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第七单元自然情怀单元备课课件5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4

2/54

3/54

4/54

剩余5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物皆著我之色彩”\n“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nQ:如果可以找一名古人去旅行,你会选择和谁一起?A.李白B.杜甫C.苏轼\n余光中说过,如果要找一名古人去旅行,不要找李白,他太狂傲,不负责任;也不要找杜甫,他一生太苦,会很丧;要找就找苏东坡,他是一个能让一切变得有趣的人。\n《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的一生起起落落,21岁出仕,22岁丧母,30岁丧妻,31岁丧父,42岁逢冤,49岁丧子,50岁又被召回京师,60岁又被贬谪,终于在66岁,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n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始于战国,盛行于汉,唐宋衰微,元、明、清趋于消亡。\n四六为主追求骈偶(对称句)。语音要求声律谐协(和谐协调)。文辞讲究藻饰用典。内容侧重写景抒情。杜牧《阿房宫赋》曹植《洛神赋》欧阳修《秋声赋》左思《三都赋》司马相如《子虚赋》文体特点:\n1.壬戌()10.酾酒()2.桂棹()11.横槊()3.余音袅袅()12.渔樵()4.幽壑()13.扁舟()5.嫠妇()14.匏樽()6.愀然()15.蜉蝣()7.山川相缪()16.无尽藏()8.舳舻千里()17.狼籍()9.旌旗()18.枕藉()rénxūshīzhàoshuòniǎoqiáohèpiānlípáoqiǎofúyóuliáozàngzhúlújíjīngjiè\n段1明确:描绘月夜游赤壁时的优美风光和舒畅心情。\n晦:农历每月末尾。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望”后的一天,农历每月十六。\n段2明确:由作者“扣舷而歌”引出客人悲凉的萧声。\nQ: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1)面对浩渺而宁静的湖面想起了“美人”(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夸张,想象,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n段3明确:写客人解释箫声悲凉的原因,感叹人生的无常、渺小、短暂。\n段4明确:写作者阐述“变”与“不变”的道理,表达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段5明确: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n水月人变不变逝者如斯盈虚如彼生老病死未尝往也卒莫消长代代相承\n文章线索感情线索:乐-悲-乐时间线索:月初出——东方既白叙事线索:夜游—听曲—主问客答—主辩—客喜\n(1)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3)山川相缪(通“缭”,盘绕)(4)杯盘狼籍(通“藉”,凌乱)一、通假字\n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二、词类活用歌,名作动 唱动词使动,舞,使……起舞;泣,使……哭泣\n3、正襟危坐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正,形容词使动 使……整齐南,名作状 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6、顺流而东也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东:名作动,向东进军、东下\n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侣鱼虾而友麋鹿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侣鱼虾而友麋鹿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n三、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n(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他内心所思慕的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n耳得之而为声惟江上之清风不知东方之既白扣舷而歌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代词,它)(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音节助词,无实义)(介词,在)(介词,从)(介词,表被动)(词尾,表示状态,……的样子)(指示代词,这样)之于然四、一词多义\n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相与枕藉乎舟中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扣舷而歌之侣鱼虾而友麋鹿(助词,形容词后,……的样子)(语气词,相当于“吗”)(介词,相当于“于”)(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乎而\n举酒属客属予作文以记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属教坊第一部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纵一苇之所如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如武王之意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动词,隶属)(同嘱,嘱托)(动词,类)属如(动词,劝请)(动词,像)(动词,往)(动词,比得上)(动词,遵从,按照)(连词,假如,如果)\n1.而今安在哉?2.泛舟游于赤壁之下。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5.凌万顷之茫然。6.渺渺兮予怀。7.而又何羡乎?8.何为其然也?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0.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n《赤壁赋》写了作者夜游赤壁赋的经历和感受。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写了饮酒放歌的欢乐和人生短暂无常的感叹,书法作者对宇宙人生独特的感受,从而表现作者豁达的胸襟和洒脱豪迈的风度。\n“苍山负雪,明烛天南”\n孟子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斯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于鸿毛。