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主题班会
学校用文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上册
>
第二单元
>
单元研习任务
>
2021-2022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检测(附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2021-2022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检测(附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6
2
/16
剩余1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
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单元质量检测(二)(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是如此。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例如在解释“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孩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例如讲到《诗》时,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家的人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材料二:“述”的内涵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在《中庸》中,儒家德行“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那么“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了,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行。孔子践履“孝”这种德行的对象是天。《论语·八佾》讲到,“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16 。孔子道德追寻的是天的使命。对于孔子而言,他的工作就是传天道,兴天道。在《论语·阳货》中,孔子说他不想再说话,但是他的弟子子贡说:“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两点:第一,孔子述的是天道,天是最终的创造者;第二,孔子认为自己是天道的述者,子贡则将自己看作孔子思想的述者。孔子践履德行的活动表达了对天的“孝”,而子贡践履德行的活动则表达了对孔子的“孝”。因此,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儿子对父亲最大的孝是对父亲的志向、事业、梦想的继承、实现和发扬光大。同样孔子述的天道也是对天的孝。对于孔子而言,他的智力活动是恢复天道,这就是对天尽孝。在孔子那里,“孝”的含义涉及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孔子不是唯一把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的人。孔子对“孝”的理解与柏拉图的早期对话《游叙弗伦》中对“孝”的定义殊途同归。苏格拉底的诘问对象游叙弗伦得出“孝”是公正的一部分,“孝”是人类对上帝的侍奉。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哲学活动就是对神灵的侍奉,自己的问答法就是对神灵的侍奉。基于对上帝侍奉的论证,苏格拉底提供的答案就是进行哲学活动是对上帝真正的“孝”。对于哲学活动与孝的密切联系,亚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孝”要求更加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他认为“孝”的对象是真理,而不是上帝。践行“孝”这一德行活动是追求哲学的严肃义务,因为追寻哲学是为了探寻真理。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哲学活动和“孝”联结起来,但是每个人对“孝”的理解不同,这也反映了他们研究哲学的方法不同。苏格拉底通过诘问的方式审查人的信念;亚里士多德更多的是通过对前人理论的考察、批判发现真理;孔子则认为从事“孝”的活动就是对天道的传承。(摘编自余纪元著,金小燕、韩燕丽译《“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材料三:“述而不作”的信条影响深远,达两千年之久,成为风气。自孔子以后,儒家教育多遵从这一原则,以传授、注解经典为己任。要从事这一学问,必须熟记经文才能言而有据。因而,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孔子教育弟子是为了让他们从政,用子夏的话说是“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隋唐以后,科举盛行,官方明确规定了读书人的出路,只有为官一途。学校成为向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科举使用八股文体,专以四书五经命题,以儒家经典考学生,答案阐释以16 经典为准,不允许有超出范围的见解。可以说,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使他在教学中有偏重继承、轻视创新的倾向;伦理关系与师生关系的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使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减少或部分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这使得传统教育以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乏创新精神。(摘编自李杨《“述而不作”与传统教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虽然说自己“述而不作”,但他在传述古代文化遗产时,也“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后世儒家的人都长期传承并发展了这种精神。B.