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单元 单元达标检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单元达标检测(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阅读1750年和183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表(依据美国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  (  )1750年1830年中国32.8%29.8%英国1.9%9.5%美国0.1%2.8%日本3.8%2.8%A.19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产量急剧下降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的影响尚未体现D.该统计数据出自外国人,所以不可信2.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又被英国称为“通商战争”,英国人如此看待这场战争是为了(  )A.肯定战争的正义性B.强调战争爆发原因C.粉饰侵略战争性质D.纪念这次战争影响3.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则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两者对《南京条约》的不同认识说明(  ),A.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B.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D.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4.下图是江政启《漫画中国史》中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A.鸦片战争后西方势力开始进入中国沿海B.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了进一步的无理要求C.鸦片战争是由英、法、美等共同发起的D.《南京条约》刺激帝国主义瓜分的中国野心5.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附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海关事务“各口划一办理”“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帮办税务”。据此可知,中国从此丧失了(  )A.关税自主权B.海关自主权C.外交自主权D.行政自主权6.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这一时期他们学西学的主要意图是(  )A.制造器物B.仿行制度C.变革思想D.强国御侮7.据统计,1819—1840年,西人传入中国的世界史地著译约13种;1840—1860年,新增加了12种,这些新著对世界的描绘比较具体、详细。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  ),A.推动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瓦解B.为洋务运动开展奠定基础C.利于国人深化对世界的认识D.强化了西方对中国的控制8.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洪秀全人格上及才能上的缺点很多而且很大,倘若他成功了,也不能为我民族造幸福。总而言之,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蒋廷黻所要阐述的观点是(  )A.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B.农民阶级承担不起领导革命的重任C.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D.领袖的人格及才干影响革命的成败9.太平天国前期在《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物要收归国库。而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A.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B.挽救了太平天国的危机C.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10.有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运动以农民作为革命的主力,但此时农民已不是中世纪的封建农民,他们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特点,农民以外还有新兴的市民阶级,这一社会力量投入革命斗争中,成为革命斗争的核心和骨干。这一言论意在(  )A.点明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B.强调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C.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对象D.揭示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11.左宗棠曾指出:“自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商以海船为业者,往北置货,价本愈增,比及回南,费重行迟,不能减价以敌洋商、日久消耗愈甚,不惟亏折货本,浸至歇其旧业。”这反映出(  )A.外企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洋务官员与洋人分利的意识C.中外正当贸易已经出现逆差D.传统手工业缺乏国际竞争力12.李鸿章认为:“中国积弱,由于贵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以下近代企业体现李鸿章这一思想的是(  )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B.开平煤矿C.天津机器局D.福州船政局13.针对法国破坏中越宗藩关系,两江总督刘坤一指出,越南为中国外藩,中国本应保护。法国“忽以捕盗为词,狡焉思启,其如万国公法何!”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B.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C.体现维护国家领土主权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14.梁启超说:“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我有可以自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梁启超的话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  )A.清朝政府一味依靠国际调停,贻误战机B.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和支持C.清政府对战争没有预见,缺乏充分准备D.清政府始终坚持避战求和思想15.1894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原因B.试图竭力掩盖战争的本质C.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国情D.体现中国备受侵略的事实16.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竟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失败B.民族矛盾的尖锐C.顽固势力的反扑D.民众的盲目排外17.雷颐认为,甲午战争时中国仍属“前现代国家”,而日本已基本完成“现代国家”的建构。这里关于“前现代”的认识,主要是指中国(  )A.仍实行传统的皇权专制,B.仍无现代化装备的军队C.仍没有改良自强的意识D.仍然全面抵制现代文明18.容闳(1828—1912年),毕业于耶鲁大学,为最早的中国留美大学毕业生。1901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这里“纳民气于正轨”应是指(  )A.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B.对民众爱国热情进行理性引导C.强化对民众行动的规范管理D.将民众爱国运动纳入政府领导19.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义和团运动(  )A.与太平天国斗争目标一致B.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D.盲目排外违背近代历史潮流20.“英国人这样有步骤地在中国进行掠夺并使中国人服从其指挥,乃至于他们实际上成了这个国家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贸易、报纸、商港和政治。”这种情形始于哪一条约的签订(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初至江宁(南京),杨逆日朝洪逆所,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日时……届时大门外伪引官(注:礼仪官)传呼各官进。——张德坚《贼情汇纂》材料二 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森严……诸王出行,官兵必须回避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否则就要受到严厉惩处,天王及诸王、侯都是世袭的。——《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曾国藩《讨粤匪檄》(1)依据材料一,判断作者站在什么立场上?材料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定都天京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2分),(3)材料三反映出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理由是什么?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4分)(4)材料一、二体现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8分),2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的新政。其中最要紧的有两件事。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换句话说,以后读书人要做官不能靠虚文,必须靠实学。第二,调整行政机构。康有为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他们(指读书人)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者也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杨锐者,张之洞入室弟子,岁馈千金,养之京师,而一切托之者也。杨锐与刘光第之入军机,亦张之洞托陈宝箴荐之者也……张之洞本为新党,自恐不免,乃请杀谭、杨等六人,以求避党祸,其忍于杀帝党久矣。