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共40页PPT)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0
2/40
3/40
4/40
剩余3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中历史,前言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里面,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公国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永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引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时的讲话,目录01.辛亥革命概念02.辛亥革命背景03.辛亥革命过程04.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知识导航,一、辛亥革命的概念,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一、辛亥革命的概念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广义狭义,二、辛亥革命的背景,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 。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辛酉政变后,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清廷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也日趋巩固 。1895年中日战争后,英、俄、美、日、法、德等国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国的局势清朝的衰落,兴中会的创立时间:1894年11月领导人:孙中山地点:檀香山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革命党反清运动,宣传革命读物邹容的《革命军》革命党反清运动《革命军》一书的出版,对人们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跃进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革命军》与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成为革命志士必读的教科书。,1903年,东京留学界思想愈益活跃,宣传民族主义、民权学说的刊物相继出版。上海知识界也出现了新气象,公开倡言革命。组织革命团体,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革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903年11月,黄兴建立华兴会。以后,上海成立了以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江苏、四川、福建、江西、安徽等省也都建立了革命团体革命党反清运动,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1905年7月地点:东京人员:孙中山、黄兴、陈天华等70余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9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于伦培、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72烈士墓。革命党反清运动广州黄花岗起义,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日俄战争结束后,国内舆论是一致认为,“此战诚为创举,不知日立宪国也,俄专制国也,专制国与立宪国战,立宪国无不胜,专制国无不败。” 要求清政府推行宪政。立宪人士积极奔走,立宪发展为一种全国性思潮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中国因爆发义和团事件,导致八国联军入侵,朝廷内部顽固保守势力也受到严重打击。革命党反清运动,辛亥革命的背景:1、经济: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末新政是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失败,但推行的一些政策,特别是政治上进行的预备立宪措施,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也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2、阶级: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增强。3、思想:张炳林,陈天华等革命知识分子,宣传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辛亥革命的背景:4、组织:(1)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2)中国同盟会:1905年,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5、军事:同盟会发动了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6、时机:1911年的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湖北防务空虚。,三、辛亥革命的过程,辛亥革命过程1.武昌起义.(1)主力:湖北新军(2)时间:1911年10月10日(3)结果:建立湖北军政府历史意义:(1)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2)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辛亥革命过程2.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这说明民主革命的影响扩大了。,辛亥革命过程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目的:巩固共和政体和限制袁世凯的权利。(2)内容:①主权在民: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旨在否定君主专制政体,用主权在民代替主权在君,但并不等于人民当家作主。)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自由和权利。②三权分立:确立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③责任内阁: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部署才能生效。,史料阅读: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阅读感知:民国政体由“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总统权力严格受限,反映了当时“因人立法”立法服从政治的需要。,中华民国初期的政体变化:(一)1912年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规定实行总统制。(二)1912年3月《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三)1914年《中他妈的华民国约法》规定实行总统制。,辛亥革命过程(3)意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4)局限性:①民权主体不具有广泛性.②反帝反封建不彻底性。,辛亥革命过程史料阅读:下文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新知事(县长)于昨日初夜入城,今朝接篆视事(上任)后,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新知事)由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可望其布泽于民也。说明新县长深受传统礼教的影响,反映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孙中山被迫向袁世凯妥协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退位诏书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大权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妥协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内因外因根本原因,辛亥革命过程4.结局(1)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2)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革命失败。,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性质: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历史意义:1.政治: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提高人民参政议政意识;2.经济: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发生改变。,局限:启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共和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辛亥革命的局限和启示,!重点理解: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阶段的“新”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有了正规的,统一的政党领导,改变了过去各革命团体各自为战的局面,便于领导全国革命。(2)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3)有了公认的民主革命领袖,由于孙中山的威望,他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者。,2.建制制度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关系辛亥革命推翻的只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包括政治上的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等。因此,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被推翻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完成(1952年底),封建统治结束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1949年)。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事件是辛亥革命(1911年)。!重点理解:,知识拓展: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1)政治: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和自由。(2)经济: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投资兴趣,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3)思想: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大解故,促进了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人人心。(4)社会生活:废除了一—些陈规晒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小试牛刀辛亥革命前,梁启超说:“吾党做劝告开明工夫,未必不为彼党间接发生助力。彼党做预备革命军工夫,亦未必不为吾党间接生助力,此所谓相反而实相成。”它反映了()A.梁启超实际上是辛亥革命的重要领导人B.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相互合作推动了辛亥革命C.革命派与立宪派斗争方式不同而目标相同D.梁启超认识到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实效性,【答案】D【解析】D.材料看出了立宪派参与到革命中,积极领导斗争,推动了革命的胜利进程。故D正确;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窃取革命胜利果实的是袁世凯。故B排除;C.材料信息不能充分说明,在革命过程中立宪派起主导作用。故C排除。故选:D。,小试牛刀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王宠惠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A.民主宪政与专制统治的矛盾B.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C.人治观念与法治理想的矛盾D.袁世凯与孙中山的矛盾,【答案】C【解析】A.材料体现的是宪法制定的特征,没有体现出宪政与专制之间的矛盾。B.材料体现不出革命派和立宪派之间的斗争。C.从材料中的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可以看出,体现了人治与法制的矛盾。D.材料看不出孙中山和袁世凯的矛盾。故选:C。,小试牛刀,【答案】D【解析】D.材料看出了立宪派参与到革命中,积极领导斗争,推动了革命的胜利进程。故D正确;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窃取革命胜利果实的是袁世凯。故B排除;C.材料信息不能充分说明,在革命过程中立宪派起主导作用。故C排除。故选:D。,谢谢观看!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