资助,在外没有人依从,我最终能干什么?唉!您责备我确实是对的,爱惜我确实是非常多的,现在天下的人有像您这样的吗?从尧、舜以来,读书人怀才不遇的是有呢,还是没有呢?您一个人怎能让我保持清洁不被玷污而得到一个我乐于接受的位置呢?不是我不愿意像您所说的那样去做,是因为力量不足,时势不便。我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有人是我的知己吗?不过是接连不断地跟着别人做事,劳苦不休地随波逐流,饿了就吃饭,饱了就游戏。我之所以留在这里而不离开,是因为他(张建封)心中确实有爱惜我的意思。但是爱惜我的地方,少,不了解我的地方还很多,我难道愿意留在这里吗?也是因为有所担忧而想要暂时安定在这里。唉!您确实爱惜我,您的责备对我来说确实是对的。但恐怕您有时候没空责备我而为我悲伤,没空为我悲伤而自我责备、自我悲伤。孔子称赞颜回“一箪饭,一瓢水,一般人不能忍受这种贫苦生活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乐趣”。颜回,有圣人作为他的依靠和归宿,又有一箪食、一瓢水能保证不饥渴而死,他不忧愁而感到快乐,难道不是很容易吗?像我这样没有依靠和归宿,没有箪食瓢饮,没有地方获得资本,很快就会挨饿而死,(要像颜回那样)不也很困难吗?您听了我的话一定也悲伤了。唉,您也要慎重选择自己的去向!我们分别很久了,突然又有书信往来,当时非常开心,所以专门派人送此信征求您的意见,并借此自我宽慰。韩愈再拜。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