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27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7

2/27

3/27

4/27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2、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3、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了解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4、学习爱国青年渴求真理、用于斗争、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的优秀品质,体会作者深刻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2、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目标鲁迅先生曾经所说:“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了大量的木材,结果却是一小块。”在通往光明的曲折道路上,多少鲜花未开就遭到摧折,多少年青的生命血沃中华,多少青春未及书写就在枪林弹雨中定格!重温历史不只是为了缅怀,让我们和鲁迅先生一起《记念刘和珍君》,感受幸福的来之不易,领悟生命的美好和担当。一、导入1.作家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原名____,字____,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___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小说集:《》《》《》(历史小说〕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2.刘和珍刘和珍(1904一1926)女,原籍安徽合肥,生于江西南昌。1923年秋,刘和珍从江西来到北京,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人女师大英语系。1926年3月18日,她不顾病痛,带队出发开始示威游行。在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卫队把罪恶的枪口瞄准了刘和珍。枪声响了,一场预谋的大屠杀开始了。顷刻间,刘和珍身中数弹,卧于血泊之中。凶残的士兵冲过来,复用木棒猛击刘和珍……刘和珍烈士牺牲时年仅22岁。1.第一、二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说明写这篇文章的缘由。2.本文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七节中哪些小节写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三、四、五节。3.六、七节又起什么作用?思考这次请愿运动对于将来的意义。第一部分:交代了写作的缘由(1、2节)第二部分: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3、4、5节)第三部分: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6、7节)二、初读4.文章第一部分,多次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否重复?若不重复,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每一处提到说话的必要是什么?①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纪念死者,沉痛悼念。有必要悼念烈士。②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激励人们,揭露暴行。有必要揭露这一场暴行。③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警醒庸人,勿忘血债。有必要在人们快遗忘的时候来总结教训意义。【资料】“据说最快乐的日子是学生时代,我可不同意。我相信世界上不会有快乐的日子,学生时代也是够苦恼的。譬如自从我入校以来,我们北京女师大便常常处在纷扰中,我很怕回忆大学过去的生活。现在我校比过去安定一些了,我正准备安下心来学习,但据说新任教育部长马君武将策划在教育界制造麻烦,那么象现在这样的平静环境便就不能保持了。所以,我在大学的社会生活是不宁静的,我的功课也很受影响。我记得有次上英语课,老师问我一些问题,但我一个字也答不出来。我迫切希望我们学校的社会生活能有所改善。”——刘和珍君在1926年3月16日写的日记5.作者笔下写了几种人?他们对惨案的态度如何?作者对这些人的情感又是怎样的?(1)第一类:爱国青年突出的代表是刘和珍,还提到杨德群、张静淑——真正的“猛士”,依然“奋然前行”作者:沉痛悼念,表达敬意——颂扬她们的勇毅,称她们的“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2)第二类:反动势力包括段其瑞执政府(或称“当局者”)、“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称“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虐杀、污蔑革命烈士,发布“阴险论调”作者:控诉他们的暴行、痛斥他们无耻下劣。(3)第三类: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或称“无恶意的闲人”)——微漠、淡漠、麻木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1.文章写了与刘和珍君相关的哪些事情?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概括。这些事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形象?①预定《莽原》: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追求进步,渴望真理②反抗校长: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力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不畏强权,坚持正义,敢于斗争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次数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和蔼、善良三、赏析③虑及母校: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敢于担当,有责任意识。④徒手请愿:牺牲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不怕牺牲,爱国热忱。刘和珍的形象:是一个和蔼善良、渴求真理与进步、敢于斗争、有责任担当意识且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2.为什么反复写“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①她有着美好的理想的,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社会的美好,所以用总是“微笑”和“和蔼”来象征。②刘和珍对同志、师友和蔼可亲、温柔善良的性格。③反衬杀人者凶残卑劣的本质和反动文人的寡廉鲜耻。④她是一个强者在残酷的社会下人吃人的恐惧下,她依然微笑着。⑤鲁迅用她的形象来说明一种现象。⑥微笑是应该有也是青年一代所需要的,勇敢的面对惨淡的人生。3.面对刘和珍的牺牲,鲁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对刘和珍君等进步青年牺牲的深切哀悼、惋惜以及对她们的热情讴歌;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和批判;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坚定信念和强烈期望。(1)鲁迅为何在交代写作缘由时说自己“无话可说”?【朗读】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实在无话可说”是对于政府的野蛮残暴恐怖国人的麻木实在是让人无话可说。