\n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②游记: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③杂记: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n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因书斋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桐城派\n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写作背景\n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泰山的地理形势:面汶水和济水的分流线点古长城日观峰为下文叙述登山路线和观日出做铺垫\n(1)年号纪年汉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即位那年称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顺次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如乾隆三十九年、贞观十三年。(2)干支纪年如壬戌之秋、丙辰中秋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3)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n南麓登山循中谷复循西谷遂至其巅越中岭泰安乘、历、穿、越京师登山时间: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地点:京师——泰安登山路线:由南麓—入中谷—越中岭—循西谷—至山巅\nQ:作者描写这两幅图景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负”: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烛”: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上→下远→近高峻雄浑壮阔\n夜间时辰五更五鼓五夜现代时间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00-21:00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00-23:00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00-1:00鸡鸣四更四鼓丁夜1:00-3:00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00-5:00\n山顶观日出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时间顺序:待日出——稍见——须臾——日上——回视白若摴蒱正赤如丹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比喻、拟人手法\n三多:多石;多平方;多松三少:少土;少圜;少杂树三无:无瀑水;无鸟兽音迹;无树1.突出泰山苍劲峻峭的面貌2.泰山之冬的静美自然景观\n交待泰山位置记述登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n“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n史铁生(1951年—2010年),北京人。1969年,18岁的他赴延安插队,1972年,生日那天,因腿疾住进医院,从此他再没站起来,双腿瘫痪后回到北京,时年21岁。1974年始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后转向写作。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病隙随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n第一部分(1—7段):“我”与地坛第二部分(8—17段):“我”与母亲1-4:“我”与地坛的结缘5-7:“我”在地坛获得的人生感悟8:过渡段9-10:母亲为“我”承担苦难11-16:“我”的创作与对母亲的回忆17:结尾段,结束回忆\n……一座废弃的古园,……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被人遗弃的古园被社会遗弃的人同病相怜荒芜冷落失魂落魄地坛“我”\n段落景物特点357剥蚀了的琉璃、淡褪了的朱红、坍圮了的高墙、散落的雕栏玉砌、苍幽的古柏、茂盛的野草藤蔓、发出沉静光芒的夕阳古旧沧桑、破败荒芜、冷落沉寂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草木竞相生长的响动宁静、生机勃勃落日余晖、雨燕高歌、苍黑的古柏、孩子的脚印、青草泥土的气味、秋风里的落叶未改本色、洋溢着生命的律动荒芜但不衰败\n是一位既疼儿子又理解儿子的母亲是一位坚忍的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亲是一位不幸的母亲是一位不张扬爱的母亲母亲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还要承受不能将这种痛苦现于形色的痛苦。她不但要随时准备接受儿子自杀的噩耗,还要想儿子今后的人生道路该怎样走。\n地坛母亲古老苍凉,沉静超然,包容一切,生机勃勃宽容,沉静,无私,坚忍(1)二者都是作者由自伤走向自强的精神源泉。(2)地坛是史铁生获得生命感悟的地方,也是他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地坛是史铁生的地坛,也是史铁生和母亲的地坛。地坛与母亲已经融为一体。\n地坛荒芜但不衰败生命感悟看透了生死母亲坚忍、毫不张扬生存启发理解了生命走出困境重塑家园\n“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n故都的秋(北平)点明描写的地点,便于抒情。饱含着作者对北平深深的眷恋之情,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暗含人文和自然景观的融合\n北国之秋:清、静、悲凉南国之秋:慢、润、淡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对故都之秋的依恋之情。\n清静悲凉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雨闲人秋果————————————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破屋,破壁,牵牛花的蓝朵气味也没有,丝纹细腻清闲声音也没有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衰弱的残声凉(触觉)咬、立、答(行动)息列索落(听觉)缓慢悠闲的声调(声调)灰沉沉的天空(视觉)悲叹(神态)淡绿微黄的颜色\n秋院的清晨(视觉、听觉)秋槐的落蕊(触觉)秋蝉的残声(听觉)秋雨的奇味(嗅觉)秋果的奇景(视觉)视、听、触、嗅。使景物更加形象生动。\n文章选择了五种秋景,紧扣“清、静、悲凉”来表现北国的秋味,体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将所受之苦闷、落寞、悲凉的心情蕴藏在了精心挑选的景物的描写中。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5-27 16:00:17 页数:54
价格:¥10 大小:760.12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