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主题班会
学校用文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人教版
>
必修3
>
第二单元
>
5 杜甫诗三首
>
202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05课 杜甫诗三首(解析版)
202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05课 杜甫诗三首(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9
2
/9
3
/9
4
/9
5
/9
6
/9
7
/9
8
/9
9
/9
充值会员,即可
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凋伤(diāo)塞上(sài)渚清(zhǔ)孤舟一系(xì)B.青冢(zhǒng)万壑(hè)暮砧(zhēn)拈轻怕重(zhān)C.潦倒(liáo)省识(xǐng)朔漠(shuò)溯流而上(shuò)D.环珮(pèi)处置(chǔ)江间(jiān)挑拨离间(jiān)【答案】A【解析】B项,“拈”读niān;C项,“溯”读sù;D项,“挑拨离间”的“间”读jiàn。2.下列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风急天高猿啸哀啸:啼叫B.无边落木萧萧下木:木头C.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的小块陆地D.潦倒新停浊酒杯新:刚刚【答案】B【解析】木:树叶。3.与《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环珮空归月夜魂”意境相同的一项是①昭君不惯胡沙远②但暗忆江南江北③想珮环月夜归来④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答案】D【解析】①③和例句都是表达王昭君受不了大漠之苦,而幽魂归汉。4.对下列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乡的自然环境,感叹人逝村存,点出题意。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句的大意是说,王昭君一别汉宫而去了和大漠相连的紫台,最后只留下青冢一座沉寂在黄昏中。“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颔联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1,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颈联一方面揭示汉元帝的昏庸,一方面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D.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尾联的琵琶乐曲将昭君的怨恨传之千载,从侧面加强了对汉元帝的批判,收束全诗。【答案】B【解析】“去”是离开的意思,“紫台”是宫廷。5.下列诗句,从修辞手法看,不是对仗的一项是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D.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能力。C项,对仗是前后句对应的字词在词性和字音平仄上保持一致。6.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许多人绝非如此,他们根本不制定任何人生计划,以达到有意义的目标,而是朝.三.暮.四.,变化不止。B.只要各国、各地区同.舟.共.济.,携手合作,克服困难,亚太地区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C.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D.坏人固然要防备,但坏人毕竟是少数,人不能因.噎.废.食.,不能为了防备极少数坏人连朋友也拒之门外。【答案】C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切实履行职能,做好粮、油、肉、蛋、奶等主要食品的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B.学术腐败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学术资源分配体制不够合理、社会风气不佳和个人品行不良造成的。C.在当前形势下,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就是关注、维护普通百姓的根本利益,尤其是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处于困境的百姓的利益。2,D.老李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到他家。【答案】C8.请结合杜甫《登高》一诗的意境,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诗进行扩写。要求:使用描写的方式,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200字左右。【答案】示例:诗人漂泊于西南天地,乘船顺江而下,来到夔州。此地濒临长江,江流在此进入瞿塘峡,峡口多风,深秋时更是天高风急。诗人登高远望,只见无边无际的林木落叶萧萧而下,如同起舞的蝴蝶,翩翩而去;滚滚而来的长江奔流不息,是向天地诉说着自己的勇往直前。雄浑、寥阔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使诗人更加感到太空浩茫,岁月悠久。联想到自己年华已逝,壮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壮!【解析】答题时需要注意:应该是对诗句的扩写,并且要结合《登高》一诗的“意境”;表达方式为“描写”;描写时要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字数必须在200左右。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9~10题。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9.颈联中的“丛菊”能否改为“残菊”?为什么?【答案】不能。白露时节,菊花是开得十分茂盛的。菊花的盛开,相较于诗人的身世飘零,就显示出他的凄苦之感。而且两度菊花盛开,诗人却流下了思乡的眼泪的,以乐景写哀情,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反衬),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悲苦心境。因此,不能改。【解析】“丛菊”“残菊”特点的不同,形成的意境就不同,结合诗歌抒发的情感,能自圆其说即可。10.本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在抒情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答案】本诗抒发了悲秋之情及对故乡的思念。在抒情方法上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意对即可)【解析】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应从诗歌意象入手,并结合写作的背景来体会。抒情方法包括直接抒情和3,间接抒情两种,本诗既有借景抒情,又有“凋伤”“泪”“故园心”等直接的抒情。