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202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06课 孔雀东南飞 并序(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3/12

4/12

5/12

6/12

7/12

8/12

9/12

10/12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箜.篌.(kōnɡhóu)否.泰(pǐ)嗟.叹(jiē)伶.俜.(línɡpīnɡ)B.公姥.(lǎo)槌.床(chuí)磐.石(pán)拊.掌(fú)C.青骢.马(cōnɡ)白鹄.舫(hú)流纨.素(wán)明月珰.(dānɡ)D.玳.瑁.(dàimào)摧藏.(zànɡ)遗.施(wèi)蹑履.(lǚ)【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香囊严霜哽咽磐石B.薄禄嘻戏涕落纷纭C.晻晻络绎鸳鸯赉钱D.蒲纬嗟叹槌床婀娜【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常用字字形。B项“嘻”应为“嬉”;C项“赉”应为“赍”;D项“纬”应为“苇”。3.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新妇起严.妆.(盛妆)事事四五通.(遍)B.足下蹑.丝履(穿着)耳著.明月珰(戴)C.指如削葱.根.(葱白)本自无教.训.(教养)D.却.与小姑别(回头)好自相扶.将.(服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将句子带入原文中翻译,D项“却与小姑别”意思是“退出来与小姑道别”,所以“却”,动词,退出来。4.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孔雀东.南.飞A.手.巾.掩口啼B.槌.床便大怒C.足以荣.汝身D.自名.秦罗敷【答案】A1,【解析】例句中“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A项,“手巾”也是名词作状语,用手巾。B项,“槌”,名词用作动词,敲击;C项,“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D项,“名”,名词用作动词,取名。5.下列各项中,两句话都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便可白公姥否泰如天地B.我有亲父母昼夜勤作息C.女行无偏斜逼迫兼弟兄D.及时相遣归生人作死别【答案】B【解析】A项,公姥:偏指姥,婆婆/无;B项,父母:偏指母,母亲/作息:偏指作,劳作。C项,无/弟兄:偏指兄,哥哥;D项,无/无。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吾今且.报府君尔.妾亦然A.B.四体康且.直诺诺复尔尔.君既若.见录于今无会因.C.D.腰若.流纨素因.求假暂归【答案】B【解析】B项,“尔”均为指示代词,这样;A项,副词,暂且/连词,并且;C项,副词,如此/动词,像;D项,名词,机会/连词,于是。7.下列各项句子中的“相”全部指代第三人称的一项是A.会不相.从许及时相.遣归儿已薄禄相.胜不敢复相.士B.好自相.扶将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登即相.许和C.还必相.迎娶嬉戏莫相.忘季文子相.三君操虽托名汉相.D.相.见常日稀枝枝相.覆盖仰头相.向鸣誓不相.隔卿【答案】B8.下列各句中的“自”全部指代“自己”的一项是A.进止敢自.专举动自.专由那得自.任专汝岂得自.由2,B.葳蕤自.生光物物各自.异自.挂东南枝自.名秦罗敷C.自.君别我后我自.不驱卿自.名为鸳鸯自.誓不嫁D.好自.相扶将自.名为鸳鸯本自.无教训自.可断来信【答案】A【解析】A项,“自”全部指代自己。B项,葳蕤自生光(连词,况且);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自挂东南枝(代词,自己);自名秦罗敷(代词,其)。C项,自君别我后(介词,从);我自不驱卿(副词,当然,本);自名为鸳鸯(代词,其);自誓不嫁(介词,从此)。D项,好自相扶将(助词,地);自名为鸳鸯(代词,其);本自无教训(副词,当然,本来);自可断来信(副词,立即)。9.下列全部含有名词作动词用的一项是A.槌床便大怒自名秦罗敷谢家事夫婿B.孔雀东南飞手巾掩口啼卿当日胜贵C.逆以煎我怀足以荣汝身便利此月内D.交广市鲑珍千万不复全红罗复斗帐【答案】A10.下列加点字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为仲卿母所遣.便可白.公姥可.怜.体无比槌床.便大怒逆.以煎我怀B.阿母大悲摧.便言多令.才恐此事非奇.寻.遣丞请还否.泰.如天地C.渠.会永无缘蹑履相逢.迎.逼迫兼弟.兄叶叶相交.通.多谢.后世人D.阿母为.汝求县令遣.