“述而不作”中的“述”内涵非常丰富,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循”,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一含义被“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含义所取代。C.儒家经典著作《中庸》记载:“夫孝者……善述人之事者也。”也就是说,“孝”与“述而不作”中的“述”是统一的,这种理解恰好切合孔子的观点。D.“述而不作”的信条,后来成为儒家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这一传统一直影响到后来的科举考试。解析:选D A项,“后世儒家的人都……发展了这种精神”错误,原文只是说“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家的人传之永久”。B项,材料二第一段只是对“述”的古今含义作了客观摘录,并未说在现代汉语中,“述”的“这一含义被……所取代”。C项,材料二第二段只是说“‘述’表达了‘孝’的德行”,但这句话并不包含两者“是统一的”这一层意思。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一名教育家,孔子认为自己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在解释时必须严格遵循其原意。B.孔子认为,孩子出生后的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故父母死后孩子应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以表感恩,于是提出了“之丧”的礼制。C.“孝”在儒家思想学说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孔子看来,“孝”不限于父母,还体现在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文化传统的延续上。D.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将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因研究哲学的方法不同,所以对“孝”的理解也有差异。16 解析:选C A项,“孔子认为……在解释时必须严格遵循其原意”有误,原文说的是“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新的东西”。B项,根据材料一可知,“之丧”是古老的礼制,它的产生早于孔子,孔子只是对这一礼制作出了相应的解释。D项,“因研究哲学的方法不同,所以对‘孝’的理解也有差异”强加因果,原文中的相关语句中没有体现出这种因果关系。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上帝为每个人提供了选择的机会:或是拥有真理,或是得到安宁。你可以任选其一,但不能兼而有之。B.倘若没有天地,哪里会有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因此,敬天祈福正是对天地自然献上的一份崇高的敬意。C.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断了其精神命脉。D.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解析:选C 解答本题,先要明确材料二的主要观点。阅读材料二可以发现,这则材料主要是围绕“孝”展开论述的,而论述的中心是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通读四个选项可知,只有C项可以作为这一论点的论据。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答: 解析:论证特点一般从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点、论据等角度作答。论点、论据上,材料二论点明确,且论据多为孔子的有关“孝”的言行。论证上,先从“孝”“述”的基本含义入手,然后是有关孔子践履“孝”的言行,最后扩而广之,写不同人的不同实践活动,加深论证,逻辑清晰,层层深入。论证方法上,大量引用相关古籍中的言论,列举了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的事例,综合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参考答案:①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主要以孔子的言行为论据;②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层层深入,逻辑严密;③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5.对于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16 答: 解析:解答本题,可联系材料三的内容作答。从材料三第一段中总结出①,积极方面的内容。从材料三第二、三段中总结出②,消极方面的内容。参考答案:①“述而不作”有其积极的一面,孔子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对文化经典的传承以及要求学生熟背文化经典都是值得提倡和继承的;②但教学中偏重继承,会使学生减少或部分失去探索未知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有局限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注]朱光潜在当代画家中,我认识丰子恺先生最早,也最清楚。说起来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他和我都在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教书。他在湖边盖了一座极简单而亦极整洁的平屋。同事夏丏尊、朱佩弦、刘薰宇诸人和我都与子恺是吃酒谈天的朋友,常在一块儿聚会。酒后见真情,诸人各有胜概,我最喜欢子恺那一副面红耳热、雍容恬静、一团和气的风度。后来我们都离开白马湖,在上海同办立达学园。大家挤住在一条僻窄而又不大干净的小巷里。学校初办,我们奔走筹备,都显得很忙碌,子恺仍是那副雍容恬静的样子,而事情却不比旁人做得少。虽然由山林搬到城市,生活比较紧张而窘迫,但我们还保持着嚼豆腐干、花生米吃酒的习惯。酒后有时子恺高兴起来了,就拈一张纸作几笔漫画,画后自己木刻,画和刻都在片刻完成,我们传看,心中各自欢喜,也不多加评语,在文艺中领取乐趣。当时的朋友中浙江人居多,那一批浙江朋友都有一股清气,即使日常生活也别有一般趣味,却不像普通文人风雅相高。子恺于“清”字之外又加一个“和”字。他的儿女环坐一室,时有憨态,他见着欣然微笑;他自己画成一幅画,刻成一块木刻,拿着看看,欣然微笑;在人生世相中他偶然遇见一件有趣的事,也还是欣然微笑。