(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1~12题。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1.“群山”“万壑”这样的意象与“明妃”有什么联系?【答案】一是写出了生长明妃的荆门与她远嫁的“朔漠”相隔千山万水。二是用雄伟的山川象征远嫁异域的明妃的勇敢和毅力。【解析】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正像王昭君跨越千山万水远嫁西域,作者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王昭君的形象。12.诗中写昭君的“怨恨”,昭君怨恨什么?杜甫写昭君的怨恨其用意是什么?【答案】“帝始不见遇”的怨恨,更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怨恨怨思。杜甫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杜甫的怀才不遇、漂泊异地、远离故乡的处境与昭君相似,写昭君的怨恨也是写自己的怨恨。(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3~14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3.诗歌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具体描写了哪些意象?组成了怎样的意境?【答案】诗人选取了“凄冷的秋风、空旷的天空、凄厉哀怨的猿声,以及凄清的江水、白茫茫的沙滩、回旋飞翔的鸟群、萧萧的落叶、滚滚的长江”等8种意象,渲染出了苍凉阔大、凄清肃杀的氛围。【解析】回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所描绘的景物特征,结合作者处境、情感判断意境特点。14.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答案】诗眼为“悲”。整首诗歌“悲”字是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遣悲,由借酒遣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三、课外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①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注】①倩:请求,使。15.“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这两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答案】写出了水的宏大气势和山的高耸情状。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远”“高”二字写出了开阔的空间;“落”“寒”既表现了深秋的时令,又令人有高危萧瑟之感。【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这两句所写的景物是“水”和“山”,抓住“远”“高”“落”“寒”四字对景物的特点分析即可。16.有人认为在这首诗中,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写出,真是“字字亮,笔笔高”。你同意这种评价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同意。(1)首联从“悲”着笔,但并未就悲写悲,而是由“悲”翻转为“欢”。(2)颔联写怕帽子被风吹去,笑着请人帮他正一正,虽含一缕人生老去的伤感,但更主要的是表现了诗人的豁达乐观。(3)颈联写景,气象峥嵘,悲凉中见豪壮。(4)尾联“知谁健”三字透露了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醉把茱萸”却又有几分超然旷达,所以说诗人是以“壮语”写“忧情”的。【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诗歌的首联和最后一联中,可以看出诗人有“满腹忧情”,却“强自宽”,中间两联无论是叙事还是写景,都有豁达、豪壮的特点。可以从每一联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角度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8题。梦李白·其二①5,杜甫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注】①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至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磷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梦李白》共两首,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此时的杜甫,闲居蜀中。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开篇“浮云”二句,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常用的比兴手法,以此喻李白的漂游不定。B.“三夜”两句从频梦叙起,是诗人推己及人,从对方设想,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C.诗歌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塑造了李白的真实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D.诗人因担心李白遭遇不测,故语多凄惨,忧思深重,句句发自肺腑,字字恻恻动人,读来让人心碎。E.诗歌以诗人自我为中心,哀叹李白的同时也是哀叹自己,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怨怒和对社会的担忧。【答案】CE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18.清人蒲起龙评论此诗:“次章纯是迁谪之慨。为我耶?为彼耶?同声一哭!”请结合情节和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谈谈你的理解。【答案】“告归”以下六句,以语言、动作、外貌等刻画出梦中李白憔悴、匆促、困顿不堪的形象。诗人6,通过梦境来缓解对故人至诚难抒的思念,表达对李白遭遇的由衷同情,抒写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哀叹故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不平遭际的反思。【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到了755年的10月,除去中间回了几趟洛阳,他在长安已经整整九年,也许是他上左丞相韦见素的诗发生了作用,被任河西县尉。当时的县尉,可以说是使一个有良心的诗人最难忍受的职位。如今他绝不愿蹈高适的覆辙,去过逢迎官长、鞭打人民的生活,他虽然贫因,虽然44岁了还没有一个官职,他却不加考虑便拒绝了这个任命。他辞却河西尉,改就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任务是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门禁锁钥,职位是正八品下。他决定接受这个职务后,又到奉先去探视一次妻子。这乒是唐朝成立以来统治集团的奢侈生活与人民所受的剥削都达到前此未有的高点的时刻,随着频年的水旱成灾,人民的生活比起开元时代好像翻了一个大筋斗,贫富的悬殊一天比一天尖锐。