媒来徒留无所施.作计何.不量郁郁登.郡门【答案】D【解析】D项,为:介词,替,给。遣:动词,派遣。施:动词,用。何:疑问副词,为什么。登:动词,来到或聚集。A项,遣:遣返,休,特指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今义,派遣。白:告诉,禀告;今常指一种颜色。可怜:可爱;今义,值得怜悯。床:古代一种坐具;今供人睡觉用的家具。逆:逆料,预料;今义与“顺”相对。B项,摧:伤心;今义,破坏,折断。令:美好;今义,命令或使。奇:宜,适宜;今义,特殊的,或惊异。寻:过了一些时候;今义,寻找。否(读pǐ):坏运气;今义,否定,可否。泰:好运气;今义,平安,安定。C项,渠:他;今常指人工开凿的河道。逢迎:迎接;今义,奉承,拍马。弟兄:偏义复词,哥哥,兄长;今指同辈之间或旧军队中对士兵的称呼。交通:连接;今为各种运输往来,邮递3,通讯工作。谢:劝告;今常用来表示感激。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焦仲卿妻刘氏是一个善良的女性,却在结婚两三年后就被婆婆嫌弃。她与焦仲卿诀别时,虽然忧.心.忡.忡.,却依然“感君区区怀”。B.2016年11月16日晚,庐剧《孔雀东南飞之焦仲卿妻》在安徽大剧院拉开了公演的序幕,表演场面可谓附.庸.风.雅.,令人叹服。C.汉代女子改嫁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焦仲卿夫妻的婚姻悲剧发生在建安年间,那时焦仲卿妻自求遣归的想法并不奇怪。D.《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夫妻二人对待爱情坚.贞.不.渝.,这自然值得肯定。但如果以这样的标准要求天下所有的夫妻,显然,这是不现实的。【答案】B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饲养员介绍,动物园内的孔雀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飞行天性逐步降低。对它们进行一定的飞行训练,很有必要。B.“二度梅”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吴凤花,2014年11月30日亮相胜利剧院,演出了她的经典之作《孔雀东南飞》。C.千古绝唱《孔雀东南飞》是第一首中国文学史上的长篇叙事诗,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D.汉代实行“察举”这种人才选拔制度,《孔雀东南飞》中的庐江小吏焦仲卿,便在察举制中的受益者。【答案】B【解析】A项,搭配不当,“飞行天性”与“降低”搭配不当,“降低”可改为“消失”。C项,语序不当,“第一首”应该放在“长篇叙事诗”前面。D项,结构混乱,“便在察举制中的受益者”可改为“便在察举制中受益”或“便是察举制的受益者”。13.对《孔雀东南飞》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通过大量的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了人物性格,一些段落浓墨重彩,如刘焦话别、兰芝辞母等,使人物形象更鲜明。B.最后一段中松柏梧桐覆盖相交,鸳鸯双双和鸣,是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既象征了刘、焦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的悲愤和控诉。4,C.这首诗既写了刘兰芝、焦仲卿两人的感情纠葛,也写了刘、焦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的矛盾冲突,前者感情纠葛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展开的。D.《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和北朝民歌《陌上桑》并称为“乐府双璧”。【答案】D【解析】D项,应是和《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14.《孔雀东南飞》是被明人胡应麟称为“百代而下,当无继者”的古今绝唱,是古代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歌颂了刘兰芝的忠贞与反抗精神。假若刘兰芝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请你为她写一段颁奖词。【答案】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在漫漫长夜里,刘兰芝坚强地与宿命相抗衡,像在沙漠里希冀绿洲一样找寻着美好的爱情,那清池中的层层涟漪是长夜里耀眼的火花,是痴男怨女血泪的控诉,是对人类文明最强烈的呼唤。“举身赴清池”的那一瞬展现着凤凰涅槃式的悲壮。这是执着于自由者的无奈选择,这是对封建礼教无声的抗争!