他老是那样浑然本色,无忧无嗔,无世故气,亦无矜持气。黄山谷尝称周茂叔“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我的朋友中只有子恺庶几有这种气象。当时朋友中有一个不常现身而人人都感到他的影响的人——16 弘一法师。他是子恺的先生。在许多地方,子恺都得益于这位老师。他的音乐图画文学书法的趣味、他的品格风采都颇近于弘一。在我初识他时,他就已随弘一信持佛法。不过他始终没有出家,他不忍离开他的家庭。他通常吃素,不过做客时怕给人家添麻烦,也随人吃肉边菜。他的言动举止都自然圆融,毫无拘束勉强。他的性情向来深挚,待人无论尊卑大小,一律蔼然可亲,也偶露侠义风味。弘一法师近来圆寂,他不远千里,亲自到嘉定来,请马蠲叟先生替他老师作传。我对于子恺的人品说这么多的话,是因为要了解他的画品,必先了解他的人品。一个人须先是一个艺术家,才能创造真正的艺术。子恺从顶至踵是一个艺术家,他的胸襟、他的言动笑貌都是艺术的。他的作品有一点与时下一般画家不同,就是他有至性深情的流露。子恺本来习过西画,在中国他最早作木刻,这两点对于他的作风都有显著的影响。但是这些只是浮面的形象,他的基本精神还是中国的,或者说,是东方的。我知道他尝玩味前人诗词,但是我不尝看见他临摹中国旧画。他的底本大半是实际人生一片段,他看得准,察觉其中情趣,立时铺纸挥毫,一挥而就。他的题材变化极多,可是每一幅都有一点令人永久不忘的东西。我二十年前看过他的一些画稿——例如《指冷玉笙寒》《月上柳梢头》,到如今脑里还有很清晰的印象。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它有时使你悠然物外,有时使你置身市尘,也有时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他的人物装饰都是现代的,没有模拟古画仅得其形似的呆板气,可是他的境界与粗劣的现实始终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他的画极家常,造境着笔都不求奇特古怪,却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致。他的画就像他的人。书画在中国本有同源之说。子恺在书法上曾经下过很久的功夫。时下一般画家的毛病就在墨不入纸,画挂起来看时,好像是飘浮在纸上,没有生根;他们自以为超逸空灵,其实是画家所谓“败笔”,像患虚症的人的浮脉,是生命力微弱的征候。子恺的画却没有这种毛病。尽管他用笔疾如飘风,但笔笔稳重沉着,像箭头钉入坚石似的。在这方面,我想他得力于他的性格、他的木刻训练和他在书法上所下的功夫。(有删改)文本二:文学艺术作品绝对要有真情,有真情才能产生诗意。现在有些散文似乎蛮有诗意,但那不是真正的诗意。如有些诗每一句似乎都有诗意,但通篇读完后,味似嚼蜡,它是先有一两个好句子然后才衍变成诗的。而有些诗每一句都平白如话16 ,但整体却留给了我们东西,这才真正称作诗。我害怕那些表面上有诗意的浮华的散文。现在人写东西,多是为写东西而写东西,为发表而发表,这是我们现在作品多但好作品少的一个原因。试想想,你有多少诗意要发?有多少情要感慨?其实许多作者并不是专门写散文的,他们在做别的学问的过程中偶尔为之,倒写成了传世的散文之作。说到趣味,散文要想写得有趣味当然有形式、语言、节奏等方面的许多原因,但还有一点,这些人会说闲话。我称之为闲话的,是他们在写作时常常在把一件事说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节选自贾平凹《我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注] 朱光潜(1897—1986),现当代著名美学家,《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为作者为嘉定丰子恺画展所作。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丰子恺兴之所至提笔作画,体现出他高超的技艺,同时也让朋友们感受到文艺中的真正乐趣。B.丰子恺的画作平易深刻,用笔沉着,深受人们喜爱,这得益于他的性格和他深厚的艺术功底。C.这篇散文通过介绍丰子恺的人品进而让人了解其画品,作者赞美他是基于其画展宣传的需要。D.这篇散文通过对丰子恺的神态、行为等的描写,展现了一个人品与画品相统一的画家形象。解析:选C “作者赞美他是基于其画展宣传的需要”理解错误,本文虽是为丰子恺的画展所作,但作者与丰子恺相交多年,了解丰子恺且敬重其为人,文中作者对丰子恺的赞美皆是发自真心,并非仅为满足画展宣传的需要。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佩弦即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具有民族气节。和丰子恺的画一样,朱自清的散文也充满了诗意。B.黄山谷即黄庭坚,“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形容一个人的个性如春风般和煦,朱光潜借此赞美丰子恺的品格。C.“月上柳梢头”是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中的句子,描绘的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赏灯时年轻人约会的情景。D.文本一中所写诸人,热爱文艺,情趣高雅,虽然性格各异,却有“竹林七贤”那种不羁的性格特征,颇具魏晋风度。解析:选A B项,“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的意思是人的胸怀洒脱就如同雨过天晴的明净景象,形容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C项,“八月十五中秋节”错,“元夕”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D项,历史上的“竹林七贤”放荡不羁,16 且魏晋风度表现为率直任诞、清俊通脱,而文本一中所写诸人的表现并非如此,他们更多的是有一股清气,其中丰子恺更是“清”中有“和”。8.贾平凹对当今的散文创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结合文本二,分析其心目中好散文的特点。(4分)答: 解析:文本二中,贾平凹从“情感”和“趣味”两个方面,阐述了他心目中好散文的特点。首先,开篇就提到“文学艺术作品绝对要有真情,有真情才能产生诗意”,后又说不能“为写东西而写东西,为发表而发表”,这说明好散文要有感而发且不可有太强的功利性;接着,贾平凹又谈到“趣味”,他认为散文要想写得有趣味有“形式、语言、节奏等方面的许多原因”,还要“会说闲话”,这些闲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根据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参考答案:①要有真情。散文应是有感而发,不可有太强的功利性。②要有趣味。