杜甫在11月里一天的夜半从长安出发,当时百草凋零,寒风凛冽,7,手指冻僵,连衣带断了都不能结上。他如今有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官职,可以说是长安九年内不断地献赋呈诗所得到的结果,他一路上便把这些年的生活总括起来检讨了一遍。他想起在长安内心里常常发生的冲突,他本来可以像李白那样,遨游江海,潇洒送日月,但他关心人民,希望有一个爱护人民的政府,他把这希望完全寄托在皇帝身上,所以他舍不得离开长安,他觉得自己好像倾向太阳的葵藿,本性不能改变。如今头发白了,身体衰弱了,当年以稷契自命,如今获得的职务只不过是在率府里看管兵器。至于他所倾向的“太阳”呢?——他走过骊山下,天已破晓,他知道,玄宗正在山下的华清宫里避寒,在歌舞声中尽情欢乐,把从民间搜刮来的财物,任意赐予。而杨贵妃与杨氏姊妹饮馔的丰芙,使他不禁想起长安街头的饿殍,心头涌出来这千古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门内门外,咫尺之间竟有这么大的不同,想到这里,他或许会感到这个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但他当时并不知道,安禄山已经起兵范阳,而唐代的社会从此便结束了它的盛世,迈入了坎坷多难的时期。他转北渡过渭水,到了奉先,一进家门便听见一片号咣的声音,原来他未满周岁的幼儿刚刚饿死。邻居都觉得可怜,做父亲的哪能不悲哀呢?但是杜甫的悲哀并不停滞在这上边,他想,他自己还享有特权,既不纳租税,也不服兵役,如今世界上不知有多少穷苦无归与长年远戍的人,他们身受的痛苦不知比自己的要多多少倍!想到这里,他的忧愁已经漫过终南山,弥漫天下了。他把从长安出发到奉先这段路程的经历和感想写成《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是一篇杜甫划时代的杰作,里边反映出安史之乱前社会的实况,反映出杜甫内心的矛盾与他伟大的人格;这也是杜甫长安十年生活的总结,从这里我们知道,杜甫无论在思想的进步上或艺术的纯熟上都超越了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个诗人。(有删节)19.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长安时期的杜甫,生活贫困,求仕艰难,为了实现抱负,不得不频频向官员献诗。B.杜甫拒绝县尉一职而改就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表现出他不愿违背良心的诗人本性。C.杜甫在归途中亲眼看到统治者的荒淫和长安街头的饿殍,由此感到了唐朝的衰落。D.从选文看,长安时期的杜甫生活在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尖锐、时局动荡的社会中。E.选文既表现了杜甫的人民性,又重点突出了杜甫的局限性,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杜甫。【答案】CE【解析】C项,“亲眼看到统治者的荒淫”“感到唐朝的衰落”有误;E项,“重点突出了杜甫的局限性”有误。20.从文中看,长安十年时期的杜甫陷人哪些内心的矛盾?8,【答案】①追求潇洒的个人生活与心系人民苦难的矛盾;②早年的个人抱负与现实求仕艰难的矛盾;③既把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又清醒地意识到皇帝荒淫的矛盾。【解析】第一段说明了他早年的个人抱负与现实求仕艰难的矛盾;第二段体现了既把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又清醒地意识到皇帝荒淫的矛盾;文章的前两段又都体现出他追求潇洒的个人生活与心系人民苦难的矛盾。【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两点:①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②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21.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想到这里,他的忧愁已经漫过终南山,弥漫天下了。”的妙处。【答案】通过“漫过”“弥漫”两个动词将抽象的忧愁具象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杜甫内心的忧愁之重,突出杜甫不顾个人疾苦而心忧天下的博大与高尚。【名师点睛】对于此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22.文中说:“杜甫无论在思想的进步上或艺术的纯熟上都超越了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个诗人。”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从思想或艺术的角度,结合你对杜甫的了解加以阐述。【答案】思想方面:关注个人的悲苦,转为关注天下百姓的疾苦。艺术方面: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反映现实,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紧扣文章主旨,联系文中所写的时代及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感情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读作者情感的钥匙。其次,要紧扣原文中的表述进行分析,不主观附会。最后,分析要结合文本,符合文中所反映的事实,言之成理即可。【名师点睛】这类题相当于小型作文,无论赞同还中否定,观点一定要明确,分析时要有理有据,并且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另外,语言表述要简洁。考场是有时间限制的,写的太少,分析不透彻;写得太多,势必要侵占做其题的时间。9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2第三单元: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五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四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三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六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二单元过知识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人教版高一语文单元复习第二单元过知识课件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期中测试.docx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期末测试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 哦,香雪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知识点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09-07 14:32:03
页数:9
价格:¥2
大小:624.21 KB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友情链接
CC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