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共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5,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徒.留无所施徒:徒然,白白地B.却.与小姑别却:但,然而C.逆.以煎我怀逆:违背D.自可断来信.信:音信,消息【答案】A【解析】B项,却:退下来;C项,逆:出预料,想到将来;D项,信:使者,指媒人。16.下列“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及时相遣归B.儿已薄禄相C.好自相扶将D.不得便相许【答案】B【解析】B项,相:相貌。A、C、D三项均偏指一方。17.下列对开头画波浪线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此段列举“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等来突出刘兰芝多才多艺、很有教养。B.此段运用铺陈排比的手法,从而达到了盛赞刘兰芝才艺的效果。C.此段按时间顺序来写,是为了突出刘兰芝家对她的教育循序渐进,很有整体规划。D.此段中罗列的数字是互文,这是一种交叉的表述,只是表示兰芝富有教养,并不是指具体才艺的学习年限。【答案】C【解析】C项,“是为了突出刘兰芝家对她的教育循序渐进,很有整体规划”错误,应是“为了突出刘兰芝多才多艺和能干”。1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2)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答案】(1)我不能胜任你家的驱使,白白地留下也没有什么用处,你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休弃回娘家。(2)感谢你的真情挚意,你既然如此记着我,盼望着还望不久你便能来接我。三、课外拓展阅读6,(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韩凭夫妇宋康王舍人韩凭【韩凭,或作韩朋。韩凭与何氏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因为表达了人民的美好愿望,隋唐以后,广泛流传,但以《搜神记》所记为最早】,娶妻何氏,美,康王【宋康王,战国宋国的末代国君,名偃,暴虐无道,溺于酒色,往往射杀臣下,当时称为“桀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城旦,一种刑罚,被处城旦罪的人,发往边地,白天伺察寇虏,夜里修造长城】。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故意把话说得不明白】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衣服经不起拉拽】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夕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指韩凭妻何氏所作自明其志的歌。据《彤管集》,何氏所作之《乌鹊歌》,其词如下:“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自高飞,罗当奈何!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康王”】至今犹存。【注】正文选自晋朝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内的文字是对有关内容的注解。1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囚之,论.为城旦论:判处、定罪B.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遗:留下、遗留C.其妻乃阴腐.其衣腐:使……腐坏D.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恒:一直、总是【答案】B2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直接表明韩凭夫妇忠贞爱情的一组是①俄而凭乃自杀②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下③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④根交于下,枝错于上7,⑤交颈悲鸣,音声感人⑥妾是庶人,不乐康王A.①②⑥B.③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⑤【答案】A21.下列对正文和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凭是宋康王的舍人,他与何氏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被人们世代广为传颂,晋干宝的《搜神记》最早记载了这个故事。