要关注散文的形式、语言、节奏等,可用闲笔。(每点2分)9.某中学组织学习名家优秀散文,欲对《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进行评论,请结合两则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答: 解析:解答本题,可以文本二的观点为基础,结合文本一的内容进行评论,即从“情感”“趣味”“语言”等方面分析文本一的写作特色。从情感上看,文本一中丰子恺先生人品与画品相统一的画家形象之所以真实动人,源于作者在与他长期交往过程中的观察感受,如此写就的散文表达的是真情实感;从趣味上看,文本一所叙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很有趣味;从语言上看,文本一的叙事语言平易朴实,娓娓道来,少有华丽的辞藻,却饶有趣味,引人入胜。参考答案:①丰子恺形象的呈现都出于作者平时的观察感受,出于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意,真实动人。②所写都是生活小事,如叙家常,颇有趣味。③语言平易,16 较少有辞藻的堆砌,不饰浮华却引人入胜。(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①杀其父,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②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其牛马粟米货财,则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今贱人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亦书之竹帛,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其可乎?”鲁阳文君曰:“然。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是故世俗之君子知小物而不知大物者,此若言之谓也。”鲁阳文君语子墨子曰:“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桥,其国之长子生,则鲜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选自《墨子·鲁问》)[注] ①三世:数代,言其多。②强梁:凶暴,强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B.16 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C.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D.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解析:选D “四境之内”为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再分析句式特点,其中“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为对偶句式,故“小家”后断开,据此排除C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豕,甲骨文字形,像猪形,长吻,大腹,四蹄,有尾。本义是猪。除此之外,猪在古代还有“豚”“彘”等别称。B.笞,中国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拷打犯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是对犯有轻微过错的人所使用的惩罚手段,笞在中国奴隶社会已广泛使用。C.钟鼎,钟和鼎。上面多铭刻记事表功的文字。曹操《陈损益表》中的“臣以区区之质,而当钟鼎之任”一句中的“钟鼎”比喻富贵荣华。D.豆,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本用来盛黍稷,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从“豆”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解析:选C C项,“比喻富贵荣华”错,此处比喻高官重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篇各段记载了墨子与鲁阳文君的一些谈话,多处申明了其“兼爱”“非攻”的主张;体现出墨子向往天下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B.鲁阳文君攻打郑国的行为如同在其境内大家伐其小家一样,但仍然打着顺应天意的旗号,表现出当时的诸侯们对扩张战争的狂热。C.鲁阳文君对楚国南部夷人杀长子而食的丑恶习俗十分不解而且深恶痛绝,墨子也赞同鲁阳文君的观点,认为夷人的独特做法是不懂仁义造成的。D.窃物者“不仁”为盗贼,窃国者反而为“义”成诸侯,墨子通过形象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通俗易懂而是非分明。解析:选C 墨子并不赞同鲁阳文君的看法,他认为中原的风俗和夷人的风俗一样是丑恶的,鲁阳文君如果不施仁义,那么就没有资格批评夷人的恶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6 (1)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4分)译文: (2)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4分)译文: 参考答案:(1)现在您发动军队攻打郑国,上天的惩罚难道就不会到来吗?(2)我用您的言论观察,那么天下人所说的正确的事,就不一定正确了。14.墨子阻止鲁阳文君攻打郑国的理由是什么?(3分)答: 解析:原文墨子与鲁阳文君关于攻打郑国的对话主要集中在第一、二两段中,分析墨子的语言,从中找出阻止鲁阳文君的理由来即可。参考答案:①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②鲁阳文君再攻打郑国就有悖常理;③窃取一个国家一个都城是不义的行为。参考译文:鲁阳文君将要攻打郑国,墨子听到了就阻止他,对鲁阳文君说:“现在让鲁国四境之内,大城攻打小城,大家族攻打小家族,杀害人民,掠取牛马狗猪布帛米粟货财,那怎么样?”鲁阳文君说:“鲁国四境之内都是我的臣民。现在大城攻打小城,大家族攻打小家族,掠夺他们的货财,那么我将重重惩罚攻打的人。”墨子说:“上天兼有天下,也就像您具有鲁国四境之内一样。现在您发动军队攻打郑国,上天的惩罚难道就不会到来吗?”鲁阳文君说:“先生为什么阻止我进攻郑国呢?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了上天的意志。