——摘编自康有为《驳后党逆贼张之洞、于荫霖诬捏伪示》(1)据材料一,概括百日维新的政治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10分),(2)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6分)(3)有学者认为康有为由于泄私愤而忽视了张之洞在维新变法中的努力。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研究怎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4分),单元达标检测1.B2.C3.D4.B5.B6.D7.C8.B9.C10.D11.B12.B13.D14.A15.B16.C17.A18.B19.C20.D一、选择题1.B 材料反映的是1750年和1830年中国、英国、美国、日本四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百分比,从百分比的数值来看,中国当时居于绝对优势,B符合题意。2.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逐利性和扩张性,而英国殖民者之所以将其称为“通商战争”,其目的就是掩饰这场战争的侵略性,故C项正确。3.D 鸦片战争后还有第二次鸦片战争,故A项错误。清政府强调了“和平”,不代表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故B项错误。清政府没有从国际贸易的角度认识《南京条约》,而且《南京条约》对中国来说是屈辱的,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中英双方对条约本质的认识是有巨大差异的,故D项正确。4.B 据图片信息“法国”“美国”“我也要签条约”可以看出,漫画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列强纷纷要求和清政府签订条约,B项正确。5.B 关税自主权是《南京条约》后开始丧失的,与材料中“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不符,故A项错误。海关自主权丧失与材料中“海关事务‘各口划一办理’”“邀请英人帮办税务”相符,故B项正确。C、D两项材料未涉及,排除。,6.D “制造器物”是当时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主要意图,故A项错误。“仿行制度”是后来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故B项错误。“变革思想”是从资产阶级激进派开始的,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西方的坚船利炮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兴趣,他们开始关注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方面的科技,以图“师夷长技以制夷”,实现“强国御侮”,故D项正确。7.C “1819—1840年,西人传入中国的世界史地著译约13种;1840—1860年,新增加了12种,这些新著对世界的描绘比较具体、详细”使当时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故选C项。到“1860年”,还没有直接证据说明清政府已经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排除A项。“洋务运动”只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感兴趣,排除B项。“世界史地著译约13种;1840—1860年,新增加了12种,这些新著对世界的描绘比较具体、详细”属于文化交流的范围,与政治控制无关,排除D项。8.B 材料“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说明蒋廷黻已经认识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也清楚地表达出农民阶级承担不起领导革命的重任的观点,故B项正确。9.C 结合所学可知,《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适应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世界潮流,故C项正确。10.D 题干中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农民作为革命的主力”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战争的实质,但又提及农民已经和古代农民不同,且除农民外还有其他阶层,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并非完全意义的农民起义,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故D项正确。11.B 材料中江浙大商的航运业并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左宗棠认识到外企对中国航运业带来冲击和危害,说明他已经有了与洋人分利的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内贸易而非国际贸易,且材料也无法体现贸易逆,差,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内航运业受到外企冲击,在国内竞争力不强,故D项错误。12.B 材料反映的是李鸿章主张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和福州船政局都是军事工业,排除A、C、D三项。B项开平煤矿符合“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且属于民用工业,正确。13.D 根据材料“忽以捕盗为词,狡焉思启,其如万国公法何”可知刘坤一对万国公法有一定了解,体现了近代外交观念对中国的影响,故选D项。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地方督抚无权干涉外交,排除B项。越南为中国外藩,不属于中国领土,排除C项。14.A 材料“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说明梁启超认为李鸿章过于依赖国际调停,这是导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故排除。15.B 由材料“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可知,日本力图掩盖战争的侵略性、掠夺性,故B项正确。16.C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中国。于是,一些人开始谋求制度的变革。但由于顽固势力的强大与反扑,使得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故答案为C。17.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前现代”应该是中国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国家,而日本已经经过明治维新走上了现代的资本主义道路,故选A项。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就开始兴建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所以中国仍无现代化装备的军队是错误的,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从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派的“中体西用”都说明中国已经有了改良自强的意识,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从,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派的“中体西用”都说明中国已经开始局部接受西方文明,排除D项。18.B 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本身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但同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需要引向正轨,理性爱国,故选B项。A、C、D三项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19.C 义和团的“扶清”与太平天国“反清”的斗争目标不一致,故A项错误。《马关条约》的签订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故B项错误。材料“义和团是爱国者”的主要依据是义和团运动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故C项正确。材料“义和团是爱国者”与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违背近代历史潮流无关,故D项错误。20.D 根据题干“他们实际上成了这个国家的主人”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21.答案 (1)立场: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2分)变化:革命意志减退,生活日益腐化;(2分)洪秀全深居简出,严重脱离群众。(2分)(2)太平天国在政治上出现明显的封建化趋势,封建等级森严。(2分)(3)理由:保存传统儒家文化。(2分) 出发点:维护清朝统治。(2分)(4)受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制约,太平天国领导者在定都天京后,封建特权思想膨胀,贪图享乐。(8分)解析 第(1)题首先要了解双方的贬低性称谓,地主阶级称农民起义为“逆”“贼”“寇”“匪”等,农民称封建统治者为“妖”“佞”等;其次根据材料分析其表现的本质变化,如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等。第(2)题从“上下”“尊卑”等可得出太平天国的等级森严。第(3)题从材料中曾国藩维护孔子、孟子看出其理由仍是借助维护传统,否定太平天国;第(4)题主要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22.答案 (1)措施:改革科举制度,以策论取代八股文;(3分)调整行政机构,裁汰冗员。(3分)意图:选拔人才;(1分)减少财政支出;(1分)促进民族工业发展;(1分)提高行政效率(1分)。(2)教训:改革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2分)打击面不能过宽,不能树敌过多;(2分)要警惕改革中的投机者,要警惕党派之争。(2分)(3)尽量用第一手史料;(2分)孤证不立,全方位搜集史料。(2分)解析 第(1)题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从科举制和机构改革等方面概括;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从人才选拔、经济、政治等方面概括。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的步骤、对人心的争取、对投机者和党派之争的警惕等方面分析归纳。第(3)题实际是考查史学研究方法,要从史料的应用、史料的数量等方面分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12-09 17:48:52 页数:15
价格:¥0 大小:99.59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