B.宋康王是个经常射杀臣下、沉溺于酒色的暴虐之君,被时人称为“桀宋”。韩凭的妻子何氏容貌美丽,被他夺为己有。C.韩凭夫妇以身殉情,虽未能合葬,但两坟之间长出一棵繁茂的大梓树将其连为一体,树上的鸳鸯交颈悲鸣,音声感人。D.何氏生前曾创作《乌鹊歌》自明其志,以南山之鸟、双飞的乌鹊等自况,表达了不慕荣华、追求婚姻自由的美好愿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归纳要点的能力。二冢之端,是两座坟墓的顶端,而不是两坟之间;一棵繁茂的大梓树,应为“两棵”,由文中“屈体相就,根交于下”,即可推知两座坟墓的顶端各长一棵大梓树。2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2)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3)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答案】(1)后来宋康王得到了这封信,把信给他身边的近臣看,他们都不明白何氏的意思。(2)康王希望我活着,我却只求一死。希望(君王)把尸骨赐与韩凭,使夫妻合葬。(3)你们夫妻相爱(至死)不休,如果(你们)能使两坟相合,那么我不阻拦你们。【参考译文】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娶何氏为妻,(他的妻子)容貌美丽,康王(将何氏)强抢入宫。韩凭怨恨康王夺走自己心爱的妻子,宋康王就下令把韩凭囚禁起来,判处他犯了城旦罪。何氏暗中给韩凭写了一封信,信中故意把话说得不明白,说:“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后来宋康王得到了这封信,把信给他身边的近臣看,他们都不明白何氏的意思。大臣苏贺对康王说:“其雨淫淫,8,说的是心中的哀愁和思念(像连绵的秋雨一样无休无尽);河大水深,是说夫妻被拆分两地就像被大河阻隔那样无法相会;日出当心,是说何氏已经抱定以死明志的想法。”不久,韩凭自杀而死。(听到丈夫自杀的消息后),韩凭的妻子暗中让自己的衣服腐坏。(一天),康王让何氏陪伴他登台游览,何氏于是纵身跳下高台,康王身边的的侍从急忙去拉她,但何氏的衣襟(已经腐坏)经不起拉拽(没有把她拉住),何氏摔死了。(何氏)在衣带里给丈夫留下一封信,信中说:“康王希望我活着,我却只求一死。希望(君王)把尸骨赐与韩凭,使夫妻合葬。”康王很是恼怒,不听何氏的遗言,让与何氏同乡的人把她埋葬了,使两座坟墓隔离相望。康王说:“你们夫妻相爱(至死)不休,如果(你们)能使两坟相合,那么我不阻拦你们。”(不料)一夜之间,就有两棵大梓树(分别)长在两座坟墓的顶端,十天左右就大得如一抱粗细,弯下树干相互靠拢,树根在地下交缠,枝叶在地上交错。又有一对鸳鸯,一雌一雄,一直栖息在树上,早晚都不离去,颈与颈依偎在一起发出悲鸣之声,声音(凄切哀婉)感人心魄。宋国的人同情韩凭夫妇的不幸,就称这两棵树为“相思树”。相思的名称就起源于这种说法。南方人说这对鸳鸯就是韩凭夫妇的精魂(化成的)。如今睢阳有韩凭城,韩凭的妻子何氏所作的歌谣至今还在流传。(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女织①华夏民族的栖息史,五千年的村野炊烟,就这么飘飘袅袅,“锄禾日当午”的挥汗和“唧唧复唧唧”的织声中,走到了二十世纪。②恐怕谁也没想到,突然,它像滴空了水的漏鈡一样,停了。城市,彻底步入男不耕女不织的“大脱产”时代。乡村,耕虽依旧,织却消匿。对“女织”的蒸发,我略感惋惜。抛开古织,说个我们熟悉的情景吧——③我记得年少时,中国女人的怀里都有一团毛线,须臾不离,像抱着婴儿。当一位女性在为恋人、丈夫、孩子织一件毛衣、围巾或袜子时,她用手指和棒针、用密密麻麻的经纬和几个月的聚精会神——所完成的仅仅是一件什物吗?当然不,这更像一场无声的抒情。她用温婉和柔韧,用细腻和漫长,用遐想和劳累,实现了一桩女性独有的心愿。每一针、每一环,都是一记笔画、一个字母,她把所有心思都织了进去,融入这件最贴身的东西里去了。这比花要美,比甜言蜜语动听,比珠宝首饰贵重。④那是个不嫌“慢”的时代。那是个用手工抒情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女人,都会留下一枚标志:食指和中指的上部略显糙厚。他们是美丽聪慧的女人,多情而勤奋的女人,懂得“织”的元素和成分,懂得“亲手”的含义,懂得用“烦琐”“辛苦”构造一件贴身之物意味着什么。她们享受这个过程,感动别人,也感动自己。9,⑤一梭一缕一寸痴,丝丝编就阳春意。织的背后,你总隐约看到那个字:情。无论春染梢头的豆蔻、贤妻良母的人妇,还是离愁黯景的痴妾、发婚姻牢骚的怨女手中都有一情感道具:飞梭、织机或绣针。⑥在《孔雀东南飞》中,有一段自白:“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这是一个普通少女的成长简历和才艺档案。蚕、织、裁、缝、绣——乃天下女子的必修课。即便家境再优渥,凤娇名媛,顶多免去蚕纺之苦,纤秀之灵则不可少。