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降给他们惩罚,使他们多年不顺利。我将要帮助上天加以诛伐。”墨子说:“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使他们多年不顺利。上天的诛伐已经够了,现在您又举兵将要攻打郑国,说:‘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上天的意志。’好比这里有一个人,他的儿子凶暴强横,不成器,所以他父亲鞭打他,邻居家的父亲也举起木棒击打他,说:‘我打他,是顺应了他父亲的意志。’这难道不是有悖常理吗?”墨子对鲁阳文君说:“进攻邻国,杀害邻国的人民,掠取邻国的牛马粟米货财,把这些事书写在竹帛上,镂刻在金石上,铭记在钟鼎上,传给后世子孙,说:‘16 战果没有人比我多。’现在的平民,也进攻他的邻家,杀害邻家的人口,掠取邻家的狗猪食粮衣服被子,也书写在竹帛上,铭记在席子食器上,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难道可以吗?”鲁阳文君说:“对。我用您的言论观察,那么天下人所说的正确的事,就不一定正确了。”墨子对鲁阳文君说:“世俗的君子,都知道小道理却不知道大道理。现在这里有一个人,假如偷了人家的一只狗一只猪,就被称作不仁,如果窃取了一个国家一个都城却被称作义。这就如同看一小点白说是白,看一大片白则说是黑。因此,世俗的君子只知道小道理却不知道大道理的情况,如同这句话所讲的一样。”鲁阳文君告诉墨子说:“楚国的南面有一个吃人的国家,名叫‘桥’,在这个国家里,长子出生了,就被杀死吃掉,说这样有利于弟弟。味美就献给国君,国君喜欢了就奖赏他的父亲。这难道不是恶俗吗?”墨子说:“即使中原地区的风俗也像这样,父亲因攻战而死,就奖赏他的儿子,这与吃了儿子奖赏他的父亲有何不同呢?如果不施行仁义,凭什么去指责夷人吃他们的儿子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曲江二首(其二)①杜 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②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③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注] ①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是著名游览胜地。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正值暮春游曲江。其时京城虽然收复,但兵革未息。杜甫时任“左拾遗”这个谏官,因为疏救房琯,触怒了肃宗,自此,被肃宗疏远。②蛱蝶:蝴蝶。③款款:徐缓的样子。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退朝典衣沽酒,到曲江边畅饮,尽醉而归。乃诗人处境困厄,借酒消愁。B.处处留有酒债,原因是诗人哀叹人生短暂,体现出他“自暴自弃”的思想。C.蝴蝶穿行,时隐时现;蜻蜓缓飞,时点水面。描绘出恬静、自由、美好的曲江境界。D.“我”请春光与蝴蝶、蜻蜓一同流转,莫误时机。寓情于景,16 传达出因春光易逝的伤春、惜春之情。解析:选B B项,不是体现他“‘自暴自弃’的思想”,而是感时伤世的情怀。16.请从“曲江”春景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答: 解析:作答时先分析描写曲江春景的句子,得出“恬静美好”的特征,思考留春的缘由与情怀;再分析描写曲江生活的句子,可知诗人“典春衣”沽酒沉醉的缘由与情怀。应联系注解的背景介绍,综合作答。如“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一联写江头景,无比恬静,无比自由,无比美好,而这大好春光,又即将消逝,非常值得珍惜,诗人正是满怀惜春之情观赏江头景物的。“典春衣”沽酒,且每日“尽醉归”,结合注解①的写作背景,可知这是诗人在借酒浇愁,排解自己不得志的苦闷。“人生七十古来稀”,意谓人生能活多久,这是诗人感叹人生的短暂。本诗因有感于暮春而作,故暮春之景与惜春、留春之情融合无间。因仕不得志而有感,故有惜春、留春之情,饱含深广的社会内容,耐人寻味。参考答案:①借恬静美好的曲江春景抒发诗人伤春、惜春之情;②以典衣沽酒沉醉于曲江美景的生活抒写诗人借酒浇愁的苦闷心情;③通过曲江美景易逝、人生短暂的生活感悟,表达了感时伤世、壮志难酬的情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的句子是“ , ”。(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指出了“质”与“文”偏废的后果的句子是“ , ”。(3)《老子四章》中,老子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东西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 , ”。答案:(1)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2)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3)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芒种的气候特征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农事耕种以芒种这一时节为界,过此之后,播种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了。所以到了芒种,在农业生产上,必须抓紧时间,( )。如果再推迟,显著升高的气温会使得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到了秋天收割的时候,产量必然不高。①民间把“芒种”称为“忙种”,②农谚有“芒种忙、忙着种”的农业生产谚语,③说明到了这个时节正是农业耕种最忙的时候。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jú)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其中“鵙”指伯劳鸟,喜阴的它现身枝头,感阴而鸣,诉说春之离愁,也唱响了夏之诗意。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春作物抢种,水稻及时移栽B.抢种大春作物,水稻及时移栽C.大春作物抢种,及时移栽水稻D.抢种大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解析:选D 上文是“在农业生产上,必须抓紧时间”,注意保持主语一致性。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C.