(2)让鲁迅悲愤的“非人间”是什么样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资料补充】林学蘅1926年3月20日的《晨报》上发表时评《为青年流血问题敬告全国国民》:在青年方面,外交请愿,虽属正当,亦何事啸聚男女,挟持枪械,若临大敌者,重以驱逐外交团之宣言,殴击警卫队之行动,不惜激于意气,铤而走险,乃陷入奸人居间,利用之彀中。徐谦、顾兆熊等居于知识阶级代表者之地位,对于血气方刚之青年,不知所以启迪之,惟务放言高论,驱千百珍贵青年为孤注一掷,成者诸君尸其名,败则群众被其害。4.联系语境,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和表现力,并感悟整个句子的深层意蕴。⑴“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非人间”形容当时如同地狱一般的黑暗现实。“浓黑的悲凉”,突出了极度悲凉的心情。“悲凉”可感而不可视,“浓黑”则是形象化、可视化的词,将描述甲事物的词用到乙事物上,是“移就”手法⑵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的猛士”指真正勇敢的革命者。“惨淡的人生”指反动文派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哀痛者”和“幸福者”分别指看到黑暗现实,哀痛于国家和人民命运的人和敢于正视黑暗现实,为国为民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人。这是对烈士的热情讴歌。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面对反动统治下的血腥屠杀,毫不回避,奋然而起,前仆后继,为推翻黑暗的反动统治而英勇斗争。这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崇高。此句运用反复的手法,突出了“真的猛士”英勇奋进、无所畏惧的特点,同时整齐的节奏感增强了表现力,使人读来印象深刻。⑶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庸人”者,指众多平平常常、无所作为且思想麻木的人。这种人对反动派的暴行虽有所不满,对烈士的死难有所哀痛,但是他们不敢“直面……正视……”,他们特别容易忘却“旧迹”,忘却历史的教训,他们不思反抗,苟且偷生。这群人与“真的猛士”形成鲜明的对比。在鲁迅的笔下,这些人身上具有“国民的劣根性”,作者为这群麻木庸人的不觉悟感到悲哀。【鲁迅笔下麻木的中国人】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藤野先生》“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药》⑷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惨象”,指反动派的凶残行为;“流言”,则比刀枪更加阴险。思考: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明确:军人凶残暴虐,文人嚣张卑劣。有形的刀枪,加上无形的刀枪──御用文人的笔杆,这就是中国式的专制统治,这就是中国式的白色恐怖:武力镇压加思想钳制。正是这种野蛮而严密的专制统治,使得我们的民族逐渐衰亡,以至“默无声息”了。⑸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沉默呵,沉默呵!”,沉默的原因是反动统治者下劣凶狠的武力镇压,又用流言统治思想。此句运用反复,强烈地抒发深沉、激越的感情。对反动派的警告和对后继者的呼唤。“不在……就在……”这一选择复句,表示摆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非此即彼,就看我们的选择。表面上看,作者并不肯定哪一种,似乎只客观地指出衰亡民族的两种不同的发展前途,但是实际上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出路,作者肯定的是后者。作者用这一复句,既是对反动派的警告:杀人者别得意,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刻,更是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鼓动。全句感情高度激昂。“有些民族因为叫苦无用,连苦也不叫了,他们便成为沉默的民族,渐渐更加衰颓下去……至于富有反抗性的民族,因为叫苦无用,他便觉悟起来,由哀音而变为怒吼”。——鲁迅《革命时代的文学》⑹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从容地转辗”写三个女子临难不惧;“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反语,指反动派野蛮残酷的屠杀;“惊心动魄的伟大”反语,指骇人听闻的罪行;“伟绩”、“武功”是指中外反动派屠杀中国妇女儿童的罪行和血腥镇压学生的暴行;说“屠戮妇婴”、“惩创学生”是把中外反动派的罪恶暴行与“三·一八”屠杀女学生这件事作类比,加以揭露和讽刺。此句运用辛辣的反语讽刺反动军阀和帝国主义欺凌屠戮爱国民众的暴行,鞭挞了他们的卑劣无耻。⑺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无恶意的闲人”——指一般庸俗的小市民。他们在政治上不反动,但是极端冷漠麻木,善于忘却,烈士的鲜血只是他们闲聊的材料。“有恶意的闲人”——指所谓的学者文人,走狗文人,如陈西滢等人,他们散播无耻流言,是反动政府的帮凶。⑻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本体:人类历史的进步喻体:煤的形成付出巨大的代价需要大量的木材历史前进一小步形成一小块煤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类历史的进步”比作“煤的形成”,生动形象地阐明了革命是要付出极大代价的深刻道理。全句含义是:请愿时的流血是不能推动历史前进的,吸取血的教训,改变战斗方法。⑼“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鲁迅认为“三·一八”请愿的意义在于:一般的民众(苟活着),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中,多少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而真正的革命者(真的猛士),将因受到激励而更加奋勇前进。【写作意图】鲁迅先生写作本文的意图:除了要悼念在惨案中牺牲的爱国者刘和珍等人外,更深远的意义是在于述评“三·一八”惨案,以此来鼓励生者、激励猛士,揭露敌人,唤醒庸人,评述惨案的教训和意义等。而纪念刘和珍正是本文写作目的的切入点。鲁迅先生借记念刘和珍作为切入的角度,笔触涉及了三个方面的对象,即爱国青年、反动势力以及处在中间状态的“庸人”,在对三者的分析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写作特点】①切入角度巧妙鲁迅对“三·一八”惨案的评述,以记念刘和珍作为切入角度,写她的正义感、责任感,写她的“微笑”“和蔼”,以一当十,塑造了请愿群众的群体形象。侧面写明请愿群众的身份、形象,让人了解这是怎样可爱的青年。段政府杀害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流言家污蔑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其残忍凶狠、无耻卑鄙便不言而喻,什么“暴徒”什么“受人利用”,无耻谰言都不攻自破。写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追悼会,又真切的反映了惨案之后正义的人们怎样深切地悼念死难者。作者记念的是一个刘和珍,评述的却是“三·一八”惨案整个事件。理解这篇课文,也应该把握其博大而深刻的思想内容。②简练的记述、精辟的议论、浓烈的抒情完美结合文章题名为“记念”,当然离不开对逝者事迹的记叙,但本文没有详细介绍刘和珍的生平,也没有详写惨案本身,而只是抓住“始终微笑”、“欣然前往”等特征,突出她在女师大风潮和“三·一八”惨案中的战斗英姿。在简要记叙的基础上,常用精辟的语言抒写感慨,观点鲜明,思想深刻。如对徒手请愿的分析,殉难意义评价。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都凝聚着作者强烈深沉的激情,事中寓情,理中融情。事、理、情交融,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氛。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反语、对比、比喻等,增强议论的表达效果。例如,“伟绩”、“武功”都是反语,表达对敌人无情控诉和鞭挞。“真的猛士”“庸人”的对比,激励人民觉醒。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5-27 14:58:47 页数:27
价格:¥10 大小:622.13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