换言之,即削弱体力劳动,深化脑力劳动。我不以为此乃封建糟粕或性别压迫,我觉得这是人生美学,乃女性的主动选择和天赋所赐。织的衣、纳的袜、绣的巾,可浸的是情、是意,是对生活的憧憬和幸福感。密密麻麻的线脚、纤巧灵盈的游走,织就的是女子的美和美德。⑦我一直觉得,女子一生总该织点什么,否则有遗憾。不为别的,就因为她是妻子,是母亲,一个男人、一个孩子,身上若无一件由家中女性亲手完成的衣物,至少逊了一份温馨。对敏感的体质来说,灵魂会觉微凉罢。过去常用一词夸赞女子:心灵手巧。现代女性心灵绰余,手却未必巧了。⑧逢搬家或整理橱柜,总会翻出几件旧时的毛衣,皆母亲所为。虽穿的机会少,可总舍不得扔。我知道,这些东西再难复制了。母亲很聪明,儿时总变着花样给我们兄弟添毛衣,每年的流行款和图案,只要大街上有,她瞅几眼就会了。母亲这辈子织了多少件衣物?数不清,至少上百件吧。几年前,春节回家,母亲说,这是她最后一件线活了,留给孙子们。第二年春节,母亲却还在织,她说再织几件。⑨另一个母织的故事,曾让我泪流满面,也是促我动笔的动力之一。吉林白山一位家境贫寒、以烙煎饼为生的母亲,得知自己患绝症后,15个月里与死神赛跑,终于为9岁儿子织完了25岁前需要的所有毛裤。也许,这位母亲想的是,等儿子25岁时,就能穿上另一个女人织的衣物了吧?⑩只是她的这个美好的“织愿”能实现吗?2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从五千年的村野炊烟、“锄禾日当午”的挥汗和“唧唧复唧唧”的织声写起,意在说明我国“女织”的历史悠久而漫长,给文章增添了一份历史的沉重感。B.第②段突然陡转,写“女织”的蒸发,作者感到惋惜,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男耕女织社会的向往。C.作者笔下的“女织”处处充满了温馨和诗意,甚至把它看成是女性的一种表达和传递情感的方式。D.第⑤段中“春染梢头的豆蔻”,运用了借喻的手法,实际上指含苞欲放的少女,它是由唐代诗人的名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化用而出。E.本文说古论今,由物而人,写人写己,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紧扣女性与针织的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形散而神凝。【解析】BE10,【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B项,对“男耕女织社会的向往”错。毕竟社会在进步,作者并没有要回到过去时代的意思。这是对文章主旨的曲解。E项,全文基本上没有“写景”的描写,应将其改为“记叙”。这是考查文章的表达方式。24.第③段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和作用?请分条陈述。【解析】①运用白描手法,粗线条勾勒女织的温馨画面;②运用设问、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女子情有独专、融情入织的美好情感。25.文章最后写到两位母亲,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解析】①补充交代本文的写作缘由;②由面到点,将“女织”具象化,丰富了文章内容;③借助两位母亲的形象,表达对手工抒情时代女性闪光灵魂的讴歌。【解析】题干问的是“文章最后写到两位母亲,有什么作用”,这是文章的段落的作用的题目,答题时首先答出段落的内容,即两位母亲的特征,然后分析和文章中的主要人物的关系,还要注意是文章的结尾,一定要和文章的主旨联系。26.社会发展到今天,无论城市和乡村,“女织”都基本消失。请针对“女织”的蒸发,发表你的看法。【解析】女织代表一种文化,一种传统,是女性灵魂的闪光,是一种人生美学,代表了女子的美和美德。女织这种手工抒情方式的蒸发,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我们应该像保护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抢球“女织”,让一些愿意且心灵手巧的女性把它传承下去,不能让这项技术在我们的民族中失传。“女织”是一种慢节奏的低效劳动,随着科技的发展,它的“蒸发”是历史的必然。“女织”被“机织”代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它将成千上万的妇女从简单、机械、重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对“女织”的留恋。这种感情可以理解,但绝不能让万千妇女重操旧业,回到过去的时代。(两个角度,任选一个,但均需言之有理)11,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09-07 16:11:53 页数:12
价格:¥3 大小:811.23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