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D.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解析:选C A项为夸张,B项为比喻,D项为对比,C项和原文为拟人。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5分)答: 参考答案:②改为“农谚有‘芒种忙、忙着种’的说法”。③改为“说明这个时节正是农业耕种最忙的时候”。(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近年来,“文学式微”频频被人提及,很多人不禁发出“优秀文学作品难觅”的感叹。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文学奖却日渐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人们不仅津津乐道于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获得殊荣,更是密切关注其中是否存在“猫腻儿”。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式微”之所以成为公共话题,与文学作品和大众阅读之间的割裂不无关系。一方面,公众抱怨“好书难觅”;另一方面,作家唱叹“曲高和寡”。__①__——通过公开、公正、透明的评奖过程,不仅可以向读者推荐优秀作品,而且可以帮助公众提高鉴别和欣赏能力,从而带动全民阅读的兴趣。反之,文学奖如果陶醉于孤芳自赏,不仅与大众阅读渐行渐远,__②__。文学奖的核心在于“文学”,“奖”应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成果,而非苦心经营的收益。如果文学奖能多一些专业和纯粹,__③__,公众也不必将宝贵的想象力浪费在文学之外的细枝末节上。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B.这是老先生最得意的作品,是老先生十多年的汗水——不,是他毕生的心血。C.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D.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解析:选A A项,该项与原文破折号的用法都是对破折号前面文字的解释说明。B项,突出语意转折。C项,引出总括性的说明。D项,前后各用一个破折号表示两个破折号中间的文字是插说的话。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6分)答: 参考答案:①文学奖本身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②其自身也难免沦为圈子里人情世故的温床 ③作家就能多一些自由和洒脱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②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16 ③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张之洞④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鲁迅⑤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汪国真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毛泽东在这个“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新时代,你读了上面六句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这是“选句关联型材料作文”,此类作文审题需要在所给名句范围内,进行有机联系,在原句含义和选句关联的基础上进行集中立意,写作时还要求对名句进行合理引用。另外,此题目在审题上还要求以年轻人的角度写,要结合这个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新时代,将自己的理想、奋斗、豪情等与国家前途、民族复兴结合起来。明确名句含义,是立意前提:①自知自省、战胜自我、自强不息;②珍惜青春、发愤图强;③刻苦学习、立志成才、责任担当;④坚定理想、勤于实干;⑤攻坚克难、积极进取、奋发向上;⑥豁达自信、奋发有为、勇于担当。在此基础上,再选出两三个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进行立意整合。参考立意:(1)①⑥自知、自信、自强。(2)①②⑤发愤图强,逐梦青春。(3)②③⑥立志成才,勇担社会责任。(4)④⑤坚定理想,实干兴邦(行动为实,梦想成真,或用汗水浇灌理想之花)。(5)⑤⑥坚定信心,奋斗不息(艰苦奋斗,助推中国梦)。(6)①~⑥年轻人在新时代应勇于担当。其他整合立意,只要有内在关联并引用恰当,也属于切题作文。16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2第三单元: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五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四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三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六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二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人教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二单元过知识课件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期中测试.docx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期末测试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 哦,香雪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知识点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20 17:58:12
页数:16
价格:¥3
大小:68.00 KB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友情链接
CC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