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 第二单元7包身工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7
2/37
3/37
4/37
剩余3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单元7包身工语文内容索引预习梳理与积累研习讨论与鉴赏练习思考与运用预习梳理与积累预习助读【认识作者】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浙江杭州人,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及报告文学《包身工》。【了解背景】本文是夏衍先生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实地考察之后写作的反映中国劳工悲惨生活的一篇带有经典意义的报告文学,发表在1936年《光明》创刊号上。文章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前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现实。当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孩子被诱骗到上海来做包身工。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了减少工人罢工的威胁,需要用包身工代替“外头工人”,因此这一时期的包身工人数突然增加了。为了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压榨中国人民的罪行,唤醒工人阶级起来反抗,夏衍先生于1935年选择了一家日本工厂,以“外头工人”的身份混进纱厂,对包身工的生活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掌握了第一手真实材料,写成此文。文章以铁一般的事实,揭露了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包身工制度的罪恶。【相关链接】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人物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相同点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写作对象。区别在于:(1)新闻通讯依附于某一事件,是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是以人带事,事是背景。(2)报告文学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画与细节描写,强调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注意文学手法的运用。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解释下列词语(1)惺忪:形容因刚醒而眼睛模糊不清。(2)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3)游说:原指古代叫作“说客”的政客,奔走各国,凭着口才劝说君主采纳他的主张,后泛指劝说别人接受某种意见或主张。(4)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3.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1)衣衫褴褛筚路蓝缕辨析:两者都有“衣着破烂”的意思,但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衣衫褴褛”,衣服破破烂烂,形容贫困。“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例句:①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尖声嚷叫着:“夜报哇!夜报哇!”②五十年前文艺领域的拓荒者,不少已经离开人世,但给我们留下了筚路蓝缕的动人形象,留下了他们在万方多难中的足迹。(2)终究终于毕竟辨析:三者都是表结果的副词,但意思略有不同。“终究”,说明事物经过一定发展过程而出现的结果。常说明结果的确定性,着重表示语气。“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例句:①有引号的机器,终究还是血肉之躯。②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终于看到了完工的希望。③这部书虽然有缺页,但毕竟是珍本。研习讨论与鉴赏问题研讨【任务一】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1.作者为了更好地表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以时间为序,集中写了她们一天的生活。通观全文,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个片段?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包身工的遭遇?起床情形居住条件恶劣早饭情景饮食粗劣上工情景遭受虐待搜身挨打2.从文中看,包身工制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参考答案:日本帝国主义实行经济侵略,农村破产,特别是灾荒后贫苦农民无法维持生活,只好让孩子到上海当包身工。3.为什么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参考答案:①工人没有自由(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②便于“管理”(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③工价低廉(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4.包身工是被人“饲养”了的血肉“机器”,她们在吃、穿、住、行方面都有鲜明的特点,请结合本文内容筛选相关信息加以概括。参考答案:【任务二】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1.文中在叙述包身工起床、早饭和上工之后,都有大段的议论,这些议论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这些议论一方面寄寓着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和对包身工制度的批判,另一方面深化并升华了主题。作者记叙包身工的经历,其目的是揭示这种制度的罪恶,议论起到了点睛的作用。2.本文在写作手法上表现出综合运用的特点。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包身工与带工老板的吃、住、穿,包身工与“外头工人”生动形象,揭示本质“慈祥”“佳肴”“文明”“饲养”等增强语势,加强感情的抒发3.《包身工》一文是如何将“包身工的一天”的叙述材料和“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的背景材料有机组合起来的?参考答案:文章在叙述了一些新闻事实之后,往往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情况。中间都有一些转折性的词句,使得衔接自然流畅。比如写四点一刻被骂作“猪猡”的包身工起身的情景之后,就以“但是,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一句作为过渡,写这些乡下姑娘是如何被带工老板骗到城里来的。在介绍了四点半钟包身工们吃粥的情景后,就用“廉价的、不需要更多维持费的‘机器’”来衔接,引出了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原因,对包身工受剥削、受压榨的情况做了具体、详细的介绍。课堂活动在日本东洋纱厂内,有着无数的可怜的包身工,作者着重写了芦柴棒、小福子和无名女工。作者在写这三个人时,所用的笔墨是否相同?为什么?提示:作者对这三个女工所用的笔墨不相同,可结合文中描写的具体内容和作品的手法与主题分析。参考答案:所用的笔墨并不相同,因为描写的目的不同。作者虽然只写了这三个人,但是通过刻画典型环境和塑造典型人物,深刻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整合建构【思路整合】【审美鉴赏】点面结合,精心营构为了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作者精心选材,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所谓“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所谓“点”,就是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细节。“面”上的描述搭起了一个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基本框架,“点”的刻画,则是填充其中的具体材料,丰富了文章的血肉。“面”上的描写,主要指的是人物的群体描写,课文写包身工的起床、吃粥、像放鸡鸭一般地走进工厂、在工厂忍受各种威胁的情景,都是先进行概括性的叙述。比如清早起床的场景,开场便是一个男人破口大骂,在这叫骂声中,包身工们出场了,穿衣、小便、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这里面,作者并没有具体刻画哪一个人物,而是速写式地描出人物的群像。包身工是一个群体,描写她们的生活,必须通过整体速写,才能得到全面的表现。但是,仅有这些概括的描述会显得单薄,于是作者选取了一些典型人物和典型细节。比如文中三次提到的“芦柴棒”这个人物。第一次,由穿“拷绸衫裤的男子”喊她的名字而写出她那“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的外貌。第二次写她病倒了,尽管是急性的重伤风,尽管“她很见机地将身体慢慢地移到屋子的角上,缩作一团,尽可能地不占地方”,尽管她“用手做着手势,表示身体没力,请求他的怜悯”,但是,老板为了不丧失一天的利润,还是要用各种毒辣的手段来强制她做工。第三次写她身体瘦得像骷髅一样,甚至连“抄身婆”都不愿意用手去接触她的身体,即使这样,老板也决不放她回去。“芦柴棒”是众多包身工中的一个典型人物。这里,作者虽然写的只是一个“芦柴棒”,但读者看到的却是成百上千个“芦柴棒”。“芦柴棒”遭毒打、受折磨的情景,是包身工经常受到的虐待和污辱的缩影;老板要“芦柴棒”“做到死”,“做到死”是每一个包身工最终都不可逃脱的厄运。通过对“芦柴棒”的悲惨遭遇的描述,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的命运。【素材挖掘】练习思考与运用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答案:D解析:A项,“弄”应读“lòng”;B项,“汀”应读“tīng”;C项,“拎”应读“līn”。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儿施与的也已经不存在了!(2)外头工人在这种额外的负担,而包身工却在羡慕这种可以自主地拿出钱来贿赂工头的!(3)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A.热情抱怨权力赢利B.温情抱怨权利营利C.温情报怨权力营利D.热情报怨权利赢利答案:B解析:(1)句指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态度不够温和,选“温情”。(2)句指外头工人对这种额外负担的埋怨不满,选用“抱怨”;而外头工人可自主地拿钱贿赂工头且享受由此带来的利益,因此选用“权利”。(3)句指利用包身工来谋求利益,用“营利”。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芦柴棒,去烧火!还躺着,猪猡”!B.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C.添粥的机会除了特殊的日子,(譬如老板、老板娘的生日),或者发工钱的日子之外,通常是很难有的。D.“老乡,人生一世!你也得去见识一下啊!——做满三年,以后赚的钱就归你啦。”答案:B解析:A项,句末的叹号放在引号里面;C项,“特殊的日子,”后面应用破折号,去掉括号;D项,应为“老乡!人生一世,”。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答案:B解析:B项,“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句中当成“不思考”之意,属望文生义。5.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1)红砖罐头的盖子——那一扇铁门一推开,就好像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没有锁链的奴隶。()(2)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3)粥菜?是不可能有的。()(4)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地瘦,身体像弓一样地弯,面色像死人一样地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5)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6)芦柴棒的喉咙早已哑了,用手做着手势,表示身体没力,请求他的怜悯。()比喻排比、比喻设问反复、排比、夸张双关借代二、思考与探究6.有人评价《包身工》,说这篇文章“既缩短了报告文学与小说的距离,又在报告文学与小说之间划出了严格的界限”。夏衍在《包身工》的创作中,运用了小说乃至散文、戏剧、电影等文学创作中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使其具有了文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但其又不同于小说的虚构,具有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仔细阅读文本,看看哪些地方“具有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答案:略本课结束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